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甘肃省志.政协志
28690900000142

第142章 学习宣传(4)

1959年2月,在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的大力支持下,省政协创办了“政协甘肃省委员会业余政治学院”,(简称“省政协业余政治学院”),学院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两门课程。哲学班的学习内容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班的学习内容为资本主义前期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等。课程中,还对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经济危机、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价值规律、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等当时被认为是重要的经济理论问题的学习讨论作了安排。组织这一学习使民主人士初步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认识了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指导意义,理解了党和国家制定各项政策的理论依据。学习对象为省政协委员、在兰全国政协委员、省人大代表和在兰全国人大代表中的民主人士,各民主党派省委委员和在兰中央委员,国家机关中处长以上的民主人士,各市、州、县(市、区)政协正副主席和正副秘书长中的民主人士,以及其他各界的代表性人士等。

学习后,普遍反映收获很大。工商界学员对照公私合营前后的实际情况,感到社会主义有极大优越性。很多人认为随着所有制的改变,过去不能够做的事(如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现在都做到了,这样不仅会使中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同时还能不断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有的人说,利用这种学习方式,确实能改变人们的世界观,今天民族资产阶级能在企业中积极发挥作用,这就是“和平改造”理论所带来的好处。

学习中国革命史和统一战线史

从1959年10月起,省政协结合给右派分子摘帽子和民主改革后的工作,举办了中国革命史和统一战线史学习班。参加学习的学员有省政协委员、各族各界民主人士、省工商联委员、省参事室参事、省文史馆馆员等。此外还在民主人士政治学校、业余政治学院中开设了中国革命史和统一战线史课程。学习中,基本上采取自愿接受教育的原则,学员分为3类:参加听课和小组讨论的;参加听课、但不参加小组讨论的;自学文件、不参加集体学习活动的。学习内容,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部分。学习文件以毛泽东有关著作为主,适当参考其他有关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文件;同时结合国内外形势,进行有关对时事政策的学习,消除在过去政治运动给广大知识分子造成伤害的影响。此外,还举办一些辅导活动,放映有关中国革命斗争历史的电影等。

通过学习,主要有4点收获:(1)认识到人民群众包括广大知识分子是历史的主人。中国革命能够取得今天的胜利,都是中国劳动人民同广大知识分子的共同结合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而取得的。(2)认识到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只有各族人民结成了最广泛的大联合,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使革命获得胜利。(3)认识到中国革命只有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下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结成最广大的联盟,才能取得胜利,没有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和各个阶级的结盟是不会成功的。(4)认识到毛泽东发展革命统一战线思想的伟大正确。从遵义会议以来,特别是到延安后,都是由于毛泽东遵循这一思想规律,才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经过系统地学习中国革命史和统一战线史,提高了各族各界民主人士的思想认识水平,清除了他们对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上的一些困惑和疑虑,坚定了同中国共产党一道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信心。

二、学习组织机构和学习形式

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学习委员会

甘肃省协商委员会学习委员会,沿续了约两年半的时间。1955年2月,省政协一届一次常委会议,决定撤销“学委会”,在秘书处下设学习组负责学习的计划安排。以后,理论学习由中共甘肃省委机关委员会统一领导和布置。1955年3月19日至22日召开的省政协一届四次全体常委扩大会议上,决定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关于“在自愿的基础上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积极学习国家的政策,提高政治水平,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努力进行思想改造”有关内容的规定,恢复成立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学习委员会”。“学委会”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统战部、各民主党派、省工商联和省政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共同组成。委员会推选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2人、委员10人。下设两个办公室,分别负责民主人士和工商业者的学习。

甘肃省各界民主人士政治学校

根据全国政协1956年3月27日二届二十次常委会议《关于组织各界民主人士和工商业者进行政治理论学习的决定》精神,省政协与各民主党派反复协商研究,决定由省政协牵头主办“甘肃省各界民主人士政治学校”。学校于1957年8月筹备就绪,校长由省政协副主席周祥初兼任,教务长由省政协副秘书长聂振轩兼任。校址设在兰州市小沟头,学习经费在省政协业务经费内开支。1957年9月1日,政治学校第一期正式开学,到1958年6月16日结业,历时近10个月,学员85人。省政协要求学校贯彻全国政协“自由思考、自由辩论”,“不查历史、不查思想”,“使各种见解和疑问能够自由提出和充分讨论,从而获得比较彻底的解决,不要采取那些可能引起学员顾虑和增加他们精神负担的各种措施。”的教学原则,以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主要教材进行学习。但在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中,学校也运用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方式开展反右派斗争和整风运动,在学员中被划反革命分子1人、右派分子12人、坏分子1人。

1958年8月28日到1959年4月底,政治学校举办了第二期学习,学员49人。这一期教学期间,正值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运动,学校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在8个月的教学中,组织学员参加了两个月的大炼钢铁和“实验田”的劳动,组织参观了雁滩、白塔人民公社和兰州市举办的有关展览。学习中展开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参加学习的资产阶级分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其他民主人士,在政治思想上程度不同的有所提高,开始从理论上初步明白了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必然性及其发展规律。”政治学校到1960年底共举办了三期,参加学习的学员总共257人。第三期以后再未开办。

省政协业余政治学院

1959年2月21日,在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大力支持下,政协甘肃省委员会业余政治学院正式成立,院长由省政协副主席吴鸿宾兼任。第一批学员共计105人,分为7个学习小组。他们都是省政协、民革、民盟、省工商联委员和省民委(伊斯兰协会和佛教协会)的在兰委员、参事室参事、文史研究馆馆员、无党派民主人士、各民主党派所联系的部分社会人士,以及部分单位的科、处级非党干部。学习计划为2年,共分4个学期,每学期为5个月。学院的学习方法是自学为主,讲授为辅,运用“四大”(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和整风的方式,使理论学习密切结合社会实践和劳动实践,让学员通过学习,在思想感情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学习的教材,主要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有关著作,同时结合学习党在现阶段的重要方针政策。

第一学期主要学习《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和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并结合学习了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公报和《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在参加学习之前,不少学员对人民公社运动和“大跃进”有看法,甚至有抵触情绪,认为公社化不一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是因为党和毛主席的威信高,所以才迅速“化”起来的。还有些学员说,全民大跃进,昼夜苦战,事倍而功半,并且有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不见得是好事。通过深入学习和反复辩论,使多数人从理论上“提高了认识”,勉强承认自己之所以对集体化道路存在顾虑和抵触情绪,“主要是资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立场未得到根本改造,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还特别浓厚的缘故”。

第二学期学习了“唯物辩证的工作方法”和全国人大二届一次会议暨全国政协三届一次会议文件。其中有《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中共中央关于各级领导人员参加体力劳动的指示》、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等。在学习中,学员们结合学习内容研究和探讨了一些有关工作方法的问题。例如,关于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方面,研究了社会主义的两种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两种分配原则——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两个发展阶段——社会主义阶段和共产主义阶段;两个过渡——由小集体所有到大集体所有和由集体所有制到全民所有制的过渡,由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业余政治学院到1959年底,由于换届自行结束,第三学期未举办。

§§§第二节省政协第二届委员会的学习省政协第二届委员会(1959年12月至1964年9月)的学习工作,主要是围绕着中共中央提出的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适应当时反对国际修正主义的需要,进行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社会主义“三个主义”教育,以及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而进行的。1961年至1963年在学习中,贯彻了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戴帽子和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答问题的“三不”“三自”方针,采取“神仙会”的和风细雨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学习的内容

学习中共八届九中全会精神

1959年至1960年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甘肃是全国最严重困难的省份之一。1961年初,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从1961年起,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2月28日,省政协召集在兰的常委、委员30余人,学习座谈了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公报精神。委员们结合甘肃实际,热烈拥护中共八届九中全会精神,并提出了不少看法和意见。认为甘肃的经济困难,并不只是因1959年遭受的自然灾害和1960年遭受的更大自然灾害,而是有些地区和部门,没有正确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才导致了当前这种非常困难的局面。有的委员建议在大搞农业的同时,应重视发展畜牧业,现在一顿饭即使吃掉六七两粮食,还感到肚子饿,原因就是缺乏油脂,如果能增加吃肉,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在学习讨论中,委员们意见最大的是一些生活用品销售部门的“走后门”风。有的委员批评走后门和讲人情,造成蔬菜和肉食供应的不合理,使市民苦乐不均,这个风应该制止。

有些委员对自由市场提出建议,他们说,前些日子自由市场出现后,东西乱要价,有的比以往贵好几倍,但是有东西卖。后来又一下子取消了,这不好,是走两个极端。

学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有关精神

此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学习,时称“新三反”(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商品走后门)的学习。参加单位以省政协、民革、民盟、参事室和民主人士政治学校5单位为主,共划分4个学习小组,参加学习69人。学习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61年10月至11月17日,以形势教育为主;第二阶段从11月17日至12月21日,以检查揭发贪污盗窃、投机倒把、商品走后门为主;第三阶段为进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共历时近4个月。通过运动、学习,揭发出来属于商品走后门问题的69人,属于私分多占和参与自由市场活动的23人,属于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10人。教育取得了4点效果:一是明确了是非,认识到“走后门”的危害;二是认清了形势,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三是改进了作风,清除了歪风邪气;四是健全了制度,堵塞了漏洞。

学习中共八届十中全会精神1962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八届十中全会,全会公报指出: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在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同时还强调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省政协对学习八届十中全会公报,作了具体安排及要求。组织在甘的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省文史馆馆员、省参事室参事等,进行了长时间的集中的学习,从1962年10月安排到1963年底。采取的形式有报告会、座谈会、举行常委扩大会等,反反复复进行了学习和讨论。学习的重点包括4个方面:一是关于国际形势;二是关于国内形势;三是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四是关于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

学习“三个主义”教育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