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中国最美的100风情小镇
28586600000100

第100章 党家村

黄河岸边的明珠

说到古镇古村,人们总是极易想起“小桥流水人家,市列珠玑不哗,名宅深深几许,篷船桨声咿呀”,想起黄河龙门下游的党家村。这里别有洞天,一片葱绿中的恢弘、古朴、凝重,让人神往。

从陕西韩城,往东北走9公里,就到了东临黄河,南绕泌水的党家村。她与闻名中外的平遥古城全然不同,又有别于祁县乔家大院,她是以村寨合一的形式整体设计而成的。由于其建筑的精巧,保存的完整,在国内也极为少见,因此被称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

党家村是典型的民居村落,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占地近17公顷,避风向阳、依塬傍水,沿狭长的崖沟排开,如一只静伏于葫芦状沟谷中的古船。组成整个村落的是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乍望去像一个不规则的大棋盘,点缀其间的是几座高高在上的塔楼。

步入党家村,可见其阡陌纵横,错落有致。经历了近700年的风霜雪雨,现依然是“瓦屋千宇,不染尘埃”。站在塬上一望,是掩映于一片葱绿之中的四合院,院连院,房接房,檐连檐,清一色的青砖灰瓦,大气恢弘,古朴凝重,构成了气势宏大且完整的村落建筑群。党家村建筑是以四合院为单位的,狭长形的四合院与北京的正方形四合院大同小异,每个四合院都有一个高大气派的门楼,门楼上镶嵌门楣,上书“登科”、“经明”或“吉庆有余”的文字。两侧厢房大都有两门两窗,或者更多,窗棂上的方胜、艾叶图案,让人感觉有一股黄土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厢房外壁上一般都刻有家训格言,或是勉励读书的内容,或是关于品德修养方面的名言警句,无不表达了党家村人对修身治家的生活理念的追求。现存的四合院多为砖制或木制结构,由于房梁较高,其内部空间较大,为充分利用,有些房子上又加了一层阁楼。

党家村里那些将一座座四合院紧紧相连的上百条巷道,是由一块块青石板或灰砖铺就而成的,古朴中透出幽远的意境。巷道本来就很窄,两边那一座座高大气派的门楼和屋墙,使巷道更为深长。行走在巷道里,举头一线天,低头一条线,如置身于寂寂苍然的岁月。巷道曲曲折折,平平仄仄,如一条条小河,在T型路口交汇为一体,然后迤逦前行。最为奇妙的是每个路口正面墙壁的条石上,均书有“泰山石敢当”五字。据说,这些泰山石,有稳固江山、永保平安之寓意。

从东坡走进党家村,前行不远就是一座高大的节孝碑。据说,碑主牛孺人16岁丧夫,从此没有再嫁,为其夫守了一辈子节,而且孝顺长辈,与邻里和睦相处,村里人为她立了节孝碑。高大的节孝碑用青石做体,石碑有基有楼,其碑文为“旌表敕赠征仕郎党伟烈之妻牛孺人节孝碑”,阳文砖雕的横批为“巾帼芳型”,对联为:“矢志靡他,克谐以孝;纶音伊迩,载锡其光。”三龙捧旨图图案中嵌着“皇清”二字。碑文上的图案精美,隽美的花边,悬山顶上的五脊六兽,经过透雕,圆雕,仿木雕的梅、鹤、鹿等,欲绽欲腾,华美无比。村里的房屋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位于村南的高塔和村中的“看家楼”。村北的泌阳堡是其防御性建筑,像一位巍巍雄坐的长者,表情庄重地细数着党家村的流年沧桑。泌阳堡在历史上曾数次使党家村免遭兵匪之劫难,发挥了其巨大的防御功能,对于党家村来说,它功不可没。

由于村里的人们尊重自然,在村寨格局基本形成后的几百年里,这里从未发生过水患。每逢雨季来临,村中巷道畅道,雨水从各个四合院流到板石、河石砌墁的水道(亦是巷道),由西北向东南缓缓流入泌水河,这样的排水系统,使村里人对于常人不喜欢的阴雨天多了一分从容。

沿着一条卵石或条石墁地的巷道,穿梭于一座座高大的四合院、祠堂,让人动容的不仅是高大气派、十分讲究的走马门楼,还有随处可见的石砌高台、砖雕栏杆,以及石狮、古井、老坊,穿着现代服装的村民。虽然这里没有丰富的物质生活,但党家村人安定地保持着自己的生活节奏,习惯了在这里生生息息。当他们祖上传下来的题字书画、家用器物,摄入来人的目光,在午后的阳光中细述关中如烟的往事时,你就知道了什么是知足常乐,淡定恬适。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里的一亭一台一楼一栏,才变得宁静高远,与日月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