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地理常识悦读
28623700000050

第50章 为什么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

根据国际湿地公约的定义,广义的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包括高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湿地的水文条件是湿地属性的决定性因素。水的来源、水深、水流方式,以及淹水的持续期和频率决定了湿地的多样性。湿地基本分五大类,即海滨、河口沙洲、沼泽、河间洼地、人工水面。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主要是因为:湿地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出氧气,具有调节大气的功能;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沼泽湿地具有湿润气候、净化环境的功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还是众多动植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能源、原材料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