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命运——古今命运神秘文化评析
28310400000029

第29章 佛教因果报应与命运(1)

[评析]

佛教同其它所有的宗教一样,以最大的热情关注着人的终极命运。

对于人的命运,佛教有一整套庞大而幽深的理论体系;对于改变人的命运,佛教也有一整套完整而又不可思议的实践方法。

佛教认为,人的命运状态怎么样,必定有原因,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而因是心念之因,果是现实之果。这就是“因果报应”。有些人误以为“因果报应”是宿命论,其实不然。讲人的命运都是上帝或上天决定的,这才是宿命论。

而佛教讲人的命运不离因果。这是合符科学道理的。

但是,佛教讲的“因”与“果”,有着特殊的含义,与我们现在所讲的因与果的内涵略有不同。佛教所讲的“因”——是指心灵中的妄念,而不是“客观原因”。但佛教认为,客观的也好,主观的也好,都离不开人的心,即使是纯粹的行为,也离不开心念(意志),这就是“三界唯心”的理论。心灵上有所妄念(佛教称为著相),人的肉身状态就必然有所反应,因此肉身的各种存在状态便是心念之“果”。我想这个观点应该不会有人反对吧。人的意念是一种力——现代科学愈来愈认识到了这一点,人的意念力(心念力)不但决定这人的肉身存在状态,而且还可以影响周围事物的存在状态。也许有人认为我这是在宣传气功特异功能的意念搬运法,其实不是,我所讲的不过是二十世纪的一个伟大的科学发现——量子力学。量子力学认为,物质的基本粒子完全不是一个客观的存在,而是与人的心念、意念、思维息息相关的存在。海森堡测不准原理证明了物质的基本粒子的运动形式受观察者的思维活动的影响。这其实也就是佛教的“因果”的内涵。心念之因必致存在状态之果。人的命运就是存在的状态,命是指一生的整体状态,这是指各阶段的状态,无论一生的状态也好,各阶段的状态也好,都是由心念之因所生的果。

因此,佛教认为,人的命运(存在状态)为什么不好呢?这是因为心念不正,心念不好。只要端正心念,使心灵清静,就可以摆脱轮回之苦,获得好的命运(好的存在状态)。

从表面上看,佛教关于命运的原理和改变命运的方法,似乎更注重伦理道德上的修养。其实,佛教更注重的是从实践中清心、正念,而清心、正念的依托,一是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伦理道德),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糸(表现为自然之理)。

尽管佛教关于改变人的命运的原理有一定的道德上的价值,然而,其具体方法却大多是不合时宜的。并明显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

首先,佛教改变人的命运的方法,过于强调了心念的作用,而忽略了实践的作用。尽管心念会影响着人的实践,然而实践也可以改变人的心念。佛教强调“三界唯心,万法唯实”,其实这既是它的特色所在,也是它的局限所在。

其次,佛教产生于小国寡民的时代,生产力很不发达,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便靠意念击解决。而在现代生产力高速发展的今天,试图纯粹用“意念”去呼风唤雨乃至改变人的命运,也显得十分可笑。譬如佛教认为杀害动物是导致短命的十种原因之一,这明显地带着宗教的局限性。不但不可取,而且现今的人们为了长寿而不杀生不吃肉,是显然做不到的。

因此,我们现今研究佛教改变命运的的方法,只能作为一种文化从学术上去进行研究,而不具有多大的实用价值。

这里摘编陈柏达居士《改变命运的原理和方法》中的部分篇章节,供研究佛教文化者参考。

吉凶祸福的奥秘

一、十来偈

佛经上有一首偈描述人们今生十种现象的由来,这首偈叫十来偈。

1.端正者忍辱中来。

2.贫穷者悭贪中来。

3.交位者恭敬中来。

4.下贱者骄慢中来。

5.瘴哑者诽谤中来。

6.盲聋者不信中来。

7.长寿者慈悲中来。

8.短命者杀生中来。

9.诸根不具者破戒中来。

10.诸恨具足者持戒中来。(引自《罪福报应经》)

儒家的“五德”(仁义礼智信)有些类似佛教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所以,不行仁义礼智信,就是破戒。

二、短命的十种原因

1.自己亲自杀害动物。

2.怂恿别人杀害动物。

3.称赞别人杀害动物的技巧。

4.看见别人杀害动物心里高兴。

5.希望我们所怨恨的人早日死亡。

6.看见所怨恨的人死了以后.心生欢喜。

7.破坏动物的窝穴。

8.教唆别人破坏动物的窝穴。

9.捐钱建立神庙,然后杀害动物去祭祀。

10.爱好斗争,并且教别人互相残杀。

三、长寿的十种原因

1.自己不杀害任何动物。

2.劝别人不要杀害动物。

3.看见不杀害动物的人,加以称赞。(赞扬不杀生的好处)

4.看见别人不杀害动物,心生欢喜。

5.看见别人杀害动物,设法加以解救或赦免。

6.看见他人害怕死亡,加以安慰,使他身心平安。

7.看见别人心里有恐惧,设法使他不再恐惧。

8.看见别人或动物有病痛,产生同情心。

9.看见别人遇到急难,就想加以帮忙。

10.施舍食物给其他众生:

四、多病的十种原因

1.喜欢打人、虐待动物

当老师或为人父母的人,如果为了学生或儿子变好,本着爱心去惩罚学生或子女,不但无过,反而有功,但如以愤怒之心打学生则来生多病。

2.劝别人虐待动物、打动物。

3.看见别人虐待动物加以称赞。

4.看见别人打骂动物心生欢喜。

5.扰乱父母,使父母心里忧愁。

6.扰乱圣人或贤人。

7.看见所怨恨的人生病,心里高兴。

8.所怨恨的人生了重病,你却送他假药或与治病不相干的药。

9.看见仇人病痛好了,心里高兴。

10.上次所吃的食物还没有消化,就又再吃。

今生身上长恶疮,乃是因为前世鞭打众生。

今生胆子太小,乃是因为前生常以恐惧的东西吓人。

五、少病的十种原因

1.不打别人,不虐待动物。

2.劝别人不打人或虐待动物。

3.看见别人不打人、不虐待动物,就加以称赞(赞扬不打人、不虐待动物的好处)

4.看见别人或动物友好相处,内心欢喜。

5.侍奉父母和病人。

6.知道病人有病痛,勤加服侍照料。

7.见仇人病痛解除,内心欢喜。

8.布施良药给众生,并且劝别人也这样做。

9.对于生病和痛苦的人,起怜悯心。

10.饮食有节制,不吃得过饱。

六、丑陋的十种原因

1.容易愤怒、喜欢生气。

2.常怀嫌恶与憎恨之心。

3.欺诳别人。

4.扰乱众生,使众生心生烦恼。

5.不敬爱父母兄长。

6.不恭敬圣贤。

7.侵夺圣贤维持生计的东西和田地。

8.把佛塔、佛寺里的明灯弄灭。

9.看见丑陋的人,加以轻视、挖苦或讥笑。

10.习惯于损人利己的事情。

七、端庄的十种原因

1.不生气,不愤怒。

2.施舍衣物给别人。

3.敬爱父母尊长。

4.尊重有道德、有智慧的人。

5.常粉刷装饰寺庙佛塔。

6.用清净的泥土或涂料粉刷房屋堂宇。

7.把寺院附近难走的路弄平。

8.洒扫佛塔。

9.尊重丑陋的人,不加以轻视或讥笑。

10.看见相貌端正的人.知道是前世修福德所致的结果。

八、人缘差(威望小)的十种原因

1.对于众生起嫉妒心。

2.看见别人获得好处,心生烦恼。

3.看见别人失去利益,心中庆幸。

4.看见别人有好的名誉,起嫉妒和厌恶心。

5.看见别人名誉受损,心生欢喜。

6.迷失道心,毁灭佛像。

7.对于父母和圣贤,不尽心侍奉。

8.唆使别人做不得人缘的事情。

9.阻碍别人修行广得善缘的事情。

10.轻视或讥笑别人人缘不好或威望较差的人

九、人缘好(威望大)的十种原因

1.不嫉妒别人。

2.看到别人得到好处,心生欢喜。

3.看见别人失去利益,起怜悯心。

4.看见别人有好的名声,心里高兴。

5.看见别人名誉减损,心里难过,并且想帮助他=

6.大发道心,造佛形象,奉施宝盖。

7.尽心奉敬奉侍父母和圣贤。

8.劝别人做广得善缘的事情。

9.劝别人修行广得善缘的事情。

10.看见人缘差的人,不加以轻视或讥笑。

看见别人心生欢喜,则来世别人也会喜欢看见你。

十、出生卑贱的十种原因

1.不知恭敬的父母。

2.不知恭敬出家学佛的人。

3.不知恭敬修行清静的人。

4.不恭敬老师、尊长。

5.不恭敬朋友。

6.不尽心恭请、迎接、供养师长。

7.看见师长来,不起立恭迎,请他坐上座。

8.不遵行父母的教诲。

9.不接受圣贤的教诲。

10.轻视或讥笑出生卑贱的人。

今生常被驱使劳役,乃是前生负债未还。

十一、出生高尚的十种原因

1.恭敬父亲。

2.恭敬母亲。

3.恭敬出家学佛的人。

4.恭敬修行清静的人。

5.恭敬爱护长辈。

6.侍奉迎接长辈。

7.见到尊长来,起立恭迎,请他坐上座。

8.恭敬地接受父母的教诲。

9.尊敬圣贤,并接受他们的教诲。

10.不轻视或嘲笑出生卑贱的人。

十二、贫苦的十种原因

1.盗窃他人财物。

2.教别人偷盗。

3.看见别人偷盗,加以称赞。

4.看见别人偷盗,心生欢喜。

5.侵犯或剥夺圣贤维持生计的物品。

6.减少或撤走父母的维持生计物品。

7.看见别人得到利益,心里不高兴。

8.阻碍别人得到利益,或加以刁难。

9.看见别人施舍,心生不快。

10.看见饥荒,不产生怜悯心,而认为对自己行业有益,也是过失。

天道循环最为真,谁人常富更常贫。今朝受饿吞饥者,半是当年悭吝人。

十三、富足的十种原因

1.不偷盗别人的财物(别人不允许,就取走别人的一针一线,就是偷盗)。

2.劝别人不要偷盗。

3.称赞不偷盗的好处。

4.看见别人不偷盗,心生喜欢。

5.尽心奉侍父母,不使所用短缺。

6.供给圣贤或尊长,一切所需物品。

7.看到别人得到利益,心里高兴。

8.看见别人追求利益,设法帮助他得到目标。

9.看见爱好施舍的人,心生欢喜。

10.遇见饥荒,心里产生怜悯心,并且没法救济。

十四、见解不正确的十种原因

1.不请教有智慧、有道德的人。

2.阐扬伤害别人或其他动物的理论或方法。

3.不能接受或奉行真理和善法。

4.称赞不一定的事物以为一定。

5.吝啬说法或教导别人。

6.亲近不信三世因果的知识分子。

7.远离正信的佛教徒。

8.称赞邪知邪见的行为。

9.舍弃正确的智慧和见解。

10.轻视或讥笑愚痴和邪恶的人。

十五、见解正确的十种原因

1.请教有智慧有道德的人。

2.阐扬行善的方法与好处。

3.听闻、修持、弘扬、维护正确的教法。

4.称赞亘古不变的真理。

5.乐于演说真理的要点和修行的方法。

6.亲近真正有智慧、相信三世因果的人。

7.遵守维持正确的佛教。

8.精勤用功、博学多闻。

9.远离愚痴和邪恶的人。

10.不轻视,讥笑愚痴的人。

十六、地狱的十种原因

1.做最恶毒的行为。

2.讲最恶毒的言语。

3.起最恶毒的心念。

4.认为:人死如灯灭,没有善恶轮回和因果应报。

5.认为人死后还是出生为人,畜牲还是为畜,做好做坏还不是一样。

6.认为今生受苦或享福完全出于自然和神的安排,并非由于过去的善恶业。

7.否定“行善得乐,为恶得苦”的因果律,胡作非为。

8.凡是自己知识所不能知道的都不相信。

9.执着世间或众生是有始或有终,是常或无常,是有边或没有边等偏见。

10.不知报恩。

十七、畜生的十种原因

1.做中等恶毒的行为。

2.讲中等恶毒的语言。

3.起中等恶毒的意念。

4.因贪心而做出罪恶的事情。

5.困憎恨而做出邪恶的事情。

6.因愚痴而做出罪恶的事情。

7.辱骂众生。

8.惨害众生。

9.施舍不清净的东西。

10.邪淫:淫人妻女、同性恋、手淫、非时非处与己妻行淫。

十八、饿鬼的十种原因

1.做轻等的恶行。

2.说轻等的恶语。

3.起轻等的恶念。

4.无理和过份贪求财物的享受。

5.因贪与人发生口角、斗殴、诉讼。

6.嫉妒。

7.诽谤三世因果。

8.贪爱金钱、洋房、轿车等财富。

9.有病在身,又因饥饿而死。

10.热死和渴死。

十九、阿修罗的十种原因

1.做微恶的行为。

2.说微恶的语言。

3.起微恶的意念。

4.骄慢——仗持自己的才能、学问、财富等比别人强而生骄傲。

5.我慢——执着身体、感受、妄念是我而生骄傲。

6.增上慢——还没有神通智慧,说自己已经有了。还没有断烦恼说自己已经断了。

7.大慢——对于学问才能和我差不多的我却认为我比他强得多(自高自大)。

8.邪慢——做了坏事,依恃恶势力,欺压他人。

9.慢慢——某人比自己高明,却反说自己比别人高明。

10.把所修行的善,回向阿修罗,希望自己死后成阿修罗。

二十、人的五种原因

1.不杀害动物

2.不偷盗。

3.不邪淫。

4.不妄语。

5.不饮酒。

二十一、天的十种原因

1.更严格的奉行不杀生。

2.更严格的奉行不偷盗。

3.更严格的奉行不邪淫。

4.更严格的奉行不妄语。

5.不绮语(不讲华丽而没有意义的话)。

6.不两舌(不挑拔离间)。

7.不恶口(不讲粗鲁的话)。

8.不贪取。

9.不憎恨。

10.不邪见(深信三世因果)。

二十二、恶可致凶

《华严经》的十地和中记载:一切恶以十恶为根本,造了十恶,来世不但会堕入地狱、畜牲、饿鬼等恶道,而且万一再投生到人间,还会产生两种可怕的报应:

1杀生:短命;多病。

2偷盗:贫穷;和别人共用财物,使用财务不能自由自在。

3淫邪:妻子不忠贞不善良;得不如意的眷属(亲人常和你作对)。

4妄语:常被别人诽谤;常被别人欺骗。

5绮语:说话没人接受;说话不清楚。

6两舌:亲朋好友背离;家人亲族恶弊。

7恶口:常听到不好听的声音;常发生诉讼争论。

8贪受:心不知足;所求匮乏。

9憎恨:常被别人苛责缺点,谈论是非;常被人烦恼或伤害。

10愚痴:生在没有智慧的家庭;心地谄曲而不光明磊落。

佛法改变人生命运的原理

一、吉凶祸福的根源是什么

吉凶祸福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佛教认为:是心念。为什么会有吉凶祸福的现象呢?原来只要我们一动念,我们的心地中就留下了印象(种子),所以古代人把“心”弥为“心地”或“心田”,真是太有道理了。

我们每起了一个善念,就会在心地中留下一个好的种子。起了一个恶念就会在心地中留一个恶的种子。起了个无善无恶的念头也会在心地中留下一十不好不坏的种子,将来(可能在今生或来生)遇到适当的因缘,就会开花结果。善的种子结的是快乐和吉祥,恶的种子结的果实是苦恼和灾祸。不善不恶的种子结的是不快不乐的中性感受。所以《六祖坛经》上说:“一切福田,都离开不了心地。”《忠心经》上也说:“心念是语言和行为的根本,心是一切现象的总源头,有了恶念就会遭受苦报,有了善念,就会遭受乐报”。

举个简单的譬喻:起了善念就好象在心地上播种好花的种子,动了恶念就好比心地上种毒树,起了无善无恶的念头好比在心地上种杂草。因为我们一般人在过去都起了许许多多的善恶念,所以现在有苦乐、凶吉、祸福现象。

总而言之,善念会产生仁慈的行为,由施舍而使人产生愉快的影响力,这愉快的影响力又产生吉祥和福气。

恶念产生破坏性行为,由破坏而使产生憎恨的影响力,这影响力将来会导致忧苦和凶祸。

无善无恶的念头会产生杂七杂八的行为,由这杂七杂八的行为产生没忧没喜的影响力,造成不苦不乐的感受。

所以《华严经》上面说:“你应当观察”世界的种种现象,都是由心念造成的。

二、心地的清静与污染

佛经上把人的所作所为分为“清静的造作”(净业)与“污染的造作”(染业)两种。

“善念”、“恶念”和“无善无恶的念头”通通是属于污染的造作。

“心不动念”、“不知境界而不起分别心”(离念灵知)、“行善而不执着善相”才是“清静的造作”。换句话说,清静的造作超越了善恶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