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体育知识通
28686400000020

第20章 对抗搏击(2)

护手绷带是用来保护运动员手的用具,职业拳击比赛标准护手绷带长2.5米、宽5厘米。按照国际业余拳联(AIBA)的第10次会议的有关决定,欧洲拳击锦标赛、世界拳击锦标赛、世界杯拳击赛和奥运会拳击比赛的主办国,应为每名参赛运动员的每场比赛提供绷带。绷带由拳套管理员发给拳手拳套的同时发放,而且每场比赛必须发放新的绷带。参赛运动员必须使用大会统一发放的绷带,不得以任何借口换用其他绷带或加长绷带。在比赛中如果绷带松开,台上裁判应予以系紧,但如在任何一局比赛未开始便松了,就可以认为是故意的,这时台上裁判应该对该运动员予以判罚。如果运动员不遵守有关绷带尺寸的规定,或运动员使用自己的绷带时,拳套管理员和台上裁判有权制止,令其在规定的时间内更换,否则将取消该运动员比赛资格。

护手绷带一般都采用吸水性很强的棉纱制成,不用其他质地的布料。缠护手绷带时,要注意腕部可以适当地缠得紧一些,手掌、手指等其他部位通常不能缠得过紧,因为缠得过紧会使手指失去活动余地,影响技术动作的使用发挥。

拳击手套

根据国际业余拳联的规定,拳击运动员在参加拳击比赛时一定要戴拳击手套。世界杯拳击比赛时按体重级别使用不同重量的手套,48~67公斤级要使用226克重的手套,71~91公斤级使用284克重的手套。而且在拳击比赛时,组委会要准备两副同样的拳套,一副是226克,另一副是284克,以备运动员手套出现问题时随时更换。

参加国际比赛时,运动员所用的手套要经过国际拳联代表的检查许可,才能使用。我国拳击比赛用手套必须经过中国拳协批准,而且一场比赛中双方运动员的手套必须是同一厂家同一型号的产品。按照规定,手套的套锋击打面要用非常清晰的白色标出,以便在运动员击打时,使台上裁判员和评判员都能判别出运动员是否用拳锋部位击打对方。拳套不能有丝毫破损,带子要结扎在拳套背部,长出的带子塞进套筒,露在手套背面的结头处要用橡皮膏粘住,橡皮膏的长度不应超过7.5厘米,宽不应超过2.5厘米。比赛期间,要有两名拳套管理人员专门检查拳套,如果怀疑手套有问题,管理人员有责任和义务检查运动员的拳套以及绷带是否符合规则要求。

按规则规定,台上裁判员每场比赛都要检查两个参赛者是否戴用符合规则的拳套,并要检查拳套填充物的软硬度,看拳套是否有破损等,如发现上述问题,应马上让运动员更换拳套,更换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分钟,一般是1分钟的时间。比赛中拳套上的带子松了,台上裁判应帮助系紧,但如果发现运动员故意解开带子,台上裁判应该立即警告该运动员。

拳击服装与护具

拳击服装主要包括背心、短裤和软底鞋。背心应松紧适宜,不能影响技术动作的发挥。拳击短裤要宽松长大,裤长必须到大腿部位的一半,不能让护裆有所暴露,更不能影响比赛。拳手必须穿软底鞋,而且要绑紧鞋带。比赛时如果服装出现问题,台上裁判员应立即暂停比赛,给运动员1分钟的时间更换,最多不超过2分钟。运动员应准备好备用服装,以备更换。

拳击的护具主要包括护头、护齿和护裆。参加比赛时运动员必须使用护头。双方运动员护头的规格、样式要统一,一方为红色,一方为蓝色,和各自所在的角色要一致,而且所用护头必须是国家拳协批准认可的统一护头。国际业余拳联规定,比赛时运动员必须使用护齿,护齿的大小应合适。如果运动员没有自带护齿,东道主有义务提供。比赛时不允许运动员故意吐出护齿,否则要受警告。如果护齿被打掉,台上裁判员捡起后把拳手带到他自己的角落,交助手冲洗干净后,再由台上裁判员给运动员戴好。运动员不能随意更换护齿;不戴护齿,比赛不能进行。运动员要穿戴护裆,如果护裆脱落或损坏,要及时更换和穿戴好,在1分钟内不能换好时,运动员可不戴护裆继续打满该回合,然后在休息时更换护裆。如果休息时不能及时穿戴好护裆,比赛则不能继续进行。

拳击比赛时,台上裁判员一旦发现运动员没有戴护具或服装不合要求时,应立即禁止该运动员继续比赛,让其助手在规定时间内把护具和服装穿戴整理好,而且不准助手和运动员讲话。如果有意拖延时间,就要警告和判罚,严重者取消比赛资格。

拳击比赛规则

奥运会拳击比赛规则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只进行男子拳击赛,由两位选手在方形拳击台上进行比赛。在业余拳击比赛中,比赛的目标是通过击打对手获得点数或造成对手无法继续比赛。拳击手必须佩戴拳击手套,只允许用握紧的拳头击打对方腰际以上侧面、正面部位。

得分

铃声响起,拳击比赛的一个回合就开始。拳击手相互逼近,企图有效击打对方得分。用握紧的手套拳锋部位对对方身体合理部位1次清晰有力的击中,得1分。有效击中部位包括对方头的正面和侧面,腰际以上上体的正面和侧面,对臂部的击中无效。对有效击中部分的击中如果裁定不构成打击力量,则不得分。由5人评判小组来决定击中是否得分,电子记分系统将确保只有在5名评判员中的至少3名裁定得分时才记分。每一个评判员面前有2个按钮,一个按钮代表一个选手。当评判员认为选手对对手有1次有效击中时可按1下相应的按钮。只有至少3名评判员在相互相差不到1秒的时间之内按下同一按钮,记分系统才记分。

当两位拳击选手在近距离搏斗中快速连续相互击打对方时,每一方都无法实施有足够打击力量的击打,这时候,评判员可等到近战结束,给占优势的一方记1分。在拳击比赛结束时,合计每个评判员所给的点数,获得多数评判员评定的点数较多者被宣布为优胜者。如果两位选手的最后所获点数相同,评判员将通过评定选手在比赛场面上占优势或体育作风较佳来决定优胜者的归属。如果评判员在衡量这些因素后评定依然持平,这时他们可以转而考虑选手的防守技能来做出最后评定。

(击)倒地和(击)倒地不起

在一场拳击比赛中,拳击手被击中后,脚以上身体的任何其他部分接触台面可判为倒地。在被击中后,身体部分跌出围绳以外或体力不支依靠或悬挂在围绳上,或者在受到重击后,虽然可以站立但被台上裁判员认为无法继续比赛时,选手都应被判为倒地。当拳击手被击倒后,场上裁判开始从1到10数秒数,现在已采用电子数秒设备,每数1次设备会发出1声嘟声,但是台上裁判经常自己来数秒。台上裁判在数秒时要求保持一只手在倒地选手的面前,用手势表明数秒的数字。在数到10秒后,如果倒地选手仍不能起立,可判对方击倒对手获胜。即使倒地选手立刻站立起来,也不能继续比赛,他必须先接受台上裁判员的8次数秒,数秒到8后,在认为比赛可以继续时,台上裁判员会命令“开始”继续比赛。如果被击倒选手在站立起来后在无击打情况下再次倒地,台上裁判员开始1次8次数秒。

倒地并正在被数秒的选手只有在决赛的最后一个回合结束铃声响时才可以被终止数秒,避免被判失败。在其他回合和比赛中,台上裁判员在铃声响后继续数秒。

如果双方同时被击倒地,台上裁判员同时数秒,只要一方保持倒地,继续数秒到10。如果双方在数秒到10时都不能站起,这时比赛结束,倒地时间以前为止获得点数最多者胜出。

犯规

职业拳击赛中,拳击手犯规时,他将面临告诫、警告或最严厉的处罚——取消比赛资格。职业拳击赛中,对同一种犯规2次告诫等于1次警告。3次警告,无论是否针对同一种犯规,都会取消选手的比赛资格。常见的犯规包括:击打对方腰线以下部位,抱住对方,用手臂和肘部挤压对方的脸部,把对方的头往围绳外压,张开手掌击打,用掌背击打,击打对方的头颈后部以及躯体的背部。其他的犯规有:消极防守,在场上裁判员命令“分开”时不后退一步,语言冲撞台上裁判员以及在台上裁判员命令“分开”后马上击打对方。

(拳击)体重级别划分

2008年北京奥运会拳击比赛包括11个级别。体重级别的划分和限度如下:48公斤级、51公斤级、54公斤级、57公斤级、60公斤级、64公斤级、69公斤级、75公斤级、81公斤级、91公斤级、91公斤以上级。

其他规则

如果任何一个拳击手在一个回合内接受3次数秒或1场比赛中接受4次数秒。台上裁判员可以终止比赛,宣布对方为优胜者。

如果台上裁判员在比赛的第一个回合由于选手眼部受伤或类似的原因终止比赛,对方胜出。但是,如果台上裁判员在第二回合或第三回合由于上述原因终止比赛,将通过累计到此时为止评判员所给的点数来评定比赛的优胜者。

参赛的选手要求在第一回合开始之前和比赛结果宣布后相互握手,表示友好。参加奥运会拳击比赛的选手年龄必须不小于17岁、不大于34岁。

参赛选手下巴禁止蓄有胡须,上唇胡须最长不能超过上唇缘。

每一场比赛之前,医务检察官必须声明参赛选手的健康状况是否适合参赛。在比赛中,有3名医生在场边,任何一位医生在认为依据医学上的理由有必要终止比赛时可以终止比赛。

拳击裁判技术

对犯规动作,台上裁判员要用专门的手势向运动员和评判员及仲裁示意。台上裁判员常用的手势有以下几种:

判罚击打对方腰线以下的犯规行为时,裁判员用右手平掌(掌心向上)自腰线位置向下按,示意其击打了对方的腰线以下部位;

对用膝部顶撞对方的犯规行为,裁判员抬起膝关节同时用同侧手掌轻拍膝部,示意其用膝部攻击对方;

对用头部顶撞对方的犯规行为,裁判员用手指自己的前额,示意其用头部顶撞对方;

对用肘关节撞击对方的犯规行为,裁判员屈肘抬平手臂,向侧后方做顶撞动作,示意其用肘关节顶撞对方;

对击打后脑的犯规动作,裁判员用手掌轻拍自己的后脑,示意其击打对方后脑;

对击打后背的犯规行为,裁判员用手指向自己的背部,示意其击打对方的后背;

对用手掌击打对方的行为,裁判员用自己的手指向另一手掌,示意其用手掌击打对方;

对下潜过低的行为,裁判员用手掌(掌心向下)在自己的腹前下方向下按压,示意其下潜过低;

对利用围绳反弹力进行击打的行为,裁判员背靠围绳做向前冲动作,示意其利用围绳反弹的力量攻击对方;

裁判员对运动员进行警告时,一手抓住受警告运动员的手,另一手上举伸出食指示意评判员警告该运动员,并扣罚1分(3点)。

拳击基本技巧

拳击基本步法

20世纪前的拳击比赛,运动员如果运用步法来避开对手的攻击,则被视为是胆怯的行为。1892年9月7日,拳击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出现了。美国旧金山(今译圣弗朗西斯科)银行职员詹姆斯·科贝特运用灵活的脚步移动,躲开少年大力士——约翰·沙利文强有力的打击,像逗小孩玩一样打击沙利文,终于获得胜利,轰动了拳击界。这一新战法摒弃以前那种呆板的拳赛,逐渐为拳击界所广泛采用,发展到今天的拳击步法。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在盛赞拳王穆罕默德·阿里的步法移动的灵活性和打击的准确性时写道:“飘浮如粉蝶,冲刺若黄蜂。”可见步法的重要性。拳击的基本步法有滑步、冲刺步、侧步、环绕步、撤步5种步法。

拳击基本拳法

1.直拳

直拳是拳击技术中最基本的拳法,也是每一个优秀的拳击运动员最常用的拳法,分左直拳和右直拳。此拳法在单位时间内连续出拳数量比其他拳法多,特别是左直拳的连续直击。直拳是指从出拳到被击目标,拳沿直线运动的一种击打方法。直拳一般用于进攻或有意识退却时破坏对方动作,打乱对方阵脚,是夺取胜利的主要手段。

2.摆拳

摆拳是从侧面袭击对手的有力拳法,分为左摆拳和右摆拳。由于从侧面击打,身体向相反方向移动,起到分散对手注意力的作用。但摆拳走的路线较长,容易被对手发现,而且因力量大,一旦击空容易失去平衡。摆拳速度比直拳慢,一般不作开始的引拳。

3.钩拳

钩拳是一种中、近距离的击打拳法,钩拳通常配合直拳或摆拳组成组合拳进攻对手。

上钩拳:如果说直拳与摆拳更注重中、远距离的进攻,那么上钩拳主要在中、近距离击打对方。上钩拳既可发短拳也可发长拳。通常上钩拳击头和上体。上钩拳分为左上钩拳和右上勾拳。

平钩拳:出击时,拳不应有向后拉的准备动作。左、右平钩拳都可以配合前进步法,即作前滑步同时击打左平钩拳或右平钩拳。

4.刺拳

刺拳属于直拳类型,是一种试探性拳法,以左刺拳为多。刺拳走的路线比直拳短,拳的力量较轻,能起试探对手的作用,并配合其他拳法以连续进攻。刺拳出拳比直拳快而突然,腰部与胯部转动比直拳小,蹬地力量不大,因此重心前移较小,出拳后臂并没有完全伸直。

5.振拳

振拳多用在短兵相接、近距离搏斗时贴近对手击打,借腰部突然快速转动,出击时两臂贴近身体,前、后臂之间小于90度角。

6.组合拳

组合拳就是将几种拳法连贯起来,可以连续性地击打对手或压迫对手。组合拳需要的是协调性和连贯性。组合拳并不是一种训练时规定死的拳法,它靠的是自己的想象和实践,连贯性和协调性练习好了,再慢慢构想出一套组合拳出来用于什么时候进行什么样的攻击。

拳击重大赛事

拳击重大赛事有奥运会拳击赛、世界拳击锦标赛、世界杯拳击赛、区域性和洲拳击锦标赛、世界青年拳击锦标赛和国际拳击邀请赛。所有比赛都按国际拳联的规则进行。成年和青年世界拳击锦标赛每4年举行1届,洲拳击锦标赛每2年举行1届。

拳击赛事赛制

奥运会拳击比赛采用淘汰制,选手的对阵是随意抽签决定的,并不按照世界排名设立种子选手。不过与大多数奥运会项目不同的是,半决赛失利的选手不再进行3、4名决赛,而是并列第3,各获得1枚铜牌。

奥运会拳击比赛分4回合,每个回合2分钟,每回合之间有1分钟的休息。

现代拳击技术风格与流派

现代拳击的技术与风格可分为美洲、欧洲两大派。美洲派以美国和古巴为代表,他们的选手具有充沛的体力,出拳迅速、准确、有力,拳法多变,并具有很强的连续攻击能力,他们的技术优势是在快速移动中不影响自身技术的发挥,而且能够打出自身的最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