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却阴险毒辣。
典故:《旧唐书·李义府传》
唐朝初年,有个人叫李义府,年轻时就一直想走仕途,因此他读书非常勤奋认真,对政治的事情也格外关心。
在唐太宗时,他参加了科举考试,因在对策(当面回答政策问题)时获得了很好的成绩而被朝廷录用,成为了一名官吏。
李义府工于心计,又善于钻营拍马、阿谀奉承,在官场上可谓如鱼得水。特别是唐高宗继位后,他摸准了唐高宗的心思,支持立武则天做皇后,博得了皇帝的欢心。没有几年,他便升为右丞相,成了有权势的高级官员,在朝廷里掌握大权。
李义府是一个表面上谦虚和蔼而内心里阴险毒辣的人。他无论见到谁,脸上都堆满笑容、问寒问暖,刚开始与他接触的人都对他印象很好。但是如果谁得罪了他,都会受到他的陷害,无一幸免。时间长了,人们对他有了真实的了解,都说他是“笑里藏刀”。
有一次,李义府得知一个被判了死刑的女人长得十分美貌,正关押在大理寺的监狱里,就动了好色之心。他暗地里指使狱吏毕正义把那个女犯人放了,然后又把她弄到了自己家里。这个事情被大理寺的官员们发现了,毕正义感到无法交代,不得不畏罪自杀。李义府见死无对证,根本不当回事。不料侍御史王义方对这件事进行了调查,并上了奏章,指出该案的背后主使者是李义府,建议对他绳之以法。
唐高宗闻奏后却不相信李义府会做出这种事来,不仅没有处理他,反而贬了王义方的官,把他打发到外地去了。事后,李义府专门去见了王义方,并微笑着将他讥笑挖苦了一番。
从此,李义府更加有恃无恐。一天,他在宫里看到了一份官员的任命名单,就记在心里。回家以后,他指使儿子向名单上的人索取贿赂。不久,这件事情被人揭发了,唐高宗终于认清了李义府的恶劣品质,下令将他们父子流放到了四川。后来朝廷大赦天下时,也不准许他返回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