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回族金石录
28570100000026

第26章 功德纪念碑记(6)

四川省:

马九逸、李秉良未收各捐钱一千文;

阳朔:

白恩东捐钱一千文;

省城西门外:

李元春、马世骏、马圣性各捐钱五百文;马世俊、马后垣各捐钱三千文;张福全捐钱二千文;麻芝顺捐钱一千五百文;以辅仁、白义春、马纯逊、马继宏、马厚文、以振绅以上六位各捐钱一千文;朱信和捐钱六百文;马纯熙、张兆杨、白登余、马纯荣、马厚玺、周士途、白清吉以上七位各捐钱五百文;王咸宣、张广利、以来记、白粤兴、马永兴、李开明以上六位各捐钱五百文;胡星美、白登奇、白新记、刘彦刚、张照衡、海士亮、李元升、白万合以上各捐钱三百文;马文梅、李松山、陈士福、胡万隆、朱维新、张福禄、常万合各捐钱二百文;李万成、冯万合、白仁山、朱福兴、以复裕、黄裕兴各捐钱二百文;马义兴捐钱一百文。

省城西门内:

马国培捐钱一千文,皇甫昌垠捐钱五百文;胡高任、关润洪各捐钱三百文;白玉昭捐钱三百文;胡星如捐钱二千文;马兆成、白闻英、马瑞强、杜敦堂、杜厚堂以上各捐钱一千文;李明堂、李恕堂、马万利各捐钱二百文;白永丰捐钱一百文;马荣华、马国正、马兆璠、白容清、张士坦、马芝能、罗朝选各捐钱五百文;李文升、白宗瑞、张士吉、马锡裕、白金合各捐钱三百文。

文昌门外:

马存康捐钱五百文;马厚钧、张恭茂各捐钱一千文;白永堂、白宁堂、马松堂、马柏堂各捐钱四百文;马秉彝捐钱二百文;于集书捐钱二千;张玉捐钱一千文;张怀堂、张德堂捐钱四百文。

文昌门内:

张倚汉捐钱四百文;蒲汝春捐钱二百文;张维澍、马超福各捐钱一千五百文;李文裕、白光宏、朱一标、欧至贤各捐钱五百文;李元凯捐钱三百文;马芝凤、白宗堂各捐钱二百文。

永福县:

王永官捐钱八百文;杨瑞庭捐钱一千文;蒋远安捐钱二百文;马瑞鹏、刘超仁各捐钱二百文;白玉深捐钱一千五百文;白文、白玉芳、张炳南、白继勋、马芝明以上各捐钱一千文;白尧东捐钱一千文;白辉东、刘群甫各捐钱八百文;白世玉、马纯炳、罗廷桂、章锦文、梁广经、以良坤各捐钱五百文;阿布都、张福隆、张义顺各捐钱四百文;刘三和、章瑞任、张福美、白芳桂各捐钱三百文;白云官、张富安、袁则林、吴有名、麻芝柏各捐钱二百文。

大墟:

海得裕捐钱二百文;马成宏、白容理各捐钱一百文;李盖祖捐钱五百文;马纯兆捐钱二千文;白信和、何大有各捐钱一千文;马体龙、黎茂盛、张德记各捐钱五百文;白悦来捐钱六百文;白义盛捐钱六百文;白三元、白芝彬、宋德盛各捐钱二百文;黎锦兴、白悦盛、张荣胜、白金和各捐钱一百文。

广西义宁协左营总司杜照瑞捐钱一千文。

省城:

白光正、白光享、白振权各捐钱一千文。

马坪头:

刘迎接、白起明、白光绶、马振官、白光泽以上五位各捐钱五百文;陈维升捐钱四百文;马振和、白光朝各捐钱二百文。

罗锦墟:

马廷忠捐钱六百文;白森捐钱三千文;白宗雪捐钱三千文;以凤仪捐钱二千文;白士东捐钱一千二百文;白骧、章瑞玉、马兆福、彭廷华以上各捐钱一千文;黄启仁、宋文清各捐钱四百文;白芝英捐钱二百文。

平乐本坊:

杨瑞廷捐钱一千文;马兆德捐钱一千文;白胜捐钱四千文;马厚德捐钱四千文;马锡恩捐钱四千文;以良科捐钱三千文;李桂山、者振山、马洪保各捐钱二千文;白成、杨福全、马芝玉、张维润、马超雄、白文宣、白周金、白周明以上八位各捐钱一千文;白文清捐钱一千五百文;白官东、白悦各捐钱一千文;马学宽、白宫举、赵启桢、白玉珂、白瑗东、黎芳、赵启荣、张永凤、马应泰、白官新以上十位各捐钱五百文;白志恒、沙启胜各捐钱三百文;王金春捐钱二百文。

谨将出入数目列后计开入数:

一、入甲午年卖出高科街铺屋价银六十两整,除白周礼借用银二十两整,实入银四十两整,换得钱五十八千八百文;

一、入乙亥年卖出寿佛巷河街铺屋钱六十五千文;

一、入辛丑年白周礼还钱二十千文,作清借项银二十两整;

一、入签得银二百一十七千零一十五文;

通共入钱三百六十千零八百一十五文。

开除数目列后:

一、修造本寺右手靠寺瓦铺二间:支付砌修沟旁石脚石匠工料钱三十八千八百文;

支付木匠砖瓦、铁钉,砌匠、石瓦杂项工料共钱一百三十七千八百文;

一、置买西门内卡房斜对面瓦铺一座,寺钱一百四十五千三百文;

一、修造寺内客房改造厨房及找交本寺右手山墙并修理殿前落檐暨头门内栏壁用数列后:

支付木匠工料钱二十一千六百三十文;

付铁钉钱七百五十文;

付砌匠工钱六千八百六十文;

付廊檐石钱一千五百文;

付烧砖钱七千七百五十文;

付枧瓦钱一千五百文;

付石灰钱三千七百六十文;

付磉磴钱一千二百文;

付瓦钱六千七百九十四文;

付油漆钱一千五百文;

付钻字八千三百文;

付写碑笔资钱八百文;

付碑石钱七千六百文;

以上支付钱三百九十一千零四百四十九文;

通共除收之外尚亏钱三十千零四百四十九文。

所亏之钱三合店垫用,俟收回捐项钱补还。

以上共签得银三十二两二钱二分五厘,内未收银十两整,实收银二十二两二钱二分五厘,换得钱三十二千六百一十五文。共签得钱二百零五千一百文,内未收钱六千四百文,内除上省签捐往回使费及省上所收钱之内之毛钱补去水并少数,共去钱十四千三百文。除清之外实收得钱二百一十七千零十五文,并去永福罗锦墟轿钱在内。

道光二十二年岁次壬寅嘉平穀旦吉立

四川成都市金牛区土桥原清真下寺功德碑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

土桥清真下寺始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此碑名全称为“钦命镇守四川松潘等处地方提调汉土官兵控制各部土司左都督同知军功加三级纪录七次马大夫捐资银陆佰壹拾两修寺功德善政碑”。立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用木头做碑料,碑文用楷书体。碑高260厘米,宽90厘米,碑额文“永垂不朽”,两侧有碑联:“功德千秋垂天地,芳名万古在人间。”碑末附有“德政诗章”。当年共列有两块木碑,一碑记述修寺经过及捐赠者姓名及数额,另一即本碑专记捐银名列首位的马良柱事迹。

尝观古今来,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班定远投笔功竣,玉门马文渊征蛮勋标桐柱,要有虎头燕额之雄姿,矍铄据鞍之精力,始能成此千百年不朽之声名,非轻易也。吾松设在蜀西,一水奔腾,群山壁列。内则金川杂谷之雄强,带甲百万,桀骜难驯;外则郭罗阿树之犷悍,游骑如云,羁縻不易。北接黄河、青海,辽阔无垠;南至玉垒、锦江,迂回险阻。镇斯土者,若无定远之奇谋,文渊之勇力,鲜不动皇上西顾之勤。乾隆十四年,金川底定之后,奉旨召赴京都,教习云梯兵丁。皇上以松潘乃金川保障,控制虚人,诚以北门锁匙,非准不可遂,钦命来松治理。数年来,和风(?)(霁)雨,军民戴德,奇勋异绩,难以尽述。自金川平定后,全川绅士、耆老、军民人等,感戴恩慈,无可以报,愿略述其善政勒石,永垂不朽,使西川百世之下怀公之仁,感公之德于无穷也。

公良柱,擎天耀武,甘州张掖人也。生有臂力,能射天球,环眼美髯,重颐方,胆勇无双,人号狮子头云。由漳腊营升任参将副将,特命重庆镇,复升建昌镇,瞻对、金川,屡建奇功异绩。奉旨诏令舞鞭,钦命升任松潘镇,时年已七十三矣,尚能开三石之弓,骑咆哮之马。此公之勋名,所以与班定远、马文渊后先辉映,并垂不朽也。岂非非常之人,能成非常之功者乎!松人歌曰:维松之地,设在蜀西,水同汉泻,山与云齐。维松之土,五谷鲜产,汉夷杂还,称治为罕。报德无能,勒石志之,万代瞻仰。

乾隆二十七年春月吉日穀旦

委办乡老查文贵、罗明元建造

成邑各寺掌教乡老众绅民等公立

德政诗章:

四川郫县团结镇清真寺功德碑清道光二年(1822年)

该寺位于郫县团结镇永定村。始建于明末,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及宣统二年(1910年)重修。寺内现存三块清代石碑,道光二年(1822年)碑即为其中之一。碑文记述了回民妇女王张氏向清真寺捐赠水田的情况。

从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捐助粮田尚有回风。因王张氏故夫王世楷在日原言,氏同子王以福、王以寿、王以贵、王以全商议,氏夫举意,愿将接买水田拾亩零五分,载粮壹钱捌分伍厘,原买田契裁破各寺半张存据,氏母子情愿捐人清真寺,耕输管业,年中收租,培修殿宇,贵圣二忌、夜头、都挖、请师教习经书两学之俸。氏夫生卒,请师经荐以及等项使用,日后氏子孙不得藉捐助为名,异言滋扰,永无复说,自甘交付。三道师、管年入等协同办理,照约遵行,丝毫无染。王氏门中,均沾护福。合寺人等,勒石刊碑,永垂万古不朽。

乾命乾隆二十九年三月初三日生,于道光三年三月二十七日卒。

坤命乾隆二十六年九月初九日生。

吾教清真天旨传,无形无影拜空玄。

道兴混沌初开后,魂魄承教天地先。

男女信顺造化主,时刻怀惧在心间。

诵心唯要的实,教门谨慎保万全。

国学生七十三张上临敬录

大清道光二年十月吉日

二上乾

清真寺大师张大禄,执年合寺人等公立

三照明

四川德阳市孝泉镇清真寺碑记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孝泉清真寺位于该镇半边街。原寺在桂花街,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由当地回民集资修建。随回民人增加,又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募资购买半边街一祠堂重建。占地9.2亩,建筑面积2510平方米,气势宏伟,古树参天,是四川规模较大而又完整的清真寺之一。此碑记载了该寺教民张宗发捐地捐资入寺以尽孝道之事。

昔圣人之立教,首在于孝。孝之于人,自古及今,至矣!大矣!故《春秋》、《孝经》既成,赤虹化玉,即历代明王,皆以孝治天下。每读圣纪、贤传之文,无处不以孝先之。常出(?)地经天之士,无人不以孝显之。若是,可以见之于人实大有得益矣。吾辈虽不能典前烈娩美,惟知斯世孝之人。如我教申即张宗发公者,乃尽孝之人也。何以见之?宗发公二亲之孝,服劳奉养俱能尽心竭力,生前之孝,难言毕矣。及二亲之殁也,宗发公之孝更有甚生前矣。自教中人祈主赦宥,立有清真寺于鲤泉之墟,所收佃赀以助公项之用。宗发公思其亲,祈真主准诚,思赏宽恕,齐拜功课,久铁祈之罪,祈慈命无疆之福,感谢洪恩,诚心敬捐,将买邓姓菜苗旱地、房郎基地共八亩零五厘九毫,系载粮四分,瓦房十三间,草房四间,院内外杂树一百三十二根,前后龙门,周围院墙,竹林芭茅,一并捐入寺内。倘后有毕言,必非宗发公之子孙。地亩生息以常作公项之需,以超棱二亲之衍,善哉!若此之人,世亦罕睹。何期宗发公归回,良此美举,当为公羡,原邀同教中人勒石垂清真寺廊下,使宗发公之后见孝行孝,亦不公生前美举也。如诗有云: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正。此之谓也。是序。

大清道光二十三年岁次癸卯仲冬月

上浣阖寺阿洪师长经理首事等同(立)

四川南充顺庆清真寺碑记清同治元年(1862年)

此碑记述了清代同治年间,南充县令李璲倡导集资“置业生息”,“以备寺中公用”,“昭宣讲学,有资诵习”的情况。

书闻财用足而事可期,其又教化兴而典克常。然善始无终,尤贵圆终。众擎乃称易举。果城西隅,旧有清真寺,为同人礼拜之厅。前虽存有常业,约计无几,每过至圣忌期并斋月夜头等事,不无简略。予向游斯地,睹兹景况,窃虞性天未能克复,至道无由昌明,私愿有以振作之令。蒙真主默佑,获补南充县令,退食之余,爰集本方乡绅公同禁议,欲为集腋之举。窃幸同声欣愿,各解腰缠,厅捐银两,立有簿据。前存厅当铺房招佃,酌拟公正,乡绅轮掌,置业生息,以备每年寺中公用。自今以往,财源既裕,圣化益见,昭宣讲学,有资诵习,应无作辍,尤虑年湮代远,久而废弛,用勒贞珉,以志不朽。尚冀后之来者,相与砥砺。因将捐资姓名胪列于左,是为序。

钦赐二品封典知州四川川北顺庆南充县知县李璲敬撰

南充县正堂李璲上银一百二十九两三钱四分,钱十二千文,又修寺门外海西板并左右道路捐银七十两

特授四川顺庆府南充县分县马晋上钱十千文云山上钱一千文

大清同治元年岁在壬戌季秋月上浣穀旦

四川叙永县永宁清真寺功德碑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

该寺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因规模宏大,故有“川南第一寺”的称誉。叙永地处云贵川三省交汇处,是一座历史名城,这里的回族大都来自西北各地,尤以陕甘宁为多。寺内藏有咸丰、光绪年间石碑二块。其光绪十四年碑(1888年)碑高130厘米,宽70厘米,用楷体书写。碑额书写“真灯不灭”四个字。

大哉!古教清真。自西域开源以来,故贵前有述之,尤贵后有继之矣。如吾教之天经者,乃培养善脉之根源,超凡人圣之舟楫。黜邪从正,要不外天经之谕贵。如吾郡古寺,前虽设馆教经,毫无资款,盖实因无产业。迨至同治七年,予始筹划捐资,探买方家庄田土入寺,以作束脩之需,但其数无几,诚恐支用不及,学校必疏。故此,予乃发必将自田土一股,地名田新榜,价银三百八十二两,载粮六分五厘,年收租谷十二石,上纳入寺为业,愈增吾寺之壮观也。刊立碑记,是序。

上纳常业乡老马腾祥室曹氏

大清光绪十四年戊子孟秋月下浣日穀旦

云南巍山马米厂村清真寺“马米厂清真常住碑记”清嘉庆六年(1801年)

清真寺始建元末明初,位于今巍山县永建乡,碑立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同治十一年(1872年)大殿被毁。碑文记述了该寺扩建经过及教民捐资的情况。

先圣之功德后圣之文凭也,前辈之历德后辈之津德所系,岂浅鲜哉。或公举掌教化导群迷;或捐施银田学;抑或竭忠尽智咸就基业,功德不一,均宜表著。蒙郡城北六十里有马米厂众亲,孤衍圣裔,世守天方矩镬,根培玉露代传,先正典型。前于大明周二年建清真寺正殿三间,叫拜楼一座。至乾隆十六年,亲族众盛,寺莫能容,另为改造大展规模,其捐修功德、送置田亩,逐一镌石,不复于赘。后历五十年丙午岁,大殿朽敝,重新鼎建,六十年整校叫拜楼二,共约费银壹千一百两有零。谨蒙辣子山众亲捐助银贰拾陆两陆钱,悉宜厂众亲捐助银拾两,余系郡属亲邻、本村众亲及公田余息,凑办相成公德之克齐。乃事不诚,深足志耶。更可幸者,虔心拜,荷蒙马洪贵往小围埂,因长子年幼早故,今举善念捐银三十两,呈买租二石,系马洪贵同子马士玉送马里厂香t气之资。

主圣仁恩,德教感孚,愈开群心,善念递年来,功上加功,德中生德,有乐施田亩虔送银钱,并买置公产,未经著述命余为序,余不敏,敢妄藻绘唯据实直质陈,以表人善云尔。

-马启龙将叔父马光显送田一份,大小三丘,座落米家门前

-马启之妻马氏,送田一段,大小九丘,座落凹子……

-马光月妻马氏同子马起鹤送田一段小大九丘……

-马光永送田二丘,坐落北甸……

-马世相替马义文父子送田价银六两,为香饩之资

-马世明妻送钱拾千文,为香饩之资。

备银六十三两,杜买得马高明、马贵田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