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甘肃省志.政协志
28690900000166

第166章 联系指导(17)

七、总结联系县、市协商机关的工作1955年2月15日,省协商委员会主席邓宝珊在省政协一届一次全体会议上作的《甘肃省(包括原宁夏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对联系县、市协商机关的工作作了如下总结:4年多来,省协委会经常和各县、市、自治区的常委会、协委会建立联系,发动他们联系代表和人民,协助当地政府进行各项工作,并随时印发有关业务的文件,经过重点视察,交流经验,改进了工作。特别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议他们协助政府宣传民族政策,作好民族团结工作。1951年召开了县、市、旗常委会、协委会主席、副主席座谈会,交换了协商工作的经验。1952年第一届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后,召集各县、市、自治区出席会议的常委会、协委会主席和委员举行座谈,并传达了全国省、市协商委员会秘书长会议的精神和决议,从此各地常委会、协委会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开展。根据中宁等13县、市、旗的报告,在1953年1年内收到人民意见达1140余件,均转当地有关部门处理。广通回族自治区常委会从1951年成立到1953年6月,3年中共调解回、汉之间的民族纠纷案件137件。临夏专区在剿灭反革命马良股匪中,临夏、和政、广通回族自治区常委会发动委员、代表,协助部队与政府宣传政策,争取被胁迫的分子还乡生产等工作,其效果不但密切了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同时也安定了社会秩序,加强了团结,支援了剿匪部队。在实行粮食统购统销中,各县、市自治区一般的都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讲明政策,交待任务,会后并组织向各阶层人民进行宣传,从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觉悟,使得粮食统购统销工作顺利进行。

§§§第二节第一届省政协与州、市、县政协的联系

一、加强与各县、市、自治区常委会、协委会的联系1955年2月,一届省政协成立,而各县、市、自治区政协地方委员会还未产生,省政协仍和暂行保留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委会、协委会保持联系,将一届省政协成立情况和当时应进行的中心工作,用书面通知各县、市、自治区常委会、协委会,并建议其从联系各阶层人民,协助政府做好反对使用原子武器签名运动、推销1955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搞好春耕生产等方面进行工作。各县、市、自治区常委会、协委会写报告及时回应,积极开展工作。

二、建议成立政协地方委员会1955年3月,省政协根据政协章程规定和甘肃省实际情况,建议中共甘肃省委决定设立下列政协地方委员会;1自治州或相当于州的市,即兰州市、蒙古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吴忠回族自治州、西海固自治州;2自治州所属的县,即临潭县、夏河县、卓尼县;3自治县,即广通回族自治县、泾源回族自治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4县或等于县的市,即武威县、临夏县、银川市、天水市、平凉市、临夏市。共18个政协地方委员会。是年7月,省政协与已成立的兰州市、甘南自治州、蒙古自治州、银川市4个政协地方委员会取得密切的联系,收到了他们反映的情况和送来的工作报告。省政协工商小组马光宗委员和临夏州政协一起调查了少数民族地区安置小商小贩工作,并视察了临夏地区农村工作,向省政协反映了小商小贩安置情况和农村工作情况。省政协还同西北民族学院协商,将省政协1955年2至6月份的工作报告和下半年工作计划纲要翻译为蒙、藏两种文字,分送给省政协蒙、藏族委员和民族地区政协,便于阅读、贯彻。是年9月,省政协将设立18个地方委员会的方案报告全国政协备查。并建议和指导新成立的州、市、县政协积极组织委员开展学习、座谈,参加肃反运动,广泛宣传肃反政策,联系人民群众,向有关机关反映委员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协助当地政府开展中心工作。

三、协助政协地方委员会开展工作,建立制度1956年11月,全省已成立3个自治区、1个县、5个市的政协地方委员会,超过了原定计划。省政协建议政协地方委员会要进一步团结各方面的人士,进行政治协商工作,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协助政府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各项工作;加强民族团结,协助政府引导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共同走社会主义道路;继续组织各界人士进行理论学习和时事政策的学习;按照工作需要建立一些专门工作组,密切联系群众,收集反映意见,分析研究问题,向国家机关积极进行建议。省政协还通过视察、访问、开业务座谈会、交流工作经验等方法,指导和帮助各地方政协委员会改进和提高工作。

省政协一届二次全委会议后一年来,州、市、县的政协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到1957年12月,全省已建立各级政协地方委员会机构30个,其办公地址、专职干部和经费预算等都得到适当解决。各级地方政协在当地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体委员会议和常务委员会议一般的能够按期召开并能进行经常工作。特别是民族地区的政协,在团结各民族协助自治区政府进行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些地方政协还成立了委员专门工作组,经常做社会联系工作;有些地方政协为了加强思想改造的学习,还组织了参观、访问活动。省政协对各地政协委员会加强了联系指导,发动各地政协,配合当地政府,对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和本省的各项重大措施,积极宣传推动和贯彻落实。并帮助地方政协建立制度,解决存在的问题。

1958年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行政区划发生变更,部分州、市、县政协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州、市、县政协调整为20个。省政协对各县、市和自治州政协,通过视察、举行业务座谈会、通报典型经验、对重大问题发出号召等方式,加强了联系和指导。是年11月,全国政协在山东济南召开县政协工作现场会议后,省政协组织专门调查组,调查了临夏回族自治州政协、临夏市政协、东乡族自治县政协的工作,总结并介绍了他们的经验,对全省各地政协工作起了帮助和推动作用。

§§§第三节第二届省政协与州、市、县政协的联系

一、向政协地方委员会及时提供学习文件和典型经验1960年,全省设州、市、县政协20个,即:兰州市、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天水市、平凉市、临夏市、德乌鲁市、徽成县、武山县、清水县、秦安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和政县、东乡族自治县、洮江县、临潭县、龙迭县。省政协为了推动各州、市、县政协大力开展学习和工作,采取了“及时建议”、“以点带面”的办法,即在各项中心任务和历次政治运动中,给州、市、县政协寄发了有关重要文件,建议他们组织当地政协委员、社会人士进行学习。如二届二次全国人大、三届二次全国政协会议闭幕后,省政协及时向各州、市、县寄发了会议报告等重要文件,既充实了学习内容,也为开展政协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为推动各州、市、县政协贯彻周恩来主席指示,开展文史资料工作,省政协转发了临夏市政协《关于收集少数民族历史档案资料情况的报告》,对各州、市、县政协积极搞好征集文史资料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省政协还推广了政协工作搞得最好的兰州市政协、临夏州政协和临夏市政协的经验,用他们的经验指导推动其他州、市、县政协的工作。

二、召开州、市、县政协负责人座谈会1961年后,随着县市行政区划的调整,甘肃省各自治州和部分市、县政协机构由原来的20个增加到30个。在二届二次全委会议后,省政协举行了自治州、市、县政协负责人座谈会,就进一步开展政协工作交流了经验和意见。省政协还以指派委员参加自治州和市、县政协的全委会议,介绍各地政协工作经验,寄送学习资料等方式,对州、市、县政协工作进行了帮助和指导。

三、调查研究,帮助地方政协改进工作为了进一步密切同各州、市、县政协的联系,交流经验,推动工作,省政协于1962年8月9日至9月20日,组织委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赴平凉、天水、张家川等市、县对政协工作进行了重点调查研究。通过与市、县政协领导座谈,对有关人士登门访问和接待来访,翻阅档案材料等方式,深入实际,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帮助总结了经验,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共同商量研究,提出了搞好政协工作的意见。随后到庆阳专区,了解了当地各界人士的学习情况和部分工商界人士的工作情况,并到陕西省政协学习了开展文史资料工作和组织学术活动的经验,访问了西安市政协。通过这次调查,了解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是:1组织方面,3个市、县没有执行当时政协章程关于每届任期两年的规定,自1956年或1957年市、县政协召开一届一次会议后,再未召开全委会和进行换届选举,常务委员变动很大,常委会议无法举行,经常采用委员扩大会形式代替常委会活动。经过省政协调查组建议指导后,各地普遍进行了换届的筹备工作,协商了委员名单,并召开了市、县第二届第一次政协会议,通过选举,健全了市、县政协组织,保证了政协活动的正常进行。2政治协商方面,仅通过委员扩大座谈会等形式,讨论了当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群众生活的有关重要问题,而常委会未形成例会,没有定期举行,与民主党派组织的联系也未形成制度等。经省政协调查组建议指导后,市、县政协普遍建立了定期召开常委会的制度、定期召开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负责人座谈会制度、适时组织委员和各界人士学习会、报告会、座谈会制度等,促进了县、市政协活动的正常进行。3推动各界人士自我改造方面,经调查组检查,一般采用在职学习和集中脱产学习两种形式,并贯彻“神仙会”精神,实行“三不”政策,开展自由讨论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各界人士提高了认识。对此,调查组建议,要进一步改进学习方法,克服一般化、不灵活的缺点,使学习和思想改造收到更好的效果。4联系各界人士和人民群众方面,经调查组检查,虽然组织了时事政策和形势报告会、当地一些重要问题座谈会,并重视处理委员提案和人民来信来访,但制度不够健全,调查组建议,要建立提案、信访的登记、催办、处理、答复等制度,切实做到件件有交待,事事有着落。文史资料工作方面,虽然着手进行,但缺乏具体组织领导,有的知情人士对撰写“三亲”资料还存在各种顾虑,因此,调查组建议,要对各界人士认真进行“三要”“四不”“三给”方针的宣传教育,使文史资料征集工作尽快开展起来。

四、经常与地方政协领导交换工作意见1963年,各州、市、县政协在当地党委直接领导下,各项活动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省政协先后举行了4次州、市、县政协负责人座谈会,就有关一般地区和民族地区政协工作的方针任务、工作方法等问题,交换了意见。省政协还组织工作组到平凉市、天水市、天水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等市、县政协进行了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就政协工作的各个方面,同市、县政协互通情况,交流经验,进一步加强了联系和指导。

1964年,省政协同州、市、县政协比较经常地交换了工作情况和工作经验。省政协副主席周祥初担任省上组织的庆祝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10周年代表团副团长,赴肃南参加了庆祝活动。省政协副主席马靖等应邀参加了临夏市政协五届一次全委会议,并宣读了省政协的贺词。

§§§第四节第四届省政协与州、市、县政协的联系

一、召开省、州、市、县政协工作座谈会座谈会于1982年1月8日至10日在兰州召开,参加这次座谈会的有省、州、市、县政协主持工作的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各地、市、县委统战部负责人,省级各民主党派秘书长,省政协和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处、室负责人共67人。座谈会上学习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特别是政协工作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总结交流了开展政协工作的新经验;研究讨论了如何进一步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的问题。大家解放思想,热烈发言,就自己的认识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互通情况,取长补短,达到预期的目的。会议认为,甘肃各级地方政协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全省有27个州、市、县成立了政协地方委员会,委员人数达到2239人,工作和活动基本上恢复到“文化大革命”前的规模。各级政协在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对台工作、协助党和政府落实各项政策,进一步实现安定团结方面,都做出了贡献,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主要是:1坚决依靠党委,主动争取党委的领导和支持。2政协自身发挥主动性,积极协助党和政府搞好中心工作。3联系实际,结合本地区的特点,有重点地进行工作。如甘南州政协组织委员协助政府解决草山纠纷;临夏州政协协助政府解决教派纠纷;天水市政协协助政府解决知识分子工作中的问题等,都从本地实际出发,效果很好。

会议强调指出,人民政协在新时期的任务十分光荣,工作大有可为。各级政协组织和委员要认真学习,努力做好工作。对各地政协普遍存在的经费、房子、编制、车辆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会议要求省上有关部门作出明确规定,妥善解决。省政协副主席骆是愚、谢松柏在座谈会上讲了话。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政协代理秘书长王尚乾在座谈会结束时,就甘肃各级地方政协工作的基本情况;政协的性质、任务和作用;一些认识问题和具体问题作了总结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