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外名人故事(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28283600000035

第35章

沿着斜坡,洛克菲勒修建起一幢弗吉尼亚风格的木房子和一座20万坪的高尔夫球场,从这里,可以远眺纽约湾绮丽明媚的海湾风光。

在洛克菲勒的心中,无论何时何地,标准石油始终处于最重要的位置,每年这位大富翁过生日的那天,他都会对着亿万电视观众祈祷:“上帝保佑标准石油!”那种渗透灵魂的虔诚令人无不感动。

大富翁的脾气令人捉摸不定,他为学校教会捐款高达4500万美元,却不准别墅的佣人在劳动节休息,说他们会花掉少得可怜的积蓄。

还有一件事更令人费解,一次,洛克菲勒为打公用电话向秘书借了5分钱,不久,他特意归还,秘书表示不用还了,他勃然变了脸色,说:“5分钱是一块钱的年利呢!”

“蔷薇开花”

洛克菲勒有一段名言:当红色的蔷薇含苞待放时,唯有剪除四周的枝叶,才能在日后一枝独秀,绽放成艳丽的花朵。

他把自己的创业竞争战略喻之为“蔷薇开花”、“一枝独秀”,这和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36计中“围魏救赵”的谋略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类文明的内涵是相近的,只是由于语言和习俗的不同,表达方式略有差异罢了。

从投入石油开采到达成世界石油垄断,标准财团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前后历时半个多世纪。

第一阶段是在石油开采的初期,宾夕法尼亚州黄金旷野上,石油大王初试身手,洛克菲勒把那儿分作两个战场:上游(开采)工程和下游(冶炼)工程。

第二阶段是铁路运输时期,洛克菲勒已初步达成了石油开采垄断,为了巩固扩大这一成果,而把垄断的触角伸向铁路运输业。

第三阶段是财团达成世界垄断阶段,以美国石油市场为辐射轴心不断向世界各地的石油市场进军。

令人惊异的是,洛克菲勒在这三大战略阶段都采用了放弃主战场,外围进攻的“蔷薇开花”战略,而且屡次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走来一位疲惫的年轻人

1860年,在宾夕法尼亚州产油河边的泥泞山路上,走来一位疲惫的年轻人,他背着来福枪,带着背包与毛毯,刚刚跨过俄亥俄州的边界。这是个阴雨连绵的季节,被地下原油污染的土地污黑肮脏、零乱不堪。

年轻人一派绅士风度,细长的眼睛陷在棱角分明的眼窝里,冷峻而又睿智,他沉默寡言,时时在注意倾听别人的谈话,并仔细观察产油地的一切动静。

年轻人实地调查了全部的采油现场:大片丘陵上已没有林木,代之以林立的采油鹰架、临时搭制的小木屋、简陋的采油设备,到处都是黑色的原油,臭味扑面而来。

年轻人又绕道去了亚利加尼亚河畔的油城,察看那儿石油运输的现状:平底船、运货马车满载着黑绿色的原油,日夜不息地运往各地的炼油厂,车船都很简陋,渗漏的原油不可估计。

年轻人住进石油中间商云集的美利坚饭店,不动声色地喝着咖啡,看着报纸。

这一年的秋天,泰塔斯维原油产地已有油井72座,日产原油1165桶,蜂拥而来的淘金者仍然络绎不绝。

年轻人是21岁的洛克菲勒,那时他是一个谷物中间商,刚刚从谷物贸易中有了积蓄,宾州石油开发吸引着他敏锐的商业嗅觉。

三万桶原油在产地滞销

考察完热闹非凡的宾州产油区,洛克菲勒却并不急于加入采油的行列,他对合伙人表示还要继续等待。他的话,让合伙人很不理解,那时,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认为宾州是一座黑色的金矿。

洛克菲勒的思索异于常人,他认为像目前这样盲目开采,油价会迅速下跌,无利可图。他说:“挖油的人全是笨蛋。”他可不想步他们的后尘,让数额庞大的笨蛋队伍中,再多出一位。

事实果然如洛克菲勒的预言,那个时代人们对石油的需求还很有限,运输和冶炼也跟不上,盲目开采很快使油价暴跌,并且长时间在很低的价格上浮动,加上运输中的浪费,其实已无利可图。

洛克菲勒后来又多次去产油区考察,每次回来都劝慰他迫不及待的合伙人再等待时机。此时,宾州的采油井正在成倍的增长。

《克利夫兰报》以整版的篇幅报道了令人震惊的消息:泰塔斯维油价大跌,3万桶原油在产地滞销。

泰塔斯维的人们一下子傻了眼,他们对市场的估计太乐观,玩命似的拼命钻井采油,没想到油价会跌至一加伦0.13元。

后来的市场更加无情,油价很快又一次暴跌,一加伦几乎连10分钱都卖不到,简直和清水一样贱。

然而运费却一如既往的昂贵,在法兰克林到匹兹堡的道路上,每天约有两万辆马车在奔驰,道路乌黑泥泞,不少马匹被埋在泥泞的道路中死去了。

泰塔斯维祸不单行,后来又连续出现油井爆炸事件,火灾不断发生,最后连桥也断了。

蓝色的幽灵

“打先锋的赚不到钱”,年仅23岁的洛克菲勒,却老谋深算,如同一个久经沙场的生意人。在人生的马拉松赛上,让别人打头阵,然后找机会再迎头赶上,得冠军的马拉松选手几乎都是这样做的。

美国历史上雄伟壮阔的南北战争爆发了,南部11个州与北部23个州公开宣战,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参与了这场战争,烽火硝烟遍及全美。

战争意味着对石油的无限制需求!这是上苍赐给洛克菲勒的时机,他的苦心等待终于获得了报偿,脸色苍白、沉默寡言的洛克菲勒要用他的全部财产来投资泰塔斯维原油了。这个决定使他的合伙人目瞪口呆。因为这时的战争几乎中断了交通,产油地已几乎瘫痪。

一旦作出决定,洛克菲勒便会不顾一切地去实施,这一次当然不会例外,他没有用有限的资金去买濒临破产的产油井,而是主动放弃采油主战场,把全部资本和热情投入到石油精炼中。他称石油精炼为“下游工程”,把采油称为“上游工程”,他要在外围打个漂亮仗。至于那些令人垂涎欲滴的石油,早在他第一次踏入产油地时,就决心全部据为己有了。

这个异乎寻常的决定,使他和合伙人终于分道扬镳了,合伙人觉得他是个不可理解的怪物。

洛克菲勒成了孤家寡人,但他并不气馁,这时,他已秘密结识了一位化学家安德鲁斯。英国移民安德鲁斯最近才获得一项独创的石油冶炼技术,用亚硫酸来精炼石油。洛克菲勒凭借他的商业敏感立刻明白了化学家的重要,两人顿时一见如故,成了莫逆之交。

这一切都在非常普通自然的外衣下进行,连他的合伙人也未意识到其中的奥妙。

是啊,采油已几近瘫痪,炼油还会有什么作为?那不是白白把钱往水里扔吗?

在克利夫兰市南方大约2.4公里,古亚和加河支流堤岸的下方,坐落着克里夫兰最大的石油精炼厂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

精炼厂毗邻伊利湖,水路交通十分便利,又连接着亚特兰大铁路运输线,年销售额达120万元之巨。

洛克菲勒后来把总部移到克利夫兰市最繁华的珍珠大街坐镇指挥,在办公室那巨大的落地窗前,就能看见公司装满蓝色木桶的马车繁忙地穿梭着。

洛克菲勒靠着安德鲁斯独有的精炼技术,一步步打败了克利夫兰近50家炼油厂,独家包揽了石油精炼和销售。

钢铁大王卡内基称洛克菲勒的这一做法是“刽子手”的手段。洛克菲勒财团自创业以来百余年间,一直使用这一祖传绝技。

上游宾州产油地无数的采油井、采油工,在不知不觉间,已成为洛克菲勒创造财富的工具,石油价格落于他的股掌之间。

“下游工程”

在商业竞争中,洛克菲勒是一名精力无穷的猎豹,刚刚获得克里夫兰石油精炼垄断权不久,他又开始朝更远的“下游工程”伸出了手。

为了远在纽约市的大型炼油厂,洛克菲勒将他的目光停留在铁路线上,他要举手点燃采油地的上游工厂和东海岸大城市炼油企业激战的导火索。

他决意破釜沉舟。在这场战斗中,要消灭所有的对手,惟一的幸存者只能是自己,洛克菲勒心里这么想着,脸上依旧笑得迷人。

当时,控制纽约中央铁路的人叫奈利斯·凡德毕尔特,是个投机专家,贪得无厌而又无法无天,他利用政府的铁路成了腰缠万贯的富翁,人们称他“小偷贵族”、“火车强盗”。

凡德毕尔特最大的竞争对手是顾尔德,他控制重要干线伊利铁路,人们说他是个用逼老板自杀的方式起家的暴发户,和“火车强盗”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铁路巨人各有一条铁路线并排铺在伊利湖滨。只有通过这两条铁路,精炼油才能到纽约或费城进行深加工。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洛克菲勒决心从这两位铁路巨人的衣袋里拿出石油的运输控制权,他为此制定了严密的战略计划,并决心让每一步都准确无误地完成,不允许有丝毫的意外,此时的洛克菲勒,已是老谋深算的巨人了。

这是一次很有趣味的争斗,他和助手玩味良久,决定把第一个捕获对象放在乡巴佬凡德毕尔特身上。

这一年,凡德毕尔特刚刚雇用了新任董事,一位南北战争时期年轻的将军,名叫迪贝尔,浑身都是冲锋陷阵的冒险精神,但任何人都能够看出,这位新董事勇敢有余而智谋不足。

在和迪贝尔正面交锋之前,洛克菲勒已完成了重大战略的前期准备。将“上游”和“下游”运输业拥有的全部油轮与货厢全部包租,连别人租来的也不例外。这可是个孤注一掷的冒险行为,需要一大笔资金。

运输业的第一财产就是油轮和货厢,全部租用就意味着控制了事态发展的主动权,这张王牌正是打挎迪贝尔的武器。

军人和商人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身经百战的迪贝尔将军对经济一窍不通,只通过一轮对话,便落入了洛克菲勒设计好的圈套——每天订60辆车的合同。

双方很快达成互利协议:支线列车的运输费每桶让利7分,到东海岸的运费每桶让利5角。

结局是这样出乎意料的顺利,铁路巨人没有任何还手之力,拱手奉送了巨额运输利润。

低廉的运费意味着销售价的大幅度下降,产品销路迅速拓宽发展。这是洛克菲勒事业的一个转折点。

秘密大联盟

1870年,洛克菲勒创立的标准石油公司成立,公司资产达100万美元。在纽约第五街上,耸立起53层的洛克菲勒中心,大楼前是他的雕塑胸像。

洛克菲勒的野心是无止境的,犹如勇猛的猎手只身闯入莽莽的原始森林,他说:“我要称霸克里夫兰,买下匹兹堡,控制东部。”

洛克菲勒的全部生命是标准石油。然而,一如既往,他的战争从来都是在另外的地方展开的。一个更为残酷的铁路大联盟的阴谋又在实施之中了。

在某一个深夜,一位神秘的客人拜访了住在纽约圣尼古拉斯饭店的洛克菲勒,屋角上的挂钟已过了11点。他叫华特森,是另一位铁路巨人斯科特的全权代表。夜风吹动着窗帘,烛光摇曳不定。洛克菲勒一边用高级白兰地招待着客人,一边暗自盘算怎么进一步打开石油运输秘密协议的缺口。

斯科特、顾尔德都不会坐视那个秘密折扣,他们开始准备反击,而洛克菲勒的目标也已不再是那有限的运输利润。

洛克菲勒很清楚,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不久将爆发一场铁路大混战,出现竞相削价运输,这样一来受害最深的除了铁路便是标准石油了。

双方当晚达成了铁路大联盟秘密协定:所有运输石油的铁路公司均携手合作,并与特定的石油业者联盟,对于中小规模的石油业者,则限制不让其加入联盟。

这个联盟的核心是铁路与特定石油业者的秘密折扣协定,攫取和打击其他石油业者的利益,这要算商业竞争史上一个惊人的阴谋。

经过激烈的谈判磋商,一个秘密的控股公司——“南方开发公司”成立了。除了铁路方面的股份之外,洛克菲勒家族是该企业中最大的股东。

参加者彼此交换了备忘录,凭着良心起誓,绝对保守秘密,信守合同,工业史上最残酷的死亡协定签订了。

根据秘密协定,铁路石油运费整整涨了二倍,无论是石油原产地的原油运往克里夫兰,还是克利夫兰的精炼油运往外地,都是如此。

这个运费标准一经确立,无论发生什么变化,都不能更改,但参加联盟的石油企业可以获得运费价格一半的折扣。

这样一来,参加联盟的企业可以从中大获其利,而其它中小石油企业则必须支付高昂的运费,然后逐步萎缩被淘汰出石油行业。

这个弱肉强食的强盗联盟给标准石油制造了最好的发展时机,洛克菲勒开始向他的核心目标前进了——全部垄断克里夫兰石油行业。

为期40天的生产在封锁

为了对抗石油运费涨价,石油产地的人组成了生产者联盟,一边利用报刊揭露铁路大联盟的强盗行径,一边实行石油禁运。

这一场石油大战触动了华盛顿政界各方,铁路大联盟受到种种谴责匆匆收场,唯独洛克菲勒一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铁路联盟瓦解了,高奏凯歌的生产者同盟却面临着令人震惊的境地,26家克利夫兰炼油企业只剩下影响很小的6家。在一个多月的石油大战中,标准石油收买了20家炼油企业,这是在正常情况下很难达到的目标,然而在危机中却很容易。

洛克菲勒使用的是彼此交换股份的办法,在人们吵吵嚷嚷为谁是谁非争论不休的时候,洛克菲勒不动声色地干着自己的事。

在40天生产者大封锁中,克里夫兰的炼油厂被断绝了原油供应,油库空虚,银根吃紧,炼油厂为了生存只好向银行申请贷款。但银行早就被洛克菲勒收买了,从银行总裁到各主要董事都拥有标准石油的股票,无以求生的炼油厂家只得投入洛克菲勒的怀抱。

这些炼油厂用自己的公司换来标准石油的极小股份,然后企业主被任命为标准石油分厂的总经理。

对于原油生产者同盟,洛克菲勒采用分化瓦解的办法,他雇佣了许多石油掮客,他们偷偷溜进石油城,在黑夜的掩护下进行石油买卖。原油生产者也一样要维持生计啊,不卖原油,衣食从何而来?因此,原油源源不断地送往标准石油炼油厂,原油禁运实际上成了一纸空文。

石油大战结束了,铁路大联盟也已经瓦解,石油产地的业主刚刚想松一口气,一个晴天霹雳又突然传来:标准石油公司将成为南方开发公司总代理。

高价收购原油

解决了克里夫兰的炼油厂,洛克菲勒下一个目标自然是宾州油区了,这位石油大王终于向石油的核心领域伸出了章鱼似的触角。

产油地的业主多是爆发后的山区农民,他们奢侈、愚昧而又目光短浅,只知道金床玉枕挥霍财富,对生产则是掠夺性开采。

解除封锁后,石油产量由原来的日产12000桶上升到16000桶,严重的生产过剩使油价暴跌。

这时,洛克菲勒做出了一个令人目瞪口呆的决定:高价收购原油,每桶4.75美元。

许多石油中间商闻风而至,推波助澜,一个大规模的开采行动又出现了。生产者同盟关于近期不能开采新井的限制早已被人们抛在脑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