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巴比伦与希伯莱历史纵横谈
28444800000013

第13章 民俗故事

犹太新年

犹太新年在希伯莱语中称为“Rosh Hashanah”,一般是在公历的9月。尽管这个节日主要是庆祝上帝创造世界,但许多犹太新年仪式——吹羊角号。犹太教徒也认为这一天是上帝察看“生命簿”的日子。在生命簿中记载着每个人的行为,有恶行的人将会受到审判和惩罚。因此,新年更重要的是一个忏悔和赎罪的日子,人们要回顾自己在过去一年的言行,反省可能犯下的罪孽。庆祝新年的方式一般是到会堂参加新年宗教仪式,人们要做祈祷,吹响羊角号,表示对上帝的敬畏。虔诚的教徒还要举行赎罪仪式,他们要到水边去祈祷,然后三次向水中摇动自己的衣服,表示按《圣经》上所说的“将我们的一切罪投于深海”。犹太新年既是一个庄严和令人敬畏的日子,也是一个喜庆的时刻。全家人在这一天团聚,一起吃新年晚宴,人们还互送贺年礼物。

但是在《圣经》中,却又规定尼撒月为一年中的第一个月,以纪念犹太先祖在这个月从埃及成功出逃。因此,犹太人便有了两个新年。

赎罪日

赎罪日叫“Yom Kippur”,在犹太新年后的第十天。这是希伯莱人一年中最神圣、最庄严的节日,是犹太人与神主耶和赎罪日在上帝面前忏悔的希伯莱人华交流的日子。它的来源是根据《圣经·利未记》的记载,以色列人在上帝面前犯有罪,上帝晓谕摩西,要举行仪式,赎以色列人的罪,“在这日要为你们赎罪,使你们洁净”。

赎罪日这一天,会堂整天都举行宗教仪式,宰杀“替罪羊”。虔诚的教徒们这一天都要禁食,不准工作,要穿上特别的服装,整天在会堂里祈祷,参加仪式,表达对上帝的敬畏和赎罪的愿望。仪式结束时,要吹响羊角号,表示上帝已赦免了犹太人的罪过。赎罪日是极富犹太特色的节日,它存在双重的意义:一是告诫人们,每个人都是有罪的,并要为此而忏悔;二是通过忏悔活动,表现自己已用实际行动改正自己的错误,并在以后不再犯同样的过错。

逾越节与除酵节

逾越节(Passover)可谓是犹太民族最古老的节日。它是纪念犹太人在“耶和华的佑助”下从埃及出走成功,为感谢上帝的拯救而设立的节日。

在每年初春第一个月14日黄昏起,犹太人开始过逾越节。人们将一只未受过伤的公羊羔杀掉,把羊血涂在房屋的门框和门楣上,将羊羔肉用火烤熟,与无酵饼和苦菜一起吃,并要在腰间束带,脚上穿鞋,手中拿杖。

《出埃及记》上记载,犹太人离开埃及时,由于行走匆忙他们把来不及烧烤和未发酵的面团背在背上,靠太阳把它们烤熟。而逾越节所纪念的迁出埃及是犹太人摆脱奴役、获得新生的标志,所以从14日晚直到21日晚,犹太人只能吃新收大麦做的无酵饼,表示对上帝的纯洁之心,也表示食物中没有任何上年的粮食。同时要吃苦菜,象征着希伯莱人曾在埃及受苦。后来犹太人将10~14日称为逾越节,而把15~21日的节期称为除酵节,一直沿续至今。

净殿节

净殿节又称“哈努卡节”(Hanukkah),“哈努卡”在犹太文中是指重建。它是犹太人又一个重要的节日。

一个在埃及的犹太人将羊血涂在门楣上,以便让上幸“逾越”而过。

哈努卡灯,公元12~13世纪埃及或权利亚犹太人在“哈努卡节”上使用,用青铜制成。公元前167年,希腊驻叙利亚统治者安条克四世公然蔑视希伯莱人不拜偶像的传统,在圣殿中筑新的祭坛,强令犹太人向异教神礻氏献祭。此举后成了马卡比起义的导火线。5年后,犹大·马卡比领导的起义获得胜利,占领了耶路撒冷。他下令拆除异教祭坛和神礻氏,清除圣殿中一切非希伯莱传统之物,重设犹太祭坛。从该年9月即基斯流月25日起,犹太人怀着极大的喜悦,庆祝耶和华圣坛的重新供奉,历时8天。随后,犹大和他的兄弟们宣告,把从每年该月25日起的连续8天作为庆祝圣坛重新供奉的幸福快乐的节期,此即犹太人的净殿节。

后来,为纪念马卡比起义军光复耶路撒冷及圣殿的整修,恢复对耶和华的奉献,犹太民族始终保持庆祝净殿节这个传统。在8天的节日期间,人们手拿棕榈树枝叶,在圣殿或会堂中高唱赞美诗“哈利路亚”。另外,从第一天起,各户在门前点灯,以后每日增加一盏灯,到第8天,到处是灯,热闹非凡。所以,净殿节也被称为“灯节”。

五旬节

在希伯莱人脱离了埃及奴役的生活后,又重新获得了自己的土地,希伯莱人又能自己耕种并生产农作物了。希伯莱人为了纪念上主如何帮助他们脱离埃及的奴役生活而重新获得自由在逾越节后五十天的收割期,希伯莱人会在最后一天,也就是在第五十天,把最好的收成奉献给天主,并为丰收大大地庆祝一番,感谢上主的恩赐。另外,希伯莱人也相信天主是在逾越节后的第五十天,把十诫与法律藉着摩西颁发给了他们。因此,对希伯莱人来说,逾越节后的第五十天是一个重大的日子。到了耶稣时代,这一天已被称为五旬节。“旬”的意思是十,而五旬就是五十。

五旬节这天,人们从家中取出细面做成无酵饼作为礼物献给耶和华;还要将一岁无残的羊羔七只、公牛犊一头、公绵羊两只同时献上,作为奠祭与火祭献给上帝;将一头公山羊为赎罪祭、两只一岁公绵羊作为平安祭献上。除此之外,人们还要诵读《圣经·出埃及记》中摩西在西奈山上朝见上帝和传达上帝的十条诫命和各种教规法典的章节。同时,这一天也是犹太会堂为年满13岁的男孩举行成人礼的日子,表明他们和父辈一样也和上帝立约,决心承担各种宗教义务。

安息日

安息日(Shabbah)是犹太人每周一天的圣日,它是犹太日历中最重要的特殊日子。

点燃安息日蜡烛。传统上,它是在星期五日落前或举行盛宴首由家庭主妇点燃,蜡烛的根数至少要有两根。

13或14世纪波斯工匠制作的安息日专用灯安息日原文在希伯莱语中意为“停止工作,休息”。对于犹太人来说,安息日是一周工作的结束。根据《旧约圣经》,上帝创造天地、人与万物,在第7日停止工作,所以犹太人与上帝立约,在安息日不工作是表明自己不忘上帝之约。

希伯莱人家中度安息日用的蜡烛台另外,在安息日的意义中也包含上帝从埃及拯救希伯莱人的内容。摩西在约旦河东向犹太众民复述十诫时讲到:“你也要纪念你在埃及做过奴仆,耶和华,你的上帝,用大能的手和伸出的臂膀,将你从口里领出来,因此耶和华,你的上帝,吩咐你守安息日。”

而到“巴比伦之囚”以后,圣殿被毁,犹太人流亡异乡,其他民族节日不复存在,坚守安息日意味着坚持犹太人的传统与身份。在这里,安息日成为犹太人与上帝“立约”的独特记号。

犹太人在安息日要到圣殿进行特别的献祭。在这一天,希伯莱人不许经商或旅行,不许挑担或把负载的牲畜带到耶路撒冷,什么东西都不能拿出家,什么活都不能干。犹太人是世界上最早把安息日看作是愉快和吉祥的日子,是人们从繁杂的日常工作中脱身休息的日子,这也是犹太人对全世界人民的一大特殊贡献。

犹太历

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希伯莱人在文明发展中创造了自己的历法。犹太历是希伯莱人在“巴比伦之囚”时期吸收古巴比伦历法,结合自己民族历史传统改造而成的。

13世纪犹太人绘制的年历犹太历是一种太阴历,以月亮的活动周期来制定,每个月份随着新月出现的时间而开始。一年12个月,大月为30天,有7个;小月为29天,有5个。为与太阳历(公历)保持一致,犹太历采取定期插入附加月即闰月的办法,来调节一年天数的多寡。有闰月的那一年为闰年,每19年有7个闰年,闰年有13个月。

由于犹太历是以古巴比伦历法为样板制定的,因此每个月份的名称都采用了巴比伦的月份名称。犹太历包括寺历和民历两种。根据《旧约圣经)记载,耶和华晓谕摩西,在尼散率领希伯莱人出埃及,是为希伯莱人摆脱奴役、获得新生的标志。因此在公元前516年第二圣殿建造以前,希伯莱人把尼散月作为一年的第一月,这种具有深刻宗教意义的历法为寺历。而民历则是在第二圣殿建造以后民间通用的犹太历法,它以收获季节提斯利月为一年之首。

在犹太人历中,每隔7年有一个安息年。在这一年里,人们不得收割田地里自然生长出来的东西,而要让穷人去享用。每隔49年有一次禧年。这一年国家要实行大赦,人们之间要相互免除债务,卖出去的土地要物归原主,要释放奴隶为自由人。犹太人的这两个特殊的年份,实际上是定期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使社会更加安定和谐。

正因为有了统一的历法,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才可能在同一时间庆祝节日,从而知晓他们丰富的民族传统,永远认同自己是犹太人。

离家日

在以色列的犹太人中至今流传着这样一种风俗:妇女们每年必须离开家四天。据说这是为了纪念他们的民族英雄耶弗他的女儿而延续下来的。

基列人耶弗他是个勇敢的壮士。他母亲是个妓女,父亲基列跟别的妻子还生了其他儿子,这些儿子长大后把耶弗他赶出家门,对他说:“你不能继承我们父亲的家产,因为你是妓女生的。”耶弗他就逃离他的兄弟们,住在陀伯。他在那里招引了一批无赖汉,在他们中称王。

过了一些日子,亚扪人跟以色列作战。战争发生后,基列的长老们到陀伯邀请耶弗他回来,对他说:“请你作我们的统帅,领我们跟亚扪人打仗。”

耶弗他说:“从前你们不是恨我,逼我离开我父亲的家吗?现在你们遭了难,又想起我来了?”

基列的长老们说:“现在我们都转向你,要你领我们跟亚扪人作战,作所有基列居民的领袖。”

耶弗他说:“我回去跟亚扪人作战,如果耶和华使我打胜仗,我就作你们的领袖。”他们说:“我们同意,我们一定服从你的命令。耶和华可为我们作证。”于是耶弗他跟基列的长老们回去,被民众立为领袖和统帅。耶弗他在米斯巴向耶和华陈明自己的心愿。

然后,耶弗他派使者找到亚扪王,问他:“你跟我们争抢什么?你为什么侵犯我们的土地?”

亚扪王回答说:“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后占领了我的土地,从亚嫩河到雅博河,直到约旦河。现在,你们要老老实实地把这块地交还给我。”

耶弗他又派使者去见亚扪王,说:“以色列人并没有侵占摩押人或亚扪人的土地。以色列人离开埃及以后,经过旷野到达亚喀巴湾,然后来到加低斯。当时,他们派使者去请求以东王准许他们经过他的领土,他拒不准许。他们又派使者请摩押王准许他们经过,他也不同意。因此,以色列人只好留在加低斯。后来,他们往前走过旷野,绕过以东和摩押的领土,来到摩押的东面。他们在亚嫩河对岸扎营而未渡河,因为那是摩押的边界。以色列人派使者去见亚摩利人的王,就是希实本王西宏,求他准许以色列人经过他的领土,回到自己的土地。但是西宏不但不准许,还率领部队在雅杂扎营,攻打以色列。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把西宏的军队交在以色列人手中,他们击败亚摩利人,占领了他们的领土。以色列人占据了亚摩利人所有的土地,从南部的亚嫩河到北部的雅博河,从东边的旷野到西边的约旦河。所以说是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为他的子民赶走了亚摩利人。你想夺回这块土地吗?你们的神明基抹给你们的土地,你们可以拥有;但耶和华给我们的一切,我们都要守住。你以为你比摩押王西拨的儿子巴勒还强吗?他从来不敢向以色列人挑战,更不敢攻打我们。以色列占领希实本、亚罗珥,及其周围的村镇,以及亚嫩河两岸所有的城市,已经三百年了。在这段时间,你们为什么不收回这块土地呢?我没有对不住你们的地方,你却攻打我,向我挑战。耶和华是审判者,今天请他在以色列人和亚扪人之间判断是非。”

可是,亚扪王不理耶弗他派使者转告他的话。

那时,耶和华的灵降临在耶弗他身上,他就经过基列、玛拿西,回到基列的米斯巴,再前往亚扪。耶弗他向耶和华许愿说:“你如果使我战胜亚扪人,我凯旋归来时,一定把第一个从家门出来迎接我的人献给你,把他当作燔祭献上。”

耶弗他渡过河去跟亚扪人作战,耶和华使他打了胜仗。他攻击亚扪人,从亚罗珥到米匿,直到亚备勒基拉明,一连攻下二十座城,大肆屠杀。就这样,亚扪人被以色列人制伏。

耶弗他回到米斯巴自己的家时,他唯一的女儿拿着手铃鼓,跳着舞出来迎接他。耶弗他看到女儿,悲痛地撕裂衣服,说:“我的女儿啊!你使我心痛欲绝!为什么竟是你呢?我已经郑重地向耶和华许愿,再也不能收回!”

他女儿说:“你既然向耶和华许了愿,就照你许的愿对待我吧,因为耶和华已使你在亚扪人身上报了仇。”女儿又说:“我只求你一件事。请准许我离开家两个月,我要跟朋友到山上去,为我尚未出嫁就死而哀伤。”

耶弗他同意了。于是,他女儿跟朋友上到山上,在那里为自己尚未出嫁就死而哀伤。两个月后,她回到父亲那里,耶弗他就照自己向耶和华说的话还了愿。她女儿死的时候还是处女。

割舍礼

一个犹太男孩出生后的第八天,就要举行割礼,即用刀子割掉其阴茎包皮。只有受过割礼的孩子才能成为上帝“特行割礼用的银制包皮割刀等用品选子民”中合格的一员。割礼是一种很古老的习俗,早在族长时代就已在希伯莱人中施行。《圣经》出现后,对此又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称它是上帝与希伯莱始祖亚伯拉罕所立的约:

“上帝又对亚伯拉罕说:你和你的后裔必世世代代遵守我的约。你们所有男子都要受割礼,这就是我与你并你的后裔所立的约,是你们所当遵守的。你们都要受割礼,这是我与你们立约的证据。你们世世代代的男子,无论是家里生的,是在你后裔之外用银子从外人买的,生下来第八日,都要受割礼……这样,我的约就立在你们肉体上,作永远的约。但不受割礼的男子必从民中剪除,因他背了我的约。”

希伯莱人为婴儿施割礼由于割礼是如此神圣,所以是非常严格的,不可违背。一般说来,割礼是不能推迟的,哪怕孩子出生后的第八天是安息日或赎罪日也要照样举行,除非孩子此时因生病不宜施行手术才可推后。举行割礼时,通常要邀请亲朋好友到场,由一位经过专门训练的人来进行手术。这位做割礼手术的人称为“莫海勒”(Mohel),他不必是拉比或医生。手术非常简单,在婴儿的父亲念诵祈祷词“赞美上帝,你用圣谕使我们圣洁,你命令孩子入我们先人亚伯拉罕的约”的同时,莫海勒就可以完成割礼手术。然后,让孩子接受亲友们的祝福,为孩子命名,并安排家庭宴会。

皈依犹太教的男子也要在入教时施行割礼,以示与上帝立约。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割礼是一种有益卫生和健康的习俗。所以,到后来割礼逐渐成了一种不带有多少宗教意味的民族习俗,一些不信教的犹太人也做割礼。

在给孩子行割礼时,还要为他取名。按多数希伯莱人的习惯,除了用居住国的语言为孩子取一个普通名字外,一般还要为他取一个希伯莱语名字。这个希伯莱语名字主要用于宗教场合,并要写在诸如婚书等宗教文件上。

成年礼

当男孩长到13岁时,就要举行成年礼,也称受诫礼。在希伯莱语中,成年礼叫“Bar Mitzvah”,意为“负有责任的男子”。按希伯莱传统,举行过成年礼后,这个孩子便开始被当做成年人来看待了。从此他能同其他成年人一起参加会堂里的各种宗教活动,同时也要承担一个成年人的宗教和社会责任。对于13岁的少年来说,能够正式加入“大人”的行列,是使他们深深激动的时刻,同时也自然会使他们产生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

成年礼是希伯莱人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庆祝仪式一般选择安息日在会堂里举行。由拉比为受礼人作一次专门的讲道,向他祝福并向他阐明他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受礼人要诵读一段《托拉》并发表讲演,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并表示自己将终生按犹太教义生活。然后,受礼的孩子接受父亲的祝词和礼物。仪式还要邀请所有的亲友,并设宴招待他们。亲友们向受礼人赠送礼物和表示祝福。

犹太婚礼

《圣经·创世记》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在犹太教看来,婚姻也是人的一种神圣义务,近代英国希伯莱人的婚礼,图中希伯莱文的大意是“上帝与你们同欢乐”。因此,它鼓励教徒们结婚和组成家庭,鼓励多生多育,使犹太人“如天上星”、“如海边沙”一样多。犹太男女青年之间的婚姻通常是由父母作主,要有媒人牵线介绍。即使是男女双方自己认识的,也要请媒人正式介绍,然后男方要向女方下聘礼。一些地区的犹太人在订婚时还要用阿拉姆语书写婚约。

犹太人的婚礼一般都很隆重并富有特色。婚礼通常在会堂举行,但正统教派却喜欢在露天举行。

婚礼前一天,新郎和新娘就要斋戒,并作祈祷,以示他们即将开始的新生活是神圣的。出席婚礼的人数与在会堂参加祈祷的法定人数一样,应不少于十人,并要有两位证婚人。婚礼要点蜡烛,新郎要站在华盖下为新娘戴上一枚戒指,并用希伯莱语说:“按照摩西和以色列律法,这只戒指使你许给我。”由拉比或贵宾当众宣读婚书,并由新婚夫妇和证婚人签署。新郎和新娘要喝一点葡萄酒,接受宾客的祝福。婚礼最后的程序是,新郎用脚踩碎一只酒杯,据说是为了纪念耶路撒冷圣殿的被毁坏。

如果一桩婚姻是不幸福的,犹太教允许离婚。离婚必须双方同意,并且也要举行一定的仪式,由拉比和亲友出席,离婚夫妻要在离婚书上签字。只有持有有效的离婚书,男女双方才能重新建立家庭。

神秘的内婚制

犹太人的婚姻大事多由父母作主,通常由父母来为子女选亲,或者指导或者帮助子女选亲。至于希伯莱女子的婚嫁,更是依赖父母之命。

保护犹太妇女奴益的“婚约”,公元前5世纪已开始使用。为了维护血亲关系,犹太人流行近亲内选亲。尽管骨肉之亲禁止结婚,但在犹太人早期历史中,同父异母兄妹间的婚姻是允许的。亚伯拉罕的妻子撒拉就是他同父异母的妹妹。但在《旧约·利未记》规定的律法中,这种兄妹结合显然已被禁止,当然犹太人中娶外邦人为妻也不乏其例。犹太人也有从战俘中选择异邦女子为妻的情况,只是按照《申命记》的规定,必须要经过一套特定的程序:若在被俘人员中看中一个美貌女子并想娶她为妻,可以领她到家里,但要让她剃头发,修指甲,脱去被俘时所穿的衣服,住在男子家中哀哭父母一个整月,然后才能娶为妻子。若后来丈夫不喜欢她,应由她随意出去,决不可为钱卖她,也不可把她当作婢女。

由于害怕与异族通婚会影响了犹太民族宗教信仰的纯洁性,所以一些犹太祭司曾采取禁止与外族通婚的严厉措施。但后来随着时势的变化与时代的进步,与外族通婚的种种限制都逐渐被突破。

哀歌葬礼

根据犹太教教义,作为上帝耶和华的造物,人的生死只是自然循环,死亡只是一个人生命另一阶段的开始。因此相对于临终祈祷人死后必须出生仪式的隆重,犹太人的葬礼则相对较为简单。迅速下葬,一般不超过24小时。葬礼上不准举行任何献祭,只能祈祷和诵经。

洁净和包裹尸体入葬仪式正统派犹太教徒反对火葬,认为把人体焚化是一种残忍的行为,但改革派却允许火葬。死者一般用布包裹后,装在简单的棺材里深埋。因为《圣经·创世记》中写道:“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而且按正统教派的习俗,葬礼上既不允许使用鲜花,也不允许有音乐,因为这些东西被看做是欢乐的象征,与哀悼的气氛不相宜。为死者哀哭是葬礼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每个亲友都有哭号的义务,就是其他前来参加葬礼的人也要加入哀悼的行列。这种悲伤的哭喊后来逐渐演变成按照一定格律构成的哀歌。安葬死者后,亲属一般要在家里举行七天的追悼活动。

古希伯莱人的坟墓。入葬后用石板封死入口。犹太教主张丧葬从简,因为他们认为,人无论贫富,死后都是平等的,因此人人都应该薄葬。希伯莱人的墓只是在平地上立一块墓碑,前来追悼的人们一般也只在死者的墓碑上放一块小石头。尽管反对厚葬,但犹太教却鼓励死者亲属为纪念死者进行施舍和捐赠。所以,在犹太人集中的地方,有不少公共设施和慈善基金都是当某人去世后,由其亲属用遗产建立、并以死者的名字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