书城公版安溪县志
28192200000004

第4章 山川形势之一(2)

小尖山 在翠屏东。道人黄惠胜自永春来,居此,号曰“宝峰”,结台峰顶,曝身求雨。既徙居于大尖。语人曰:“此地后必为于城市,******,吾庵其为厅事乎?”其后临汀寇至,乡落寨尖顶御之,朝廷遣官捕寇,兵果驻故庵,其官姓刘名宝。

雪 山 古有庙,山上有积雪。岁旱祷之,若岩溜滴沥,即雨。

(以上感化里)

鲎 山 以形名,又名“侯山”。上多石,下有龙仙庙。明洪武间,胡氏女名仙英,婿来亲迎,女乃白日飞升。次日山旁有降真藤,盘结如椅,女现身坐寂焉。里人异之,遂葬于山巅。旁有升平山、东甲山。     (来苏里)

蓬莱山 故名“张岩山”。岩水清洌,名清水岩。岩列三楼,绕壑而至。唐人诗:“大壑随阶转,群山入户登。”是岩似之。

舟 山 峰头亘峙,其形如船,遥望之,宛宛星槎银河间。壮踞安、南、永之界。昔有祖师炼真于此,石上多奇迹。迄今庙宇巍然,山势逶迤。下有东溪陈氏世居之。

瑞峰山 下有三惠院,梁开平初建;超化院,后梁贞明中建;鹫台院,后唐长兴中建,亦名“员教院”,今废。山上有石钟响鸣圣迹。梁家山也。

龙 山 山有纡回盘曲之势,一名“山母”,亦云“盘龙山”。梁氏卜居其麓之坂,即“八景”中“薛坂晓霞”之故地也。

大漈山 与观音山叠峰而来。下有数十丈潭漈,水深而碧。

内龟山 在仙苑薛坂内。有一山如金星龟形,亦名“后蒋山”。

高盖山 一名“芹山”,乃清水发源而来,高可望海,形展

如盖。

间平山 乃观音山下平处,亦名“南坪山”。

(以上光德里)

东 岭 与龙门岭俱通同安县。(依仁里)

大宇岭 长泰里,界南安县。

磨枪岭 新康里,通长泰县。

吟诗岭

石人岭 下有三石如人。(以上崇信里)

石梯岭 巨石高峻,有五十余层。(龙涓里)

寓思岭 界龙兴、感化二里。

大 岭 在县西北,通永春,界崇善、感化等里。训导吴彬筑室读书于其下。

打鼓岭 来苏里,通永春县。

吉漈岭 界永春。

仙境岩 明莆田卓晚春游此,题岩壁有诗。晚春有道术,莆人呼为小仙。

天际岩

(以上长泰里)

水湖岩 在光德里。山辟一湖,奇泉怪石,树林深茂。其顶之上,可望清、紫,乃县学之后照山也。宋普足禅师住持清水,时时来往,憩而乐之。嗣后化身清水,飞炉于此。每风清月白,常闻钟鼓之声,里人因为建岩立像,宋敕封金牌。湖内有水,大旱不涸;湖外有曝谷石,广而坦,游者坐览,眼界豁然。

新 岩

(以上光德里)

圣泉岩 在驷马山左。岩最高,登巅远眺,可望郡中清源山。产茶甚佳,而亦绝少。岩后有泉出石中,清甘不竭,祷雨有应。宋裴道人游憩石旁数月于此。

碧水岩 岩背有石,可容百余人。水出其下,曰“碧水”。(以上新溪里)

洪恩岩 右有漈水百余丈,树林幽胜。(新康里)

金沙岩 在依仁里双髻山之西。肇自有宋建炎元年,兴刹时,碧泉流出金沙,故名焉。明郡人会状庄际昌曾游于此,留题志胜。

瑞莲岩 岩有巨室,可容二百余人。前有池,尝产双莲。

龙安岩 今名青林岩。邑岩之最大者,宋时岩清水为上,青林次之,前有石笋卓立溪心。五代时,清豁禅师居焉。清豁名玄应,福永泰张氏。闽龙启初,肄业神晏国师,具戒事。参谒永和,坐夏招庆法因席,夜闻油灯声,为偈曰:“分明坐里见身光,迥迥虚明照四方。复见身于光里见,身将光相不相妨。凡圣共同真去处,非凡非圣莫思量。”以似因,因曰:“上座自证之心,乃异于昔,而异非异,善自保持。”还,同冲煦造小界山契如庵主,遂诣杉庵,晤语及夜,豺虎驯扰。豁为如更室大章山。旋移莆中庵居,去见睡龙道溥,与相证明。溥大悦,许之。南唐保大末,置泉开元上方院。既,留从效延主漳之保福寺。宋建隆三年,辞众归山,至贵湖,爱其精邃,休居焉。剌史陈洪进奏,赐紫方袍,号性空禅师。豁所居,门无壮钥,薄曲障风而已。太平兴国元年冬,戒门人以其遗骸食虫蚁,勿塔。入嵁岩,坐磐石上长往,留七日,神色俨如入定。火而散之,得舍利三百。宋淳熙中,道人了员即清豁遗迹,拓为殿堂,令陈宓记之。明万历间,邑人詹咫亭偕泉乡绅憩游,有诗在《征文》。崇祯间,有重眉禅师嗣法于雪峰亘信和尚,寻隐此山。古迹有十景,同孝廉池显方作十咏。邑令关弘异抵岩中,捐俸起盖寿禅寺,有记。里衿陈毓恺、施振侃、白江盱、庄养鳞建祠焉。继邑令杨贞亦有题韵。

铁峰岩 一名“慈济岩”,在铁峰山之阿。建自宋,祀清水祖师。今,康熙庚戌仲春,岩左片石高大数丈,忽有声而坠,诸佛像竟无毁。咸咤神力,因募化重建。(俱依仁里)

九仙岩 宋有名僧来此,一日腾空而去。又名“罗汉岩”。(崇信里)

乌石岩 其石如屋,方圆十余丈。宋释头陀居之,名“护国岩”。(龙涓里)

九峰岩 其地有三尖山,皆员秀耸列。岩在第三尖下,四畔树木蓊郁,怪石盘踞。明崇祯间,岩后有石周围约丈许,坠下穿破西壁,转向中门跃出,所经楹柱阶庭一无所损,今其石犹在也。

白衣岩

(以上兴一里)

达磨岩 故名玳瑁。宋僧达磨创居,因名。达磨岩有石狮,宋令陈宓扁曰狮子峰。

太湖岩 宋绍定中,有道人张道源者,遇异人于德化之九窦溪,使负之渡,乃曰:“我泰山佛,传汝心印。”自是灵异。又一夕,梦神人道往险境。山中有地曰“龙湖”,古木流泉,石岩可居。与乡人至山巅,宛如梦中所见,遂居之。已,自龙湖来居安溪山。龙湖一名太湖,道源遂以太湖名岩,仍旧隐也。其起手时,邑有巨室,山多杉木。道源往施,巨室曰:“视木末折者,即以奉君。”亡何,风大起,木尽折。既得木矣,又莫致之。乃自山顶湖中先后挺出。匠告曰:“木足矣。”遂止不挺。今木头半挺尚在湖中。安溪称三岩之奇曰:“普足构清水自出米,法胜构泰山自出瓦,道源构太湖自出木。”邑人称普足曰“昭应祖师”,道源曰“惠应祖师”,惠胜曰“显应祖师”。明令汪瑀有诗。(以上还集里)

狮子岩 旧名“欧岩”。宋淳熙间,道人张法慈创居。(感化里)

惠林岩 宋乾道中崔道人修行之地。嘉定中,陈宓扁额

“惠林”,又名“月峰岩”。开宝二年,建檀林院。(来苏里)

太平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