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回族金石录
28570100000031

第31章 捐资助学碑记(2)

盖凡举行善事,最宜经理画一,勿使混淆别端,易于转移更变,方可存之久远不致湮没。举行初念,事亦有所归,中间交代莫能存私高下,斯为善矣。吾家元珍大兄,以英年早世,病中曾将生前名下自置于乾隆贰拾壹年十二月初二日,买受霍励修濠畔街尾铺屋壹间,深二进,阔十五桁,北向,现租与廷芝保三师傅开张线面生理。递年租银九两陆钱。此铺文契交付三弟元茂收贮。嘱其务须送入怀圣光塔、濠畔街、南胜里、大(小)东营四寺,均分四股,作添各坊经堂开学、师长薪水之用。倘该坊未有设立经堂,此股租银留存铺内,俟届贵圣忌辰添补凑用,不得借故预收作别项使费。日后设有经堂,仍归开学师长收用。原此举乃元珍兄实为培植教中学业起见,师长无资,未由训诲,后学将来必渐日就荒废,所以独孜孜系念也。元茂三弟遵兄遗命,于乾隆贰拾肆年十二月,送入四寺。旋亦殂今已历十稔。秀等虑人心不一,经久昧于从来,前后或有更张,故书明颠末,勒诸琐珉,以垂不朽云。将买受铺屋文契抄白,并勒于石,以存久远。其原立文契送交文章撒掌教老师傅处收贮。

立明卖铺屋文契人霍励修,系南海县佛山栅下住人,今有自置铺屋壹间,坐落新城濠畔街北约,北向,深二进,十五桁。四周墙壁、门扇、上盖、瓦面、砖石、窗板、井俱全。今因急用,愿将此铺出卖,取要时价银玖拾伍两,先召房亲,各不承买,次凭中人罗文贵、陈九良、支世贤、梁文成等,引至杨瑞超处承买,实还到价银捌拾贰两花钱,司马三面言定,二家允肯,就日当中银契两相交迄,言明白此铺价系励亲手接回应用,其铺并无重卖典当等情,如有来历不明,别人争认,卖主同中理明,与买主无干。此系明买明卖,实银实契,毫无加写,亦不是蒸尝流祭物业,自卖之后,日后不得声言价轻收赎,今欲有凭,立此卖铺屋契壹纸,并上手契付执,永远为照。

乾隆三十五年岁次庚寅季春上浣穀旦

教末杨元秀同四寺卿老敬立石

广东广州“敬送光塔寺学堂民房碑记”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曾闻经学者,乃回教之根本也。有根而后发枝叶,有枝叶而后开花结果,而后熟成,重重无尽矣。有本而后资生,资生而后能生千倍万倍,叠叠无穷矣。吾教若习会经文,传教子孙,辈辈不息矣。经云:“经学乃世界之明灯,普世界俱是黑暗,除非是经学,经学者乃引人到至真主御前,能教诸事鲜明。所以贵圣人吩附:学习经文,在吾教中男女上是天命。经学乃回教中至要紧事也。末马步青见回赐甚重,将上年冬季李邦基买下屋一间,坐落文明门内长塘街大挞地,南向,平排两间过,各深一进,共阔二十余桁。将此屋送为学堂公产,此租银在学堂需用。又送番银肆拾大员,重贰拾捌两捌钱,交众位乡老置业。将此租银以存历年圣忌需用。当众位师傅乡老将大挞地屋契毁化,以为永远公产。屋原价银壹佰贰拾两正。

道光二十一年岁次辛丑季春立石

广东广州“敬送光塔寺学堂碑记”清同治二年(1863年)

尝闻好善之人,乃沾主之鸿恩,善为好学者也。今将经学而通其理也,始今博而笃至切,问而近思,是其理也。好学者,启后人始见。我海廷深自置房产一所,座落归德门内四牌楼,坐西向东,深四丈一尺,阔九尺。另每年地租银壹两四钱四分。将置业送至怀圣光塔寺添补经学费用。则原垂后远,永无更章,勒石刻碑。

另又顺圣堂敬送添补经学需费屋壹间,坐落光塔脚巷内,深二丈,阔二丈七尺,每年交地银柒钱贰分。将置业永无更章,立石刻碑。此房前无契纸一所。

卖铺人明宅,价银壹佰陆拾玖元。中人马志祥

光塔街巷内商宅,价银贰拾元。中人高能

卖房一所,人王(住)宅,价银玖拾元。中人杨春

同治二年正月吉日立石

广东广州“和切本典卖铺宇碑”清同治三年(1864年)

立典卖铺宇人满洲镶白旗和切本,今因急用,自愿将先父遗名下下铺壹间,坐落大市街中约,南向,阔十五桁,深弍进,深横丈尺,每月地租银柒分,召人承买,取实价银玖拾两正。先召房亲人等,各不愿买。后凭中人正红旗满洲存贵,引至光塔寺承买。依还足铺价银玖拾两正,司码平兑足,即日当中交易,银铺两讫清楚,并无拖欠分毫。其铺系和切本经分名下之业,与别房叔伯无涉。此系明买明受,并非债折逼勒等情。倘有来历不明,系卖主和切本同中理明,不干买主之事。即日当中立字,恐后无凭,和切本立明卖契一纸,先交光塔寺永远执存据。

祥茂号敬送

中人存贵中人马子英

即日和切本亲手收到房价银玖拾两正。(画押)

马太和故于咸丰八年七月初二日忌。

明其忠故于咸丰九年四月初二日忌。

同治三年四月初四日

代笔人正黄旗祥太

广东广州“东营寺义学堂碑记”清宣统元年(1909年)

清宣统元年(1909年)立,现存广州东营寺内。碑文略述众人捐助兴建东营寺学堂之事,并开列捐助者姓名、数额等。

盖闻经不传则道不广,学不讲则道不明。诚以继天垂教者,先哲之功;发明光大者,后人之责。此天方至圣谆谆以习学为明命,而吾教各国尤汲汲以学堂为首务也。小东营寺创自前明,历年三百余载。尝产微薄,坊中烟户不下百家。而无余力专设经堂。其有热心教门、欲遣子弟从事其业者,每兴向隅之叹。乃陈罕治侣姜,有见于此,特具宏愿,于光绪二十六年,发起广劝省港穆民,筹捐银款。复蒙省中同志赞襄其事。至次年春,即在本坊内湛家园,创设义学堂一间,来学者日见其众,近已成效昭然。斯固仰赖真主垂慈,而乐助诸君之功尤不可泯。所置产业,永远定为供给学堂费用,不得移作别项善举。兹将缘起泐石,以垂不朽焉。

官绅

钦命四川提督军门赏穿黄马褂马维骐捐银肆拾员(元)

钦差出使比国大臣佩带双龙宝星杨枢捐银拾大员(元)

署香山协镇府水师提标右营游府马德新捐银拾伍员(元)

合计捐银伍百叁拾贰两壹钱贰分捌厘

一、买湛家园一巷南向屋壹间。此屋改置义学堂用,税契贰百两,布颁推字第玖拾号;

一、买湛家园西栅南向屋壹间。税契壹百两,布颁推字第捌拾玖号;

一、买湛家园三巷南向屋壹间。税契壹百两,布颁推字第玖拾贰号;

一、买湛家园一号尾横巷北向屋壹间。税契捌拾两,布颁推字玖拾柒号。

宣统元年岁次己酉仲秋中浣

至圣迁都一千三百二十七年

东营寺义学堂公立

广西临桂县旧村清真寺“学田碑记”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

旧村位于桂林市南20余公里临桂县会仙乡。明清两朝来广西的穆斯林定居旧村者甚多。旧村清真寺始建于明代初年,为广西古寺之一。存于该寺的《学田碑记》高约100厘米,宽75厘米,讲述了清嘉庆年间当地回民集资购田,“以为小学师资供养之具”的历史。

古者学分大小,非大学无以收小学之成功,非小学何以立大学之基址,家塾党庠,千古不易也。吾教之有塾师,何独不然。盖天经讲贯,事属成人,而析字审音,端由家养。旧村自国朝以来,历有学馆,并有学田,以为延师供养之具。第经蒙混,一非惟教者无以胜其劳,即学者亦不能受其益。当年父老衔之即深,非不欲区而向上,奈力有不逮。自乾隆五十七年,有同志者思集腋成裘,愿捐资以济美,各捐银壹两,按月行息,填矢公,历今十有余年矣。置大田二十块,该税十六亩有零,以为小学师资供养之具。本年春,复有同志诸公见事将垂成,遂各捐银为立户勒碑之用,以藏其事焉。于戏自今以往,经蒙各自为训,歧而为二,不致混而为一,是则昔年父老之志而实将来子弟之幸也。是为记。

嘉庆拾柒年壬申二月穀旦立

广西桂林崇善路清真寺核理法供膳碑清道光十年(1830年)

此碑现存寺内,高110厘米,宽60厘米。该寺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嘉庆十四年扩建修葺,占地3亩,是桂林市当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可观的清真寺。碑文开头提到“吾教……其讲明而切究者”,“与儒教敦伦饬纪,正黜邪道若同途”。继而强调了培养经学人才的重要性,“教既得其正,而学尤其人”。并希望“来兹学者体乐育之师心,思期望之众意,书而讲贯夕而习后传,道学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