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中国最美的100风情小镇
28586600000024

第24章 南浔

江南水乡寻史踪

南浔的洪济、通津、广惠三座古风俨然的古拱桥,灯火明灭的百间楼民居,倒映在水中的点点渔火,不忍散去的戏台小曲……寻迹而去,惊艳满眸。

南浔位于浙江省湖州市,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来到小镇,给人的整体格局是十字形状,河道交织,街巷纵横,所有的街道、屋宇都是依河而延伸,傍水而建,家家户户出了门就是河埠石阶。

南浔给人的记忆是那千年的古桥与百年的老屋。桥存在,屋存在,这千百年前的建筑至今依然矗立在南浔,矗立于它们当时出生的地方。似乎时间在它们身上已经停止,而它们的存在,是以自己的方式向后来人默默讲述着它们所经历的风雨岁月。

一座座小桥沟通了小城内如织的水路,来到南浔,迈过这一座座小桥,就是让记忆留下来。那清风桥、明月桥、通津桥、洪济桥、便民桥……一座桥便是一个历史的记忆,那半圆形的石拱桥横跨在市河之上,与水中的倒影组合成一轮满月,斑驳的青灰色像清晨的残梦,总会勾起一股令人回忆的思绪。

结构简洁却饱经岁月的老桥,让人流连,让人忘记那荣辱纷争。来到桥头,小食摊里“滋滋”作响,金黄色的臭豆腐正在油锅里翻着身;大锅里咕噜咕噜地滚着热水,老板熟练地操起一把生面落到锅里,片刻工夫就捞了起来,放到有葱、酱油、猪油的大海碗里,地道的阳春面就做好了。吃着这些小吃,好像又回到了从前,重温那走南闯北的生意人之路。

随意找一条小巷子,那种窄窄的,深深的,间或有老式煤饼炉子的青烟飘起的小巷,慢慢地踱进镇子里。小木窗,小木门,白灰墙,八仙桌,灯挂椅,窗台上精致的瓷花盆里种的兰花……无不透出历史的富足。

老街上的石板路更加湿滑,水洼里有老宅如镜像般的倒影,调皮的狗儿窜过,弄碎了记忆……湿滑的河埠头泛着幽幽的青色,承载过无数关于“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温馨故事。小巷的石板路已经被路人的各种鞋子打磨得光可鉴人,那是一种厚重而不浮夸的棕黄色,像是传世古董上的包浆……

来到南浔,那“百间楼”的故事是不可不知的。400多米长的青石板路,一步步地讲述着“百间楼”的历史。相传在明代礼部尚书董份归隐南浔后,其孙子与南浔白华楼主嘉靖进士茅坤的孙女结亲。迎接新娘的时候,茅坤家嫌弃堂堂董尚书家里的房子不够宽敞,于是,就派遣媒人对董家人说,女方有100个陪嫁的婢女,你家太小,住不下。老尚书毫不含糊立即回应:“不妨,马上就造100间楼,让每一名婢女住一间。”于是就在很短的时间内依河而建百余间立屋,故曰“百间楼”。

百间楼是江南一带极为罕见的沿河民居群落。楼沿河而建,顺河道蜿蜒连绵,显得很有层次感,与不远处的洪济、通津二桥组成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特有风光。

傍晚或者清晨,从小店出来,一个人静静地站在洪济桥高高的拱顶上,那种感觉也很惬意。看晚霞或者晨雾中的百间楼,那层叠的楼影,在霞光或雾中,非常富有层次变化和朦胧的美感。那三叠式的烽火墙也好,那拱形的过街卷洞门、水柱廊檐也罢,都静静地在玻璃纸般的河面留下了完美的倒影。

走进南浔,这水乡是一方潮湿安静的净土,可以凭思想在历史的空间放逐,人们也同样把自己的心境真正融入其中,与之对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