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名人网络排行榜
28248300000024

第24章 第二十三名 朱元璋

网络搜索结果:636930条

最大招牌:“洪武废相”

招牌搜索结果:4230条

名言嘉句:无

荣誉称号:平民皇帝

影响力星级:★★★

[人物档案]

姓名:朱元璋

出生:1328年

逝世:1398年6月24日

祖籍: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

出生地: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

逝世地:南京

主要身份:政治家、军事家

主要功过:反对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压迫,建立明王朝

主要著作:无

[人物生平]

朱元璋1328年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一个雇农家庭,生活极其贫困。朱元璋17岁时,一场瘟疫夺去了他父亲、兄长和侄儿的生命,但他家连埋葬亲人的土地都没有。为了活命,朱元璋到一个寺庙做了一个小和尚。因寺中亦缺粮,他只好到处游方化缘。25岁时,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抗元。朱元璋机智勇敢,得郭子兴赏识,被任命为亲兵九夫长,并娶郭子兴养女为妻。1355年,朱元璋率兵攻克和州(今安徽和县),被提升为总兵官。不久,郭子兴病死,朱元璋接管了他的部队,被起义军领袖刘福通任命为左副元帅。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今南京),改名为应天。1360年,朱元璋粉碎了陈友谅和张士诚的两面夹攻,败陈友谅于鄱阳湖,俘张士诚于平江(今苏州)。1368年建立明王朝,定都南京,年号洪武,是为明太祖。同年攻克大都(今北京),元顺帝弃城逃跑,遁入漠北。1376年,太祖废行中书省,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司,分管民政、司法和军事,由皇帝直接领导。1380年,废中书省和丞相,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1381年,朱元璋派兵攻入云南,消灭元梁王。1387年平定辽东。朱元璋在位期间,奖励垦荒,移民屯田,兴修水利,提高农业技术,推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1398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终年70岁。死后葬孝陵,溢“太祖高皇帝”。

[影响力评述]

在中国所有的历史人物中,朱元璋可谓是个人奋斗的一个典型。他靠着自己的努力,从社会的最底层升到了社会的最顶端。朱元璋出生于一个雇农家庭,在1344年的一场瘟疫中,他的父母、兄长和侄子相继病亡,他家穷到连给亲人下葬的地方都找不到。但24年之后,朱元璋却成为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一国之君。这样的跨越世上再没有第二个人经历过。朱元璋在历史上因为几件事而闻名:一是他废除了在中国实行了上千年的宰相制度;二是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特务统治;三是他在坐稳天下后大肆屠戮功臣。这几件事,都足以让朱元璋名垂青史或遗臭万年。

朱元璋命运的转折点,是他参加了郭子兴的起义军。他作战勇敢,机智又有谋略,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当上了郭子兴的亲兵,甚至娶了郭子兴的养女为妻。朱元璋在义军中的职位很快上升,逐渐成为独当一面的重要将领。有一次,郭子兴被战败后投奔他的两个义军首领彭大和赵君用囚禁,但他周围的部下甚至他的儿子都不敢营救他。朱元璋从前线归来后,利用彭、赵二人之间的矛盾救出了郭子兴。这件事充分体现了朱元璋不畏艰险、英勇果敢的素质。后来,随着朱元璋势力的逐渐壮大,连郭子兴也开始猜忌他,致使他有时连饭都吃不饱。此时朱元璋的另一个素质体现了出来,那就是忍耐,这是长期的艰难困苦送给他的礼物。后来,处境艰难的郭子兴不得不重新启用朱元璋以收拾危局。郭子兴死后,朱元璋就成了这支拥有十万人马的队伍的首领。从加入义军走到这一步,朱元璋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

1356年,朱元璋的部队攻下了六朝古都金陵。和他共同争夺天下的主要有两股势力,一个是占据湖南、湖北和江西,自称大汉皇帝的陈友谅;另一个是占据江苏、浙江和安徽,自称吴王的张士诚。朱元璋认为陈友谅是自己问鼎天下的最大障碍,故而制定了先消灭陈友谅的战争策略。朱元璋和陈友谅之间的决定性战事是“鄱阳湖大战”。这场战役最终以朱元璋的胜利和陈友谅的战死为结局。消灭了陈友谅之后,朱元璋瞄准了他的第二个目标张士诚。张士诚既无谋略,又无大志,眼睁睁地看着朱元璋坐大。1366年,朱元璋攻破了张士诚的“国都”杭州。张士诚在平江(今苏州)被俘,后于金陵自-Ta身亡。至此,朱元璋通向权力之路的两个主要绊脚石都被清除。1368年,踌躇满志的朱元璋正式在金陵登基,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皇朝——明朝。

元末明初的改朝换代有些特殊。中国历史上以前的改朝换代,往往是在旧的王朝覆灭后,推翻旧王朝的各路英雄再来决一雌雄。而这次却是各路义军之间先进行你死我活的决斗,决出胜者之后,再来结束旧王朝的性命。朱元璋灭亡元朝如摧枯拉朽一般迅速。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元顺帝逃回了漠北;八月,元大都城陷,元朝正式走进了历史。此后,朱元璋用了大概20年的时间消灭了盘踞在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和东北的小割据政权,完全统一了中国。这是汉族王朝在四百多年之后又一次统治中国全境,并且也是最后一次。

朱元璋的胜利自有其必然性。首先,朱元璋是一个勤于学习、不耻下问的人。朱元璋开始几乎没有文化,但他坚持学习,利用打仗的间隙读书习字。等到战争胜利的时候,朱元璋已经是一个粗通文墨的人了。到后来,当上了皇帝的朱元璋仍不忘学习,“命诸儒进经史,躬自批阅,终日忘倦”。以至于他后来还能写诗作赋,甚至还有佳作。其次,朱元璋善于笼络人才。这一点,应当是所有开国君主的共通之处。因为打天下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的,而且战争的胜负主要还是取决于战争双方的谋略和智慧的对比。在朱元璋手下,可以说是汇聚了当时最优秀的人才。他文有刘基、宋濂、朱升,武有徐达、汤和、常遇春,拥有这样一个团队,焉有不胜之理?朱元璋攻取徽州后,马上去拜访当地的隐士朱升,从他那里获得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锦囊妙计,定下了朱元璋逐鹿中原的战略方针。而他倚重的军师刘基(字伯温)则是当时最出色的军事家,朱元璋先攻陈友谅的战略决策就是刘基建议的结果。重视人才和知人善任,是朱元璋成功的最关键因素。

在明朝建国之初,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制度也是沿用汉唐旧制,中央设中书省、御史台和大都督府,分管民政、监察和军事事务。在中央层面,中书省下辖六部,并设有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一手炮制了胡惟庸案,并一鼓作气废除了丞相的职位。太祖提高了六部的地位,分掌民政事务,向皇帝直接负责,“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朱元璋恐怕他的子孙再恢复旧制,他在《祖训》中立下严规:“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朱元璋废相,是对一千多年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六部直接向皇帝奏请裁决,其实是皇帝代行相权。这一改革,使得皇帝的权力更加集中,也减少了权臣擅权的可能性。有明一代,虽有宦官干政的情况,但外戚权臣把持朝纲的现象被杜绝了。从明朝起,宰相、丞相等字眼彻底成了历史,清朝建立后基本上承袭了明制。经朱元璋改进后的行政制度维持了五百多年的时间,影响可谓深远。

朱元璋另一项加强皇权的举措是建立特务组织和制度。这项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也非常之大。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首先设立了锦衣卫,最初只有数百人,但到了明朝后期,其人数达十几万人之众。由于锦衣卫直属皇帝领导,因此权力极大,“天下重罪逮至京者,守系狱中,数更大狱,多所断治,所诛杀为多”。锦衣卫的设立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后世的明朝皇帝无不利用特务组织统治人民,使官民笼罩在恐怖的阴影下。甚至像李善长、徐达这样的大臣都整天提心吊胆,其他大臣更是人人自危。成祖篡位成功后,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在锦衣卫之外又开设东厂,权力更在锦衣卫之上。后来还出现过其他名目的特务组织,但锦衣卫和东厂则与明政权相始终。这些特务组织所发挥的作用,其实是和设立的初衷相违背的,它们本身就是威胁政权稳固的破坏性力量。而且,这些特务组织后来被专权的宦官如刘瑾、魏忠贤所利用,成为他们把持朝政的恶毒帮凶。明代的特务制度直到现代仍有余绪,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中统”和“军统”是有它们的古代原型的。

在中国历史上,杀戮功臣的皇帝以刘邦和朱元璋最为臭名昭著,而朱元璋则更甚于刘邦。到朱元璋去世前,几乎所有的大功臣都被他屠杀殆尽,以至于朱棣起兵争夺皇位时,建文皇帝根本就找不出一位能征善战的得力大将。据说,朱元璋要杀大臣宋濂时,太子朱标颇有不忍之心。朱元璋将一根棘杖扔在他的面前,要求太子用手拿起来。太子面有难色,朱元璋说:“汝弗能执与,使我润琢以遗汝,岂不美哉?”朱元璋杀功臣的目的是为子孙“削棘”,但他忘了这些棘刺也是保卫皇权的利器。应当说,是朱元璋自己断送了他亲手选定的继承人建文皇帝的皇位。朱元璋为了屠杀功臣,亲手制造了许多骇人听闻的惨案,如胡蓝案、空印案、郭恒案等,每一案中受牵连而丧命的都有数万人。有的功臣被杀,则是朱元璋为了灭口。例如功臣廖永忠被杀就是因为他执行朱元璋的命令,谋杀了小明王韩林儿。朱元璋的所作所为,是韩信的话“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最好注脚。

朱元璋从一个乞讨为生的行脚僧,崛起为一代开国之君,这故事本身就是一部传奇。朱元璋的经历是中国社会开放性的最好体现。早在秦末,陈胜就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而朱元璋则是这种理想最出色的践行者。朱元璋所建立的明朝,是中国中央集权的帝制社会走向成熟,也走向衰落的一个朝代。在明朝初建的时候,尚能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特别是在成祖的时候,还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但到了明朝后期,则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一政策也为清朝所继承。明朝的许多建制,至今仍影响着中国社会。例如,中国目前的版图大致就是明朝的版图,目前各省的疆域基本上也是在明朝确立的。这些虽然都有其历史渊源,并非朱元璋个人行为所完全决定,但朱元璋无疑发挥了执行者的作用。最后,我们通过朱元璋的一首诗来感受一下这个草莽皇帝的品格吧:

天为帐幕地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腿,恐把山河一脚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