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甘肃省志.政协志
28690900000100

第100章 提案建议(11)

1994年7月,省政协组织部分常委,邀请省“两西”指挥部、省扶贫办、省水利厅、省水利设计院负责人,就靖(远)会(宁)电力提灌工程的维修改造问题深入到灌区,现场考察了工程效益和部分险段、管道和泵站情况,听取了靖会工程指挥部的汇报,分别与白银市、会宁、靖远两县领导进行了座谈讨论,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认为靖会工程效益显著,问题严峻,改造势在必行。

第一,工程概况和效益

靖会电力提灌工程是甘肃中部干旱地区的大型骨干水利工程,设计流量12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2942万亩。灌溉受益区为靖远南部、会宁北部的8个乡、58个行政村共12万人口。

于1973年5月1日第一条管道上水(3立方米/秒),到1993年底,实际灌溉面积达到212万亩,累计完成投资1108226万元。按目前实灌面积计算,平均每亩水地投资4769元。

第二,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靖会工程始建于七十年代初期,由于当时的历史原因和条件限制,前期准备工作不足,建设标准低,工程配套差,建筑物简陋,遗留问题很多,投入运行20多年后,又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

(一)部分工程至今仍未建成。

(二)支渠建设未列入基本建设。

(三)渠道防洪设施极不完善,数量少,能量小,没出路。

(四)现有的工程设施发生了危及运行安全的严重老化问题。如渡槽的排架裂缝,压力管道破裂等。这些问题日趋突出,矛盾不断扩大。

要解决上述问题,尚需加大投资,合理加固,在保工程安全、保现灌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设计能力。

第三,建议和意见

靖会工程效益显著,目前问题严峻,维修改造势在必行。工程改造在指导思想上,要“保安全、增效益、奔小康”;在具体工作中,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强化管理,逐步达标。

(一)维修改造方案的建议。目前水利设计部门提出的方案有两个:一个是全面改造的大方案,需投资856382万元,达到灌溉294万亩设计能力;另一个是部分改造的小方案,需投资3650万元,灌溉面积达到25万亩。小方案提出了工程亟等解决的6个问题:

1输水渡槽排架的裂缝问题。

2压力管道的老化锈腐问题。

3峡门干渠的改造问题。

4总干二至七泵站的增容改造问题。

5渠道险段处理和增设加固的排洪设施问题。

6改善通讯问题。

维修改造靖会工程应坚持三条原则:一是设计总规模(2942万亩)不变,到本世纪未实现;二是从部分改造小方案入手抓好目前工程亟等解决的6个问题:三是确定目标,分步实施。第一步要保安全运行。争取投入800万元,解决输水渡槽排架裂缝和总干渠等险段问题,第二步,要增效益。解决二泵以上机泵设备等问题,1997年灌溉面积达到25万亩;第三步,全面改造。到本世纪末或提前一年达到设计规模,奔向小康。工程改造资金的筹措,建议省政府组织协调省计委、“两西”指挥部、财政厅、扶贫办、水利厅等有关部门和市、县共同落实,分工负责,统筹安排解决。

(二)加强靖会工程管理,提高灌区整体效益。一是要依据灌区合理的农业规划,帮助群众科学种田,调整作物布局,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增加群众收入;二是发挥节水灌溉,扩大灌溉面积。把渠系水的利用率提高到60%左右,每亩耗水由目前的300方减少到250方左右;三是面向市场,认真贯彻《水法》,执行省政府颁布的10条水利改革措施,按国家要求和群众的承受能力,逐步提高水费标准,逐步做到以水养水;四是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实行责任制,对机电设备和渠道,加强养护维修,保证正常运行。在工程管理体制上,要积极探索更好的办法。

四、《关于兴建西格拉滩电力提灌移民工程的建议案》(摘要)

(1994年12月20日政协甘肃省第七届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主席会议通过)

1994年9月12日,黎中,韩正卿副主席视察了白银市平川区西格拉滩,和白银市、平川区负责人商议,把西格拉滩作为移民工程,按一带一安置移民,即从宕昌移民5万人,当地移民和解决温饱的群众5万人。受申效曾主席和黎中副主席的委派,省政协农委于是年12月1日至3日组织白银市、平川区和宕昌县的有关负责人,通过实地察看,座谈讨论和征求意见,认为,西格拉滩工程效益显著,移民条件好,应该尽早动工兴建。

第一,工程概况

西格拉滩电力提灌工程位于白银市平川区共和乡,灌区中心距黄河约20公里。灌区范围包括平川区宝积、共和两乡和靖远县东湾乡冯园村。东西长约43公里,南北宽为3—20公里不等。规划总面积2811万亩,其中宜农地面积2406万亩,可发展灌溉面积1831万亩。灌区分为西格拉滩(792万亩)罗家川(257万亩)、贺家川(546万亩)、黑山坪(263万亩)四片。规划灌溉面积均为一、二等好地,其中60%灌溉面积海拔在1700米以下,光照条件好,复种指数高。工程设计流量7立方米/秒,加大流量9立方米/秒。一泵站黄河水位高程13822米,最大提水高度为63572米,平均提水高度为4012米。总干渠长为4332公里,设泵站15座。总装97台,装机容量491万千瓦。

第二,建设该工程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1该工程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规划灌区均为一、二等好地(土层均在1—5米),土地连片,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便于开发利用。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复种指数高,可发展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水资源有保障,提取黄河水,电力资源充足,提灌工程采用110千伏、35千伏,供电有保障。工程建设的外部条件也很优越。交通比较发达,白宝铁路和红会煤矿铁路专用线贯穿灌区中心地带,公路国道109线纵横全灌区。境内煤炭资源也很丰富。上水灌溉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能充分发挥。

2工程经济效益显著。工程渠道空流段短,提水120米至三泵站后就有115万亩农田可受益,至五泵站后有2万亩受益。工程可以边兴建边受益,工程全部建成后,灌溉总面积达1831万亩,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同时可以进一步促进地方工业、乡镇企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3灌区移民条件好,有利于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该工程建成后,不仅使平川区农业生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解决本区干旱地区32万人的温饱问题,移民1万多人,而且可以安置区外移民4—5万人。

第三,建议和意见

西格拉滩早在70年代就酝酿兴建,之后又列入了2000年水利发展规划,当地政府迫切要求尽快兴建。该工程可发展水地1681万亩(其中靖远县3万亩),可解决当地贫困山区部分群众温饱,并可以解决部分移民。因此,建议省政府将该工程列入1995年水利建设计划,并开始筹建大临工程,兴建第一泵站。按一带一的比例,从生存条件严酷的宕昌县部分乡村移民5万人,并解决白银市平川区的移民及当地5万人的温饱问题,在全省起个成片移民的示范作用。

五、《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文化市场管理问题的建议案》(摘要)

(1995年6月30日政协甘肃省第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1995年4月以来,省政协就文化市场管理问题,开展了较为广泛的视察和调查。省政协七届十二次常委会议对文化市场管理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文化市场管理问题的建议案》。

会议认为,近几年来,甘肃的文化市场,特别是城市文化市场发展迅速,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文化市场的培育、建设和管理,做了大量的工作。去年秋季“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后,文化市场的形势明显好转。但是,从视察和座谈中反映的情况看,文化市场的管理还存在着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些问题还是相当严重的。主要表现在:侵权盗版的出版物和音、像制品充斥市场;宣扬淫秽的色情书、刊和音、像制品屡禁不止;宣扬看相、算命、风水、圆梦、解咒等封建迷信的书、刊广为流传;一些带有政治倾向的“黑书”也在书市上销售;录像厅放映的多半是色情、凶杀片;电子游戏机和台球活动中的赌博问题相当严重;歌舞厅内灯光摇曳,若明若暗,有的包厢、雅座封闭严紧,伴舞、陪唱、超时营业和敲诈现象也不时发生。

目前文化市场上存在的种种消极现象,严重地污染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阵地,毒化社会空气,腐蚀人们的灵魂,消磨意志,特别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影响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为了彻底清除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精神污染,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全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使全省文化市场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文化市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工作的重要方面,对活跃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也关系着社会稳定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示,切实加强对文化市场工作的领导。要把文化市场工作列入政府管理的责任目标,实行责任制,做到有要求,有检查,有落实,不断促进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二,理顺管理体制,强化管理队伍。文化市场管理体制不顺,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短缺,是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横向实行归口管理,以一个部门为主实行管理,其他部门配合工作;纵向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进一步明确文化市场主管部门的地位和职责,各有关部门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要建立与健全文化市场管理机构,加强版权行政管理,适当增加编制名额,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建立和充实文化稽查队伍,强化管理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培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第三,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依法管理。文化市场管理不严,走私违法活动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管理干部法制观念淡薄,执法不严,或无法可依,对违法犯罪活动打击不力。因此,对已经出台的关于文化市场管理方面的规定、条例、法规必须认真执行,付诸实施。建议省上建立音、像制品批发市场,实行音像制品二级批发单位集中管理,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把好售前审查关,对盗版、走私、黄色等音、像制品要采取措施,堵源截流,坚持依法管理。

建议省人大制定《甘肃省文化市场管理办法》,使文化市场管理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第四,坚持治标治本结合,综合治理,强化执法力度。文化市场管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宣传、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工商、公安等部门必须密切配合,互相支持,既要扎扎实实做好经常性的管理工作和教育工作,又要在每年适当时候,集中进行一至两次突击性的“扫黄打非”活动,公开宣判一批大案要案,集中销毁一批黄色书刊和非法的音、像制品,以扩大宣传,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之势。要加强职工和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他们的识别能力。要积极支持合法经营者,对制“黄”、贩“黄”者、屡教不改者、非法经营者,特别是大案要案,必须认真查清,依法处理。

第五,要多渠道筹措文化市场管理经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困难问题是经费短缺。

为了切实解决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应设立文化市场管理专项资金。可考虑从三个方面筹措资金,一是在文化娱乐经营单位的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二是非法出版物和音像制品的罚没款;三是财政上适当补助一点。切实做到收好、管好、用好,从而保证文化市场管理有稳定的经费投入渠道。

第六,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在整顿文化市场,加强管理的同时,要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使文化市场繁荣,活跃、健康有序地发展,为弘扬民族文化和对外文化交流服务,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服务,从而更好地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组织文学艺术家深入生活,努力反映时代精神,多写激励人们奋发上进的优秀作品,尤其要为少年儿童创作一大批优秀作品。要大力提倡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

文化部门要注意积极引导,使经营者既抓经济效益,更重视社会效益。社会有关方面要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文化娱乐场所和丰富有益的文化节目,特别是要利用好现有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科学宫等文化场所,丰富青少年的文化生活,启迪智力,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同时要努力为广大职工提供品位高、格调高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和优秀的文化活动项目,激励他们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六、《关于将实施“玉米战略”作为我省粮食生产的重要措施的建议案》(摘要)

(1995年8月2日政协甘肃省第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根据民盟甘肃省委在省政协七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实施“玉米战略”,实现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保证总产、维持平衡的提案》,省政协补充完善,形成了《关于将实施“玉米战略”作为发展我省粮食生产的重要措施的建议案》。

实施“玉米战略”的主要依据是:

1从玉米的生物学特性看,它是C植物,属高光效农作物,增产潜力比小麦高3倍。

2从玉米对农业生态环境的需要看,甘肃大部分地区都适宜种植,特别是河西和中部引黄灌区,玉米平均单产可达到922吨/公顷。

3从甘肃对粮食的需求看,生产更多的玉米,既是保障全省人均占有粮食和人均肉类占有量达到全国人均水平的物质基础,也是乡镇企业粮食加工业的原料基础。

4从玉米的生产成本和投资效益看,均优于水稻、小麦及糜谷等秋粮作物。

5从粮食加工增值情况看,玉米最有前途。

实施“玉米战略”的具体意见是:

1提高认识。要从发展粮食的战略高度重新认识玉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要把大力提高玉米单产和适度扩大玉米种植面积作为本世纪末粮食增产100万吨的重大措施和突破口。

2扩大面积。将全省玉米播种面积由目前的32万公顷,到本世纪末逐步扩大到65万至80万公顷。

3现有带田地区可将玉米带由两行改为3行或4行。

4把推广地膜玉米种植作为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做好思想宣传、技术指导、配套服务等工作。

5努力提高单产。引进玉米良种;形成丰产技术规范;增加投入,增施基肥,地膜栽培,科学灌水,提高产品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