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相约在微博——弗洛姆爱的艺术
28446400000021

第21章 爱是一抹态度(1)

勇于信仰

把生活的打击、困难、焦虑看做是一场挑战,克服困难从而使自己更加坚强——这要求有信仰和勇气。

——弗洛姆《爱的艺术》

产生信仰需要有勇气,也就是要能承受风险和准备受到痛苦和失望。一个把苟安和无忧无虑作为生活基本条件的人永远不可能有信仰。有的人把自己围困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并把同外界的距离和财产作为安全的保证,这样的人是自己把自己变成了囚犯。信仰需要的勇气同狂妄自大的墨索里尼狂喊“要危险地生活”所提倡的勇气截然不同。墨索里尼的勇气是虚无主义的勇气,它出自一种破坏性人生观,是准备抛弃生命,因为它没有爱生活的能力。绝望的勇气同爱的勇气完全相反,就如相信权力是相信爱的反面一样。我们是否能培养信仰和勇气呢?人每时每刻都能培养自己的信仰。抚养一个孩子需要信念,为了能够入睡需要信念,开始去做一项工作也需要有信念。只是这类信念我们已经十分习惯而已。缺乏这种信念就会因为忧虑孩子而惶恐不安,就会失眠或者没有能力做创造性的工作,或者是疑心重重,无法接近别人,或者是忧心忡忡,不能作长期打算。坚持自己对某个人的看法——即使一般的舆论或者一个没有料到的事实反对这一看法;坚持自己的信念——即使这种信念还很不普遍——做到这两点都要求有信仰和勇气。把生活的困难、打击和焦虑看做是一场挑战,克服困难从而使自己更坚强——这也要求有信仰和勇气。

信仰如何产生,信仰产生与对某一件事的信心和热心,这种信仰往往是高于现实和其他人的意识的,因此也是困难重重、压力种种,一时兴起是谁都可以的,但是若要长久地坚持下去,并且心无杂念,一如既往那就需要非比寻常的勇气,因为只有勇气是不需要借口的,可以为一件事终结。

——搜狐网友给我你的心

爱情冲突

但是真正的原因在于大多数人的“冲突”实际上是为了避免真正的冲突,这些冲突只是对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产生分歧而已,而这些小事按其本质来看是无法澄清或者解决的。

——弗洛姆《爱的艺术》

人们通常都有一个误区,认为爱情必定意味没有冲突。按“在任何情况下都应避免痛苦和悲伤”的世俗之见,所以现代人也认为,爱情就是意味着没有冲突。他们还以他们所见之争吵都是毁灭性的争论,对双方都没有好处的事实作为理论依据。但是真正的原因在于大多数人的“冲突”实际上都是为了避免真正的冲突。这些冲突只是对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产生分歧而已,而这些小事按其本质来看是无法澄清或者无法解决的。但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冲突——那些不应该被遮掩,也不应投射到别处的冲突,那些属于人的内在现实并能在人的心灵深处体验到的冲突——决不是毁灭性的。这些冲突会得到澄清,会带来一种净化,从而使双方能变得更有知识,更坚强。现在我得把我上面讲过的东西再强调一下。

爱情只能产生于这样两个人中间,这两个人都从他们生存的圈子里跳出来并互相结合,同时他们每个人都又能脱离自我中心去体验自己。只有这种“中心体验”才是人的现实,才是生活,才是爱情的基础。这样体验到的爱情是不断地挑战,这种爱情不是避风港,而是一种共同的努力、成长和劳动。如果两个人能从自己的生命的本质出发,体验到通过与自己的一致,与对方结成一体,而不是逃离自我,那么在这样的基本事实面前,就连和谐、冲突、欢乐和悲伤这样的东西也就只能退居第二位了。“爱情的存在只有一个证明:那就是双方联系的深度和每个所爱之人身上的活力和生命力。这也是我们所能看到的爱情的唯一成果。”

爱情的冲突是生活的调节剂、是爱情的润滑剂。当两个人发生冲突以后,会暂若分离,但等平静以后,就会蓦然发现,让我们痛的是我们的自私;而我们依然彼此相爱。如果没有冲突,那说明我们的注意力已经不在彼此的身上。

——新浪网友饥饿游戏

爱的神话

只有爱情才能带给我们知识,并在与他人结合的过程中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在爱情中,在奉献中,在深入对方的过程中,我们会找到自己,发现自己,以至于发现我们双方的存在,发现人的价值。

——弗洛姆《爱的艺术》

在我们的身体里面,总有一些思绪与我们难以融合,实在是令我们难以名状,爱就是一种,我们想爱,我们都怕寂寞,但是我们都因为各种不满拒绝了爱,爱的海洋里,不是每个人都会潜水,有的会溺水,有的如鱼得水,在这里我们居然发现了我们一直以来想而不能的潜能,我们这才开始走进自己,并驾驭生命。

爱是一条漫长的路,而且在它的前后左右都铺设着不同的风景,所以,我们很容易就会在爱的道路上停滞不前或迷失方向。迷失、徘徊得够久以后,我们都需要一个人来引领我们找到方向,走出迷宫。

《诗经》中所说的“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就是爱最美好的状态。你可以想象,和一个人携手,带着对彼此的爱和尊重,一同走在路上,不是谁依附谁,而是平等地并肩前行,互相支持,又能彼此深入。我们的生命中暗藏着很多巨大的谜团,只有爱情才能给我们最完整的解答。

爱,这个字眼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无论是谁,不论男女,大家都会很自然的联想到爱情,除了还在幼儿园的宝宝,甚至有些地方的小学生也已然开始了早熟的恋情。爱,是一种力量,一种伟大的付出,也是一种内心的表达,人世间因为有了爱,才会变得温暖,才会有了人情味,每个人也都需要爱。曾经,在懵懂的花季走过了短暂的初恋,带着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的想象又穿上了嫁衣,曾是那样的天真无邪又做了新娘。也曾有过爱的甜蜜,轰轰烈烈,也曾有过爱的迷离,悲悲凄凄,直到今天,仍然为爱痴迷,仍然喜欢去爱和被爱。

爱,是永远都不会被淘汰的话题。我们甚至无法想象,如果这个世界没有爱,会变的是怎样的无情和可怕。所有的人,所有的一切事物因爱而生,因为爱所以爱,所以我们就有了生活的动力和希望,所以我们为了爱无悔的去付出整日奔忙。我们的忙碌奔波就是为了生活,生活的前提是生存,因为有了爱的支撑,我们的信念一直不变,可以吃很多苦,可以受很多罪,皆因我们的心中有爱,是爱一直在给我们信心,给我们支撑。

一天夜里,男孩骑摩托车带着女孩行驶,他们彼此深爱着对方。

女孩:“慢一点……我怕……”

男孩:“不,这样很有趣……”

女孩:“求求你……这样太吓人了……”

男孩:“好吧,那你说你爱我……”

女孩:“好……我爱你……你现在可以慢下来了吗?”

男孩:“紧紧抱我一下……”

女孩紧紧拥抱了他一下,女孩:“现在你可以慢下来了吧?”

男孩:“你可以脱下我的头盔自己戴上吗?它让我感到不舒服,还干扰我驾车。”

第二天,报纸报道:一辆摩托车因为刹车失灵而撞毁在一幢建筑物上,车上有两个人,一个死亡、一个幸存……驾车的男孩知道刹车失灵,但他没有让女孩知道,因为那样会让女孩感到害怕。

相反,他让女孩最后一次说她爱他,最后一次拥抱他,并让她戴上自己的头盔,结果,女孩活着,他自己死了……就在平常的生活里,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神话……爱本是发生于两个人之间的一件微小的事情,但是两个人的故事却可以让万千人为之震撼和流泪,这便是爱情的神力。

——搜狐网友情难控。

爱被消费

现代人所认定的幸福就是享受,是满足消费的要求。他们消费食品、饮料、香烟、杂志、书籍、电影,可谓无奇不有。世界好像只是为了填饱我们的肚子,而我们是嗷嗷待哺的婴儿,永远在期待,也永远是个失意者。我们努力地适应这一切,也将所有精神的和物质的东西都变成可供交换和消费的对象,连同爱在内。

——弗洛姆《爱的艺术》

爱的故事永远在延续,但是从内到外幡然一新,花前月下已经不是恋爱的地方,取而代之的是宾馆的床上,在静谧的自然里已经听不到情侣们徐徐的自我表达取而代之的是在咖啡馆里,是在QQ上,互相崇拜,送花、送车、送金项链这些无一不是将爱拖入深渊的利器。

到了现代,要面对一个前所未有的、危险而强大的敌人。这个敌人是事业和经济的成功。爱情不能妨碍事业已经成现代人的普遍共识,尤其是在美国。但是,与人类所面临的其他问题一样,这也是一个需要平衡的问题。虽然为了爱情而完全牺牲事业有些愚蠢,有些悲壮,但为了事业而完全牺牲爱情同样愚蠢,而且绝不是什么壮举。但是,这种情形在一个以金钱为行动法则的社会中却并不少见,甚至不可避免。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要想充分地发展爱情,常会遇到一些阻挠——有许多人担心爱情会让他们失去完整的自我,也有人担心爱情会占去他们过多的心神和精力。这些恐惧是现代社会中人独有的愚蠢心理,因为在如今这个世界上,生存和往上爬变得比什么都重要。其实这些担心完全没有必要,有一点你必须认识到,即使你站在了世界的顶端,身边没有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来与你分享这一切,你依然是个失败者。

爱是什么?爱是无限深情,也是云淡风轻;爱是什么?爱是异样坚强,也是软弱异常;爱是什么?爱是固执坚持,也是惶然退让;爱是什么?爱是吐露真实,也是无奈谎言;爱是什么?爱是情比金坚,也是其薄如纸;爱是什么?爱是言重泰山,也是真爱无言;爱是什么?爱是天长地久,也是刹那无痕;爱是什么?爱是不可理喻,也是莫名其妙;爱是什么?爱是铭心刻骨,也是努力遗忘;爱是什么?爱是玫瑰茉莉,也是一草一虫;爱是什么?爱是宇宙星球,也是芥子须弥……在一连串的追问之下,我们也许觉得爱什么都是,爱又什么都不是了。看看我们的心理学家是怎么理解爱的吧。卡尔·罗杰斯是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家,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罗杰斯就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爱一个人,就是理解对方,形成心理上的相通,同时能够宽容地接受对方,包容对方。可见,爱并不是要占有、改变对方,将自己的方式强加给对方。对照心理学家的看法,我们是否真正懂得了爱,并且真正地爱别人呢?

爱被金钱所驱使,变为金钱的奴隶,会把尚处于爱的正确轨道上的人们拉回到污浊之中,爱是爱,爱要远离金钱,爱在于我们与自己和别人精神的对话。

——新浪网友鄂皆豪稳

爱的奢望

难道只有名利和地位才值得人们耗费精力、付出代价,而“爱情”只是对灵魂有用的空谈?在现代意义上,爱情毫无用处,只是一种奢望,一种不值得人们为其付出代价的奢望。

——弗洛姆《爱的艺术》

爱难道不是一种奢望,试问天下有几人拥有了爱情,只怕无人言语。没错,爱情于我们而言就是奢望,没有的奢望得到,有的奢望更好,更好的便有了新的奢望。

我们生活的世界比起从前,物质更丰富,科技更发达,但同时,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崇尚爱情,世俗却看轻爱情。在现实的重重压力下,人们只能屈从于面包的需要,而舍弃爱情。有人说,年轻的时候因为不用担心没有面包,所以追求纯真的爱情,等到有一天自己要想办法找面包吃的时候,爱情就不重要了。

生命中,爱情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爱情只是生命绿树上斜伸出的一根枝条,她有理由成为生长得最茂盛、开放得最美好的一个生命,但是,她并不是生命本身,为了爱情并不意味着你有理由放弃生命中其他的要务。

爱情不是一个存活在真空里的东西,它实实在在,它需要有面包的支撑,只有营养充足才能开得长久。谁都不可能饿着肚子在月亮底下谈恋爱,但是切莫让自己走向极端,认为只有名利、金钱和地位才值得你去拼搏奋斗,爱情只是一种对灵魂有用的空泛之谈。又或者仅把爱情当做一种奢望,不成功不成名,绝不妄谈爱情,这样的想法是大错特错的,曲解了爱的真意。

爱情的阶段不可跨越,同样爱情的阶段也不能省略。

十几岁的爱情就是没有理由的喜欢。没有理由的思念,没有理由的心神激荡,没有理由的发火,没有理由的开心。二十几岁的爱情开始变得严肃,似乎一下子爱情成了人生的主题,似乎爱情会决定人生的一切。二十多岁的男女在爱情和自尊中不断做着拉过来拉过去的斗争,可能是因为处于这个年龄的年轻人,总是认为爱情和结婚能决定人生的全部意义,人的心理一下子变得非常敏感而且尖刻,甚至有些神经质,对爱情稍微感觉不适,马上毫不留情地提出分手。三十几岁的人,开始变得成熟,重视的是感情的深度,心中的爱情不是单纯的获得,也不是单纯的被吸引,而是温暖的信任感,希望爱情是关心着、守候着。等到四五十岁的时候,爱情又是另一个样子了。十几岁的孩子不能明白二三十岁的爱情,而二三十岁的人也不必嘲笑十几岁孩子的爱情的幼稚,这一切不过是我们成长的必经阶段,最重要的是,在每个阶段,我们都拥有了相应的爱情,在爱中懂得了珍惜。

心理学家曾写道,一个成熟到称得上真爱的恋情必须经过四个阶段:共存、反依赖、独立、共生。四个阶段之间转换所需的时间不一定,因人而异。

第一个阶段:共存。这是热恋时期,情人不论何时何地总希望能粘在一起。

第二个阶段:反依赖。等到情感稳定后,至少会有一方想要有多一点自己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时另一方就会感到被冷落。

第三个阶段:独立。这是第二个阶段的延续,要求更多独立自主的时间。

第四个阶段:共生。这时新的相处之道已经成形,你的他已经成为你最亲的人。你们在一起相互扶持、一起开创属于你们自己的人生。你们在一起不会互相牵制,而会互相成长。

但是,大部分的人都通不过第二或第三阶段,而选择分手一途,这是非常可惜的。很多事只要好好沟通都会没事的,要互相信任,这样第二、三阶段的时间就会缩短。和所爱的人相遇相恋是非常不容易的,不要轻言放弃。两个人相聚是因为有缘,相知是因为有心,要好好珍惜缘分。

对爱的奢望是爱的开始,当我们对自己灵魂不断地修正,以便我们能支撑起爱的时候,我们便拥有了爱。

——搜狐网友我电脑屋

“爱邻如己”这句话对大多数人来说,不过是嘴上说说而已。而这句话不能成为事实实际上是由公平的原则决定的。

——弗洛姆《爱的艺术》

爱到底应该用什么去衡量,尺子、天平还是竹篮,哪一个都不是,无可比拟,但有一种爱却可以被断定,那就是对别人的爱,这种神器便是公平。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都不可能如“爱邻如己”这句话所说的那样,真的做到像爱自己一样去爱邻居爱陌生人,而是让这句话变成了一纸空谈。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社会上流行的公平原则。公平就意味着人们在进行商品交换、服务交换,甚至情感交换的过程中,不欺骗他人,不使用任何诡计,而是秉持着“你给我多少,我就给你多少”的原则进行商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