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的《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的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但阅毕全书,读者可以领悟,作家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孔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摆弄的正确途径。
《百年孤独》出版之后被译成30多种文字出版,印数达一千万册。各国文学评论界也不断发表文章评介加亚西·马尔克斯的作品,给予高度的赞扬。英国《泰晤士报》说他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伟大的小说家”;美国文学评论家约翰·巴思说《百年孤独》是“本世纪下半叶给人印象最深的一部小说,而且是任何一个世纪这类杰出作品中的杰作”。
加西亚·马尔克斯用他的故事创造了一个他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微观世界。在喧嚣纷乱、令人困惑但却令人信服的确定的现实中,它反映了一个大陆及其人们的财富与贫困。他创造了——独特的天地,那个由他虚构出来的小镇。从50年代末,他的小说就把我们引进了这个奇特的地方。那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作者的想像力在驰骋翱翔:荒诞不经的传说、具体的村镇生活、比拟与影射、细腻的景物描写。都像新闻报道一样准确地再现出来。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这部作品通过精心设计的怪诞情节、古老的神秘故事、不可告人的家族秘事以及独特的内在矛盾揭示出其意义,通过这种种直接的途径给人以快感。
——《纽约时报》
《百年孤独》把西班牙语的浪漫底蕴以及骨子里面那种超现实感觉发挥到淋漓尽致。我认为将西班牙文化发挥到极致的不是《堂吉诃德》,而是《百年孤独》。
——阿根廷著名学者博尔赫斯
中国有着无数的马尔克斯的崇敬者,他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影响了无数作家的写作。前些年,《百年孤独》的开篇竟成为中国作家竞相仿效的小说开头。
——著名作家格非
18.《老人与海》
文学史上不可战胜的硬汉精神的彰显,真正的好作品都是用生命的历练做题材,只有精神的胜利才能使我们感动,为其悲壮而落泪。
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他最优秀的作品《老人与海》。这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也是海明威全部创作中的魂宝。
该书出版仅48小时就销量惊人,当年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1954年,因为海明威“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海明威又获诺贝尔文学奖。“每一句话和每一段落,都要尽量写得简洁。”这是海明威写作的信条之一,这使得他的作品改编成电影的数量比任何其他一位获奖者都多。当他被宣布为当年的普利策文学奖得主时,评论界一致称好。“人可以被毁灭,却不可以被战胜。”海明威在《老人与海》里所说的话,不仅打动了读者,也征服了评论者。
小说以写实手法展现了捕鱼老人桑提亚哥在重压下仍保持的优雅风度,这种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者成为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硬汉”形象之一。对于《老人与海》这本被译成几十种文字的作品,海明威自己认为“是这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老人与海》是一首田园诗,大海就是大海,不是拜伦式不是麦尔维尔式的,好比荷马的手笔;行文又沉着又动人,犹如荷马的涛。真正的艺术家既不象征化,也不寓言化——海明威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但是任何一部真正的艺术品都能散发出象征和寓言的意味,这一部短小但并不渺小的杰作也是如此。
——美国艺术史家贝瑞孙
海明威有着一种强烈的愿望,他试图把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加强于我们,以便塑造出一种硬汉的形象……当他在梦幻中向往胜利,那就必定会出现完全的胜利、伟大的战斗和圆满的结局。
——美国作家索尔·贝娄
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击败,外在的肉体可以接受折磨,但是内在的意志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是《老人与海》一再强调的论点。真正的大师都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最深刻的道,真正的好作品都是用生命的历练做题材,《老人与海》所刻画出来的正是海明威的一辈子最好的画像,正如海明威所说,“我一直读过200多遍,每读一次,我就多一份收获,好像我最后得到了我这一生辛苦工作所欲得到的东西”。
——台湾学者陈人孝
海明威的作品把叙事的准确性与简洁性统一起来,但是主题却异常深刻地印在读者的脑海里。《老人与海》是中国读者中阅读最多的诺贝尔获奖作品,是海明威的经典之作。
——青年作家李湃
19.《飘》
美国南北战争的腥风血雨中绽放的爱情经典之花,漫步在郝思嘉震撼人心的旅程上,可以看到,各异的人的生存状态。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是仅仅写了一部作品就名扬天下并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家。她惟一的作品《飘》一经问世便成了美国小说中最畅销的作品。这部长达1000页的巨著震撼了美国。自1936年出版之日起,这部美国内战时期的罗曼史便打破了所有的出版记录。其发行量达到2500万册,被译成27种语言,而且至今仍是最畅销的小说。1937年,小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更使它名扬天下的是根据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乱世佳人》一举夺得10项奥斯卡大奖,并成为电影史上经典名片之首。
本书在描绘人物生活与爱情的同时,勾勒出南北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的异同,具有浓厚的史诗风格,情节跌宕起伏,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成为历久不衰的爱情经典。
尽管美国文坛一直有意贬低《飘》的文学价值,评论家们认为米切尔怀念南方蓄奴制,但历经50年而畅销不衰的事实表明,它虽然未能进入文学经典的殿堂,却走进了千百万读者的心。
在美国小说家的第一本小说中,本书无疑是相当出色的一本也是最好的小说之一。《飘》绝对不是伟大的小说,不过,美国读者已经好久没有尝到叙事精彩的丰盛飨宴了。
——《纽约时报》
玛格丽特·米切尔穷尽心力地描绘了《飘》中古旧的南方气息,农奴时代的社会场景——她的一生只有这一部长篇巨著,但这部书已经足够她留芳千古!
——《世界文学史》
小说里美丽的南国,雾气弥漫,阳光灿烂,以丰厚的物质打底,人们的容貌与欲望同时得到精心雕塑,繁复细致,温柔优雅,而生活则糜烂奢华。充满生机的土地,积累了太多记忆与经验,一代代发酵、腐化,最终瓦解。《飘》,简单的动作,不知道为何有这样复杂的笔画,也许因为幼时的记忆,一见这个字,脑子里就现出郝思嘉树下的剪影。有风,有热烈的火烧云,都是极易消逝的。魅力生成在那里,和那里的光彩一起闪耀,又和灰烬一起散落在那里。此后,再没有别的地方能上演这一段光阴与天堂的故事。
——青年作家小米
2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生活的教科书,执著于信念而坚韧不拔的崇高人格的展现,就它对读者影响的力量和深度来说,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激励了无数人的杰作,自问世以来60多年长盛不衰。究其原因,除了该书真实而深刻地描绘了十月革命前后乌克兰地区的广阔生活画卷外,还塑造了保尔·柯察金执著于信念而坚韧不拔的崇高人格,其形象超越时空,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震动着数代人的心弦。
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形式来看,这部小说都可以称为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是人们爱不释手的读物,仅在前苏联,这部作品就以61种文字印刷了600多次,发行量达3000多万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给我们应该怎样生活才有意义,保尔身上所体现出的对人生的追求、执著的拼搏奉献精神以及对人生的坚定信念,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对乌克兰千百万工厂和集体农庄的青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乌克兰在与中央会议派、彼得留拉匪徒、德国和波兰的占领军的战斗中,在极度复杂和紧张的战斗环镜中,曾锻炼出几千几百个出众的柯察金型的英雄。
——彼得洛夫斯基
俗话说,猫有九条命。文学作品也应该有几种魂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至少有三种:第一种,革命者的革命信念和革命行动。第二种,情爱,这是永恒的,不会消失的。保尔对冬妮亚、丽达的爱,对爱的理念,小说里都有动人的表述。这使作品魅力永存。第三种,与苦难和厄运抗争,战胜生命。这点更没有过时。
——著名作家梁晓声
如果按我的阅读顺序来谈我的喜爱,在我青年时代,给我影响最大的是前苏联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且不说它的主人翁保尔·柯察金的形象如何鲜明、生动、丰满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仅是他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就影响了多少人的生活。
——著名作家黎汝青
被俄罗斯——苏联文学乳汁喂大的我们这一代读者头脑中,不可磨灭地印着保尔·柯察金的形象。他那段关于“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的名言,当年几乎无人不会背诵……
——青年作家哈米
21.《呐喊》
一声来自黑暗社会的呐喊,一个于无声处响起的惊雷,一部中国人自警必读的教科书,一部认识中国人、剖析中国人的经典,一部毛泽东反复阅读、终身珍爱的圣书。
在《亚洲周刊》与来自全球各地的学者作家联合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中《呐喊》高居榜首,为世纪之冠。
《呐喊》是鲁迅1918~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共收录小说15篇,其中《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等文章都为鲁迅的代表作。当时正值“五四”革命精神高扬时期,作者创作小说意在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封建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的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作品明显地保留着作者于“五四”高潮时期,在结束了一段时间的沉默之后,奋起呼喊的特色。在艺术上,由于吸收和借鉴了外国小说的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因此,本书中的作品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令人耳目一新。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我建议:读点哲学,读点鲁迅,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我就是爱读鲁迅的书,鲁迅的心和我们是息息相通的。我在延安,夜晚读鲁迅的书,常常忘记了睡觉。
——毛泽东
他会把最简单的言语调动得迭宕多姿,永远新鲜,永远清晰,永远软中透硬,永远厉害而不粗鄙。他以最大的力量,把感情、思想、文字容纳在一两千字里,像块玲珑的瘦石,而有手榴弹作用。
——著名作家老舍
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呐喊》里的10多篇小说的形式几乎篇篇出新,而这些新形式又无不给青年人以极大的影响。
——著名作家茅盾
他不只是作为文学家仅仅出现在我们的语言课本上的,而是作为思想家横亘在我们民族多灾多难又是世纪动荡和变革的历史坐标系上。他的《呐喊》给予我们的不仅是文学的章法和技巧,更是精神和心灵的滋养。
——著名作家肖复兴
22.《小王子》
一本值得你一生阅读并去体会的书,一则关于生命与生活、爱与责任的寓言,爱、力量、热诚的真谛所在。
世纪之交,法国人举办了一次20世纪最佳法语图书评选活动。出乎人们意料,最终脱颖而出摘得桂冠的是飞行员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初版于1943年的哲理童话《小王子》,一本区区数万字、不过百余页的小书。
《小王子》是一本与《圣经》同样畅销的世界名著,在全球范围内被翻译成42种文字。1993出版50周年时,法国政府以其作者圣埃克苏佩里的肖像发行50元钱券纪念他。很多近代有名的作家均认为自己在写作上受这本书的影响很大。
喜欢《小王子》,好像不需要理由,只要你曾经有过这样的快乐和不快乐,这样的执著或是放弃。无论你是孩子、大人,无论你的教育程度、职业、性别和国籍如何,阅读这本书,你一样可以会心微笑;无论你的身份如何,你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读它;无论你的心情如何,你都可以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它,从小到大,从任何侧面,你都可以得到不同的感受,这是一本值得你一生阅读并去体会的书!
我说《小王子》是一部天才之作,说的完全是我自己的真心感觉,与文学专家们的评论无关。我甚至要说,它是一个奇迹。世上只有极少数作品,如此精美又如此质朴,如此深刻又如此平易近人,从内容到形式都几近于完美,却不落丝毫斧凿痕迹,宛若一块浑然天成的美玉。
——著名哲学家周国平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所有的大人也都再也变不回孩子,所以他们只有阅读《小王子》这样的童话。所有关于人类的美的感情:梦想、美丽、善良、理想、忧伤、希望……这里都有;所有关于大人们的执拗、固执、贪婪、任性……那些失却了本身的生活乐趣的大人们的言行,都在这里得到反思——不是沉甸甸地足以把人压垮甚至逼疯的“生存还是死亡”式的反思,而是一种安慰、一种自嘲、一种真正的“心灵鸡汤”——不像真正的鸡汤那么油腻,但营养比鸡汤丰富。
——著名作家默非
如同西藏的蓝天能够让人热泪盈眶、使人渴盼回到大自然的原初一样,《小王子》能让我们猛醒和震惊,带我们回到人性的原初。这真的是一个“纯粹人类的故事”,细细读来,你就会为它深邃的思辩性和哲理性而着迷,《小王子》就是这么美好。
——青年作家田夏
23.《倾城之恋》
一个有着圆满结局但透着悲凉的成人童话,普罗大众表现“文学修养”的指针,体味生存于人世的艰辛和命运的荒谬无常。
今天,当我们重新阅读张爱玲的作品时,谁也不能否认她是空前绝后的。那种唯美,精致到只有中国文字才能表达,迷惘到只有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才能产生,冷静到只有张爱玲才能写出。张爱玲用一眼就可以透彻人性的本质,所以她的《倾城之恋》中的人物没有爱,范柳原与白流苏不得不将情感一笔一笔地算清楚,他们急切地想要抓住一些实实在在的物质,用那些冰冷的奢华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与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