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学心机
28648600000030

第30章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1)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于接受前人的教训,中国人历来都是十分重视的,因而才有了前车之鉴这样的成语。然而,人们似乎总是十分健忘,尽管有这样那样血淋淋的教训,人们又总是重蹈覆辙,比如“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1.刚愎自用关羽失荆州尝恶果

刚愎自用性格的关羽大意失荆州早成历史笑柄,他自负傲物,在三国里,对谁都似乎毫不放在眼里,结果在守荆州时使自己身陷绝境,败走麦城,还丢了性命。

一代武圣也就这样了结了一生,似乎死得不明不白,甚至徒有虚名。何也?是大意失荆州,还是其刚愎自用性格所致?

说到刚愎自用的性格,三国关羽是个典型的人物,他大意失荆州,不仅失在大意上,更失在他那刚愎自用的性格上。

在人们的印象中,关羽以忠、勇、义而著称。

忠,体现在他对刘备的忠心上,并始终不渝,决不改变;说起关羽之勇,人们都知中国有十大圣人,其中武圣就是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沫文丑、三英战吕布、设伏围城、过五关斩六将,屡战屡胜,所向无敌,其勇跃然纸上;除忠勇之处,关羽更有义,义释曹操,义释黄汉升……这些都是关羽的优点,也是其身为蜀国大将的成功之处。

除了以上优点,殊不知,关羽更有失败之处,那就是“走麦城”。那么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其性格刚愎自用而导致了他的失败,其实这种性格贯串了他的一生,只不过是被以上所列优点掩盖罢了,因此也可以说,关羽败就败在性格上。他自以为武功天下盖世,结果把人家刘备好不容易“骗”来的荆州拱手相让了。

刘备征战半生,借诸葛亮之智,“骗”得荆州,既然得了荆州,就得好生经营,也好实现当年“隆中对”安天下之计,选来选去,就选中了关羽来守荆州。关羽之忠勇,无可非议。但他能否长久守住荆州,实际在他守荆州之初就已有了定论,为什么?刚愎骄横,四面树敌。当时,孙权失了荆州也好窝火,但不想破坏刚建立不久的孙刘联盟,因此有意与蜀汉交好,便向关羽提出要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之女求婚,而这关老爷则很不客气的拒绝了,“虎女安嫁犬子乎”。手下人急忙劝阻,认为不妥,而在关羽眼里,即便不应婚,东吴也不会把他怎么样,这势必激怒了孙权,更为自己日后失败种下祸根。也为后来人提了个醒,骄傲自大,四面树敌只会为自己种下祸根。其实关羽此时败局已定,战略上无疑把自己孤立起来,变成了魏、吴的敌人。刚愎、骄横的性格,使他目空一切。这种性格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还不少。有好多时候,直到失败或吃亏也没能找出失败或吃亏的原因。原因就是失败在自己的性格上,总觉得自己有经验,有资历。孰不知,这些经验,资历强烈炽烤着自己刚愎自用、骄傲自大的虚荣心。

人们都说关羽“大意失荆州”,其实真的是因为大意而失荆州吗?其实不是大意失荆州,而是失在刚愎自用的性格弱点上。他守荆州时,东吴吕蒙做了大都督,吕蒙早就有夺回荆州之心,但他知强攻硬取,拿不下来,便想办法从关羽刚愎、狂妄性格弱点上打主意,想计谋。正巧,关羽没有亲自守荆州正在外面带兵攻打樊城,吕蒙一见机会难得。于是,表面上主动同关羽搞好关系,暗中用计蒙蔽关羽,他诈称有病,让东吴名不见经传的孺子陆逊代替了自己的职位,陆逊一上任,便以友好的言辞写了一封信,并备了厚礼,遣使拜见了关羽。关羽听说了这件事警惕性先减去了一半,还嘲笑孙权说:“孙权见识短浅,竟用孺子为将!”他丝毫没把陆逊放在眼里,认为陆逊不会奈何荆州,反而把荆州守兵抽出攻打樊城。司马王甫、赵累则不这么看问题,认为东吴必有阴谋,苦劝关羽不要轻易撤走荆州守兵。而关羽则认为东吴根本不会把荆州如何。他没有想一想,吕蒙为什么早不病晚不病,单在自己攻打樊城的时候生病呢?是真的生病吗?孙权为什么派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陆逊接替吕蒙呢?为什么陆逊一上任就给关羽致书送礼呢?关羽对东吴近日一系列的行动与迹象没有认真分析研究,只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狂妄地认为东吴胆怯,放心大胆地撤走了荆州守兵。这正是他刚愎得目空一切的表现,也是他日后失荆州的主要原因。后来的事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吕蒙白衣渡江取了荆州。

关羽狂妄的个性使他目空一切,忘乎所以,对荆州已失守的事实不相信,当军中有人私下传言荆州失守时,他听后怒不可遏地制止道:“此乃敌方讹言,以乱我军心!东吴吕蒙病危,孺子陆逊代都督之职,不足为虑!”何等狂妄的语言!后探马报知实情后,才相信真的失了荆州。关羽这才大惊失色,不得已投荆州属地公安,岂知公安也已被吕蒙夺取了。形势到了如此地步,刚愎固执的关羽依然十分自负欲夺回荆州,但形势并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吴、魏大兵拦截追杀,使得他进退无路,方觉大势已去,对身边的王甫深深叹道:“悔不听足下之言,今日果有此事!”

都说“亡羊补牢”尚未晚,但战争形势的变化岂可用“亡羊补牢”来形容。其实,有好多事都是这样,“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关羽纵然忠勇,纵然义气,但此时他又有何计可施呢?看来,刚愎自用的确是性格大害啊!

荆州失了就失了,只要有人,就有光复荆州的一天,穷途末路的关羽决定守麦城,但麦城弹丸之地又怎能拒东吴、曹魏的虎狼之师呢?况且,此时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望眼欲穿,等待上庸的救兵,上庸守将刘封乃是刘备的义子,关羽素来不喜欢刘封,并多次辱骂,刘封嫉恨关羽,于是不发救兵。关羽见没有援兵来救,于是他决定弃麦城突围去西川,直到此时关羽的性格也一直没有改变,在去西川的道路他又一次拒绝了王甫的正确建议,去西川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大路,一条是偏僻之路,关羽决定从小路去西川,司马王甫听说关羽要走偏僻小路,连忙建议:惟恐吴魏在小路设下埋伏,应该走大路。可是,走麦城的关羽哪里把他放在眼里,仰仗自己武艺高强,有恃无恐,在去西川应选择哪条道路的关键问题上,还是固执地不肯听司马王甫的话,并非常自信地扬言:“纵有埋伏,有何惧哉!”坚定不移要走小路。王甫料定关羽此去犹如飞蛾扑火,凶多吉少。经百般劝阻都无济于事,结果呢?父子双双遭擒身死。

点评:

其实关羽的失败已成定局,皆由其刚愎自用个性所致,其实,人倒霉往往就倒在倔强固执、狂妄自大上,而且自古使然!

不知后来人从关羽失败的悲剧中体会到了什么?关羽因性格而失败,可现在是不是有好多人正在走关羽的路呢?

2.知人知面不知心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必须明察秋毫,看清一个人的本质。我们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以便吃方上当。

刘瑾原本姓淡,后依附姓刘的宦官入宫,就改姓刘了。刘瑾侍奉太子朱厚照人东宫,后朱厚照即位,为明武宗,因此他与马永城、罗风、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并以旧恩得幸,人称“八虎”。这些宦官控制皇帝,倾覆朝政,无恶不作。尤其是刘瑾,心狠手辣,为人狡诈,罗织党羽,一手遮天,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奸宦。焦芳、张彩等是刘开手下死党,他们狼狈勾结,排斥忠臣,干尽了丧天害理的坏事。

焦芳,泌阳(今河南唐河县)人,进士出身。当时的大学士李贤因为是同乡的原因,引荐他为庶吉士,授官翰林编修。年满九年以后,要考升学士,这时有人对大学士万安说:“像焦芳这样不学之士,也能当学士吗?”焦芳听后大怒说:“这一定是彭华诽谤谗害我,我如升不了学士,就要在长安道上刺杀他。”彭华害怕了,就进升他为学士。由于他这样的学问和人品,他在朝中辗转做过很多官,但都一直不得重用。所以他日夜都想勾结阉党以自重。

正德初年,户部尚书韩文上议说国家财用紧张,劝皇帝节俭开支,焦芳知道左右有皇帝耳目偷听,就故意大声说:“老百姓一家一户还要开支呢,何况皇府官家,俗谚说‘无钱拣故纸’,今日偷税漏税不知有多少,不去查办,反而来克扣皇上的用度。”昏庸的明武宗听了大为高兴,不久就擢升焦芳为吏部尚书。

韩文将率领九卿弹劾当时的大奸宦刘瑾,奏疏首先经过吏部,焦芳得悉后,立即向刘瑾泄密,瑾于是将韩文、刘健、谢迁等一班弹劾者逐出朝堂。而焦芳以本官又兼文渊阁大学士,人阁辅政(实即宰相之职),还累加少师、华盖殿大学士等职,权倾一时。他任内阁期间,正是刘瑾浊乱海内,一手遮天的时候。他每次遇到刘瑾必呼“千岁”,自称出其门下为弟子,平时批阅奏章也尽量阿谀刘瑾之意,朝野之内要贿赂刘瑾的人都要先贿赂焦芳。他助纣为虐,帮助刘瑾干了不少坏事。

为了讨好刘瑾,焦芳把刘瑾的同乡张彩推荐给刘瑾,这样刘瑾集团又多了一个党羽。而这张彩面目白皙,身体修伟,须眉蔚然,不仅仪表堂堂,而且词辩泉涌,所以深得刘瑾喜爱。刘瑾拉着他的手说:“你真是神人,我何以与你得识!”张也因而得授尚书及吏部侍郎等高官,后来张彩也人了内阁,后又加太子少保。刘瑾每次休沐停止办公时,朝廷公卿百官都到他家静候,但是从早晨到下午都难得见他的影子,而张彩则故意姗姗来迟,然后径直进到刘瑾的小密室,与他欢饮而出,才向等候的众人作揖示意。这样,大家越发害怕张彩,见到他就像见到刘瑾一样敬畏。张彩与群臣说话,也直呼刘瑾为老人家。他所说的话,刘瑾无不采纳。

张彩的权势日益壮大,就对推荐他的焦芳渐渐地不放在眼里,而焦芳的走狗段炅见刘瑾更加宠爱张彩,于是开始转而依附张彩,把焦芳的许多隐私勾当都向刘瑾告了状,刘瑾大为光火,在众人面前公开斥责焦芳父子,焦芳不得已,只好辞官乞归故乡。

点评:

“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必须戴上“透视镜”,看清一个人的本质。焦芳虽然是一个助纣为虐的小人,要是他不看错张彩、段旻两人,也许,他的昌狂时日会更长久一些。

3.“移花接木”害自己

春申君黄歇在楚国做了二十二年的令尹(相当于宰相),楚考烈王因黄歇不能击退秦军,有些不信任他。君臣之间越来越疏远。

黄歇的门客朱英进言,认为根据秦楚之间的形势,秦强楚弱,楚国应迁都寿春(今安徽寿县)以避秦国锋芒。朱英同时告诫春申君,应马上回到自己的封地吴县(今江苏苏州)去,在那里兼行令尹之事,方可免祸。春申君采纳了他的意见,一方面迁都,一方面回自己的封地,果然无事。

当时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非常忧虑。他为楚王物色了许多善于生育的女子,可是仍然没能生出儿子来。

事情说来也巧,当时赵国有个叫李园的人,他的妹妹长得很漂亮。李园想把她献给楚王,可又听说楚王不能生育,怕时间长了要失去楚王的宠爱,就想了个诡计。他假装投到春申君黄歇的门下做家臣。不久,李园请假回家,又故意迟归。春申君问他为何迟归,李园说:“齐王派使者来聘我的妹妹。我陪使者饮酒,所以来迟了,请相君怒罪。”春申君想,被齐王求婚的女子长得肯定很娇美,就随口问道:“订婚了没有?”李园回答:“还没有。”春申君有些动心,便对李园说:“你能将她带来让我看看吗?”李园忙说:“完全可以。”

过了几天,李园便将妹妹带来拜见春申君。春申君一见,果然姿色不凡,立即将她收为侍妾,不久就怀孕了。李园和他妹妹密谋,制定下一步行动计划。一天晚上,李园的妹妹找个机会对春申君说:“楚王非常宠爱你,就是对他的兄弟也没有待你这么好。现在你做楚相二十多年,但大王无子,若一旦去世,继位的必然是他的兄弟。新君自然会重用他所喜欢的人,这样你就不得宠了。再说,你长朗掌权,对楚王的兄弟们多有得罪,他们若继位,你还会有杀身之祸呢。”这一番话,正中春申君的心病。李园的妹妹看了看他的脸色后,大胆地接着说:“我现在已经怀上你的孩子了。因为时间还不长久,外面的人还看不出来。你将我献给楚王,大王他必定宠爱我,若有幸生的是男孩,那你的儿子就是未来的国君,整个楚国都是你的了。”春申君利令智昏,认为这个办法很妙,就把她推荐给楚王。楚王把她召去同房,后来果真生了个儿子,被立为太子,楚王就封她为王后,并重用李园。李园的权力越来越大。

李园怕春申君泄漏秘密,就在暗中收养勇士,想杀春申君灭口。当时,有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形势,只有春申君蒙在鼓里。

又过了几年,楚考烈王生了重病。朱英对春申君说:“人生在世有不期而至的幸福,也有不期而至的灾祸。现在你处在不期而至的世上,人生又有不期而至的喜怒,你怎么能没有不期而至的人的帮助呢?”这番颇似拗口令的话令春申君不知所云。春申君就问道:“什么是不期而至的幸福?”

朱英回答说:“你在楚国当了二十多年宰相,名义上是相国,实际上就是楚王。现在大王病重,早晚就要死去,你辅佐幼主,代替国君执掌国家大权,等到国君年长之后再将政权交给他,或者就干脆自立为国君,称孤道寡也成。这不就是不期而至的幸福吗?”

春申君又问:“什么是不期而至的灾祸?”

朱英说:“李园不能治理国家,却是你的仇人;不会领兵打仗,却收养死士。楚王死后,他必定先进宫夺取政权,并杀你灭口。这就是不期而至的灾祸。”

春申君又问:“什么是不期而至的人呢?”

朱英说:“您推荐我当郎中(执掌王宫护卫)。楚王死后,李园必定先来,我替你杀死李园,这就是不期而至的人。”

春申君不相信李园会背叛自己,就对朱英说:“你歇着去吧!李园是一个软弱无能的家伙,何况我对他有恩,他怎会干出这种事。”朱英见黄歇执迷不悟不听劝告,惧怕灾祸牵连上自己,就逃跑了。

朱英走后十七天,楚王病故。李园果真先入宫廷,在宫门之内埋伏好勇士,令春申君入宫议事。春申君刚入宫门,就被那些勇士夹住刺死。李园下令将黄歇的头砍下来扔到宫门外,接着又下令把春申君全家杀尽灭绝,然后立春申君的儿子为王,就是楚幽王。

点评:

不要被假象所迷惑,不要轻信任何一个人,更不要对有可能的事熟视无睹。被人蒙骗是悲哀的,丧身于此更不划算,我们要透过假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只有拥有了“火眼金晴”,才会让我们的人生减少很多遗憾。

4.吕布:狼子群心,诚难父养

俗话说:“人无信,则不立”,如果一个人出尔反尔,不讲信用,那么,他就不会取得什么成就,最终只会落得个众叛亲离、身败名裂的可耻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