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回族金石录
28570100000005

第5章 创建重建维修清真寺碑记(3)

天下不可无一物,以为范人心具,故道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今中国之民惟汉为盛,所诵讲孔子,行所习孔子。孔子圣人也,崇而敬之,宜也。然窃闻之,历久而不惑者道也,旷古而相感者心也,惟圣人心一而道同,故能相感而不惑。若吾教祖穆罕默德之设教,其道庸有悖于孔子哉!吾教之道莫先乎诚,庸不云乎?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微,微则悠远,悠远而博厚,博厚则高明,此其相通者一也。其次莫如恕,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己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此其相通者又一也。推而言之,举凡吾教之礼拜所以示敬,斋戒之所以忍性,沐浴之所以洁身,寡欲之所以养心,患难则为之相助,死丧则为之相送,无往而不通乎孔子之道也。汉民之对于孔子,皆竭其崇敬之忱,吾回民独可数典而忘祖乎?予自维凉德,鉴于吾教之日就陵夷,心窃忧之。民国七年初夏,奉省令来权是县,下车伊始,访知邑中之奉回教者,殆不过数十家,前清同治年间,曾有清真寺之创建,而岁久废圮,迄无恢复旧观,仅有回教俱进会一处,为教中人礼拜聚会之所。又由会中筹设经汉学校,以为子弟求学之地,顾规模简陋,课程未备,且经汉之名,显分界限,乃将校名改称大同,重订校章,力求整顿,盖泯除回汉之界限,即所以明大道之相同也。校事既定后,商之于教长王朝清,谋有以重修清真寺者,凡属八楹,计费数百元,除由予首捐百元,以资提倡外,余款有出自本邑回民之量力乐输者,有出之王教长奔走燕鲁等处劝募所得者。人之好善,谁不如我,不及用岁,居然美轮美奂,告厥成功焉。噫!吾教之重兴,吾将于此中之,是为记。

河北大厂“北坞清真寺重修碑记”民国十一年(1922年)

民国初年三河县(当时北坞隶属三河管辖)知事唐玉书,到北坞清真寺“亲诣瞻拜”,并题写了对厅两侧石碑的碑记,此为其中之一。文中提到唐玉书还为清真寺书写了许多匾额。

民国大、中、小各学校皆放礼拜假,政界自大总统府及各部院以下亦星期休息不办公,清以前未尝有也。惟回教清真寺礼拜诵经,相传已数千百年,故清真寺又多称为礼拜寺。孔子解:大易复卦称七日来复,言阴极生阳,譬由不善以复于善,曰七日者,言自始至复历七卦,犹七日也。犹以前六日有不善,至七日而复其善,善机方微宜休养之,故曰“刚长”。言每七日当休息长养其新,回复之善机也。夫大易为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人之书。其言,七日来复乃汉教不闻有何等规则。而回教独以七日一礼拜守之,历数千年如一日,至今日,全国实行礼拜休息矣,而孰知导线之存于回教也。然则回教礼拜寺,遵圣人之训,有功于世道人心,岂鲜也哉!

三河十三区区董何庆森,字春萱。副区董何珊,字仲瑚。皆北坞村人。来请余曰:“北坞清真寺历年修补,规模已大备,希惠临书寺额及各厅室(匾文),以垂久远”。余因北坞清真寺有功于三河治安者不小,特亲诣瞻拜。大书“清真寺”三字。并题淋浴室曰“改过之室”,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合去旧更新之义也。最高亭曰“斋戒神明之殿”,言退藏于密合神明其德之义也。题讲堂北曰“金曜堂”,南曰“日曜堂”,盖回教以亢、牛、娄、鬼四金宿为休息日,有止杀之义也。现以四日宿为休息日,盖日曜不动,其余月与五行大行星皆围绕日球流行不息,故遇日曜则休息,以人法天之义也。抱厦曰“修身之厦”。对厅曰“元吉之厅”,取不远复则元吉无止,悔则身修之义也。桥曰“天心桥”,井曰“一阳井”,七日来复见天地之心正,邵子所谓:“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桥则利有攸往,井则若善机泉,涌而不可阻遏也。墙曰“大道之范”,树曰“众材之林”,言礼拜犹大道,可以及于众人。苟能改过,迁善涤虑,洗心何在,不可蔚然而成豪杰之林薮也。

书既毕,春萱、仲瑚皆拜曰:“愿勒石以记之,用示吾村、吾族皆勿忘。”余曰“唯唯”,乃并书于碑。

时民国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也

三河县知事唐玉书撰记并书石

河北大厂“北坞清真寺记事碑文”民国十一年(1922年)

北坞清真寺规模宏大,历史悠久,民国初年三河县知事唐玉书在“亲诣瞻拜”之时,撰写了此碑记,借以追述建寺历程,表彰捐修的回民。

民国议员职权与前清翰林传(院)御史略相等。北坞何瑞洪、字荫坡,春萱之长子,乃两应其选,恭敬而诚实,虚己而爱人,盖清真之教近今蔚起之贤材也。余因书清真寺匾文亲至北坞,荫坡指大森林告余曰:“寺基地属高原,有天然溪流环之,缭以垣墙,树以槐柳,气象葱葱郁郁,盖历三四百年,经多数人艰难缔造而后有此也,最终只有大殿五间。考之寺碑前,明万历四十年丁巳,有清真教民李奋庸先生,字仰泉者,供差内庭,又捐修大殿五间、沐浴室三间,寺外置地七间,种树数百棵。其最老干乔木盖李公手植物也。至清道光十二年,先曾祖讳国佐,字良弼者,独立建寺前大石桥一座。同治初年,又约请本村何永魁、何永禄、沈文祥、李文成、李文义、从有亮、李德春诸君分任劝募,增建大殿五间,后殿三间,南北讲堂六间,宫门三间,寺外群墙数十丈。因北坞住户千家,从道者多,故出力者亦众”。谈次,余乃(信步)随行,历石桥入寺瞻拜,整齐肃穆,工程实非易,易信非一手足之烈也。荫坡又指石井栏及沐浴室十间,告余曰:“此则光绪十二年村人何裕昌、宛廷祥、沈庆升诸君募捐增筑者。至十五年,家君复募捐建高亭,即大殿后峥嵘屹立耸出林木以外者是也。宣统三年,何永龄、何连昌二君建井亭,增沐浴室及耳房。民国三年,家君复同何永龄、何瑞兰二君重建大殿抱厦。五年,修复周围大墙,村中父老犹以南北讲堂不免敲斜,又公推家君与何永龄、何裕顺诸君督工改建,并各筑耳房,建大殿前对厅,南面群墙石坡均同时重修,至九年七月工始竣。”所谓历三四百年,经多数人艰难缔造而后有此(者),信不诬也。

今因惠临书匾思求为文详细记之,以示后世勿忘前贤之成绩。余素嘉荫坡仁孝,又所述建筑历史皆确凿,不可不记,乃记之。

五等嘉禾章任命三河县知事唐玉书撰并书

中华民国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立

石工刘成山

河北石门建筑清真寺大殿记民国十九年(1930年)

此碑立于1930年,现存石家庄清真寺。碑文前半部分论述了伊斯兰教义教旨,后半部分记载石家庄清真寺礼拜殿建成经过。碑额题有“万古流芳”四字。

天道人道并行不悖。何谓天道,诚礼、济斋、游克尽其职是也。何谓人道,孝悌、忠信、谨遵奉行是也。尽天道而不尽人道,则天道虽修,而人道远矣;尽人道而不尽天道,则人道功满,未成果也。天道人道并顾,而后返本还原,可以差而善终之。吾教清真,原始满凯,自隋开皇七年传来东土,首建怀圣于广州,年移代革,蕃衍海内。精微之道,源远流长。获鹿县石家庄者,为正太铁路之总站,当南北要冲,乃阡陌正路,四方谋生咸集焉。吾教诚不乏人矣。夫大地之茫茫,谁能觉悟本真?顾民生之碌碌,空为昼夜奔忙。兹移风换俗,厌故喜新之时,尤恐闾人见异思迁,逑昧良知良能,所以建筑清真寺尤为当务之急也。教末等由民国九年举意,捐助量力。先捐村西地九分有余。因人少力微,一时难达目的,事关教务,又不敢存畏难之心。民国十四年春,祥威将军马云亭及侄马鸿宾捐资购地六分有余。民国十五年冬,甘肃武都继先王阿訇,品端学萃,硕德素著,白绥石,四方奔募,不惮跋涉之劳。环视吾教青年子弟,废学失业,深堪悯惜,复创小学堂,培育人才,并在省城立案,规定全部经费由回民屠户捐助。逐曰汉文,课余兼习经典,两世吉庆即望将来。晋厅长马公君图及太原穆民善款乐输。于是庀材鸠工,王阿訇出图,摹仿凯尔拜形式,规模虽小,登其堂如朝正阙。其对厅、讲堂、浴室、门墙无不美善。按此土木之构工即是天堂之路,欣遇之非常,自修前定,幸数年之苦心竟成。民国十八年大工蒇事,皆大欢喜。超前轶后,是非人力能为;凌古今,实赖恩慈相助。上述千百年道脉,下垂亿万世善源,指导迷津,振拯苦海,栽培人才,谋活生路,目的佥慈在慈,教门则蒸蒸日矣。是为记。

中华民国十九年榴月穀旦

安得庆纯嘏氏撰文

山西大同清真寺“重修礼拜寺碑记有铭”明天启二年(1622年)

该寺与太原清真古寺同为山西境内两座知名清真古寺。其创始年代一说在元泰定元年,但碑文中称建于永乐年间。现存建筑多为明清建筑遗物,如畔池、方形宣礼塔等。通过此碑,可以了解明代华北回族穆斯林的宗教生活,但碑文中提及的封斋为“叁年清斋一月”显然有误,但如此明确地阐述伊斯兰教“五功”,从年代之早来看,具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碑文中字多有脱落或错讹,因此编者所加标点仅供参考。

赐进士榜眼及第翰林院参事兼侍郎新野康庄马文骥撰文

饮差湖广等处管理通省屯田水利道泉政阳曲忠铭马谏书丹

赐进士出身应天府府丞管理马政新野九逵马文骏篆额

往天方国之西,有国名默得那者,其宗教最严,其持身更洁,至诚至恪,但其恪守两处礼之者大都明至。其一,敬天、忠君、孝亲、践其实。其二,每日寅未申酉戌五时沐浴拜天,以忏过恕。其三,叁年清斋一月,自旦晡绝饮食严持戒拒人之费屋。其四,以四十为率取其一储以济贫,谓之天税。其五,瞻礼,西方国修典,中国不能众谒,迎建寺会以答所。自大元两世兴者,满朝二十四人灵迹遍于天下,以宣其教天一统志亡,其母罕默德生向灵兴,专以清净教化中土。我云固于永乐年间建寺于西南隅,合仕农商贾、婚嫁葬祭悉进奉之不还。秋初朔草率基于九狄,至成化初挥使王公信、杨公义,教人马俊、马永,钦差镇守太监谭公魏、缜彰武伯杨公抚院越暨间师毕公瑛、郡伯郝渊朝俸鸠工,大恢其制,华故为新,人可瞻礼,炙此富。

元年有女师苏明大师氏经典家,贤儒者即四方老师硕学莫不以女君称之,于是都督詹公升武、伯陈勋,掌教马公滋、马公骊,耆意海公源恩、荣审敬公元吉日总镇麻公循谋,所以重新之更建南北厢各五,省心楼、碑亭、二经堂、书斋、阁楼莫不具。虽后至嘉靖丙年,掌教冯公时泉、田公关臣,新木槛竖华楼,重建一次。万历己丑总镇马公蓝溪、麻公西泉,銮池架后梁重修一次,未备全。壬戌总镇马公崇斋、慎斋,副总兵麻公洁泉、张公柳泉、麻公华明慨然倡议,掌教麻公守源、副教肖公珍,赞教肖公宦,郎志麻公守义、吴公惠守任劳动,起拓正殿,初立明厦三间。桥栏花槛,易木为石,畔池之前峙以雕坊,新建碑亭如翼环向,石栏蜓转极备精工。宫墙耳室极实蓝飞弘厂,绘丹墨碧洋洋大观元月之陋天泉照云第一胜境乎,推厥所自,盖由奇泉麻公等心契经谛,律严守法,教译所感,人人悦服,是以输镪输力不日告述。由此而礼天祝圣,默得那国之法教首振母默罕德之灵,昭彰诸公诚礼孚格夫人矣。敬谒云中胜地,非即天方乐土,于此其从事诸公任力之勤神化也。具浴成之述不详记而永垂不朽也,予情次第其实勤之贞遂为之铭曰:玄道设教,千圣一心,其行实卓,其教独尊,至诚无伪,大善无恶,人人遵上,身安心乐。入礼凛然,出皈法戒,丹碧煌煌,有基抚壤。圣教昌明,皇图永固,拜礼处诚,引福受祥。

皇明天启二年岁在壬戌季夏之吉立石

山西大同清真寺“敕建清真寺碑记”清乾隆七年(1742年)

大同清真寺所存“敕建清真寺碑记”称该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显系伪托。此碑与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创建清真寺碑记”(又称王鉷碑)内容几近一致,只是后一部分一些地方提法不同,或语序、用词不完全相同,可能是传抄过程中笔误或有意所为。碑文称原碑建于唐贞观二年而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重立,也可能明代或清初就有人建过此碑,此次重建是照抄原文。

赐进士及第殿中侍御史李乾佑撰

盖闻俟百世而不惑者,道也;旷百世而相感者,心也。圣人心一而道同,斯百世相感而不惑。是故四海之内,皆有圣人出。所谓圣人,此心此道同也。西域圣人穆罕默德,生孔子之后,居天房之国,其去中国圣人之世之地不知几也。译语相殊而道合节符者,何也?其心一,故同也。昔人有言,千圣一心,万古一理,信也。但世远人亡,经书犹存。得于传闻者乃西域圣人生而圣灵,知天地化生之理,通幽明死生说。如沐浴以洁身,如寡欲以养心,如斋戒以忍性,如去恶近善而为修己之要,知诚不欺而为感物之本。婚姻则为相助,以合其全。大率以化生化物之主,笃尊事主之道,可一言具不越乎吾心之敬而已矣。殆与尧之钦若昊天,汤之圣敬日跻,文之昭事上帝,孔子获罪于天无所祷,此其相同之大略也。所谓百世相感而不惑者,足征矣。圣道虽同,但行于西域,而中国未闻焉。隋文帝三年丁卯冬,因黄门侍郎经略西域裴矩西图三卷入朝奏闻隋帝,于是其教遂入于中华,流行散漫于天下。至于我朝陛下,因西域圣人之道有同于中国,通经文,盖将统领群众奉崇圣教,随时礼拜以敬天,而祝圣人之道,而立教之本。于是遂命督工官侍中王珪,董理匠役创建其寺,以处其众。而主其教者噶幸也,其人善通经文,圣寿之有绝矣。尔等恐世远遗忘,无所考证,遂立碑为记载其事也。

是碑有于唐贞观二年冬十月工成建立,至今千有余年,破字毁坏不能树立,因其原文另刊于碑,继不忘云。

大清乾隆七年岁次壬戌秋九月吉日立

山西大同“清真寺重修碑记”清乾隆七年(1742年)

此碑与该寺的“天启二年碑”及“乾隆七年敕修清真寺碑”,都由大同清真寺的马升先生提供并在《济南穆斯林》上发表。本碑记的开头阐述了伊斯兰教的本体论思想,尽管称述该寺建于唐贞观年间显然有误,但记述明末清初该寺几任掌教阿訇率领当地穆斯林修复寺院的艰辛过程,极为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