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共产党宣言》再解读
2834800000008

第8章 《共产党宣言》的内容(2)

《宣言》1882年俄文版是第二个俄文译本。由普列汉诺夫翻译,1882年在日内瓦出版(恩格斯在为《论俄国的社会问题》一文写的跋中曾说这个译本是由普列汉诺夫翻译的。普列汉诺夫自己在《宣言》1900年版上也指明1882年的俄文译本是他译出的。但恩格斯在《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和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又说,1882年的俄文译本是查苏利奇译出的。可能恩格斯的记忆有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这个新的俄译本写了这篇序言。1882年2月5日,俄国民意党人在自己的刊物———《民意》杂志上用俄文发表了这篇序言。1882年4月13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机关报《社会民主党人报》第16号上用德文发表了这篇序言。恩格斯在《宣言》1890年德文版中又收进了这篇序言。这篇序言主要讲了三个问题。

1.说明《宣言》的第一个俄文译本和第二个俄文译本出版的历史情况是不同的

19世纪60年代,曾由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报纸《钟声》出版过由巴枯宁翻译的《宣言》俄译本。那时,俄国刚刚废除农奴制不久,资本主义还没有得到多大发展,当然工人运动也没有多大发展,所以当时西方认为《宣言》译成俄文出版是文坛上的一件奇闻。意思就是说,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早着呢!在俄国谈什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是开玩笑吗?到了19世纪80年代,人们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认为出版《宣言》的俄文译本是一件奇闻了。

2.指出国际工人运动已经越出西欧狭小的范围,扩展到整个欧洲和美国,并分析了俄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的巨大变化,具体说明为什么今天出版《宣言》俄文版不会觉得是奇闻。

当时写作《宣言》的时候,资本主义在世界的扩展还是有限的,卷入无产阶级运动的地区还很狭小,这从《宣言》最后一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在这一章里,没有具体谈及共产党人对俄国和美国的反对党派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只是简单地提了一句:“看过第二章之后,就可以了解共产党人同已经形成的工人政党的关系,因而也就可以了解他们同英国宪章派和北美土地改革派的关系。”对俄国则只字未提。为什么呢?因为那时俄国是封建农奴制国家,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这两个国家过去都是欧洲现存秩序的支柱。俄国是欧洲全部反动势力的最后一支庞大后备军,俄国出钱、出军队,支持欧洲一切反动势力,镇压革命;美国通过移民吸收了大批欧洲的失业人口。这两个国家都给欧洲提供原料,同时又充当欧洲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因此,这两个国家都起到了缓和欧洲社会危机和经济危机的作用,成为欧洲现存秩序的支柱。

到了19世纪80年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分析了美国的情况。这时的美国,经过南北战争,北方资本主义很快推行到南方,资本主义有了迅速的发展,已成为能同欧洲竞争的一支重要力量。一方面,欧洲移民使美国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这种农业生产的竞争震撼着欧洲大小土地所有制的根基”。另一方面,欧洲移民也使得美国的大工业迅速发展起来,“以至于很快就会摧毁西欧特别是英国迄今为止的工业垄断地位”。这两种情况对美国本身也起着革命的作用。美国发生着重大变化:大农场发展起来,大工业发展起来,人数众多的无产阶级发展起来,资本积聚发展起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也逐渐尖锐起来,美国的工人运动也开展起来。这些都对美国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接着分析了俄国的情况。在欧洲1848年革命期间,俄国是欧洲反动势力的支柱,沙皇成为欧洲反动势力的首领。到了19世纪80年代,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1881年3月13日(俄历3月1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彼得堡被民意党人炸死后,亚历山大三世害怕民意党人对自己的暗杀,躲在彼得堡西南的加特契纳行宫不敢出来,实际上已成为革命的俘虏。不仅如此,这时的俄国,资本主义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频繁和尖锐起来,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运动日益发展,无产阶级已经登上了政治舞台。一些受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工人协会影响的先进工人相继组织起来。1875年在敖得萨成立了俄国第一个工人组织“南俄工人协会”。1878年在彼得堡成立了“俄国北方工人协会”。该组织的纲领明确提出,“推翻国内现存的政治经济制度”,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说:“俄国已是欧洲革命运动的先进部队了。”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使人们觉得《宣言》用俄文出版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是俄国工人运动发展的需要。所以,那种认为在俄国出版《宣言》是奇闻的看法再也不会出现了。

3.指出《宣言》的任务并回答怎样看待俄国村社制度的问题

在《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根据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结合资本主义较发达的国家的实际情况,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趋势,得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论。在这篇序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指出,《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

但是,俄国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典型国家。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后,资本主义虽然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但俄国除了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外,大半土地仍归农民公共占有。这种农村公社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组织和生产组织。《宣言》所宣告的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这个任务在俄国怎样实现呢?是要经过资本主义的长久发展过程后才能向社会主义过渡,还是可以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呢?在俄国,这是个争论得十分激烈的问题。俄国的社会主义者和民意党人就此问题也询问过马克思。

在这篇序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个问题作了回答。马克思和恩格斯说:“那么试问:俄国公社,这一固然已经大遭破坏的原始土地公共占有形式,是能够直接过渡到高级的共产主义的公共占有形式呢?或者相反,它还必须先经历西方的历史发展所经历的那个瓦解过程呢?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唯一可能的答复是: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俄国能够爆发革命,并且俄国革命引发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并且相互补充并都取得胜利,那么俄国的土地公有制就能成为共产主义的起点。也就是说,在特定条件下,俄国的村社制度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里用的假设句。反过来说,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假设条件,那么俄国的村社制度就不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三)1883年德文版序言解说

原文

1883年德文版序言

本版序言不幸只能由我一个人署名了。马克思这位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应受到欧美整个工人阶级感谢的人物,已经长眠于海格特公墓,他的墓上已经初次长出了青草。在他逝世以后,就更谈不上对《宣言》作什么修改或补充了。因此,我认为更有必要在这里再一次明确地申述下面这一点。

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个基本思想完全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

这一点我已经屡次说过,但正是现在必须在《宣言》本身的前面也写明这一点。

弗·恩格斯

1883年6月28日于伦敦

解说

《宣言》1883年德文版是第三个德文版本,也是在马克思逝世后经恩格斯校阅过的第一个版本。这篇序言主要讲了两个问题。

1.表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怀念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为无产阶级的事业奋斗到最后一息。马克思逝世后葬于伦敦海格特公墓。这篇序言只能由恩格斯一人写了。恩格斯在这篇序言的开头表明了对马克思的怀念,他认为有必要明确地阐述马克思的一大发现———历史唯物主义。

2.扼要阐明《宣言》中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强调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一人发现的。

恩格斯扼要阐明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有三层意思。第一,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既然如此,我们就要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从社会的经济基础出发来研究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把握历史发展的原因。第二,阶级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反映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总是要求变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建立和保护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人类社会的历史证明,任何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变更,都是要求变革社会制度的阶级和维护旧制度的阶级之间斗争的结果。所以,自原始公社制度解体以来的人类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就成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第三,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消灭一切阶级,使人类获得解放。“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也就是说,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阶级斗争发展的新阶段。无产阶级只有进行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彻底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

我们在学习《宣言》时会发现,《宣言》并没有集中地系统地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自始至终都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分析问题的。所以恩格斯说历史唯物主义是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

恩格斯强调,这个思想完全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如果我们仔细研究恩格斯的著作,就会发现,其实恩格斯也发现了历史唯物主义。

(四)1888年英文版序言解说

原文

1888年英文版序言

《宣言》是作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发表的,这个同盟起初纯粹是德国工人团体,后来成为国际工人团体,而在1848年以前欧洲大陆的政治条件下必然是一个秘密的团体。1847年11月在伦敦举行的同盟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准备公布的完备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手稿于1848年1月用德文写成,并在2月24日的法国革命前几星期送到伦敦付印。法译本于1848年六月起义前不久在巴黎出版。第一个英译本是由海伦·麦克法林女士翻译的,于1850年刊载在乔治·朱利安·哈尼的伦敦《红色共和党人》杂志上。还出版了丹麦文译本和波兰文译本。

1848年巴黎六月起义这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的第一次大搏斗的失败,又把欧洲工人阶级的社会的和政治的要求暂时推到后面去了。从那时起,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又像二月革命以前那样只是在有产阶级的各个集团之间进行了;工人阶级被迫局限于争取一些政治上的活动自由,并采取中等阶级激进派极左翼的立场。凡是继续显露出生机的独立的无产阶级运动,都遭到无情的镇压。例如,普鲁士警察发觉了当时设在科隆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一些成员被逮捕,并且在经过18个月监禁之后于1852年10月被交付法庭审判。这次有名的“科隆共产党人案件”从10月4日一直继续到11月12日;被捕者中有7人被判处了3~6年的要塞监禁。宣判之后,同盟即由剩下的成员正式解散。至于《宣言》,似乎注定从此要被人遗忘了。

当欧洲工人阶级重新聚集了足以对统治阶级发动另一次进攻的力量的时候,产生了国际工人协会。但是这个协会成立的明确目的是要把欧美正在进行战斗的整个无产阶级团结为一个整体,因此,它不能立刻宣布《宣言》中所提出的那些原则。国际必须有一个充分广泛的纲领,使英国工联,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蒲鲁东派以及德国的拉萨尔派都能接受。马克思起草了这个能使一切党派都满意的纲领,他对共同行动和共同讨论必然会产生的工人阶级的精神发展充满信心。反资本斗争中的种种事件和变迁———失败更甚于胜利———不能不使人们认识到他们的各种心爱的万应灵丹都不灵,并为他们更透彻地了解工人阶级解放的真正的条件开辟道路。马克思是正确的。当1874年国际解散时,工人已经全然不是1864年国际成立时的那个样子了。法国的蒲鲁东主义和德国的拉萨尔主义已经奄奄一息,拉萨尔本人在我们面前总是自认为是马克思的学生,他作为马克思的学生是站在《宣言》的立场上的。但是他在1862~1864年期间进行的公开鼓动中,却始终没有超出靠国家贷款建立生产合作社的要求。甚至那些很久以前大多数已同国际决裂的保守的英国工联也渐有进步,以致去年在斯旺西,工联的主席能够用工联的名义声明说:“大陆社会主义对我们来说再不可怕了。”的确,《宣言》的原则在世界各国工人中间都已传播得很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