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中国最美的100风情小镇
28586600000084

第84章 上里

美丽的小丽江

上里,只是四川的一个古镇,却是那样的让人魂牵梦绕,念念不忘。那些古桥、古塔、石牌坊、青藤,那些参天的古树、汩汩的溪水、水边具有明清风貌的吊脚楼式建筑,无论你心中浮现的剪影如何,都美不胜收!

上里,是上天的恩赐。

踏进上里的石板路,有种不知所措的意外与惊喜。古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有小丽江之美誉。古朴的木屋沿街而立,清澈的河水穿镇而过。临街的几乎全是老式铺面,与四周环抱的溪水、绿草披拂的古桥,桥边的古塔古树相映成趣,宛如一幅古老的画卷。

站在古镇高处,看着碧空如洗的天空,错落有致的古屋,潺潺的流水,自由游荡的白鹅,河边垂钓的老人,自得其乐的游客,相信没有什么再能比此悠然自得了。

上里古镇街巷狭窄,纵横排成一个“井”字形,寓意“井中有水,水火不容”,由此来寄托心愿:小镇建筑免受火灾,小镇居民平安度日。沿着镇中的小街向北走,出了小街,就看到镇边的绿水了。古镇对岸,突兀着大大小小18座小山丘,奇拔秀丽,故而被形象地称为“十八罗汉拜观音”,这里是上里最庄严神圣的自然景观。

古桥是这里最多的风景,它们风格迥异。古镇沿河上溯,隔着几十米就跨着一座桥,短短一公里的距离内,竟然有十余座古桥,而且形态各异,有拱桥、有石板桥、有石墩子、有单孔的、有七孔的、有十一孔的……这些桥梁不仅是南来北往的通道,而且体现了古镇厚重的历史和当时匠师高超的技艺。

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二仙桥,是具有江南水乡与上里特色的石拱桥,它呈弧形,远远望去,如一抹美丽的长虹,让人顾盼不已。桥上爬满了青藤,向世人昭示着它所经的沧海桑田。站在桥上,迎着扑面而来的清风,总有心旷神怡的感觉,总是会想起诗人徐志摩,以及他的那首脍炙人口的《再别康桥》。

行走于上里,不知不觉中,时光总是很快地溜走。夕阳下远眺,溪流涓涓,潭水碧蓝,杨柳依依,烟雾轻泛,就如走入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的诗画里。若是长留,游荡其间,很有超然世外之感。

入夜,桥两岸杨柳依依,小桥像一位历经沧桑而又劳累了一天的老人,在这幽静的夜色中静静地歇息。河水轻潺,在月光的映射下泛着片片银波,忽敛忽放,忽明忽暗。温柔如水的月光,给古镇罩上了一片朦胧的温柔。

“双节孝”石牌坊,是古镇的标志性建筑。据说,它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系韩氏婆媳两代“不失身不改嫁,终身孝敬父母公婆”的见证。坊上刻有戏曲故事20余组,人物100多个,雕工精细,人物形象生动,活灵活现,是中国石刻艺术之精品。

来到上里,不能不去白马泉。历史上,白马泉是当地人大旱祈雨的地方。白马泉建于唐朝,宋时被奉为神泉。泉水涌潮无定期,有时一日数潮,有时又数日不潮。潮涌时,汩汩的泉水从雕刻精美的石龙嘴里吐出,如石龙吐珠。泉面上升腾的云雾般弥漫开来的水汽,笼罩着四周的建筑物,幻化出一幅如梦如幻的神奇画卷,使人有疑入仙境之感。退潮时则如骏马奔腾,得得得得的马蹄声,时高时低,时急时慢,然后渐行渐远,直至无声,甚为神奇。炎炎烈日下,饮一捧清澈的泉水,旅途的疲惫会被甘凉的泉水洗涤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