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共产党宣言》再解读
2834800000025

第25章 《共产党宣言》的内容(19)

《宣言》首先指出:“看过第二章之后,就可以了解共产党人同已经形成的工人政党的关系,因而也就可以了解他们同英国宪章派和北美土地改革派的关系。”在第二章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阐明共产党同其他工人政党不是对立的,他们都是工人阶级的政党,都是为无产阶级谋利益的。共产党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目标,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始终走在无产阶级斗争的前列。因此共产党能够团结其他工人政党,共同开展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了解了这一点,当然就会知道共产党会联合英国宪章派和北美土地改革派这些工人政党共同开展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

接着,《宣言》阐明了共产党的政治斗争总的策略原则,这就是:“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这就是说,共产党人要重视当前斗争,要积极参加一切有利于无产阶级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但是,共产党人在进行眼前斗争时,不能忘记无产阶级斗争的最终目标。无产阶级的斗争目标是要消灭一切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当前斗争是实现最终目标的必要步骤,不参加当前斗争,实现最终目标就是一句空话。而忘记最终目标,当前的斗争就会迷失方向。换句话说,共产党人在反对现存社会制度的斗争中,必须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必须把当前斗争同实现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领导无产阶级取得斗争的胜利。

2.要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

共产党人对各国反对党派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共产党人对各国反对党派的态度,应根据各个国家的不同情况加以区别对待,采取灵活的策略。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党的原则,不能放弃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共产党人既要同各个革命党派联合起来共同进行反对现存社会制度的斗争,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保持对同盟者批评的权利。也就是说,要把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根据这一原则,马克思和恩格斯针对法国、瑞士、波兰和德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策略。

“在法国,共产党人同社会主义民主党联合起来反对保守的和激进的资产阶级,但是并不因此放弃对那些从革命的传统中承袭下来的空谈和幻想采取批判态度的权利。”当时的法国是金融贵族统治的国家。1830年七月革命后,波旁王朝的查理第十为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力浦所代替,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奥尔良王朝又称“七月王朝”。“七月王朝”代表的是金融资产阶级和大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只占少数席位,小资产阶级和广大工农群众则完全被排除在政权之外。19世纪40年代,法国反对“七月王朝”的斗争高涨起来。在这场斗争中,社会上各阶级所抱的目的并不一样。资产阶级的保守派和激进派,希望采取一些满足自己经济要求和政治要求的措施,竭力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小资产阶级要求普选权和进行一些社会改革,以改变他们在政治上的无权地位,拯救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的命运。广大农民希望减轻赋税和反对高利贷盘剥。无产阶级要求推翻金融贵族的统治,改变现存的社会秩序,消灭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反对“七月王朝”,也反对资产阶级的保守派和激进派,这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是一致的。因此,无产阶级应同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的社会主义民主党联合起来,共同开展反对保守的和激进的资产阶级。但是,社会主义民主党喜欢空谈和幻想,鼓吹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用和平改良的方法,如通过建立“工人生产协作社”过渡到社会主义。对于这些不切实际的空谈和幻想,共产党人要予以批判,以消除它对工人运动的影响。

“在瑞士,共产党人支持激进派,但是并不忽略这个政党是由互相矛盾的分子组成的,其中一部分是法国式的民主社会主义者,一部分是激进的资产者。”瑞士当时是一个僧侣和封建贵族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面临的任务是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共产党人应该支持激进党人开展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但不能忽略的情况是,瑞士的激进党人的成分是复杂的。有的是进步的,如法国式的民主社会主义者,主张实行民主改革。他们要求改变有财产资格限制的选举制度,实行出版自由,限制教会特权等。有的是保守的,如某些激进的资产者,他们只是要求实现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某些经济改革。共产党人在同他们联合时,要采取不同的态度,支持进步力量,反对保守势力。

“在波兰人中间,共产党人支持那个把土地革命当作民族解放的条件的政党,即发动过1846年克拉科夫起义的政党。”波兰原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国家,经过俄、普、奥三次瓜分,沦为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波兰人民的首要任务。1846年,以邓波夫斯基为首的民族同盟左翼在克拉科夫地区发动起义,公开宣布土地归农民所有,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起义后来虽然失败了,但这次起义有很大意义。马克思在《论波兰问题》的演说中指出:“克拉科夫革命把民族问题和民主问题以及被压迫民族的解放看做一回事,这就给整个欧洲作出了光辉的榜样。”正因为如此,共产党人要支持发动过1846年克拉科夫起义的政党———波兰民族同盟左翼政党。“在德国,只要资产阶级采取革命的行动,共产党就同它一起去反对专制君主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小市民的反动性。”当时的德国虽然也进入到产业革命阶段,但政治上仍是封建专制统治,国家处于封建割据状态,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面临的任务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消除封建割据状态,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共产党人在德国的策略是,只要资产阶级起来革命,共产党人就要支持它,并同资产阶级一起去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反对维护封建制度的小市民的反动性。因为这样符合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只有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才能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

“但是,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以便德国工人能够立刻利用资产阶级统治所必然带来的社会的和政治的条件作为反对资产阶级的武器,以便在推翻德国的反动阶级之后立即开始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也就是说,共产党在同资产阶级联合起来共同开展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同时,要教育无产阶级,使他们明确地认识到,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是两个根本对立的阶级,只有推翻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才能获得解放。资产阶级的统治必然会造成有利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条件和政治条件。从社会条件来说,推翻封建制度,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有利于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成长和壮大,有利于无产阶级的团结和联合。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更加成熟。从政治条件来说,资产阶级的统治有利于无产阶级行使自由和民主的权利。无产阶级要利用资产阶级的统治来开展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3.提出了不断革命的思想

《宣言》在上面提到德国无产阶级要“在推翻德国的反动阶级之后立即开始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接着又进一步指出,“共产党人把自己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德国,因为德国正处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因为同17世纪的英国和18世纪的法国相比,德国将在整个欧洲文明更进步的条件下,拥有发展得多的无产阶级去实现这个变革。”这时的德国和整个欧洲的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德国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觉悟程度也大大提高,能够成为同资产阶级争夺统治权的阶级了。当封建统治被推翻以后,德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决战就会随之开始。所以《宣言》明确指出:“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只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序幕。”也就是说,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一起推翻了封建制度以后,不应当将革命停顿下来,而应当利用资产阶级革命带来的社会政治条件,把革命继续进行下去,直到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

4.提出了统一战线的思想

《宣言》将前面所提出的共产党人在各个国家所应采取的策略作了一个归纳,“总之,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也就是说,只要是反对现存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共产党人都要支持,因为这既符合无产阶级的当前利益,也符合无产阶级的长远利益。当然,在这些革命运动中,共产党人特别强调把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问题作为革命的基本问题。当封建势力还占统治地位的时候,共产党人要同资产阶级一起,开展反封建的斗争,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然后才谈得上消灭资产阶级所有制的问题。共产党人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消灭私有制最后的和最完备的形态———资本主义私有制。

“最后,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共产党人在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除了要联合本国的进步党派外,还要在国际上努力同各国民主政党达成团结和协议,共同开展反对旧制度的斗争。

由此可见,《宣言》完整地提出了统一战线的思想。这就是:无产阶级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革命力量,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进步势力,共同开展反对旧制度的斗争。

5.再一次强调暴力革命的重要性

《宣言》总结说:“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里用“只有……才能”这种句式,说明他们当时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实现自己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也就是说,无产阶级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才能推翻资本主义旧制度,建立共产主义新制度。

《宣言》满怀信心地说:“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也就是说,无产阶级革命将会消灭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一切旧制度,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宣言》最后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它告诉全世界的无产者,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事情,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使命。只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奋斗,才能实现。

三、《宣言》的基本原理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它全面地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趋势,阐明了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提出了变革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理,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在《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也同以前存在过的一切社会一样,不是永恒的,也会经历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从而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趋势。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绝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在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宣言》关于“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个结论是依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得出的。具体说来,《宣言》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是以如下基本原理来支撑的。

(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物质生产过程的内部矛盾,其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生产关系起着决定作用。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当生产力发展到生产关系所不能容纳的程度时,就要打破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便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完整地阐明了这条基本原理。

首先,他们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说明:人类社会的变更都是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的结果。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如此,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也是如此,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仍然是如此。在《宣言》的第二章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一切所有制关系都经历了经常的历史更替、经常的历史变更”。他们还用法国革命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他们指出“:例如,法国革命废除了封建的所有制,代之以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其次,他们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代替封建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规律作用的结果。换句话说,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宣言》的第一章中,他们在考察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后得出结论说:“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在这些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封建社会的生产和交换在其中进行的关系,封建的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组织,一句话,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炸毁,而且已经被炸毁了。起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也就是说,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以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