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中国最美的100风情小镇
28586600000052

第52章 晓起

水墨田园

晓川《汪氏宗谱》载:(晓起)青山环绕,绿水潺潺,地沃草肥,花香四野。晓起,传闻中一个风景如画的江西田园古村。然而,当我们来到晓起的时候,才发现用“如画”来形容晓起是不够的。晨雾笼罩中的晓起给人一种水墨的清冷,美丽的水口,参天的古树,庄重秀美的民居,高雅精致的“三雕”,你会怀疑晓起是古人的水墨画卷还原而来的。

初到晓起,便被云雾缭绕的水口镇住了。水口双瀑下两座千年的石碣,让我们第一次看到“水往高处流”的奇景。而石碣旁边,千年香樟遒劲的枝桠横亘水上,古树身上青藤的丝缕已垂入水中,衬托出一片宁静与悠然。据说双碣可以关住村中福气,而香樟林能够挡住邪气,两者结合,晓起成了风水先生眼中的宝地。水口前有号称“江西第一大牌楼”的晓川牌楼,高14.8米,宽14米,庄重地矗立在清风碧野间。穿过牌坊,便来到千年古桥嵩年桥上一座凌空而建的竹茶楼,在茶楼里沏上一壶婺源的名茶,迎着山野的晨风,听脚下流水潺潺,观两岸水上人家,一路的奔波竟只剩恬静与悠然。

沿着驿道往村里走,自然与古朴的感觉袭面而来。青石板铺就的驿道纤尘不染,倒映着晓起明清时期徽派建筑高峻的马头墙,折射出幽幽的光。晓起,多么像历史博物馆中悬挂着的黑白旧照片。石板中央的车辙不经意地显露了晓起昔日的辉煌,比如文人的金榜题名,商贾的满载而归。而这些辉煌穿过流逝的岁月,只剩下这两轮车辙供今天的我们去想象。

黑亮的青石板把我们带到了村中久享盛名的汪氏“三雕”。“三雕”在清末徽商汪允璋、汪允圭兄弟俩建的“继序堂”、“礼耕堂”中,是晓起独有的雕刻艺术。礼耕堂的垂花式门楼高雅精致,大型砖雕整幅镂空,共刻画了“琴、棋、书、画”四幅儒家所倡导的陶冶性情的生活场面。门楼下面四块诙谐的石雕,分别用“雀、鹿、蜂、猴”隐指“爵、禄、封、侯”,庄重而幽默,商人想做官的心理可见一斑。

走出礼耕堂就来到村西北角的“三月井”。三月井建于唐代末年,取北山泉水,清冽甘醇,四季不涸,几百年来静静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晓起人。村里人告诉我们,每到月明星稀之夜,月亮在两井中各映出一轮月影,人站在两井之间,看到天上的月亮与水中双月相映成辉,于是村里人称此为“双井印月”,又因为此时能看到三个月亮,故取名“三月井”,真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月”,别有一番趣味。

穿过村子,来到人称“金坞”的名贵古树观赏园。园中共有古树600多株,高大青翠,遮天蔽日。园中不仅有千年的古樟、古枫树,还有楠木、红豆杉等珍贵树种,晓起“生态绿洲”的名号真是名不虚传。古树上缠绕着手臂般粗大的藤蔓,千年的古树,也只有千年的藤蔓才配得上吧。古树园最先攫住我们视线的,是一棵编号850的古樟,据说这棵树早在晓起建村的400多年前就已存在,已有1570年的历史,它见证了晓起曾经的荒凉、繁盛和今日的清幽,也目睹了晓起人千年来的风雨悲欢。

就算是孟夏时节,古树园也十分凉爽,没有一点南方夏天燥热的感觉,夹着草木和泥土气息的微风在林间婆娑起舞,树叶沙沙作响。听着知了清越的叫声,鸟雀窃窃的私语,仿佛是进入了一片古森林。在金坞的山顶俯瞰整个晓起,古朴高雅的明清建筑,曲折宁静的石板小巷,如绸的河水,清瘦的小桥,这个千年的古村落有着江南水乡梦幻般的景致。

炊烟缕缕,水车吱呀,清浅的河水,惬意的摇船,苍翠的香樟下,一两声牛的长哞,让人不想归去。

晓起,好一幅让人清净,让人平和的山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