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去思考,不局限于常规,不拘泥于一个途径,充分发挥想象力,从多方面探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比如,老师指导学生一题多解,就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家著名的网络公司的科研部决定招一名科研人员。几天之内,前来报名的人数就有几百人。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进入面试的是十名拥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年轻人。
面对如此诱人的职位,他们一个个都憋足了劲,一副摩拳擦掌、志在必得的样子。然而最终职位只有一个,这也让他们有些紧张:面试到底会考些什么呢?一定是很难的专业问题,几乎所有的人都这样想。
面试如期而来,十名面试者被一起叫进了经理办公室,参与主考的是公司的高层领导,连董事长也到场了。主考首先问了他们一些情况,然后才转向题,果然问了每人一个专业问题,回答者均自我感觉良好,一个个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突然,一直没有开口的董事长说话了:“我现在考他们最后一个题目,它将决定谁会最终留下来。我这有几组数字,请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一组是‘1、3、7、8’,第二组是‘2、4、6’,第三组是‘5、9’。”
十个高学历者搜肠刮肚套尽了所有的数学逻辑概念,始终都没有发现这几组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一刻钟过去了,呆在最边上的一个年轻女孩子终于鼓起勇气说出了自己的答案:“三组之间主要是它们的声调有区别。三组按顺序依次读一声、四声、三声。董事长和其他主考都赞许地点点头,那个女孩子幸运地被录取了。”
他们要的不是仅仅具备数学思维而不会灵活变通的员工,因为一个不具备发散型思维的科研人员难免视野狭窄,最终恐怕很难真正促进科研的发展。
数学思维固然重要,然而灵活应变,具备发散型思维、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一个优秀的科研人员应具有的素质。
教育总是以标准答案为准,不符合标准答案的就算错,以至于孩子们做题只求与标准答案相同,不求一题多解,不敢标新立异。各科目之间也难得有综合性的题目,使孩子少有机会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怎么可能有发散型思维?又如何能视野开阔?如果培养的都是这样的人,我们的科技又如何能有所创新?
因此,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内容。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注意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1.保护和支持孩子最初的发散思维
科学研究证明,婴儿在9~12个月就产生了思维能力,一岁以后,婴儿在言语发育的基础上才开始向抽象思维发展。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对孩子的创造想象和偶发的发散思维及时给予支持和肯定。家长要善于观察,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当孩子自言自语,边说边做时,可以模仿孩子,也自言自语边说边做,孩子会为自己的发现和成功骄傲和自豪,为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引导孩子积极从事有创造、想象、参与的思维活动
科学研究发现,当人进行创造想象时,思维异常活跃,处于辐射和开放状态,想象中的新形象、新假设使创造性活动顺利开展,从而促进发散思维的发展。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时时处处存在着创造性教育的契机。如:观察彩云。俗语说:“七月、八月看巧云”,七八月的彩云变幻莫测,可引导孩子观察云彩,“像什么,还像什么,一会儿又像什么,它们在干什么”,孩子一定会给你编出一个神奇的故事来。家长可引导孩子把观察的结果串起来,编成儿歌,巩固孩子的思维成果。
3.创设有助于孩子发散思维的情境
(1)为孩子提供发散型的玩具材料。
发散型的玩具材料可有不同的玩法和结果,对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有着积极的作用。家长可为孩子选择、提供发散型的玩具材料。如插塑材料,可拼插,随意造型,可引导孩子自主探索多种插法和玩法,再如半成品材料,可一物多用,一物多玩,以物代物,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如:玉米皮,可用于粘贴、扭绳、编制各种小动物、小篮子、蒲团、垫子等,让幼儿探索一种材料的不同制作方法、不同结果,还可探索这些作品的不同作用和玩法。
(2)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孩子刚会拿彩笔的时候,随意画出的线条,就能引发孩子许多的想象,他会观察自己的“作品”,说是小鸭、小鸡、鸡蛋、小鱼,你仔细一看,哦,还真有点意思。孩子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有着许多的奇思妙想,对一个小小的“×”号,他会说是“小风车”、“小飞机”,给他一幅简单的波浪纹的线条画,他能说出“小河里的水”、“小蛇”、“绳子”、“人的脸”、“是爸爸抽烟时冒出的烟”等多种现象。当孩子思维活跃时,家长不要打断孩子,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而要认真倾听,报以微笑和轻轻点头,表示欣赏和赞许。家长要放手给孩子一个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想象去画,即心像。如:“你喜欢的小手绢是什么样子的”、“你想拥有一辆什么样的汽车”等,而不要急于给孩子提供标准的范例,让孩子照着葫芦画瓢,牵制和束缚孩子思维的扩展。
(3)在故事讲述中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
孩子喜欢听故事,常会缠着大人讲故事,家长要有充分的知识准备和足够的应变能力。但孩子的脑瓜稀奇古怪,常会冷不丁地说:“给我讲个小脚丫的故事吧!”、“给我讲个月亮的故事吧!”这就要看你现场发挥的能力了,你绞尽脑汁编出的故事,既要有童趣,又要贴近孩子的生活,还要富有教育意义。家长的创造性讲述,便是孩子创造性讲述的直接示范。其次,让孩子续编故事结尾、自由拼图讲述等,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孩子发散思维的发展。
(4)培养孩子探索多种方法多种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亲子游戏“小球真好玩”中,家长和孩子一起探索不同的玩法,如单人拍、双人拍、跨拍、自抛自接、你抛我接、夹跳、托球跑、赶小猪等等多种玩法,既使孩子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发展,又达到了健身的目的。再如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可为孩子提供相关材料,让孩子自由操作,自主探索,用手掂一掂,感觉轻重;用秤称一称,比较轻重;用天平称直接感知;有的还可用沉浮现象来解决方案。孩子在探索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经验,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增强孩子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总之,孩子刚刚接触社会,对世界充满好奇,家长要保护孩子这一积极的探索愿望,及时鼓励、支持和肯定孩子一切创造性的活动,正确引导,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发散性思维,为将来的创造性活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