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和名家一起回眸大唐盛世
28441800000012

第12章 拉开贞观之治的盛幕(5)

贞观元年(627年)八月,有一位秦州僧孝达在长安学习《涅盘经》课满还乡,玄奘不顾一切和僧人孝达一块来到了秦州。然后自己又随人经兰州,到凉州。凉州是河西一大都会,经常有来往不绝的葱岭以西各国商人。玄奘在凉州停留一个多月,应邀讲经。西域诸国商人施奉珍宝无数,他只留一半作燃灯费,剩下的都给各寺庙。西域客商回本国后,玄奘的美德和要西行求法的弘愿在四处受到宣扬。因此,西域各大城市都非常期待这位高僧的光临。

凉州都督李大亮奉命禁止百姓出边境,而且防范特严。忽有人报告说,有僧人从长安来,想要西行,不知何意。大亮闻听,将玄奘找来追问缘由,玄奘明确回答“要向西国求法”。大亮拒绝了他的请求,并令他回长安去。河西佛教领袖慧威法师非常钦佩玄奘的志向,就派了道整、慧琳两名弟子,协助他偷偷出境,昼伏夜行,来到了瓜州城(今甘肃安西东南)。

瓜州刺史独孤达是个佛教徒,并没有为难西行的玄奘。玄奘在这里了解到西行的道路有南北两条。北路由瓜州向北到伊吾(今新疆哈密县)、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市),沿着天山南麓向西走,经龟兹至疏勒,由疏勒越过葱岭,进入中亚细亚,再往西南,可达印度。南路由瓜州到敦煌,沿着现在的阿尔金山脉,经鄯善(今新疆若羌县)、于阗(今新疆和田县)到达莎车,然后越过葱岭,进入中亚细亚,再向西南行,可以到印度。由于北路比较安全,所以当时的商队主要取道北路。

经过再三考虑,玄奘决定走北路。可是,从瓜州北行五十多里,有一条瓠卢河,河的上游狭窄而下游宽阔,水很深而且河流湍急,很难渡过。河边是西行的必经之路玉门关。玉门关西北有五座间距百里的烽火台,里面有军队把守,烽火台之间根本没有水草补给,只有烽火台附近才有。过此还有大沙漠横亘着,大风一起,沙尘蔽日,人马难以行走。那大沙漠八百里,天上没有飞禽,地下没有走兽,也无水草,途中常可见到堆堆尸骨,那是不幸旅人的遗骸。玄奘了解到这些情况,却没有动摇西行的决心。

就在这时,追捕玄奘的公文被凉州都督李大亮派专人送到瓜州吏李昌手中,公文上写道:“有个和尚名玄奘,从长安出发向西行,已过了凉州,要去西域。

沿途各州县如若有发现他的,应该严令捉拿,不得耽误。”幸亏李昌也是信奉佛教的,他找到玄奘后,当面将公文撕毁,要玄奘赶快离开瓜州。

这时,慧琳返回了,道整已先去了敦煌,只剩玄奘孤身一人留住当地寺院中,虽然他有一匹马,但苦于无人引路。恰巧有一名叫石盘陀的人来寺中拜佛,于是玄奘给他受了具五戒。石盘陀非常感激,答应亲送玄奘过五座烽火台。随后,石盘陀引见一老翁。老翁告诉玄奘,西路险恶,许多人同行都有中途丧命的,你自己一个人又怎么能去得了,并劝玄奘还是不要去了。玄奘断然答道:

“贫僧为求大法,发誓前往西方,如果到不了婆罗门国,就不回来,即使死在途中也不会后悔。”老翁被他的诚心所感动,送给他一匹赤色的识途老马。

装束行李后,玄奘和石盘陀连夜赶路,三更时分偷渡过瓠卢河,休息了一会儿。天刚发白,玄奘催促继续西行,但石盘陀已经动摇,他说:“我眼看前途险恶又遥远,没有水草,只有五烽下有水,必须夜间偷水而过;只要一处被发觉,性命便会不保,不如返回为妙。”玄奘决心不为所动,因为石盘陀不想前行,就放他回家去了。此后,玄奘西出玉门关,孑然一身。

这时的沙漠一望无边,黄沙荡荡,无路可循,他只有沿着一堆堆的骸骨和马匹、骆驼的粪便向前行走。沙漠的白天热风似火,他走一会儿就汗流浃背,口干舌燥。有时又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在艰难又顽强地跋涉了八十多里以后,终于望见了第一座烽火台。怕被守军发现,玄奘只好白天隐伏在沙沟里,晚上才敢把马牵出来,走到烽火台附近的池水边,饮马喝水。

正当他低头取出皮囊盛水的时候,忽然一支箭嗖地从他的头顶掠过,他被哨兵发现了。玄奘被哨兵带去见校尉王祥,幸亏王祥也是个信佛的,查清原因后,王祥对他很是尊敬。王祥考虑西行的路途如此遥远艰险,想把他送到敦煌去,玄奘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为了求取佛法真经,才不顾性命到此。校尉亦是佛门弟子,应该激励我前进而不是劝我回去。如果校尉不肯放行,我情愿受应得的刑罚,但决不后退一步!”

王祥被他的诚心所感动,亲自送了玄奘一程,给他指明直达第四座烽火台的道路,并交代守台校尉王伯陇给予关照。

玄奘顺着路继续向前走,夜里来到了第四座烽火台,恐怕又会被他们留住为难,只想着悄悄地取上水然后继续赶路。谁知未到水边,又被哨兵发现,玄奘只好按王祥所嘱去办。王伯陇果然非常欢迎,留宿一夜,又取大皮囊及马麦相赠。

临别时王伯陇还关照玄奘不要去第五烽,那烽官脾气粗鲁,恐怕会生他的气。此去百多里有野马泉,可取水。

玄奘离开第四烽台,便进入长八百里的莫贺延碛。在茫茫大沙漠中,天上无飞鸟,地下无走兽,更没有水草,夜间只有磷火闪闪,阴森可怕,风卷着沙尘飞扬。玄奘独身一骑,口诵经文步步向前。他走了百余里,迷失了方向,找不到野马泉。他拿起皮囊准备饮水时,不料一时失手,所有的水都倒在沙地里。他心中万分悔恨,想再回到第四座烽火台去取水,于是掉转马头往东走了十几里。他忽然想起:“我当初发誓,若不到印度,决不向东后退一步。现在宁愿向西行走而死,也决不能向东返回而求生。”于是立刻勒马向西前进。他在沙漠中一直走了四五天,滴水未进,起先只是口干舌燥,后来全身焦躁,呼吸困难,嘴唇出血,马也因为饥渴不能走了,最后人和马都倒在沙漠里,昏了过去。这一天的半夜,一阵凉风将玄奘吹醒,马儿也站了起来,又赶了几里地,玄奘终于发现了一块草地和一池明亮的泉水。在这里休息一天后,玄奘用皮囊盛上水,又走了两天的路程,终于逃脱恐怖的沙漠,来到西域的伊吾国。

玄奘投宿在伊吾的一个寺庙后,受到僧人和国王的接见;国王又把他请到宫中供养。当时高昌王麴文泰听说大唐高僧来此,立即派使者到伊吾,要伊吾王将玄奘护送到高昌,并命贵臣们途中迎接。玄奘本打算从这里取道可汗浮图,因高昌王盛情难却,在伊吾停留十余日,便来到高昌。半夜时分他才到达王城,守门官启奏国王,破例打开城门。国王与侍人前后秉烛,亲出宫门迎入后宫,国王让玄奘坐在一座重阁宝帐中,殷勤拜问。次日清晨,玄奘尚未起床,国王已率领王妃等前来礼问。国王说:“我再三考虑,沙漠里杳无人烟,这一路上有如此多的艰难险阻,而你一个人就能来到这里,真是个奇迹!”流泪感叹不能自已。

高昌王想留玄奘在高昌传法,劝他不要再去西方求取真经,但几次挽留都被婉言拒绝。国王有点恼羞成怒,大声说:“你面前只有两条路要走,一条是把你送回你的国家,一条是留在这里,还希望你再多考虑一下!”玄奘坚定地答道:

“贫僧远游,只为求取大法。今日既然被阻,就算我的身体留在这里,神识终不会羁留此地!”说罢泣不成声。国王见硬的不行,便施以恩泽,每日亲自捧盘送食。玄奘决心已定,并开始拒绝进食,希望能感化国王。玄奘坐在那里一句话都不说,三天滴水未进。到了第四天,高昌王发现玄奘气息微弱,赶忙叩头认罪!

随后,两人义结金兰,并约定取经回来时,必须在高昌留住三年。

经过这番周折,高昌对玄奘越发崇敬,玄奘离开高昌国时,麴文泰为他准备了三十匹马,千名和尚,二十五个役夫和足够旅行二十年所需要的各种用品。又写了二十四封信给沿途二十四个国王,请他们在玄奘经过时给予照顾,每个都附上一匹大绫作为礼品。麴文泰还亲自给自己的亲戚,西突厥的叶护可汗写了一封书信,并向叶护可汗说明玄奘是自己的结拜义弟,请可汗帮助和照顾,另附绫绢五百匹等作为礼品。玄奘为之十分感激,写了一篇《谢高昌国王启》,表达他对麴文泰的谢意。

贞观二年(628年)二月间,玄奘开始继续向西前行,经无半城,笃进城,到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者)。国王与诸臣来迎,留他在国内,稍事休息。第二天启程向西行了数百里入屈支国(今新疆库车)。国王、群臣和僧侣数千奏乐迎接。当地有高僧名木叉鞠多,在印度曾游学二十多年,最善《声明》之学。玄奘起初很是礼敬,后听鞠多以小乘自足,却毁谤说大乘经《瑜伽论》是邪说,大不以为然,因此和他辩论。玄奘所提质疑,鞠多不能解答,只得以年老忘记自我解嘲。由于凌山雪未化,路不能通,不能进发,玄奘留驻六十余日,除了欣赏屈支国的山水风景,常和鞠多说法。鞠多深感玄奘佛学渊博,私下对人说,印度僧中年轻的学者也未必有如此多的学问。临行日,国王和僧侣百姓倾城送别。

离开屈支国,玄奘又向西走了六七百里,到了跋禄迦国。停留一夜后,又向西北行三百里,到了凌山。在这里,终年积雪的凌山出现雪崩的情况,再加上风雪交加,山路窄又难以行走,他们走了七天,方才走出山。从高昌护送玄奘西行的人,死去三分之一以上,所带牛、马死亡的更多。

出山后便到热海,玄奘等人沿海向西北行了五百余里,到达素叶城,正好赶上叶护可汗在那里游猎。当玄奘将高昌王亲笔信和礼物呈给可汗后,可汗大喜,请玄奘先至可汗衙所安住,自己两三日猎毕即归。三日后,可汗回到衙所,坐在金碧辉煌的大帐中接见玄奘。当玄奘离帐三十多步时,可汗已出帐欢迎。可汗还特地为玄奘设一把铁交椅,铺上垫子请他坐下。随后设宴奏乐,引进西突厥达官贵人以及唐使者、高昌使者入座相陪,场面庄严肃穆。宴后,可汗请玄奘对众宣讲佛法,因此玄奘停留数日。可汗说:“印度气候炎热,不值得你去。”玄奘仍申诉西行求法的大志。可汗知道他意志坚定,于是相助。很快物色到一位通汉语和西域诸国语的青年,让他草拟了几份给各番国的书信,并护送玄奘到迦毕试国。

玄奘告别可汗,向西又行走了百余里地来到千泉,这里水流清澈见底,树叶繁茂,是可汗避暑的地方。又西行,经咀逻斯城,至白水城。由白水城向西南行走,中途经过簸赤建国、赭时国、率堵利瑟那国。玄奘他们又向西北进入了茫茫大沙漠,这里没有水草,只有看着那一堆堆遗留下的骨头继续前进,至飒秣建国。飒秣建国的国王和老百姓不信仰佛教,以放火为正经事,客人及僧人来这里投宿,每次都被放火烧跑了,不曾有客僧在这里停留住宿。玄奘初至,国王接待简慢。玄奘住宿后赞扬佛德,讲说天人因果,使国王皈依佛教,百姓中也纷纷信佛。

玄奘再向西南行到羯霜那国,之后进山,行三百余里始至铁门,后再至睹货罗国。玄奘他们又从睹货罗国继续向前走渡过缚刍河,来到活国,在此停留了一个多月,来到小王舍城参观了佛教的许多圣迹,并和当地僧人慧性研读小乘经典。由于锐末陀、胡实健国的国王盛情邀请,玄奘不得不前往。两国国王非常高兴,他们给玄奘许多金银财宝,但玄奘没有接受就返回了。

离开小王舍城后,南行入揭职国。翻过八大雪山,行过六百余里,才出了靓货罗境,入梵衍那国。梵衍那国东西长约两千里,处在雪山口中,道路艰难险阻,不亚于冰川沙漠之地,满天乌云,千里都是飞雪,几乎没有好天气。玄奘饱尝艰辛,才到都城。国王给予他殷勤的招待,还将其接进宫中供养。从都城向东南行,经过大雪山来到小川,经过十五天的行程方才出了该国的国境。接着遇到两天大雪,迷失道路。后经猎人指示,才翻越黑山到迦毕试国境。玄奘一到,国王与众僧出城一起相迎,遂在此停住一段时间。

玄奘离迦毕试国后向东越过黑岑,入北印度境。

玄奘从唐贞观元年(627年)离开长安,到达北印度已经是第二年夏天即将结束的时候,历经二十多个国家,跋涉一年之久。

玄奘到健陀罗国后,在都城布路沙布罗参观了许多佛教名胜,如城东北的佛缶本宝台,城外东南的高一百多尺的一棵菩提树,树下有四座如来佛像,菩提树侧边有一座高四百多尺的佛塔。他参观礼拜后,把高昌国王和叶护可汗赠送的金、银、绫、绢、衣服等赠给各大佛塔、大佛寺的寺僧们。

之后他又来到乌铎迦汉荼城,出了城向北翻山越岭进入乌仗那国,再南渡信度河至咀叉始罗国,又东南至僧诃补罗国,又行山路至乌刺尸国。更向东南渡铁桥,前行千余里,至迦湿弥罗国。这时已是贞观二年(628年)的冬季了。

玄奘一到这个国的国境,国王就派他的舅舅前来迎接玄奘。几天后,玄奘将到王城,国王亲自率领官员、僧侣等一千多人,纷纷出城欢迎,并请他乘坐大象进城,住在阁耶因陀寺。第二天玄奘又被国王请到王宫,国王又请来本国的佛学高僧十来个人,和玄奘一起住进了王宫。由国王供养。称法师不顾自己年老体虚,向玄奘讲授了小乘佛教的主要经典和“因明学”(逻辑学)、“声明学”

(音韵学)。国王还特意派了二十个佛门弟子帮助玄奘抄写佛经。玄奘在这儿用了两年的时间,刻苦背诵研究了该寺院收藏的佛教徒们第四次结集的三十万颂经论,将其全部熟悉掌握后,玄奘又开始了他新的旅程。

玄奘向西南跋山涉水至半笯嗟国,从此东行至遏罗阁补罗国,再东南下山渡水至瑜迦国。从监波国至瑜迦国,都属于北印度的国境,这里的风俗习惯十分骠烈,人们礼节少义气薄,骁勇善战,难免有些不良风气。玄奘从曷罗阁补罗国到瑜迦国巡礼时,还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当玄奘出遏罗阇补罗国后,两天后渡河至阁耶补罗城,中经奢羯罗城,到那罗僧诃城。再东行穿波罗者大森林时,玄奘突然遇到强盗五十多人,不但衣服全被抢劫,而且差点丧命。幸好池边有个水穴,玄奘才得以脱逃,并遇到一位耕地的婆罗门。婆罗门召集八十余百姓驱走了群贼,还救出了玄奘其余同伴。玄奘在村中一个人家投宿时,许多人因为丢失了财物而哭泣,只有玄奘脸上面带欢笑,并没有忧愁之状。大家对此感到奇怪,问他缘故,他坦然答道:“人生性命是最重要的,性命既存,区区衣食又何足惜!”说得大家转悲为喜。

在瑜迦国,玄奘还访问了一位传说七百岁的婆罗门。此人看上去不过三十余岁,形体魁梧高大,有渊博的知识。两人谈话十分投机,他得知玄奘遭遇劫匪,便号召大家敬施。玄奘也为他们讲经,说因果报应,大受欢迎。玄奘在此停留一月,他从婆罗门那里学到了《经百论》、《广百论》等书籍的有关知识。这位高寿的婆罗门是龙猛的弟子,亲得师传,将这些经文讲得十分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