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
典故:《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秦朝末年,由于统治阶级的暴政,搞得民不聊生,人们纷纷起义,天下大乱。
刘邦当时在家乡做亭长,是个最基层的小官吏。他看到了秦王朝必将覆灭的大趋势,就拉起了一支小队伍,加入了起义大军。开始时,刘邦的势力非常弱小,但是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他们逐渐壮大起来。
秦朝灭亡之后,势力最大的起义军首领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现为徐州),掌握了实权。他把刘邦封为汉王,封地在当时偏僻边远、交通不便的汉中一带。在汉中的周围项羽又封了几个秦朝的旧将为王,目的是把刘邦困在那里,不至于对自己构成威胁。
但是,刘邦志向远大,不甘心在偏安一隅做个诸侯王。经过几年的精心准备,开始了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战争,这场战争史称“楚汉之争”。开始时,面对项羽统率的强大的楚军,刘邦的汉军屡战屡败。他的父亲和妻子都被项羽抓去了,自己也差点成为项羽的俘虏。但是后来,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变化,汉军逐渐占了优势,最后在垓下设下了十面埋伏,包围并消灭了楚军的主力。项羽见大势已去,在乌江边自刎身亡。
汉高祖刘邦做了皇帝以后,有一次设宴款待群臣,席间他问:“各位请说实话,当初项羽那么强大,而我那么弱小,为什么他被我打败而失去了天下呢?”
有个将军抢先回答:“项羽为人严苛,不知道体恤部下,并且性格粗暴,经常侮辱人;而陛下为人宽厚,知道爱护和尊重人才。项羽赏罚不明,将领打了胜仗,夺得了土地,也得不到封赏;而陛下却分封诸侯,与追随您的有功之臣共享天下。所以得人心者得天下,这就是项羽失败而陛下胜利的原因吧。”大家认为他言之有理,都随声附和。
刘邦听后说道:“你们说得有些道理,但都没有说到根本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安抚百姓,巩固根据地,筹集粮饷,供应前方,我不如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我不如韩信。但是我能够使用这样了不起的人才,是我得天下的主要原因。而项羽手下也曾经有过很多人才,但是大多数都离他而去。最后他连一个忠心耿耿的谋士范增都容不下,这才是他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