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富人的秘密
28248800000017

第17章 用心搭建中国富豪榜——鉴富者胡润

作为一个出生于卢森堡的英国人,谁也没有想到他会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标志性符号。这个拥有极具中国特色名字的“老外”,只是出于对东方文明的好奇和热爱,机缘巧合来到了中国,却因此鉴证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他的成功离不开中国的进步,也离不开他常年积累的人脉。对这些庞杂人脉的整合、挖掘,让他成为研究中国民营经济的“教父级”人物。

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Rupert Hoogewerf,提起这个名字,估计没有多少人知道。但如果说出“胡润”这个名字,很多人肯定会两眼放光,因为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胡润之所以这么家喻户晓,与他所创立的中国富豪排行榜有很大的关系。提及这个名字的时候,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首富”、“资产”和“排行”等令人炫目的词汇,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掌控了中国民营经济界大多数富豪资产秘密的人,居然是一个“老外”!

1970年,胡润出生于卢森堡。生长于英国的他曾听说过在东方有个神秘的国度叫中国,却从未想过自己会与中国有如此深厚的不解之缘。胡润的父亲做了一辈子会计师,只盼着儿子将来长大也可以像自己一样做一个会计师。富豪是什么?那些开着名车出入上流社会、拥有辉煌事业的人群,对于年少的胡润来说是个遥远的世界。

1988年,胡润第一次来到日本。这个18岁的年轻人被东方文明深深吸引了。精通六国语言的胡润第一次发现了汉字之美,并沉醉其中难以自拔。于是,回到英国之后,他选择了杜伦大学的中文系,希望可以学习更多有关中国文化的知识。然而在英国的大学学习中文,毕竟有很多局限之处。1990年,胡润来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学习中文,而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在毕业之后顺利进入美国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上海的事务部。此时的胡润非常满足,他继承了父亲的意愿,计划着在中国奋斗几年之后就回到英国去,做一个富足而又悠闲的中产阶级。

创业梦想

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时候,胡润就已经感受到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当他行走在北京的街头,看到那些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竟然丝毫不逊色于英国伦敦的繁华商业区,不禁惊叹不已。而他回到英国探亲的时候,周围的朋友也都很好奇地向他询问中国的情况。他热情地向朋友介绍京剧、北京的小吃,介绍紫禁城的雄伟和王府井的繁华。但是他发现,不管自己如何穷尽词汇地说个没完,周围的人依然对中国怀有偏见,他们认为这是一个落后的国家,不可能像胡润描述的那么美好。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信息技术大发展的时期,新技术所带来的革命性巨变让整个中国都焕发了新的风采。在上海工作几年后,胡润发现周围的人都在和这个国家一起发生剧变。胡润想要将自己的命运和这个国家联系起来,一起寻找腾飞的机会。

萌发了创业梦想之后,胡润曾经一度非常忧郁,因为他百思而无解,不知道自己究竟有什么能力或者核心竞争力可以成为创业的支点。作为一个会计师,胡润认识很多企业精英,朋友建议他从这里入手。“多交一些朋友而已,又怎么可能因此而衍生出创业项目呢?”胡润这么说,他的朋友却并不这么认为:“现在的中国如果是一只腾飞的大鹏鸟,那么这些企业就是这只鸟儿身上的羽毛,你虽然只认识了一根根羽毛,却可以通过它们发现这个国家发展的脉络。人,才是一切的关键!”

这句话如同一颗火种,让胡润的眼前忽然一亮,他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1999年,胡润依靠自己本身的专业知识,以及在工作过程中所结识的中国企业界精英的帮助,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计划。他查阅了一百多份财经媒体和和上市公司的公告报表,将其中的各类数据分类分析,用一个专业会计师的眼光来审视这些企业。经过几个月的昼夜奋战,胡润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与国际接轨的财富排行榜。这是一个根据国际通行的比较方法制定的列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榜上的名单折射出新时代中国人的财富风向。

你首先要助别人成功

在制定出第一份“中国富豪排行榜”的时候,胡润虽然已经获得了身边很多人的帮助,却还是觉得自己的人脉不足。当时的胡润所结识的企业老总多是因为他曾经的职业身份才与他交往。而当胡润完成了自己计划之中的第一步,他发现只有更广的人脉才能帮助他走向下一步,而这是关乎他成败与否的关键步骤。

胡润挖掘人脉的计划在中国和英国分别开始施行,在英国,他努力结交财经类媒体的记者和主管,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排行榜要想获得影响力,就必须在权威的财经媒体上发表,获得他们的认可才能够引起别人的注意。英国《金融时报》、《商业周刊》以及《福布斯》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财经媒体成为他的首选。当敲开这些媒体主编的大门时,这位穿着格子衬衫、略带羞涩的年轻人还不善于表达,但他携带着一份厚重的礼物——让这些媒体通过一个简单的表格窥视到神秘中国的发展!

人脉可以助人成功,而胡润所秉持的原则是:你首先要助别人成功,才可以获得人脉。

当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放在《福布斯》主编的桌上时,对方立刻表示很有兴趣一试。可是胡润和《福布斯》依然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因为当时的西方媒体从来没有刊登过类似的排行榜,这种通过富豪资产排行来观察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形势的方式,虽然简单易行,却也极易引起人们的质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究竟会尝到美味,还是吃了苦头,不做是永远不知道的。胡润表示自己愿意以编外记者的身份担负起调查的职责,同时承担这一调查工作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最终促使《福布斯》的主编作出了决定。

当“中国富豪排行榜”在《福布斯》杂志刊载之后,胡润似乎看到了曙光。他回到中国,开始拓展中国的人脉。为了制作这个表格,胡润采用了很多公开数据,但是中国是一个倡导“韬光养晦”的儒家文化国家,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全部的资产实力,只依靠公开数据显然不够。

用人脉,飞更高

由于胡润的推动,中国第一代富豪出现在大家的眼前,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人们都在讨论“首富”,讨论“胡润”和“排行榜”。新闻媒体和社会阶层都在质疑:这是真的吗?依据在哪儿?激烈的讨论一次又一次将胡润推到了媒体的聚光灯之下,也让他榜单之中的富豪一夜成名。

在赢得关注之后,胡润曾经坦言:这份榜单之所以受到关注,和中国人的观念转变有极大的关系。从前的中国人,总是认为富人的钱都是来自于“关系”,他们可以赢得财产的途径必然是不光彩的。但是随着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很多曾经握着铁锹的手抓住了龙头拐杖,曾经的“泥腿子”穿上了皮鞋,他们是随着改革开放依靠自己的双手致富的人,没有人会质疑他们的财产来源,大家只会将他们奉为时代的英雄。

胡润改变了部分中国人的观念,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制作榜单之前,他只见过其中少数的富豪,但当这个榜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之后,有近一半的富豪成为了胡润的朋友,这也帮助他在开拓自己事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和《福布斯》的合作并没有很长久,胡润希望开辟一个自己专属的品牌和平台,而在制作榜单的过程之中建立的人脉则帮助他快速地实现了这个愿望。2002年,胡润和姚明一起当选为“年度新锐人物”之后,便筹建了自己的公司,不仅和北京大学等知名学校一起组织中国财富论坛,还出版了一系列销售火爆的图书,推出了企业家峰会,让这些富豪们齐聚一堂。

十多年过去了,胡润依旧活跃在中国企业界,见证着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现在,他已经不再想着回英国去做一个中产阶级,因为他的人脉在中国,事业在中国,未来更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