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英国皇家空降特勤队(SAS)以其超群的特战能力、不俗的战果而蜚声世界。但很少有人知道,与英国同文同种的澳大利亚也有一支自己的空勤团。他们的使命和人员素质,和英国老前辈们相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是澳大利亚特种勤务团(SASR)。
组建编制
澳大利亚特种勤务团成立于1957年,空军按照英国模式成立了第1特种勤务连。当时,英国正在同马来亚游击队作战,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不得不调遣这支部队参加作战。因此,这支部队成立后不久就经受了战争的洗礼。1960年,第1特种勤务连的部分成员被编人了“王室澳大利亚团”,改编为一般的步兵部队。1964年,由于当时形势的需要,这支部队又重新独立出来,其编制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并正式改编成澳大利亚特种勤务团,1965年被派往文莱及婆罗洲。
特种勤务团的本部设在澳大利亚佩恩附近的斯旺伯恩,辖有1个指挥部、3个“佩刀”特种勤务连以及若干人作战支援分队。1979年,又奉命组建了反恐特种作战分队,隶属于特种勤务团指挥部调遣。执行具体作战任务时,澳大利亚政府的特派部队可通设在堪培拉的国家安全服务协调中心直接指挥。
严格的选拔SASR队员主要从现役军人的志愿者中选拔,参选的队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极强的耐力、很高的自我约束力以及对各种武器熟练的操作能力。
参选队员须经过严格的考试,合格者方能入选。入选者还要经过一系列基本技能训练、特种作战技能训练以及野外生存特别训练等,只有成绩优异者才能成为一名正式的特种勤务团的队员,才能在胸前佩戴上特种勤务团的土黄色贝雷帽和金属翼形匕首徽章,戴上绿色贝雷帽。
《军事常识悦读(健康快乐悦读;5)》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军事常识悦读/王新龙主编.-沈阳:辽海出版社,2011.3
(健康快乐悦读;5)
ISBN978-7-5451-1218-4
Ⅰ.①军…Ⅱ.①王…Ⅲ.①军事-青少年读物
Ⅳ.①E-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024792号
责任编辑:段扬华
责任校对:顾季
封面设计:文海书源工作室
出版者:辽海出版社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25号
邮政编码:110003
电话:024-23284469
E-mail:dyh550912@163.com
印刷者:北京汇祥印务有限公司印刷
发行者:辽海出版社
幅面尺寸:140mm×210mm
印张:36
字数:680千字
出版时间:2011年3月第1版
印刷时间:2011年3月第1次印刷
定价:238.40元(全8册)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前言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为你的心灵增一点活力!这是一套包罗生活万象的、有趣的书,向读者介绍了不可不知的中的常识。包括自救常识、历史常识、地理常识、交通常识、军事常识、礼仪常识、人文常识、天文常识等。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常识性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零散,平时想了解又难以查找,我们将这些你们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宝贵经验搜集并编辑成册,以便您在遇到问题时随时查询,轻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目录
坦克的新潮时装
炮塔的演变与更新
从天而降的坦克
潜渡江河的能手
坦克敌我识别装置
打坦克的“三剑客”
坦克的铀制外衣与围裙
海湾战争用的“核弹”
“沙漠风暴”中坦克的佼佼者
追求时髦的坦克
未来的无形坦克
神秘的“热带树”——侦察传感器
机敏的“电子哨兵”
藏在地上的“顺风耳”
浮动的情报站
窃听的子弹——微型窃听器
炮弹里的“侦察兵”
“黑间谍小姐”与黑鸟
太空“神眼”——侦察卫星
身手不凡的雷达
伦敦的天外横祸
“响尾蛇”的秘密
加勒比海的导弹风波
长尾巴导弹显奇能
勇敢者之国的天兵
音乐之都的眼镜蛇
东方之鹰
黑夜潜行者
空中“啸鹰师”
无名英雄
战场红魔
最神秘的杀手
红色魔鬼
东瀛“雄鹰”
空中利爪
坦克的新潮时装
在1982年爆发的黎巴嫩战争中,以色列军队别出心裁地给他们的坦克穿上了新潮时装。人们看到,那些在战场上横冲直撞的以色列主战坦克,其炮塔周围和车体上披挂着许多长方形的铁盒子,宛若中国古代武士身上穿的铠甲,显得格外神气。
别看以军坦克这身新潮时装不那么鲜艳华丽,惹人注目,可它还真管用。
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的坦克由于有这种新时装的保护,被对方击毁的坦克仅数十辆,而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被击毁的坦克共达500多辆,其中还有前苏联新制成的T—72坦克10多辆。
这一仗使坦克的这种新潮时装名声大振,美、法、英和前苏联等许多国家对它很感兴趣,不仅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而且组织人员仿制,以便装备自己的坦克。
美国行动很快,短期内即为它的一些海军陆战队的M60A1主战坦克穿上了这种新时装;而前苏联更为迅速,在1年多的时间内为7000辆T—72、T—80主战坦克披挂上了这种铁盒子。
那么,坦克的这身新潮时装为何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偏爱,它到底有什么诱人的魔力呢?
其实,它并没有什么奥妙之处,而是用薄钢板制成的普通扁平盒子,里面装有炸药。在盒子的四角或两端钻有螺孔,以便将它固定在坦克装甲上。
盒内装的是钝感炸药,一般不易引起爆炸,甚至普通的机枪子弹或炮弹破片击中它也不会起作用。但是,当它遇到破甲弹和反坦克导弹时,就会立即引起爆炸,将破甲弹或导弹弹头部产生的金属射流冲散、搅乱,使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从而保护了坦克装甲不被击穿。因此,人们把它叫做“爆炸式装甲”或“爆炸块装甲”,也有称为“反应装甲”或“反作用装甲”。
爆炸块装甲可以说是坦克的新式护身法宝。它的重量轻,体积小,制造、安装和维护都很方便,而且价格也较低廉。
一辆坦克挂装10平方米大小的爆炸块装甲,重量仅增加1~2吨,对坦克的机动性影响不大。这种爆炸块装甲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优点,即它在战场上被击中后,可及时更换,使坦克能继续进行战斗。
战场实际使用证明,爆炸块装甲能使破甲弹或反坦克导弹的破甲能力降低50%~90%,而其防护效能相当于同样重量普通装甲的10倍。正是由于它的武艺高强,通常使用的轻型的反坦克导弹只能俯首称臣,甚至美国号称先进的“龙”式反坦克导弹和较重型的“陶”式反坦克导弹也难以对付它。一时间,爆炸块装甲竟成了无敌手的王牌。
然而,强中自有强中手,一物总被一物降。正当爆炸块装甲称王称霸之时,它的克星——长鼻子导弹出世了,向它发出有力的挑战。
这种长鼻子导弹是在“陶”式反坦克导弹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它的突出特点是,在弹头顶端伸出一个长15厘米的“鼻子”。导弹发射后,它的长鼻子首先碰击装在坦克装甲表面的爆炸块装甲。由于长鼻子里装有少量炸药,当它撞击披挂在装甲上的铁盒子时,就将其引爆,为导弹攻击坦克装甲搬掉了拦路虎,从而使长鼻子后面的导弹弹头能将敌坦克的装甲击穿。后来,有些破甲弹也仿照反坦克导弹装上了长鼻子,用来对付坦克的爆炸块装甲。
但是,爆炸块装甲也不示弱。为了对付长鼻子导弹或破甲弹,爆炸块装甲由一层增加到两层,有的甚至多达三层。这样,当爆炸块装甲的表面第一层被反坦克导弹或破甲弹的长鼻子碰击引爆后,还有第二层或者第三层爆炸块装甲保护着坦克装甲不被击毁。
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爆炸块装甲虽然新颖、实用,能起到一定的保护坦克装甲的作用,然而它毕竟是被导弹或破甲弹碰击后才引起爆炸的。也就是说,它是被动式的保护坦克装甲的装置,往往还可能使坦克装甲遭受一定的损害。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又利用高新技术研成一种主动式爆炸块装甲。
这种主动式爆炸块装甲本领自然就大多了。当它里面的敏感元件感受到敌方的导弹或破甲弹将要接近坦克装甲而没有碰击它时,就立即把炸药弹出引起爆炸,将敌导弹或破甲弹击毁于坦克装甲之外,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坦克装甲。由于它是主动出击爆炸的,所以叫做“主动式爆炸块装甲”。
爆炸块装甲和导弹、破甲弹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装甲与反装甲之间斗争的缩影,从而也促进了坦克装甲和反坦克武器的发展。
人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坦克将会有更新颖时髦的时装出现。
炮塔的演变与更新
当坦克威武高大的身影在你面前出现时,你第一眼就会看到那类似乌龟壳的炮塔上,伸出一支长而粗大的炮管,有时还会在炮管旁边架起一挺指向蓝天的机枪,显得格外气派。
这炮塔虽然厚而且大,但它可以带着炮管相对车体作360°旋转,从而使大炮能上、下、左、右灵活地对不同方向上的目标射击,从而显示出坦克强大的威力。
不过,坦克的炮塔并不是一出世就是这样的,而是经过不断演变形成的,并且还在进一步改进和更新,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
英国制成的世界上第一辆坦克的炮塔安装在车体的两侧。看起来,它的炮管好像是从两侧碉堡射孔里伸出的。由于车体的阻挡,限制了大炮左右方向上的射击。特别是向正前方的目标射击时,由于车体阻挡,坦克只好先转一个角度,然后再进行瞄准射击。这样不仅使用不便,往往还会贻误战机。
针对炮塔的这种弱点,人们对它进行了改进。要使位于炮塔上的大炮能及时射击不同方向上的目标,最好的办法是将炮塔由车体侧面移到车体顶上。这样,大炮既能进行高低方向瞄准,又可进行水平方向的瞄准,而且射击操作方便。于是,后来的坦克炮塔便装在车体顶上,而且整个炮塔通过座圈可在车体上旋转,视野开阔,操作灵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今,大多数坦克都采用这种炮塔,因而也是我们现在最常见的炮塔形式。
不过,这种炮塔也有其不足之处,首先是,大炮向空中瞄准射击受到炮塔顶装甲和车底零部件的限制;其次是,炮塔个头大,在战场上往往成为敌方射击的靶子;再者,为了使炮塔不易被炮火击穿,就将炮塔装甲加厚,从而也使坦克的重量增加,影响了坦克的机动性。
坦克的重量增加后,其速度必然要减慢。而在战场上行动迟缓的坦克,意味着挨打和被击毁。因此,人们又把目光集中在对这种炮塔的改进上。
1950年代初期,法国研制出一种摇摆式的新型炮塔,用在AMX—13轻型坦克、AMX—50重型坦克和各种轮式装甲战斗车辆上。
摇摆式炮塔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装有炮,并能相对下部分摆动;而下部分通过座圈安装在车体上,而且能相对车体旋转。这样,大炮便能连同上部一起摆动,摇摆式炮塔也便由此而得名。
这种摇摆式炮塔由于炮管的俯仰不受炮塔顶装甲的限制,从而大大提高了俯仰范围,而且炮塔不高,使整个坦克的高度得以降低,并减轻了坦克的重量。但是,这种炮塔实际上并未得到应用。
目前,大多数坦克还是采用置于车体顶部可以相对车体转动的普通炮塔。这种炮塔起初是用装甲板铆接而成,由于装甲较薄,只能防御机枪和炮弹碎片。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炮塔的装甲加厚,并开始用焊接炮塔代替铆接炮塔,而且还出现了铸造炮塔。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炮塔厚度继续增加,其中最大厚度达90毫米。
1960年代时,铸造炮塔得到普遍采用。为了对付日益增强的反坦克武器,坦克炮塔进一步增厚。如前苏联的T—62坦克炮塔的前装甲厚度达220毫米,一般的穿甲弹难以穿透。
19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前联邦德国的豹Ⅱ坦克、美国的M1坦克和英国的“挑战者”坦克都采用了带尾舱的焊接炮塔,而且装有像夹心饼干一样的复合装甲,进一步提高了炮塔的防护能力。
然而,随着坦克炮塔的不断增厚,坦克的重量也随之增大。更引人注意的是,炮塔重量已经占全重的20%~30%左右。这种炮塔的结构使坦克的全重过大,就很难提高坦克的机动性。与此同时,坦克的个头也增高了。而在战场上,身高体大和速度慢的坦克就容易被炮火击中。因此,人们在寻求能减少重量和降低坦克身高的新炮塔结构。
既然炮塔重量占坦克全重的三分之一左右,有人就大胆提出将炮塔干脆去掉。这样,不仅能大大减轻坦克重量,而且可降低坦克身高,使坦克更能适合现代作战需要。1967年,瑞典研制成的无炮塔的S坦克,就是这一类坦克的典型代表。
瑞典的S坦克是世界上第一辆无炮塔坦克。它是将一门加农炮固定安装在坦克车体上,从而使坦克的身高仅为19米,成为世界上最矮的坦克,而且重量也比一般坦克轻约8~10吨。
1972年,前联邦德国也研制成无炮塔坦克,它就是豹Ⅱ坦克试验车。不过,它与瑞典的S坦克不同。这种坦克上装有两门大炮,但是炮管只能相对于车体作俯仰运动,而不能旋转,所以叫做半固定火炮无炮塔坦克。它在水平方向瞄准时,需要依靠车体的转动。因此,这种坦克在行进间瞄准和射击时需要像蛇那样向前行驶。这就降低了坦克的机动灵活的作战性能,使它难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此外,还出现了一种顶置火炮无炮塔坦克。它是瑞典在S坦克的基础上研制的新一代无炮塔坦克。
这种新型无炮塔坦克没有带装甲的炮塔,而是将大炮架在坦克顶上,而且裸露在坦克战斗室外面。这样,火炮就能在行进间进行瞄准射击,而且不需要复杂的行动装置和转向机构。
尽管坦克的炮塔经过不断地改进和变化,从无炮塔到有炮塔,再到取消炮塔,但都是围绕着提高坦克机动性、加强火力和防护性能这一总原则考虑的。坦克炮塔的发展,今后也离不开这个大方向。
从天而降的坦克
1979年12月25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像往常一样平静,金色的阳光洒向了都市的建筑物上,人们在为生活而各自奔忙着,一派祥和景象。
可是,突然从远方传来了飞机的嗡嗡声。不一会儿,天空就出现了一团团黑乎乎的东西。奇怪,刚才太阳还红红的,怎么一下子被一片片乌云遮住了呢?不像,可能是飞来的乌鸦群吧?人们仰望天空,指指点点地议论着。
空中的怪物越来越近了,人们这时才看清那飘在天空的是一个五颜六色的降落伞,下面竟吊挂着黑而大的坦克,其上伸出的炮管像是探头张望呢!
顷刻间,这些坦克铺天盖地般的在喀布尔空军基地周围降落下来。刚一着地,坦克的发动机就轰鸣起来,整个地面都在震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