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中国最美的100风情小镇
28586600000043

第43章 培田

凝固了的历史风景图

培田,在一些人的眼中,也许只是一个客家小县而已,但她却是曾经热闹繁华的客商云集地,是一个很有底蕴的地方。繁华逝去后她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成为了一个青砖、黛瓦、白墙的古村。在蓝天、白云,夕阳衬托下,古村典雅灵秀,宛然一幅凝固的历史风景图,一首凝固的诗。

培田古村是一个依山靠水的地方,一到培田,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悠闲的清风。村前的小溪,如一条玉带,呈弧形蜿蜒穿行古村,将村庄与田野分开。

有水的地方人杰地灵,培田人也是如此。培田人是聪明的,他们在小溪上游设置拦坝,有了分支的小溪由此被引入村中,溪水一路穿街过巷,要么从人家的门前而过,要么自窗下慢慢流过。培田人用水极其方便,走到门前,弯一弯腰,便可掬一捧清水,因此,培田居民们大多喜欢用溪水淘米、洗菜、洗衣。甚至爱美的女孩也把它当作一面镜子,清晨,站在水边,就可以看到自己姣好的面容。如果有月亮的晚上,立于水边,看月光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那将是更惬意的事。

在初染绿意的早春,徜徉于培田古村,蓦然涌现出衡公祠、久公祠、昌亭公祠、在宏公祠、畏岩公祠、乐庵公祠等20几座百年古祠,会有目不暇接的感觉。所有的脚步都轻了,那一瞬间,就会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让人惊叹的是,这里的建筑物大都保存完好,门雕、石雕、道路,甚至瓦面、石阶、水沟等依然发挥着它的功能。这或许是因为20世纪30年代,长汀至龙岩公路的开通使这里不再是长汀、龙岩、连城往来的必经之地。自此,盛极一时的培田,慢慢被人们淡忘,被时间淡忘。这种遗忘也使她免遭了战火与时光的洗礼,从而使得培田古村遍地皆拾的是那些藏着百年春秋的宅院古屋。它们的青砖、黛瓦、白墙,如水墨画一样典雅灵秀,保存完好,为悠悠古村平添一抹空灵的姿采。

培田古村的大宅院都是明清时期客家人典型的建筑风格,最具有特色的是村中间一座高堂大屋,为“九厅十八井”建筑——官厅,又叫侍卫府。比官厅更大的同类建筑是坐落于村东南角的“大夫第”,又称“继述堂”。据说,类似于大夫第这样规模的建筑,在培田共有30幢。它们的布局大同小异,多是厅多、井多、房多,却井然有序;建筑层层叠叠,采光、通风、出水却没有一点阻碍;厅与厅之间不仅通道相连,又用门户相隔;不仅独成单元,尽情享受小家庭的天伦之乐,而且也有利于大家族聚族而居。走在宅院里如同置身于曲折而迷离的迷宫,总以为路到尽头,一拐,却是一个柳暗花明的小门,一个让人豁然开朗的天井,这份喜悦真是妙不可言。

最有意思的是,大宅院的门前或者天井里,用鹅卵石镶嵌成六合图、铜钱或者如意结的精美图案清晰在目。坐在“九厅十八井”的院落中,看着蓝天、白云,看着暖暖的夕阳慢慢落下,生活在不经意间就充满了清凉、安静的味道。

庭院深深的高官富贾的豪宅,多是故事丛生的地方,不知道有多少旧爱情仇在这里上演,但挥手之间,却又灰飞烟尽。

有人说培田如一首凝固的诗,不经意固化了一段萦萦于怀的情愫。可惜的是,许多人不能永远地停滞不前,只能做她的过客,那龙盘虎踞的周山,自北向南绕村而过的河源溪,也只能在记忆中犹新,在回忆中鸣响。即便如此,也已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