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贫寒的遗腹子
1946年8月的一天,美国阿肯色州霍普城一所普通的医院里,一位年轻的产妇正在期盼与痛苦中苦苦煎熬,等待着她腹中那个可怜的小生命的降生。
她躺在洁白的产床上,望着窗外那片绿得令人发怵的橡树丛,思绪又回到了家中——那个如今只是她孑然一身的家中。从家中的窗户望去,不远处的土岗上,也是这样的一片橡树丛。眼下,只是不见了常落在树枝上栖息的金翅雀,没有了一声声柔弱委婉的叫鸣。
3个月前,一个风雨交加的傍晚,她站在窗前,孤独地聆听着风裹着雨泼向窗户的声响,撩起窗帘,望着映在暮色里的那片郁郁的橡树丛,焦虑地等待丈夫的归来。
一辆黑色的警车,伴随着刺耳的警笛驶到门前。车上走下一个身材魁梧的警官。
“是布莱恩夫人吗?我从密苏里警察局来……”
“是的……我是弗吉尼亚·卡西迪。”一种不祥的恐惧笼罩着她的心,她感到了冷。
“你丈夫遇上了车祸,现正在医院抢救中,请跟我们上车吧!”
“车祸!我丈夫!”弗吉尼亚的心紧缩着,“这不可能!这不是真的!!”她拼命地抓住警官的双臂,摇晃着、哀求着……
赶到医院,弗吉尼亚扑向白布蒙罩的丈夫,昏了过去
这时,她已经有了6个月的身孕。
一阵强烈宫缩的剧痛,弗吉尼亚的感觉又回到了产房。
“求求你,妈妈!”弗吉尼亚痛苦地呻吟着,“我不想要孩子,不想要孩子了。”泪水掺着汗水,顺着她的眼角浸湿了鬓发,浸湿了头下洁白的枕巾。
“好孩子,就会好的。”弗吉尼亚的母亲——这位乡下妇女,此时也手足无措,她所能够做的,只是伸出那双粗糙的手,任女儿死命地握着,扯拉着……
1946年8月19日,一阵初生婴儿特有的啼哭声,使一直在产房外不停踱步的埃尔得里奇·卡西迪收住了脚步。他知道,他的小外孙已经平安地落地。
这小家伙自出娘胎就哭个不停,他浑身绯红,两眼紧闭,两只小拳紧拢在胸前,张着嘴尽情地哭着。他似乎已经意识到在他来到这个世界前所发生的不幸,他似乎在用哭声来分担母亲的痛苦,又似乎用哭声抗议命运对他的不公平。
母亲,还有母亲的母亲和母亲的父亲,默默地望着这可怜的小生命,谁也没有说话。他们心里都很清楚,这孩子有多么的不幸。他们都在想怎样尽一个普通家庭的全力,使这孩子能得到一个孩子应得到的一切,然而,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与生身父亲无缘的遗腹子,在46年后的今天,能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第42位总统。
比尔·克林顿是他现在的名字,一个全世界都知道的名字。在他4岁以前,准确地说,是在他15岁以前,他的名字,或者说,他认为自己的名字,应该叫威廉·布莱恩。这个名字是他未生之前父亲给他取的,昵称比尔·布莱恩。
克林顿的生父叫比尔·布莱恩,(美国人常用自己的名字为子女起名)是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小商人,经营小汽车和大型旅游车生意。
出车祸的那天,他父亲从芝加哥驱车赶回霍普城与母亲团聚,车行至密苏里州,不幸丧生。
比尔·布莱恩经营汽车生意的那几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期,整个美国都在战争机器的驱动下超负荷运转,一个汽车小商人的收入也是可想而知的。尽管如此,维持一个两口之家还是绰绰有余的。
比尔·布莱恩的死,切断了克林顿母亲生活的唯一经济来源。这位在阿肯色州霍普城土生土长的居民,在丈夫活着的时候,没有工作可干,生活得还算富裕。现在的生活由于失去了经济来源而陷入了困境。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克林顿的母亲弗吉尼亚·卡西迪,找到了一份医院护士的工作,正式工作之前必须在新奥尔良接受麻醉护士的培训。
启程这天,弗吉尼亚把襁褓中的儿子送到乡下父母身边,她含着眼泪说:“我别无选择,我必须这样。”
长大要做林肯那样的人
小比尔在母亲弗吉尼亚在新奥尔良进修期间,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在他的人生途程上,给予他巨大影响的第一老师就是他的外公和外婆。就任总统后,克林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常常谈起自己的外公外婆。他回忆道:“我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了4年,他们使我从小就怀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教会了我算术和认字。我3岁就能看书了。他们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启发了我对学习的巨大兴趣,这种兴趣后来在家庭中不断提高。”
比尔的外公信奉上帝,心地善良。自己虽然不富裕,但他很同情那些比他更穷的黑人,他在霍普镇郊区开了一间食品杂货店,薄利多销,赚点小钱,勉强度日。外公家和食品杂货店地处黑人区,小店客户大部分是穷苦黑人。有的黑人朋友前来买东西,实在无钱付款,外公也大方地把食品杂货赊给他们,明知他们还不了账也无所谓。比尔稍微懂事时,帮着外公做买卖。一天,一个叫森迪尔的黑人来到店里,叙说着他所在兵工厂销路不好,战争结束了,枪炮销不出去,厂里发不出工资,他家里也三天没啃面包了。外公二话没说,递给一箱面包,说:“你拿回家去吃吧。”
森迪尔两手一摊,说:“我付不起款啊?”
“没关系。”
“怎能让你亏着呢?”
“没关系。”
“真不好意思啦!”
“没关系。”
“……”
外公一连三句“没关系”,这位黑人叔叔才提着一箱面包,消失在郊外山坡的丛林中。
比尔对外公说:“森迪尔叔叔拿不到工资,他不会给我们还账的。”
外公还是那句话,“没关系。”
比尔说:“你老说‘没关系’,可亏本的生意日后怎么做得下去呢?”
外公是个“乐天派”,他呵呵地笑起来,说:“生意做不下去就拉倒呗。我们总不能眼看着黑人朋友们活活饿死。你说呢?”
“是的。”比尔点点头说。
在这样的环境里,耳濡目染外公的仁慈,也激发了比尔的同情心,他很自然地与黑人孩子们打成一片,好像是自己的亲兄弟一样。
他从小就生活在黑人圈子里,生活在最底层的穷苦人之间,并一直与黑人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对于比尔的成长,以及后来的政治走向,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外公为了弥补家庭开支的不足,还兼任一家木器制造厂的门卫,职责是在夜间值班。比尔感到最有意思的,就是跟外公到木器厂去值夜班。夜间没什么事情,外公就教比尔认字算数,用扑克牌教他简单的加减法。有时比尔困了,外公就让他睡在自己旧车的后座上,盖上大衣,然后把他送回家。外公是个幽默的老人,很会给比尔逗乐,讲各种有趣的故事。《圣经》上法赛利人的故事、火神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为正义复仇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故事以及吹牛撒谎的懦夫福斯泰夫的故事等等,启迪了比尔的智力,树立了长大为民奉献的志向,陶冶了嫉恶如仇、从善如流的情操。至今,在克林顿总统的耳畔,还回荡着外公叙述林肯总统为解放黑奴献身故事的感人声音。
外公说,在美国历史上从小木屋走出来成为白宫主人,亚伯拉罕·林肯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但他却是在民主主义旗帜的辉映下分外光彩夺目的一个,也是很受民众拥戴的一个。
外公告诉自己的外孙,林肯总统是从拓荒起步的。当时,辽阔的北美大陆成了欧洲移民的新家园,对于广大的个体移民来说,尽可能开垦出自己的土地,耕作、播种、收获,以及建造一个小木屋,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是最大的愿望了。1809年2月12日,亚伯拉罕·林肯便降生在肯塔基州哈丁县的一间小木屋里,童年和少年时代又跟着父母从这一处的小木屋搬到另一处的小木屋。正如他后来坦率声明的那样:“我出身于并一直生活在最卑微的阶层中。”作为小木屋的小主人,从学会走路说话的时候就实践着“劳动是生活第一需要”的真理,送信、提水、搬运劈柴、清扫炉灰等日常零活他样样都干,还得在种着成行的豆子、洋葱、玉米和土豆的地里锄草,尝到手上磨出水泡的滋味。“他们成年累月不停地与大自然和穷苦的生活做斗争。他们只是勉勉强强有个安身之处,到冬天勉勉强强不至于挨冻,一天挨一天地勉勉强强不受饿而已。”然而正是这样,从小培育了他的朴实、勤劳、进取、乐观的精神和冷静、执著、坚毅的性格。
赢得独立战争胜利后的美国,社会经济状况并非如人们所想的那样好。林肯一家仍然是在艰苦中奔波创业的小木屋的主人。无论当时的经济条件或地理环境,都很难使小林肯及时地享受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从11岁至17岁这段算是“在学”的期间里,“全部就读的时间加在一起不到一年”。尽管如此,他也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以拓荒者后代特有的性格,坚韧进取,励志苦学。他后来说自己的学问是“随手捡来”的。他包揽了家里的信件往来,还替邻居读写,以此锻炼自己的文笔。他徒步30英里到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学习他们争辩的技巧,甚至手势。他模仿政治家声若洪钟、慷慨激昂的演说,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虹的布道,他强记寓意深刻、乡土气息浓郁的俚词小调。日久天长,他学所见、思所闻,不但见识日广、学问渐深,而且还以浓厚的兴趣,开始探求解决社会问题的答案。
外公说,林肯走上政坛的道路也是十分曲折的。度过悠悠岁月,17岁的林肯长大成人。他伐树开荒、砍烧灌木、劈栅栏木条、拉大锯、挤牛奶、盖房子、滚圆木、剥玉米皮、杀猪等样样能干,俨然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但大山挡不住外面世界的诱惑,他跃跃欲试要去闯一闯了。林肯先是在詹姆斯·泰勒经营的一条横渡俄亥俄河的渡船上当帮手。不久,18岁的林肯自己造了一条摆渡船,在码头与河心的汽船之间运送客人。转年,他到了南方最大的港口新奥尔良,这新的经历开阔了他新的视野,使他看到了与印第安那粗犷清新气氛截然不同的古老情调、陈旧传统以及各色人等,使他终生难忘的是那些被当作牲口买卖的黑人的悲惨和大部分白人对其悲惨的漠视。
外公说,1830年林肯已到法定年龄,拥有选举权,他自己的收入可以不再交给父亲,并且来去自由,不受约束。他独立的生活真正开始了。这年夏天,他在全家刚落户的伊利诺斯首次发表了政治演说,提出了改进散加芒河道以利航行的主张。第二年春天,林肯没有随全家迁徙,而是和堂舅及异母兄弟一起驾驶着一艘载货平底船沿散加芒河顺流往新奥尔良去了。约一个月后北返,独自来到一个白人村庄纽萨勒姆,成了那里商店和磨坊的伙计,每月挣15兀。在这里他又接触到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可贵的是,在与新的人群的接触中,他学会了坦诚平等待人,赢得了人们的友谊。他与约翰·艾伦医生平心静气地辩论奴隶制问题、禁酒问题,又在鲍林·格林治安法官的帮助下开始钻研法律,学习如何起草简单的文件。从此,林肯走上了一条不同于父辈们的人生道路。
外公识的字不多,但他常读书,记性很好。他说,1832后3月9日,林肯写了一篇文章宣布将跨入政界,竞选伊利诺斯州议员。他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政纲,并准备同任何竞选者辩论。意气方刚的林肯一心想“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值得同胞们尊敬的人”,同时他对自己的年轻和“没有有钱有势的亲友支持”也十分清楚。他加倍努力,希望成功,但选举揭晓,他落选了。
外公对比尔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不怕失败的人,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他说,在初涉尘世的人生征程上,总有失败的苦涩伴随着,有的人会因此退缩,有的人却得到领悟,再度发奋,与命运抗争,以开创不凡的事业。第一次参加竞选的失败使林肯陷入困境,他后来叙述道:“那时手头拮据,职业也没有着落,尤其因为无处投奔,所以渴望同那些一向慷慨相待的朋友们呆在一起。究竟该干什么?想学铁匠,又想研究法律,可又觉得在受教育不多的情况下,恐怕不会有成功的希望。”为了生存,林肯曾以借条买了股份成为纽萨勒姆一家商店的合伙人。不料想“除了债务愈陷愈深”,他们一事无成。但很快他明白了,做生意不是自己的专长,且志不在此。1833年5月7日,林肯被指定为纽萨勒村的邮务员,不仅每年得到约50美元的薪金,而且给了林肯广泛学习的机会。他在报纸分送前尽情阅读各类报刊,进一步加深了从报纸上观察政治动向和研究问题的习惯,并全面了解国家的发展方向。除了揽做零活如劈栅栏木条、当磨坊农场商店的短工外,开始从事他过去从未干过的技术性很强的土地测量员工作。由于他工作的细心、准确,很快在解决地界纠纷方面远近闻名。工作又赋予了林肯广泛与人交往的机会,且在交往中以自己的热情和善良为人们所接受。工作之余他更是勤奋求知,成为人们尊敬的博学之士。他除了阅读报纸和有关法律、测量的书籍,还攻读《帝国之灭亡》、《罗马帝国衰亡史》及潘恩的《理性时代》之类。凡是齐家治国的道理他都渴望以求,多多益善。1834年4月19日的《散加芒报》上,林肯的名字又一次作为州议员候选人出现,这时的林肯不仅有了前一次的经验,而且已成为该县辉格党中一位公认的中坚人物,得到斯普林菲尔德的律师、党的领导人约翰·托·斯图尔特的支持,民主党领导人鲍林·格林也支持他。在8月4日的选举中,25岁的林肯终于成为第9届伊里诺斯州议员,开始在错综复杂的政治迷宫里,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立法和议会游戏中锻炼才干了。
外公说,经过艰辛的努力,1860年5月16日,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在芝加哥召开,通过限制奴隶制扩展的纲领,选举林肯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同年11月6日,林肯当选为合众国的第16任总统。
外公说,林肯上任后,面对少数极端分子的挑衅,他的总统当得很吃力,看来内战流血已不可避免。林肯要求得到更多的权力以随时应付紧急事变。他重新任命陆军总司令,下令征召更多的部队。1862年1月27日,总统发布第一号总作战命令,规定2月22日为“联邦陆海军部队出击叛军的总行动日”。与此同时林肯处置了在战争物资交易中贪赃枉法的人和事。3月6日林肯在致国会咨文中提出由联邦政府拨款有偿解放奴隶的建议为国会通过。3月31日政府颁布法令,禁止军队捕捉逃亡奴隶的法案。6月19日国会通过法令,宣布美国所有奴隶为自由人。7月7日国会通过《民兵法》,授权总统征召黑人入伍。9月22日林肯发表《初步解放宣言》。到1863年7月已组成30个黑人军团,为自由而战。为仇恨而战,黑人军团的勇猛顽强极大地鼓舞了联邦军士气,而1862年5月20日签署的《宅地法》则保证了战争所需粮食的长期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