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付刻字工钱二千五百文;
一、付米尔拉甫钱六千零五十文;
以上通支用钱一百四十九千八百五十文。
道光十一年岁次辛卯仲夏月吉立
广西平乐县“重修清真寺碑记”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
此道光二十五年碑为记载平乐县历代重修清真寺的8块碑碣之一。碑存清真寺内,高约120厘米,宽约70厘米,保存完好。
启者,平郡清真寺自庚子辛丑年修葺后,大致楚楚,头门右手铺房两间,每月收租以作添补本寺师长薪水之资。不料壬寅年十月念二日,附近民房不戒于火,延烧寺右铺房,而头门及讲堂亦被拆毁。平郡众戚贫者多而富者寥寥,每欲复兴旧业,力不从心,徒滋太息而已。适有总戎麻和亭、城守马善轩二君目击伤心,不忍坐视,遂与众戚倡仪兴修,和亭自愿捐钱十五千文,善轩亦乐捐钱十千文。彼二君遂又致书于钟山汛傅君元卿,郁林州学正白晴坡,亦皆量力乐助,而平郡众戚亦踊跃捐输,共得钱六十余钱(千),尚不敷用,马君菊圃只身赴省,不惜劳粹,向省中亲戚殷实而勇于为善者劝捐之,又得青蚨九十余千,乃于甲辰年十月十九日遂鸠工庀材,不匝月而工竣。呜乎!平郡之清真寺不有麻和亭、马善轩、马菊圃毅然倡首,师长无养瞻,厥寺不几废坠乎。今已落成,众戚述其颠末,命余作记,余不敏,因即其事之颠末直书之,用勒诸石,永垂不朽云。
特授直隶郁林州学正、前富川县学训导加三级白照撰
谨将乐捐善姓芳名列左:
署广西抚标右营游府特授龙凭营都阃府刘永钧捐钱三千文
平乐协右营守府调补庆远协右营守府麻长庆捐老钱十五千文
平乐协左营城守分府题升新太协右营守府马云宝捐老钱十千文
抚宪巡政厅提标中营守府世袭云骑尉张士钰捐钱二千文
署怀集营守府平乐协富贺钟山汛分府傅金廷捐老钱五千文
特授直隶郁林州儒学正堂白照捐老钱一千文
抚标左右总司军功分府张士葵捐钱四千文
乙未科举人考取誊录捡选县正堂张展绪捐钱三千文
钦赐六品顶戴候补分府马秉良捐钱三千文
钦赐八品顶戴候选分县马德明捐老钱四千文
省城(桂林)东门外:
以上签得省城行钱八十一千五百文,折换得老钱四十八千九百文,又签得老钱八十千零二百文。以上均存厘头钱十一千文,合共收入老钱一百四十千零三百文。
开除数列后:
支买木料钱四十二千九百六十六文
买石灰钱六千八百一十八文
开工上梁利市钱二千二百七十文
支买砖瓦钱二十六千七百四十二文
买铁钉磉磴钱二千三百三十六文
油漆钱二千四百文
支木匠工钱十七千六百文
砌匠工钱十一千六百文
碑石钱三千五百文
支修整正厅殿板匾、太平床官罩等共用钱九千零三十七文
镌字、磨碑、写碑、笔资、杂用约钱五千文
支还二十一年三合垫用钱三十千零四百文,通共支用钱一百六十千零六百七十文,除收外仍亏欠三合钱二十千零三百七十文。
道光二十五岁次乙巳仲冬月吉穀旦立
广西平乐县重修清真寺捐款碑记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此光绪二十二年碑为记载平乐县历代重修清真寺的8块碑碣之一。碑存清真寺内,高约120厘米,宽约70厘米。
记名总镇署理广西平乐协镇兼带抚标防勇中军前营借补义宁协镇都督府加一级马进祥捐钱三十六圆又银三大圆
帮办抚标防勇中军前营兼带前哨蓝翎尽先补用守府牟昌隆捐钱二大圆
抚标防勇中军前营后哨蓝翎五品顶戴尽先拔补千总白振镛捐银二两整
通共捐银一百三十四两零三钱零八厘。
用数计开:
一、付曹福昌木料工银六十两零六分六;
一、付傅万祥合木料工银二十二两四钱八;
一、付唐司夫泥水工银一十九两一钱五分;
一、付石灰、铁钉银一十四两二钱二分五;
一、付小寺砖瓦工料银六两六钱四分整;
一、付零用钱四两八钱六两六钱四分整;
一、付石碑一块银二两八钱八分整;
通共用银一百三十两零三钱零八厘。
光绪二十二年岁次丙申仲秋月穀旦日立
四川广元上河街清真寺建修碑记约清咸丰初年(1851年)
该寺位于嘉陵江东岸,修建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之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年间均有回民捐资扩建。全寺占地面积2亩,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1990年遭水患,现已修复。寺内除本碑外,还存有清代碑匾多块。由于年久,该碑的后半部已残蚀不清,故具体立碑年代不详。以文推断,约为咸丰初年。
从来天下事,有开创于前者,必有以继绪于后。苟莫为之前,虽美弗著;莫为之后,虽盛弗传。即如我广邑城外立有清真寺,多历年所矣。自康熙十三年因吴逆窜扰过境,广邑路当通衢,干戈叠起,士庶无有宁期,军燹屡遭,兵勇络绎不绝,视此蹂躏,民鲜安居,不敢存修寺之善念,艮由我邑之未清平也。厥后逆匪渐,人民接踵而来,回汉两教于时处处,于时庐旅,均皆爰得我所矣。我等回教,合志高筹欲创修寺宇,即时采买地基于城外河街之西。因人烟稀少,捐输无多,仅可装修正殿三楹,暂为朝夕礼拜清真之所,则寺之创造由此而始兴焉。迨至乾隆四十二年,回民既庶且繁,斯地迁移不少,细清户,属二百余家。幸逢有江南马公家良荣任斯邑,目击寺宇窄狭,未能高大其规模,奚足动人之观瞻?于是,与掌教商议,募化远方。而马公存此善念、乐取资。得及我教大众好善乐施,共捐资不下有千余金,复襄聘地基、庀材兴工建修两廊,未及半载而工始竣。当此时也,窥寺之榱题数人,严若竹苞松茂之盛;睹寺之堂高数仞,聊表翚飞鸟革之观。虽然藉大众一时,而殿宇辉煌,实惟天命之主持,亦得马公之善举焉。今乃告厥成功,敢云尽善尽美?不过著生色于教门,正可壮大观于斯邑。所有寺内买房文契三张,业已存于大掌教之手,轮流执管,价值地基,书载碑文。惟有我教仁人君子,协力同心,乐取于善,如不刻石志功,则前人之善念无由表扬,而后人之功力难以启迪。兹将远近姓氏勒诸贞珉,愿此寺永远常存,以为千古不朽云尔。
嘉庆十七年置买寺北田国太铺面一间一巷通后,价置钱一百千文有
道光十九年置买寺南郑永珍铺面两间通后,价置钱一百八十千文有
咸丰元年置买寺北郑国仕铺面三间一巷,价值共四百二十千文有
四川平武县龙安镇“培修清真寺重建头门二门捐资功德序”清咸丰四年(1854年)
龙安镇为县政府驻地,故该寺亦称平武清真寺,1990年被定为县旅游观光点。始建于明初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清初对大殿进行过维修。道光七年(1827年)重建。咸丰四年(1854年)五月维修大殿,重建头、二门,并立此碑,以志纪念。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筑寺院围墙并建门前照壁。民国年间屡次维修都未能竣工,1953年才修筑成大殿、墙体。“文革”中头门、二门被毁,大殿亦遭破坏。八十年代末重建大殿落成。寺内现存有明代铸鱼龙纹大铜锅一,并存“空明无妄”、“泽被真源”、“本然清高”、“妙造自然”、“在明明德”等匾额。
龙郡清真古寺,创自明季,历有年所。兹于道光之始,冶公文惠莅任都阃,见其灰颓,商同属员马公成章,倡首劝捐,省垣以及本境,乐输功德,新创重修殿宇闬闳,寺院巍峨。迄今年久,头二两门风雨飘摇,将及倾覆,俄成败墟,不足观瞻,亦为减色。今有马公应龙职司专城,乃属教中耆老绅庶筹商重建头二两门,培修大殿。工程浩大,奉积各方同人,劝捐锱铢而乐善解,同襄美举,以致工程完竣,焕然一新。随当购石,永载千秋,以垂工程不朽云尔。祈主鸿恩,赐福万家也哉!特书。
署龙安营都阃府世袭云骑尉加五级纪录十次马绍祖
清咸丰四年五月
云南大理市(古)狐嘴庄碑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
碑立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高135厘米,宽40厘米,上呈半圆弧状,碑额有“万古不磨”四个字,现存下兑清真寺大殿前。该碑于1992年10月建房时被发现并送交清真寺。碑文中提到的狐嘴庄乃历史上的回族村寨,官方史书却无此记载,因而它为大理回族村寨的历史以及伊斯兰教的发展提供了线索。
夫百年事往,贵发其光;一代才兴,先作其气。此寺之由来久矣,因寺宇狭隘,参礼局踏,合村人民,勉力行善,捐赀出力,协同鼓舞,义气成功。复于崇祯十六年冬月,有乡老掌教马鸣泰、马秉贤、马恩、马秉亨、马虞、马默、马奇、马崇、马兴基、马化鹏等,起盖清真寺,多由不果,未曾刻石记碑。但恐世远年湮,功德泯灭,田亩废坠。其中重修小补不可胜数,大纲节自不可不载。爰约合村,将功德田亩共刻于后,以永垂不朽云。
乾隆四十一年,阖村竭力同心重修清真寺。共用银叁百两,内有:
重修清真寺,合村将龙四秋叁亩,杜卖与长老庆玉光会存照
大清嘉庆十六年岁在辛未小日吉旦
狐嘴庄掌教师傅乡老阖村人等同立石碑
云南建水县“重建清真寺并常住碑记”约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
云南建水(原临安)县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城内燃灯寺街清真寺创建于元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迄今已近700年。寺内有碑刻数块,其中《重建清真寺并常住碑记》记载了康熙、雍正、乾隆年间该寺续建扩建的史实。碑文末尾处刻有癸酉二字,立碑之年可能是嘉庆十八年(1813年)。
郡有清真寺创于元皇庆,盛于我国。朝五百年以来,户繁兴,衣冠兴盛,四时月节瞻拜者实繁有族,盖边隅所未有也。
先祖父讳启昌,诚实仁孝笃信清真,众亲立请掌教。先祖父敬承重任,乐善好施,随即捐租八石周济往来远人,时以寺之倾圮狭小为憾,欲新建而逮也。先伯父讳人杰,先君讳元龙,敬承先志,于康熙庚寅年鼎建大门厅房,计众亲功德贰佰余金。复于雍正八年重建大殿,遍集同教亲友并力捐鸠工庀材,规制宏厂,兄文炳、文蔚、文明、李君琮、保君智荣等共董,其后阅三年而栋宇落成,前后共银以千计。但庙儿虽宏而妆修未备,且变田修理而节无。乾隆元年春郁,特授临元澄江镇总兵官、纪录四次纪龙彩画助功德三十两。继志述事,请旧捐新。四年之内得银一百八十两,生息银六十六两,合同亲友置有西庄田租拾捌石五斗,寺中公项粗备,于此乾隆五年妆修大殿约费功德二百五十七金。彩画辉煌,美轮美奂矣。然殿宇巍焕而两厢卑暗,且经馆未兴,时萦余怀不能置也。至乾隆十一年,郁复集沙君镇原、杨君宗荣、王君白瑾、白君尚文,侄景泰、杨英、沙世昌等起一义,賨首賨次坐入归寺内。郁经管其事,协理一纪得银六百一十六金,买得江谭二姓地基二块,内建厢房十间,陪殿、厨房五间,月宫房三间,外建铺面五间。由是制度愈新规模愈广,匪惟朝主者礼拜得其斯,部宣扬圣教,庆祝皇图者将于此地而咸敬悠久无疆。
临元澄江镇标右营游击纪录二次马良贵妆修助功德二十五两矣。自兹以后惟异众姓同志一心一德善事崇兴,使国朝之盛意万斯年以垂令名于不朽。是则余之所厚望也夫。
乙卯科武乡进士、寺乡老张文郁敬撰
敕授修职佐郎罗平州儒学训导马元恩
科癸卯乡贡生进士吏部截取知张文琳
敕授修职佐郎广南府儒学训导林蔚香
诰封武翼奉政大夫元江府学岁进士张文瑛
丙子科乡进士候选守府沙镇乾
吏部候选儒学岁进士林全秀
吏部截取知县辛酉科乡进士李惇典
丙辰恩科乡进士候选守府张景泰
甲子科乡进士贵州古州镇标右营杨英
吏部候选教谕云南壬申顺天癸酉科付举人张景运
甲子科乡进士候选卫守府杨昕
赐进士御前侍卫欣授武翼大夫湖南永外镇右营游击加二级纪
录二次张景烈
赐进士第陕西抚标右营守府加级纪录二次郑国乡
赐进士第贵州荔波营中军守府加二级纪录二次杨曜
癸酉恩选振贡候选教谕金良才
云南建水县馆驿村清真老寺碑清道光七年(1827年)
该碑现存于建水县馆驿村清真老寺内。
夫天下无历久常新之业,善士宜加随时修饰之功。庶继古人功业永垂未艾也。曲城之有清真古寺,系前明鼎建,由来已久。其重修而扩其规模,则自我大清雍正甲辰开始。至于寺之中层建楼一座,上以吁天,下以警众,康熙二十八年己巳岁,早经起建,取名“醒心楼”。盖欲使人五时朝参,惺惺不昧也。迨乾隆十七年壬申岁冬间重修,癸酉岁完工,始改名“教拜楼”。碑牒具在,历司稽惟众掣之易举。于是募化远迩,积腋成裘,共衷善举,将大殿拆修,次及楼阁等事。方谓叔致同可以终,共济无如大殿,甫毕楼阁正在兴工诸事,尚费调停,而堂兄钟美已跨鹤而去,则艰巨重任负在余胞叔一身也。午夜殚心,经营惨淡,历三载有余,而始竣事。虽曰人力,岂非真主默默相助哉。事既成,众亲迎欣鼓舞,共议以楼之顶层,前人既供有万岁牌,宜专人,曰“万寿楼”,遂彦其额于上。每遇朝贺大典,同教人士藉得效三呼之,祝山及食王水土不忘君恩之意也,用心亦良厚美。厕有功德姓名,勒诸贞珉。愿后之君子亲感而兴永绍其美也,是为序。
嘉庆丁卯年科副榜、庚午科举人
道光丙戌科大批二等先以教职补用候选知县马春藻谨撰并书
大清道光七年岁次丁亥仲春月众亲公立
云南洱源县“重修士庞村清真寺序”碑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士庞回族村形成于明洪武年间,因村子座在钟寻寺与西山庙之间,故取名寺旁村。后因该村人才辈出,有进士、武举,也有大阿訇,故改名士庞村。村中原有古寺一座,咸丰六年(1856年)被清军焚毁。光绪丙申二十二年(1896年)重建清真寺,并立此碑,现存大殿前廊西壁厢内。
窃维佛老名山,南国重崇林之盛;清真古寺,西域开正教之宗;此有大观,卷咸众志。邓邑士庞村旧有清真古寺,创自国朝,寺不广而壮观;地不高而崇峻。乃咸丰六年,干戈满地,迭遭狼烟肆起,寺庙都毁,二十余载,独穆民归依失所。幸真主护持,消浩劫于无形,于同治十一年间,大兵剿抚,复见升平。各庙貌,既以重新,清真寺未能复旧。特选于众而举武生马奉璋、吾师台马迎安,不辞苦于千里,劝募化于滇南,共捐获功德银壹百余金之数。后至光绪十九年,众同爰议,欲勉大殿,因杖乡者,无所礼念;孺慕者,未得依归。管事人员,勤心公务,积聚公賨,千百余两,是以勉化众志,先建三楹,后修大殿,已建基址。惟大殿成功,共费用银壹千余两。兹则清真犹如复古,学舍便以振今。俾得耕耨之余,课读经书。晰礼折欲,务本敦伦,复命归真,则世世有美而永垂不朽矣。
光绪丙申年大吕月吉日良旦
云南昆明顺城铺重修清真寺碑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该碑共两方,第一方高148厘米,宽72厘米;第二方高148厘米,宽69厘米。均嵌立顺城清真寺后墙上,立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