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甘肃省志.政协志
28690900000138

第138章 文史资料(8)

第三十八辑《近现代名人在甘肃》系列之一。原中共甘肃省委书记顾金池题写书名。1994年出版。本辑收入史料64篇,23万字。扉页收有江泽民总书记在甘肃考察的图片,及张学良先生从台湾请王禹廷先生带给甘肃友人的他与夫人赵一荻的合影。重点篇目有《“若已有园”与林则徐、谭嗣同居留诗作》、《吉鸿昌将军过陇西》、《吴佩孚在青寺》、《毛泽东长征过甘南》、《于右任先生和甘肃》、《我和张学良将军两次会见记》、《回忆我父亲陶祖椿和于学忠将军的交往及其任甘肃制造局局长始末》、《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甘肃》、《陈嘉庚先生在兰州》、《蒋介石视察玉门》、《蒋经国兴隆山游记》、《西北军风纪巡察团西巡纪事》、《张治中视察河西片断》、《彭总在敦煌》、《朱德副主席在玉门》、《忆英国议员乔治·胡特先生在甘肃》、《马海德与山丹》。

第三十九辑《陇原创业的人们》系列之三。1994年出版。本辑收入作者撰稿30篇,24万字。重点篇目有原省政协副主席朱宣人的《为了这一方热土——忆我和西北畜牧兽医学院及甘肃农业大学》。还有《建城造房五十载》、《以赤子之心报效祖国——回忆我的采矿生涯》、《裴慎先生生平事略》、《救死扶伤四十一年》、《回忆我的铁路生涯》、《情系秦声,不懈追求》、《从事水利工作五十年的回忆》。

第四十辑《近现代名人在甘肃》系列之二。1995年8月出版。本辑收入史料41篇,约23万字。重点篇目有《左宗棠在甘肃植树、禁烟、办学述要》、《谭嗣同在兰州》、《冯玉祥督甘四年大事录》、《“西安事变”中的邓宝珊将军》、《贺龙在陇南》、《回忆我的父亲张大千敦煌之行》、《孙健初发现玉门油田》、《康世恩在玉门》、《方毅八下金川纪实》、《日本首相竹下登在敦煌参观》。

第四十一辑甘肃州、市、县(区)《文史资料集萃》之一。原省政协主席申效曾题写书名,原省政协副主席朱宣人作序。1996年8月出版。本辑收入各市、州、县(区)政协提供文史资料41篇,234万字。重点篇目有《白朗起义军攻占天水经过》、《国民军与西军的永登之战》

、《吴佩孚过武都》、《一张留影引起的思念——关于王平水将军流落镇原养伤的回忆》、《我参加印缅抗日的回忆》、《回忆抗战时期重庆妇女干训班》、《台儿庄战役前奏——临沂保卫战》、《记“三八总部”调统室在平凉的活动》、《1944年蒋介石来天水》、《河西警备总部起义纪略》、《彭铭鼎领导国民党驻酒泉部队起义经过》、《安西剿匪肃特纪实》、《蒋经国、蒋纬国在敦煌的片断回忆》、《邓发经安西赴共产国际》、《卓尼起义前后》。

第四十二辑甘肃州、市、县(区)《文史资料集萃》之二。1996年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约18万字。收入的重点篇目有:《天水火柴工业的发展》、《孙运旋与天水电厂》、《平凉手工业之兴起》、《韦勒女士访问玉门》、《中罗友好热电厂的建设》、《在台“石油人”怀念老君庙》、《人民共和国的“金娃娃”成长记》、《天水漆艺的起源及沿革》、《民勤最早的商场——槐树店》、《甘谷线辣椒》、《镇原杏的发展利用与开发》、《民国时期酒泉的水规制度》、《牵引青龙进秦川》、《睦记安泰堂国药店》、《丝路驼道走新疆》、《张家川皮毛业的发展》、《临夏羊毛商的兴衰》等。

第四十三辑甘肃州、市、县(区)《文史资料集萃》之三。1996年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共收入各地来稿60篇,约24万字。主要篇目有《一位被遗忘的诗人冯梦九与他的诗作》、《梁登瀛与孙中山》、《陇上铁汉安维峻》、《谭嗣同在秦州》、《于右任静宁访亲记》、《农民诗人孙万福》、《西北名流水梓》、《民族工商业者马辅臣》、《杜汉三烈士》、《陇东教育名人王尔全》、《兰州西北毛纺厂创始人刘鸿生》、《列宁会见民勤商务会魏永坤》、《金石和方志学家张维》、《张大千在天水的片断》、《辛亥革命时期的张掖志士王之佑》、《美国友人韦勒和萨顿在肃州》、《宿之杰抗日殉国事略》、《魏宏发任安肃道尹时在酒泉的政绩》、《缅怀水天同》、《字苑模范牟紫东》、《当代社会学家牙含章》、《民国时期平凉职官轶事》等。

第四十四辑甘肃州、市、县(区)《文史资料集萃》之四。1996年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近30万字。收入的主要篇目有《晚清陇南书院》、《历史上兰州的四大书院》、《“天下第一校”酒泉中学的沿革》、《私立云亭学校就读杂忆》、《痛打贪污县长赵文清》、《邵力子先生与天水图书馆》、《茅盾释“江南草长”的一封信》、《天水报业70年》、《陇东日报》

之始末》、《平凉的曲子戏》、《“夜光杯”今昔》、《陇西宴式——巩昌十二体》、《闻名遐迩的陇西火腿》、《平凉武术》、《吉鸿昌举办陇南国术比赛》、《民国时期灵台疫病的流行》、《回忆1920年平凉地震》、《留学夏河的尼泊尔人》、《记永登减租反霸中的一次反革命暴乱》等,计72篇。

第四十五辑主要是有关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史料。1996年出版。收入史料51篇,27万字。重点篇目有杨嘉瑞将军《我在抗战初期的战斗回忆》、《忆佟麟阁将军》、《邓宝珊将军和二十一军团北线抗日纪事》、《国民军甘肃省党部的创建与李世军》、《马鸿宾和邓宝珊的两次交往》、《我当兰州首任市长的回忆》、《我和于右任先生在国共和谈前后》、《陇东风云人物陈玎圭璋》、《蒋云台将军起义略闻》、《张子丰与黄正清的起义》、《骆驼兵团沿革和起义前后》。

第四十六辑《中国裕固族》专辑。1997年出版。扉页收有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接见肃南裕固族女青年索彩英和裕固族文艺工作者安玉香的图片。本辑为政协甘肃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与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张掖地区工作委员会、政协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委员会协作征集和编辑出版。政协张掖地区工委副主任贺敬农、政协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委员会主席安玉林作序。本辑收入记录裕固族的历史演变、政治经济、教文卫体、民族人物、民族风情、宗教信仰等资料60篇和附录3篇,共约30万字。重点篇目有《我所知道的裕固族族源》、《解放前裕固族部落简况》、《芬兰前总统曼内海姆对裕固族地区的记述》、《裕固族的族名和姓氏》、《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诞生记》、《1959年肃南千里大迁徙纪实》、《荒凉河谷上崛起的肃南县城》、《肃南教育发展简况》、《不断发展的肃南卫生事业》、《裕固族的最后一个大头目——安贯布什加》、《裕固族第一任县委书记郎天荣》、《从游牧到定居》、《裕固族东迁后建立的第一个寺院——古佛寺》。

第四十七辑1997年12月出版。收入作者撰稿26篇,约22万字。重点篇目有原甘肃文史馆名誉馆长张思温撰写的《记农学家张心一》和原省政协主席葛士英撰写的《“文化大革命”

的往事回忆》。还有《记第六世贡唐仓活佛丹贝旺旭》、《记爱国爱教的西道堂教长敏生光》、《世代书香之家的邓宗与邓春膏》、《我的秦腔艺术生涯五十年》、《缅怀叶滨》、《抗日救亡中的杰出女活动家倪斐君》、《医疗工作风雨六十年》、《朝鲜战场战地亲历记》

§§§第二节《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的社会效应

一、扩大了爱国统一战线

省政协自1960年开展文史资料工作以来,通过征集和出版《甘肃文史资料选辑》,激发了各界人士的爱国热情,广泛地团结了一大批各族各界群众。

组织曾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的民主党派成员撰写史料,肯定了他们为民族解放和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业绩,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组织工商业者和知名人士撰写史料,让他们把自己在旧中国为振兴民族工商业奋斗的事迹,以及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教训撰写下来,使他们感受到了党和人民对他们的历史作用的公正评价,吸引了港澳台和海外侨胞中的实业界人士;组织原国民党起义、投诚和特赦人员撰写史料,使他们通过总结自己的经历,进行感受对比,明辨正义与非正义,促进了海峡两岸交往。由于文史资料工作中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以文会友,活跃了人民政协工作,在扩大统一战线的团结面联系面方面,起到了其他部门不可代替的作用。例如《彭铭鼎领导国民党驻酒泉部队起义经过》选载在《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41辑)上后,就有不少曾经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诬为“国民党残渣余孽”和“隐瞒历史的旧人员”而心存怨气的当年酒泉起义人员,拿着《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纷纷找到单位领导,要求澄清他们的所谓“历史问题”,使原来的错误结论得以改正,政策得以落实。那个历史事件的真相是:1949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政策的感召下,新疆与酒泉的国民党部队,由陶峙岳将军领衔,同时通电起义,不仅使酒泉得以和平解放,而且将国民党起义官兵3万余人整编为人民解放军,这对加速整个大西北的解放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推行“左”的路线,加上大部分年轻人不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将当时的起义人员按“混进来的残渣余孽”对待,致使他们蒙冤难释。没有想到以“三亲”为特色的政协文史资料,竟使他们的问题迎刃而解,他们有的亲自到省政协对此表示感谢。据基层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人员反映,类似的例子很多。他们接待过的前来表示感谢的老年人,有的还成为文史资料的撰稿积极分子。

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在与基层政协协作征集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史料及回族、藏族史料时,坚持把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扩大爱国统一战线,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的史料作为重点。当省政协把这些民族与各族人民一起反对外来侵略、保卫祖国领土、反对封建统治、争取人民解放、建设幸福家园等事迹列入选题计划时,曾受到几个甘肃独有民族和回、藏同胞们的欢迎。有的看到省政协的《甘肃文史资料选辑》选载了有关本民族史实或个人史料后,亲自到省政协表示感谢。据统计,30多年来,在甘肃的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市、州、县政协委员,以及政协联系的全省各族各界人士,有五、六千人次以近现代历史当事人或见证人的身份,撰写了文史资料稿件,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稿件,被刊载在省政协和全省各基层政协编辑出版的各类文史资料选辑、专辑上,在各界人士中反响很大。

二、服务于各界人士

甘肃省政协文史资料的征编、出版、发行给有关人士编纂文史类书籍提供了参考和方便。复旦大学1981年出版的《五十二种文史资料篇目分类索引》(创刊号),曾收录《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1至8辑的全部篇目,供历史研究者参考。西北民族学院民族史研究所1983年编印的《全国各省(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选辑中有关回族的篇目分类索引》(周鲁辑),辑录了《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1至第10辑中有关回族史料的目录68篇,供民族史研究者参考。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丁焕章主编的《甘肃近现代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年10月出版),参考引用《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1至第26辑有关史料170余条。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劲所著的传记文学《邓宝珊传》,素材主要取材于全国政协和甘肃、陕西政协协作征编的史料专辑《邓宝珊将军》(文史资料出版社出版)。1987年,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主编《甘肃统战史略》一书时,许多材料,也是从政协征集的文史资料中得到补充的。

《甘肃文史资料选集》还为文艺创作人员提供了不少供借鉴的资料。如甘肃京剧团以谢觉哉在兰州活动的史料为素材,编写演出了现代京剧《热血》,其史料就是源自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于1985年征编出版的《谢老在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出版);天水秦剧团以辛亥革命时黄钺秦州起义为素材编演出的现代秦剧《秦州起义》,其素材史料也源于省政协和天水市政协征集、编辑和出版的文史资料。

三、传递乡土鸿音

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不仅见证了历史风云,而且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发挥了提供乡土乡音材料的独特作用。例如,酒泉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在每辑文史资料出版之后,便带着图书到各单位和各个乡村去送书,使大多数酒泉人能及时读到《酒泉文史资料》。敦煌政协征集的《敦煌文史资料选辑》出版后,敦煌、玉门、安西、酒泉等地的部分中小学教师,将文史资料的有关内容,揉合进政治、历史、语文等课程中,向学生讲课,成为“传之后代”

的乡土教材。一些当地青少年说,我们要立大志,干大事,振兴中华,建设家乡,把家乡变为像莫高窟壁画上所描绘的“极乐世界”那样。

甘肃美籍华人窦宗仪,在美国一所大学任教40多年,他回国探亲几次,每次都与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和省文史馆进行联系。他认为中国文化具有被世界公认的道德因素,所以他很赏识文史资料,常以家乡史料为素材在课堂上传递乡音。

六届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出版的《路易·艾黎在甘肃》一书,因为艾老是新西兰人,他的学生又常有些人去他的故乡,成为国与国之间传递乡音的交换品。新西兰国家图书馆获悉后,曾托来甘肃视察的新西兰考察团团长云达忠先生索要这本资料。艾老好友靳东岳先生撰写的《甘肃是路易·艾黎第二故乡》,曾收录进省政协的文史资料选辑中,后又被全国政协编辑出版的《中华文史资料文库》收入。新西兰国家图书馆收到《甘肃文史资料选辑》后,还给省政协发来电报表示感谢。

四、发掘了失传民间工艺

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甘肃各地一批深受群众喜爱、富于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品、传统风味食品,以及不少具有民族风尚的工艺美术制品,大多失传,后继无人,甚至有些只闻其名,未见其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显著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工商经营户,想方设法发掘和开发失传的传统工艺品和富有地方特色的食品。

基于这种需求,全省各级政协文史部门,常向工商界和民间的老年手艺人,征集这方面的“三亲”史料。不少老艺人为能留传自己所掌握的技艺而感到高兴。他们也情有所系,有的自己口述,请人记录;有的戴着老花镜字酌句斟地“爬格子”回忆。各地很快撰写出了一些有关民间工艺及饮食方面的史料稿件。例如,《天水漆器的风格及演变》、《文县的几种特产——文党、文椒、橘柑》、《灵台民间刺绣——枕顶》、《张掖传统风味小吃》、《岷县地方小吃》、《陇西宴式——巩昌十二体》、《兰州的山西羊杂碎泡馍》、《高老三与福华轩酱肉》、《夜光杯今昔》等,都在政协文史资料出版物上刊载。连《灵台剧种——灯盏头》、《平凉的曲子戏》、《甘谷的民间武术》、《高尔夫球戏起源于中国古代捶丸的考证》

等地方传统文艺、体育史料,也相继被挖掘出来,同时,秦安草编、庆阳地毯、洮州洮砚、临夏保安腰刀等民间工艺方面的史料,也找到了历史渊源。现在,来甘肃旅游和办事的人们,所到之处都会争相打听一些被新发掘出来的传统手工艺品和风味小吃。尤其是兰州的清真牛肉面,由于文史资料和人们的口碑和影响所及,现在已走向全国和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