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淘金首先要有梦想,那么发财也要有胆量。正是在这一驱动力之下,美国每年总会诞生一批富翁,有的快速致富,成为真正的暴发户;有的轻松致富,只要认购股票特权即可;有的是不知不觉地致富,在舒适的房间里轻轻点击键盘,钞票就会滚滚而来。
随着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财富的分配格局也发生着巨大变化,过去靠传统产业致富的人们,已远远落后于靠网络产业吃饭的人。最近几年,与因特网有关的人快速致富不在少数。这说明高科技产业已完全占据了经济的制高点,因此也道出了亿万富翁的年龄越来越小的秘密,年轻人既是时代的新生力量,同时又是获得财富的幸运儿。可以说,在下世纪,真正领导财富潮流的是这些坐在电脑前的年轻人。
12岁就赚取利息的洛克菲勒
1839年,约翰?洛克菲勒出生在纽约州一个偏僻小镇。他的父亲威廉人称“大个子比尔”,是一个到处跑动的马贩子和闯荡江湖的巫医,于是他的父亲的一些不可思议的“实际经验”、“金钱意识”和“商业意识”对小约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比如,威廉曾吹嘘自己的商业成就说:“一有机会我就欺骗我的儿子们,我希望他们成为精明的人。我和儿子们做买卖,而且每次只要能诈骗和打败他们就绝不留情面。”最使约翰记忆犹新的一件事就是:当他还是个小孩的时候,父亲常常和他玩一种游戏,当小约翰从高椅子上纵身跳入父亲的怀抱中时,父亲常常突然抽开双手,让他扑到地上。父亲通过这件事想教育他,不要相信任何人,每个人,哪怕是最亲密的人,都可能成为敌人。
正是在犹太人的这种重商思想和生意经的影响下,小约翰7岁时就去村边的森林的火鸡窝里“偷”小火鸡,然后将小火鸡细心照料,等火鸡长大后卖给邻近村庄的农民。等12岁时,约翰为家里干每一件事,都要按0.37元/小时计费,还把自己平时积攒的50元钱贷给附近的农民,收取利息。
11岁开始炒股的投资天才
巴菲特于1930年8月30日出生在美国中部的内布拉斯加州的奥玛哈。他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一直居住在奥玛哈,是当地的证券经纪人和共和党议员。
时值经济大萧条困扰全球,当然也波及了巴菲特的家乡。由于生不逢时,在他刚满周岁时,他的父亲,身为银行证券销售商的霍华德?巴菲特就失业了。全家迁移到了别处,父亲与人合伙开了一家公司。公司很快又陷入困境,巴菲特一家的生活变得有些艰难,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三四年。这样的家境却使巴菲特从小就对钱产生了特别的兴趣。
巴菲特后来回忆道,童年的那段艰难岁月使他当时就萌发了一种强烈的愿望,长大后一定要拥有大量财富。“总有一天,我的名字和照片会出现在传媒上。”
巴菲特在童年时代就对数字十分着迷,心算能力很强。他经常和伙伴们记录着街口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的车牌号码,晚上展开《奥玛哈世界先驱报》,计算着每个字母在上面出现的次数。每当周日去教堂做礼拜,巴菲特被梳洗一番,坐在长老会教堂的长椅上时,他总是以计算宗教作曲家的生死年限来打发时间。他感兴趣的不仅仅是数字,而是金钱,他在“数着他想象中的财富”的过程中成长。
5岁时,沃伦?巴菲特开始在家门口摆上口香糖向过往行人出售。不久,他与朋友拉塞尔在闹市兜售柠檬汁。6岁时,在与家人去郊外度假时,他用25美分买了6听可乐,然后在湖边以5美分一听的价格卖给游人。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有时,巴菲特还从父亲的杂货店里买来苏打水,挨家挨户的销售。他想一点一点地挣到很多很多的钱。
巴菲特8岁时,便开始阅读他父亲的有关股票市场的书籍。1940年,10岁的巴菲特随父亲去了纽约。在这个世界金融中心,他被华尔街股票交易所的景象迷住了。他对父亲股票交易里的股票、债券单据怀有浓厚的兴趣,每天义务地为父亲供职的哈里斯?厄普汉姆公司做股价牌的记录。
11岁时,巴菲特就在他父亲担任经纪人的公司开户。之后,这个少年第一次进行股票投资,以每股38美元的价格买进了一种公用事业股票——市政服务公司优先股。不久,这只股票的价格上升到了40美元,巴菲特将股票抛出。除去1美元的佣金,沃伦?巴菲特第一次在股市上获得了5美元的纯利润。首次投资虽然赚得不多,但却给他带来了无比的喜悦。
父亲霍华德?巴菲特的朋友卡尔?福尔克家是巴菲特常去玩的地方。一天,他在福尔克家吃午餐,他一边喝着福尔克太太做的鸡面汤,一边宣布:他将在30岁以前成为一个百万富翁。福尔克太太问他为什么想赚那么多的钱?12岁的沃伦?巴菲特回答说:
“我觉得赚钱并看着它慢慢增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正是基于这样的爱好和信念,才促使他更加努力地学习。儿时的巴菲特就像一个书虫,并且有着照相般的记忆力。只不过他读的不是童话故事,而是教人如何发财的“秘籍”,如《赚到一千美元的一千招》、《从十美元成为大富翁的故事》。一年又一年,巴菲特挣钱的点子也层出不穷。从组织一帮小孩为报社送报,到与朋友合伙经营出租弹子球机生意等等。他一点一点地积攒着自己的财富,坚定地沿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向前走。
软件业诞生一个少年天才
1955年10月28日,比尔?盖茨生于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的西雅图。父亲是律师,是他早期打官司的重要帮手。母亲是教师,后来在盖茨与IBM历史性的合作中起过关键作用。
盖茨从小欢快活泼,是一个高能量的孩子。不论什么时候,他都在摇篮里来回晃动。接着又花许多时间骑弹簧木马。后来,他把这种摇摆习惯带入成年时期,也带入了微软公司,摇动了整个世界。
这个摇摆儿童从小酷爱读书,他与其他儿童不同的是,他不爱看连环画、卡通画、童话故事和小人书。他很小的时候,常把自己关进书房,阅读父亲的藏书。他经常一动不动地阅读《世界图书百科全书》,据盖茨的父母后来说,还没有看见过像盖茨这样的孩子对《百科全书》有那么着迷过。
也许盖茨的父母并没有想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
比尔?盖茨出生于名门望族之家,他完全可以按照传统的途径成名成家:哈佛——见习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然后在父亲的提携下,从政或迈向联邦法官作为升迁台级。然而,在盖茨看来,走与别人相似的路,走由社会给定的路,走得再好也索然无味。
在西雅图,有一所专收男生的私立预科学校——湖滨中学,它以学风浓厚、教学严谨而闻名,是一所收费很高的贵族学校,每学期学费高达5000美元。
谁也没有想到若干年后的今天,由于比尔?盖茨的天才在这所摇篮里发芽、成长,使湖滨中学成为美国最有名的中学之一,人们给它戴上“天才的学校”、“微软的摇篮”的花环。据说在这所学校毕业的大多数孩子都会成为社会的精英和栋梁。
1968年,湖滨中学成了当时美国最先开设计算机课程的学校。
电脑是在盖茨出生前10年问世的。那时候电脑又大又笨,一套就占了整个房间。早期的电脑是由IBM公司生产的,主要为企业解决会计难题,和为军方破译战时密码。1947年,IBM公司的工程师设计了一台长达120英尺的选择式连续性电子计算机,现在,这台机器放在纽约的IBM公司总部大楼大厅里的特大玻璃框内,供人参观。
20世纪60年代末,正当美国工业领域应用电脑潮流如火如荼发展时,一股不可抵御的潮流卷来,美国掀起了个人电脑革命的狂潮。
盖茨一直着迷于电脑和程序,从12岁那年,在湖滨中学第一次接触电脑那一刻起,电脑就成了他的终身伴侣。他的大脑细胞与电脑里的线路和元件几乎是相通的。电脑运用给他带来的喜悦在他生活中不可或缺,一日不见那闪闪发光的控制盘,一天就感到不舒服。
保罗?艾伦(PaulAlan)是他最好的校友,两人经常在湖滨中学的电脑上玩三连棋的游戏。那时候的电脑就是一台PDP—8型的小型机,学生们可以在一些相连的终端上,通过纸带打字机玩游戏,也能编一些小软件,诸如排座位之类的,小比尔?盖茨玩起来得心应手,在程序上略施小计,就使自己座位的前后左右都是女生。
他喜欢电脑,还因为这可以让他得到超越他人的心理满足。13岁开始编写程序,有此能力的少年,当时确实是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