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学心机
28648600000032

第32章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3)

天嘉三年,陈文帝准备讨伐占据临川造反的周迪。朝臣都以为会让侯安都挂帅,陈文帝却任命吴明彻总督诸军,又频频派人到京口侯安都的部队中检查违法逃亡者。侯安都此时才感到皇帝开始不信任他了,心中不免着慌。他派周弘实进京,想通过中书舍人蔡景历打听宫中情况。蔡景历将此事奏告了皇帝,称侯安都想谋反。陈文帝怕侯安都狗急跳墙,没声张。

第二年春天,陈文帝任命侯安都为江州刺史,想趁侯安都入朝谢恩时杀他。侯安都不知是计,率兵自京口还都,部队驻扎在石头城。陈文帝召侯安都入宫,将其部将集中在尚书朝堂。侯安都入宫后即被收捕,第二天,被赐死。部将都被缴械。

陈霸先在世时曾对他手下的几员大将有过评论,他认为,侯安都是个良将,但其“傲慢放诞而无掩藏,轻佻而直露,非全身之道”,不幸被其言中。

点评:

恃宠而骄,居功自傲,都是非常危险的。在你洋洋自得的同时,失败甚至死亡的阴影已经慢慢向你靠近。

8.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每个人都难免会犯错误。《论语》说:“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为人处世,有了错误,只要能改过自新,就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尊敬。

西晋初年,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南)有个叫周处的人,他父亲周鲂,在三国时的吴国当过鄱阳太守。周处青年时期依仗自己是贵家公子,又有一身好武艺,整天骑马打猎,逞强好斗,横冲直撞,扰得地方鸡犬不宁。人们既讨厌他,又惧怕他。

周处年纪一年比一年大,慢慢地,自己也觉得这么打发日子是不对的,况且到处惹人烦,人们都躲着自己,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一天,周处遇到一位老人,那老人愁眉不展地在路上走着。周处便大声问道:“老头!现今天下太平,年成又好,你为什么愁眉苦脸的?”

老人听见这没有礼貌的话,长长叹了一口气,说:“如今危害地方的三大祸害没有除掉,哪有快乐而言?”

周处听罢忙问:“哪三害?”

老人愤然说:“南山上有吃人的白额虎,长桥下有发水的蛟龙,还有横行乡里的你,岂不是三害?三大祸害没有除掉,哪有快乐而言?”

周处听了老人把自己列为三害之一,十分震惊,刚要发火,但转念一想自己居然成了地方的一害,为乡亲们所痛恨,可见过去走的是邪路,应该痛改前非,才不枉为人。于是他便对老人说:“如果是这三者为害,我可以除掉这些祸害。”

老人不相信周处的话,就激励他说:“你若能除了这三害,那真是鄱阳郡大喜事呀。说得容易,做到难啊!”

周处回家之后,稍作准备,就独自一人跑进南山,寻找猛虎。夕阳西下,周处与猛虎相遇了,经过一番殊死搏斗,周处终于用佩刀杀死了这只害人虫。

周处回家稍歇之后,又来到长桥,纵身跳人江中,与长数米、性情凶猛、捕食鱼、蛙及人、畜的蛟龙大战3天,死蛟终于浮上水面。

当地百姓发现了死蛟,同时见周处下江3天没了踪影,都以为周处在搏斗中也丧生了。于是人们奔走相告,拍手称快,都说:“这下好了,三害一下子都除掉了。”

周处杀了蛟龙,返回乡里,原以为人们会感谢他,想不到人们在庆贺他的死,这才知道人们对自己的憎恨有多么深。他觉得没脸见人,于是到吴县去拜访著名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向他们求教。

周处见到了陆云,便把自己的情况详细告诉了他,最后说:“我很想改正自己的错误,可是过去虚度了年华,现在已是成人了,恐怕学不出什么成绩来。”

陆云说:“你既然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决心改正,这就很好。古人常讲,早晨知道了错误,到晚上改正了就是可贵的。你现在正年轻,只要努力学习,仍是有前途的。一个人怕的是立志不牢,不要担心好名声传不出去。”

周处听了陆云的劝导,刻苦学习,严格修养,过了一年,不但知识丰富了,而且言行谨慎,谦恭礼让。一郡人纷纷向政界推荐周处。州府长官听说了周处的事,便招他去为官,让他施展才干,为国为民立功。

点评:

人难免会犯错误。《论语》说:“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处世为人,如果有些错误,只要改过自新,就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尊敬。

9.有“德”,人生便千古不朽

“威不是则丧权柄,德不是则失人心。”周公以德服从,惊天地、泣鬼神,成为世人学习的楷模。

周公旦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文王在世的时候,姬发特别孝顺,笃厚仁慈,与其他几个兄弟不同。后来周武王即位,旦就成为武王的辅佐大臣,军国大事许多都是他负责策划安排的。人称他为周公。

周武王九年,周起兵讨伐纣王,周公陪武王到盟津与天下诸侯会师,又进驻牧野(今河南淇县)与纣王军队作最后的大决战。周公替武王起草《牧誓》,谴责纣王罪恶,宣称代天行罚,鼓励将士斗志。誓师以后,周军以少胜多,一举击溃纣王的七十万大军,攻人殷都,纣王自焚身死。

周灭商后,周武王大封功臣和同姓亲戚。周公旦被封在曲阜一带,称为鲁公。但是,周公没有离京就国,而是继续留在京城辅佐武王。

第二年,天下尚未安定,周武王却得了重病,群臣非常惊慌。姜太公和召公建议去文王庙占卜,以问吉凶。周公旦说:“不要让这事惊恐了先王的神灵,我自有打算。”周人一向迷信鬼神,他们认为人的生死是由鬼神决定的,周公决定恳求鬼神,让自己代武王去死。他命人设立祭坛,自己北面而立,恭恭敬敬地捧着献神用的璧和圭,向周的三位先王太王、季王和文王祝告。

周公的祝辞是这样说的:“先王的神灵啊,你们的长孙姬发积劳成疾。如果上天有意让你们保护自己的子孙,请让我姬旦去代姬发而死吧!我为人乖巧,多才多艺,最适合事奉鬼神。姬发不如我多才多艺,不会事奉鬼神,但是,他受命于天,肩负重任,能使周族子孙安定地生活在世上,四方百姓没有不敬畏他的。恳请神灵不要让我们失去上天赐给我们的国运宝命,这样你们神灵也永远有受祀的宗庙可依。现在我将占卜一次,如果答应我的请求,我就把祭品献给你们,自己回去等死。如果不答应我,我将把璧和圭藏起来不给你们。”

祝告完毕,周公命人在三王神坛前起卜,卜的结果都是吉,周公大喜,入宫向武王祝贺说:“我王不会有灾祸了。我刚得到三王的启示,你是周命运所系,必保安康。神灵已被我诚心的祈祷感动了。”周公将祝辞文册藏在柜中,外面用金条封固,并告诫看守者不准泄露。第二天,武王的病真的开始好转。

周成王即位时还是个包在襁褓中的婴儿。周公怕天下人得知武王驾崩而谋反,便代成王摄政。周公的行为引起诸兄弟的猜忌。以管叔为首的一批人散布流言说:“周公将要篡夺成王天子之位。”周公得知后,对太公望和召公爽表白说:“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成王摄行政事,完全是因为怕天下叛周,落到无法向先王神灵交待的地步。先王们好不容易创下的事业,如今略显气象,可惜武王早逝,成王年幼,为了完成周的大业,我不得不挑起这付重担。”于是,他不顾流言,仍然留在京师辅佐成王。

后来,成王长大,能亲自临朝听政了,周公便将国政交还给成王,自己退回臣子行列,面北而立,态度恭敬,谨慎小心地伺候天子。

成王小时候也得过一次重病,周公剪下自己的指甲,扔到河里祝告神灵说:“我王年少不懂事,违犯神命使神发怒的是我姬旦,请惩罚我,不要加祸于王。”祷告完毕,祝辞文册也被藏人内府,成王病便好了。等到成王亲政后,有人向成王进谗言,诬陷周公。周公无法为自己辩白,只好跑到楚国。成王还以为周公心虚出逃。后来,成王查看内府,发现周公当年祝告河神,为自己祛病消灾的文书,大为感动,哭着将周公请回朝廷。

周公回朝后,不忘对成王加强教育,他怕成王年轻气盛,忘了创业的艰苦,就作了《毋逸》,劝导成王戒骄戒躁,不要放纵自己的欲望。又作《多士》要成王勤政爱民,广招贤士,使国家太平强盛。周公有丰富的治国经验,他亲自修订官制,作《周官》,保证政府各级部门职掌分明,井然有序。又作《立政》,阐述治国行政的基本法则,以便百姓,百姓都非常高兴。

周公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终于病倒。临死前他对成王说:“请把我埋葬在成周(今河南洛阳东),以表明我不敢离开成王。”周公死后,成王也很谦让。他将周公葬在毕原(今陕西咸阳北),随文王墓葬,以表明他不敢将周公作为他的臣下。

周公死后,秋收前暴风雷雨大作,庄稼都吹倒了,大树也被连根拔起。朝廷内外大恐。周成王和大臣们穿上朝服,恭恭敬敬地到内府去查看以前的祝祷祭辞,看看到底是什么事情触怒了神。当他们打开当年周公亲手封缄的金滕书,发现周公自愿代武王去死的册书,都惊呆了。大家找来当年曾跟从周公请命的史百执事,史百执事说:“是有这件事,那时候周公命令我不准说出去。”周成王哭了,眼泪夺眶而出。他想起周公像慈父一样看顾他,教导他,想起周公为国为民日夜操劳,想起自己多次被人挑唆而怀疑周公,悔恨交加。他泣不成声地说:“不用再问卜了,事情已经很清楚了。以前周公勤劳王室,而我年幼无知。如今上天动威来彰显周公的大德。我应该亲自去迎拜周公的神位,行国家先祖配食之礼也不为过啊!”于是,成王为周公行郊天之礼,天又下起雨,但刮的是反方向之风,倒伏的庄稼尽数扶起。这一年虽受大灾却五谷丰登。从此,周天子命令鲁国可以用天子的礼乐祭祀祖先,以褒扬周公的恩德。

点评:

“威不足则丧权柄,德不足则失人心。”周公以德服人,惊天地,泣鬼神,成为世人学习的楷模。可见,有“德”,人生便千古不朽;无“德”,人生便注定暗淡无光。

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护国是一名将士的最基本的使命,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些著名的民族英雄为了保家护国,宁愿牺牲自己,也要留名于青史,不做一个身背名裂背叛国家的罪名。

李广(?一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西汉名将,以勇敢善战著称。

李家世代善长射箭。孝文十四年(前166),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从军,抵抗匈奴的进攻。他“用善射,杀首虏多”,被任命为郎官。李广多次随文帝射猎,格杀猛兽,英勇异常,文帝不禁赞叹道:“惜广不逢时,令当高祖世,万户侯岂足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