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外名人故事(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28283600000076

第76章

员外被摁在大堂上,重重地打了几下,寇准又叫住手,让员外再认那个字。员外愁眉苦脸,还是不认识。

寇准问员外:“这字上面是什么?”

“是竹。”

“下面呢?”

“是肉。”

寇准哈哈大笑,说:“上竹下肉,用竹板子打肉,这字就是竹板子打肉的声音,和‘井’字中间点一点,是投石落井的声音一样,也念‘啪’。竹板子打在你的屁股上还不认得,看来还得重重地打!”

员外和儿子天宝这才猛然醒悟过来,连连向寇准磕头求饶。

“看来你俩是真心求饶,那就暂到这里。不过,要把这个字带回去,好好保存,不得撕毁,不得丢失。”寇准严厉地说,“再去给老先生赔礼道歉。以后如再欺侮、戏弄教书先生,还要用竹板子伺候!”

员外父子连声说“是”,狼狈地离开县衙。

“书童”弄翻砚台

有一次,金山寺的大和尚请画家李生去赴宴,坐在一边的郑板桥笑嘻嘻地说:“明天我也和你一起去吃素菜。”李生说:“咦!人家请的是我呀,你怎么去呢?”

郑板桥笑笑说:“我比你年轻。明天我装个书童去,不就一起有得吃了吗?”

“嗯,好!这个办法不错!”李生一听,高兴地连连点头,郑板桥给我当书童,多有脸面啊!第二天,李生在前,打扮成书童的郑板桥在后,刚乘摆渡船过江,大和尚已在寺院的门前迎接他们了。当即,茶啊、点心啊,全送上来了。李生心里想,你找我没有旁的要噢,总是想要些字啊、画啊,便开口说:“当家的,你可准备好啊!”

“这个小僧早已备好。”说着就把李生引进客厅。门一开,只见桌上早摆好了文房四宝。

李生想和郑板桥开个玩笑,心想:你想吃素食,我叫你给我掌墨。掌墨就是让人托墨伺候写字的人。郑板桥心里这个气呀,自己是装个书童玩,却真叫他当书童使唤,可又没办法,只得托起砚台。

李生笑眯眯地把笔放在砚台上蘸蘸舔舔,摆开架势,刚要下笔,只听见“扑通”一声,砚台从郑板桥手中一滑,掉到宣纸的正中间,“咕溜溜”一直往纸角上滚……

这下可坏了,好端端的一张桌面大的宣纸,打下端向上角染了墨黑墨黑的杠,再加上砚台在上面颠啊颠的,这根墨杠,断断续续,顶天立地。李生的脸气得像紫茄子,这怎么写呢,把笔一摔,对着郑板桥气呼呼地说:“你写吧!”

“我写?”郑板桥看看急得满脸通红的李生,又望望宣纸,笑笑说:“你不写,我画!”

“你画?我看你画!”李生心里想,这张宣纸染上了墨,倒看你怎么画?

这时,郑板桥毫不客气地拿起笔来,蘸了些墨,在宣纸上画了起来。大和尚急坏了,我这张宣纸,好不容易派人从安徽宣城定做来的大开纸,给这小小书童泼了一下子墨,你还要充数动手画?便想上前阻挡,但看看李生并不吱声,他也不好发火。

这个“书童”着实有两下子呢!只见他三上两下,在断断续续的墨线上勾勾、画画、点点、戳戳,哎,竟画成了一丛墨竹,粗细浓淡相宜。其中那条墨印变成一竿顶天立地的墨竹,削瘦秀拔,像真的一样亭亭玉立在眼前。大和尚不由得脱口说道:“妙哉!妙哉!好一幅竹!”只见“书童”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玉章,在下款盖了一下,再望望鲜红的方印是“郑燮”两个字,大和尚呆住了!他万万没想到站在面前的竟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连忙双手合十,接二连三地直打招呼:“贫僧不知郑先生来此,望先生不要在意。”说着忙喊小和尚:“泡茶!”一想不对,又加了一句:“泡好茶!”

这时,郑板桥笑嘻嘻地望着李生直眨眼睛,意思是,怎么样,你看大和尚请我了吧!李生这才醒悟过来。原来,郑板桥是有意把砚台弄翻,他心里对郑板桥真是一百二十个敬佩!七步诗

曹植,字子建,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他小时候,读书很努力,十几岁就能熟读几十万字的诗赋文章,曹操很赞赏他。

曹操死后,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由于曹植曾经得到过曹操的宠爱,几乎取代了曹丕成为太子,因此曹丕一见曹植就很不顺眼,好像他在想方设法篡夺他的皇位似的。

有一天,曹植到宫廷来朝见曹丕,曹丕瞧了他一眼,说:“我听说你的学文修养很高,才思敏捷。现在我命令你:在宫廷走七步,就要写出一首诗来,如果写不出来,或者超过了七步的时间,就砍你的头。”

曹植听了这种残酷的命令,好像掉进了冰窟窿一样,每根神经都颤抖了。他怀着无比的怨恨,毅然在宫中漫步吟诗。当他踏出第六步时,一首诗就吟出来了。这就是着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这首七步诗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说:烧豆萁(豆荚)来煮豆子,豆子伤心地在锅内流泪。它和豆荚本是同根生长起来的,为什么豆荚煮豆子时一点情面也没有呢?这诗暗喻曹丕一点不念兄弟手兄之情,硬是把曹植置于死地才甘心吗?

曹丕听了弟弟的《七步诗》,略有所动,就放过了曹植。

娃娃皇帝

汉昭帝刘弗陵8岁就当了皇帝,按父王汉武帝的遗旨,由司马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共同辅助朝政。左将军上官桀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力,勾结燕王刘旦,千方百计打击排斥霍光,阴谋废去昭帝,让燕王登上皇位。

有一次,霍光出去检阅御林军,完了又把一个校尉调到大将军府里来。上官桀认为有机可乘,便假冒燕王的名义上书告发霍光。信上写着:“臣燕王上书于陛下,听说大将军霍光在检阅御林军时,耀武扬威地坐在跟皇宫里一样的车马里,又自作主张,私调校尉,显然是要阴谋叛乱。我愿意马上进京入宫,保卫陛下,以防不测。”

昭帝把这封信看了又看,念了又念,然后搁到了一边。

第二天,昭帝临朝,大臣们都到齐了,唯独少了霍光。原来他听说燕王告发他,吓得在偏殿里等候处置呢!昭帝传谕霍光上殿。霍光摘去帽子,趴在地上,战战兢兢地说:“臣罪该万死!”

谁知昭帝却安慰道:“大将军,不必害怕,我知道有人存心要害你。”一听这话,霍光和大臣都愣了。昭帝接着说:“大将军这次检阅御林军,离京城不远,调用校尉也不过十天。燕王不在北方,怎么知道此事?就算知道了,立即派人上书,现在也赶不到啊!再说,大将军真要叛乱,也用不着一个校尉。可见燕王的信是假造的。”昭帝的话,使满朝文武官员无不佩服。这一年他才14岁。

孤身退强盗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天下大乱。乱世中,江南出了一位名叫孙坚的英雄。

孙坚从小聪明灵敏、机智勇敢。他17岁那年,有一次跟父亲坐一条客船前往钱塘。不料,船到钱塘江口,忽然遇上一伙强盗。他们气势汹汹地上了客船,不由分说,就在船上大肆抢劫乘客的财物。船上的乘客大多是商人,一个个吓得战战兢兢,躲在船舱里不敢露面。

孙坚眼看这个情景,愤怒极了。他大声对父亲说:“这群海盗太可恶了。不过,他们也没什么了不起,让我去收拾他们。”

父亲一听,连连摇头:“你还是一个小孩子,赤手空拳,哪里是他们的对手?”

孙坚胸有成竹地回答:“父亲,您放心吧!我自有妙计。”

说完,就提起一把锋利的大刀上了岸。他站在一座高高的礁石上,抬起手臂,指东划西,做出一副指挥人马、部署兵力的样子。海盗们远远望见他神气活现的身影,以为是官兵带人马来追捕了,慌乱丢下财物,四处逃命。孙坚乘机追赶,挥刀砍死一个海盗,带着人头回到船上,父亲见儿子这样勇敢,又惊又喜。全船的乘客都围了上来,你一言,我一语,赞不绝口。

少年孙坚孤身一人打败海盗的事迹,在人群中传开了。

牛尾巴

明太祖朱元璋原籍泗州,后迁居濠州钟离县。他出身贫寒,从小给地主看牛放羊。

有一天,朱元璋和小伙伴周德兴、汤和、徐达在芳草茵茵的西山坡上放牛。快到中午时,小伙伴们一个个揉着肚子,直喊饿得慌。徐达调皮地说:“如果能搞到香喷喷的肉吃,那才解馋呢!”

“我有办法了!”朱元璋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牵过一头小花牛,用绳子结结实实地捆绑起来,接着找来一把砍刀,把牛杀死了。

这下子,小伙伴们都明白了,你剥皮,他点火,把一只肥墩墩的小牛全烤着吃了。最后,只剩下一堆皮骨和一根尾巴。

肚子饱了可怎么向地主交代呢?朱元璋胸有成竹地说:“你们不要害怕,这事我一个人认了。”说罢,他利利索索地掩埋了牛皮和牛骨,又用泥土、野草盖住地上的血迹,最后把牛尾巴插到悬崖的石缝里。

回去后,朱元璋装作很难过的样子对地主说:“真倒霉,小花牛掉到悬崖下面的深渊里去了,怎么拉也拉不住。”

小伙伴们心领神会,也都随声附和。

地主一听,大惊失色,慌忙跑到山上去看。他见石缝里有条牛尾巴,只得自认晦气,把朱元璋痛打一顿了事。

王昭君斗财主

王昭君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活泼可爱。10岁那年,父母特地在家门修了一座“望月楼”,让昭君在楼上读书作画。

一个月昏星残的夜晚,小昭君读书完毕,习惯地推开楼窗,看见对面山坡上一群人影闪动,镐锄石块的碰击响成一片。昭君想:“乡亲们太辛苦了,晚上劳动,黑灯瞎火,连一盏灯都点不上,要是我能给他们帮点忙就好了。”第二天,她早早起床,从几十里外的地方弄回几棵油桐树苗,栽在村里的土地庙前。她每天浇水,每天施肥、培土。油桐树在她精心培育下,一天一个样,没到两年,就长大成才,结满油果。

不料,这几棵油桐树却被贪得无厌的鲁财主看上了。

一天清早,鲁财主把王昭君和村民们叫到土地庙前,说道:“这土地庙是我家先人造的,这油桐树应该归我。”

昭君听了十分生气,说道:“这树是我亲手栽的,是我浇水、施肥培植大的,怎能归你?”

鲁财主“嘿嘿”一笑,说道:“这树栽在我家土地庙前,根扎在土地庙下,靠我家的风水长大,不归我归谁?”

昭君反驳道:“你家有那么多树,很多树的根都扎在乡亲们的房子底下,你家那么多牛羊,成天跑到乡亲们的地里吃庄稼。按你的说法,这些树和牛羊都该归我们了。”

鲁财主被驳是哑口无言,灰溜溜地回家去了。

圣人难答

有一天,孔子驱车去东方讲学,看见路旁有两个小孩正在激烈地争论什么,他便下了马车,走上前去看个究竟。小孩子看见孔子来了,都抢着迎上前来。

孔子问小孩:“你们俩在争些什么?”一个小孩说:“我认为早上的太阳离人们最近,中午时候的太阳离人们最远。”

另一个小孩抢着说:“不对!应该是早上的太阳离人们最远,中午的太阳离人们最近!”

前一个小孩连忙又嚷道:“你错了,你没看见?太阳出来的时候足足有车轮那样大,到了中午,却只有菜盘那样小,这不是近大远小的缘故吗?”

“你才错了!”另一个小孩抢着打断他的话说:“早上的时候,天气还凉飕飕的,中午的时候却热得像在蒸笼里,告诉你,这就是近热远凉的道理!”

两个小孩互相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他们就请教孔子。孔子听了两个小孩的道理,想了半天也答不出来。两个小孩看着,连连拍手笑着说:“谁说您是位生而知知的圣人啊?”

两个小孩各执一词,似乎都有道理,然而一个是从视觉来判断,一个是从触觉来判断,两者属感性认识。当时科学发展尚处于较低阶段,人们对日地运动以及地球形状还认识不清,这确实是一个难题,难怪“大圣人”孔夫子也没法回答啊。王羲之装醉

东晋末期着名书法家王羲之,7岁就开始练字,尚未成年,已经落笔不俗,被人誉为“小神笔”。

当时,朝廷有位名叫王敦的将军,常常把羲之带到军帐中表演书法,天色晚了,还让他在自己的铺上睡觉。

有一次,王敦起床了,王羲之还没有醒。一会儿,王敦的心腹谋士钱凤进来了,两人悄悄地商量事情,谈的是想造反的事,却忘记了王羲之还睡在帐中。王羲之醒来,听见他们谈话的内容,非常吃惊,心想,如果他们记起了自己睡在这里,一定会怀疑机密泄露,说不定要杀人灭口呢!怎么办?恰好昨天喝了点酒,于是,他就假装酩酊大醉,把床上吐得遍处都是,接着,又蒙头盖脸,发出轻轻的鼾声,好像睡熟了似的。

王敦和钱凤密谈了多时,忽然想起了王羲之,不由得心惊肉跳,脸色骤变。钱凤咬着牙根,恶狠狠地说:“这小子,不能不除掉。不然,我们都要遭灭门之祸了。”

两人手握尖刀,掀开帐子,正要下手,忽听王羲之说起梦话来,再一看,崭新的被褥吐满了饭菜,散发出一股呛鼻的酒味。王敦和钱凤相视片刻,都以为王羲之酒后熟睡未醒,也就算了。

包公审石头

从前有个小孩,爸爸死了,妈妈病了,日子很不好过。

小孩每天早早起来,提着一篮油条,一边跑,一边嚷:“卖油条喽,卖油条喽!又香又脆的油条,两个铜钱买一根。”

有一天,他把油条全卖完了,坐在路边一块石头上,把篮子里的钱一个一个地数个遍,正一百个。他可高兴了,心想:今天卖了一百个钱,可以给妈妈买药了。

小孩卖了一个上午,可累坏了,他把头一歪,靠在石头上,就呼呼地睡着了,睡了好一会儿才醒来。

“哎呀,我得赶快给妈妈买药去了。”

小孩站起来一看,糟了,篮子里的铜钱一个也没有了。小孩又着急,又伤心,呜呜地哭起来。

这时候,正好包公带了人马打这儿走过。包公是什么人呀?包公是个官,黑脸黑胡子,人家叫他“包老黑”,又叫“黑包公”,包公办事公道,又很聪明。

包公看见小孩哭得很伤心,就问他:“小孩,你为什么哭呀?”“我卖油条的钱不见了,呜——呜——”

“谁偷了你的钱?”

“不知道,我靠在这块石头上睡着了,醒来一看,钱就不见了。呜呜——呜——”

包公想了一想,说:“我知道了,一定是这块石头偷了你的钱,我来审问这块石头,叫它把钱还给你。”

人们听说包公要审问石头,觉得很奇怪,都跑来看热闹。包公对那块石头说:“石头,石头,小孩的铜钱,是不是你偷的?”石头会说话吗?不会。

包公又问了:“石头,石头,你不说实话,就要打烂你的头。”

看热闹的人“哄”地笑了起来,纷纷议论开了。其中有人还说:“他真是个糊涂官,哪儿还会审案。”

包公听了很生气,就说:“我在审问石头,你们怎么说我的坏话,哼,你们每个人都得罚一个铜钱!”

包公叫手下人借来一个盆子,倒上水,让看热闹的人每个人往盆里丢一个铜钱。

“扑通,扑通,扑通……”有一个人刚把钱丢进盆子里去,就被包公手下人抓住了。

因为他丢下铜钱后,水面浮起了一层油花,原来他就是小偷。大家都赞扬包公真聪明,很快就把小偷抓到了。

聪明的优孟

楚庄王喜欢养马,把那些心爱的马,都披上华丽的绸缎,养在漂亮的屋子里,搭大床给它们睡,还用枣肉喂它们。

有一只马因长得太肥,死了,庄王就叫人给死马办理丧事,用殡椁成殓,一切排场照大夫的丧事办理。庄王的左右大臣曾经劝过他,叫他不要这样做。庄王却始终不肯接受他们的意思,并且还下一道命令:“有谁敢为了葬马的事,来向我说,我就把他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