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甘肃省志.政协志
28690900000176

第176章 人物(6)

1945年2月参加革命,194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华社记者,边区“群众日报”记者,“宁夏日报”编采室主任、记者组长,宁夏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兼总编,宁夏省文教委员会委员。1950年12月起任宁夏省广播电台党组副书记,中共银川地委委员、银川报社总编。1955年6月起任中共甘肃省委党刊室主任、秘书处长,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副主任、主任、副秘书长兼保密、党史委员会副主任,中共武威县委副书记,中共武威地委委员。1979年8月起任中共平凉地委代书记、书记兼平凉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1983年4月起任中共甘肃省委委员、秘书长,后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1985年5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1988年1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并任省政协党组副书记。是甘肃省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

1953年在宁夏省第一届劳模代表大会上被授予“模范工作者”称号。所写中篇小说《历史的变化》,获宁夏省第一届文艺作品评奖小说作品二等奖;长篇小说《延河魂》,获1995年《敦煌文艺》文学奖。

崔国权(1929~),原名崔国荃,陕西米脂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4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三边分区吴旗县完小教员、班主任,中共吴旗县六区区委委员、宣传科长,吴旗县委宣传部干事、副部长、部长,中共三边地委宣传部干事、三边报社记者、编辑。1949年9月后,历任《宁夏日报》编委委员、党组成员、记者部主任,新华宁夏分社通采室副主编、宁夏日报总编办公室主任、副总编辑。1954年后,历任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党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兼任公司共青团书记,白银厂报总编辑。中共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党委副书记、政治部主任。在“四清”和“文化大革命”运动中遭受迫害,1978年复查平反,恢复政治名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历任甘肃省环保局常务副局长、局党组副书记,中共甘肃省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省保密委员会主任,中共甘肃省委秘书长。1984年3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1987年4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1988年1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并任党组副书记。1993年1月任政协甘肃省第七届委员会咨询员。是中共甘肃省委第六届委员,曾兼任甘肃环境学会副会长,甘肃生态学会顾问,甘肃省国际友人研究会副会长。

黎中(1930~),河北玉田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45年8月参加革命,194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6月起任甘肃省经计委副主任,1965年5月起任青年团甘肃省委书记,1970年11月起任中共兰州棉纺厂委员会书记,1972年11月起任甘肃省政府财贸办公室副主任,1975年12月起任中共定西地委副书记、书记,定西地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定西军分区第一政委。1981年3月起任甘肃省进出口委员会主任、甘肃省对外经济办公室主任、中共甘肃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甘肃省农业委员会主任、甘肃省“两西”农业建设指挥部总指挥、甘肃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1977年12月当选为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87年出任国务院三西地区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后为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1989年3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1993年1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并任党组副书记。

曾主编《甘肃四十年经济简史》、《三西移民录》等书(1992年甘肃省人民出版社出版)。

主要论文有《简论“三西”地区开发扶贫移民问题》、《关于“三西”地区发展农村支柱产业的几个问题》、《巩固发展温饱成果,向脱贫致富前进》。

1988年曾获全国优秀经营管理者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

陈剑虹(1937~),浙江杭州人,196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焊接专业,1968年5月,清华大学焊接专业研究生毕业。教授。无党派民主人士。

1961年参加工作,在北京机械学院任教。1963年,考入清华大学焊接专业读研究生。1968年5月起,在甘肃工业大学工作,1987年晋升为教授。1985年至1995年任甘肃工业大学校长,甘肃省人大第五、六、七届代表,甘肃省第七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第六届代表。1989年3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1993年1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是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科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构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第三届学会常务理事。

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一直从事焊接及金属材料学的研究,在焊接电弧物理及焊接化学冶金方面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其研制的新型焊接、电弧分析仪、计算机辅助焊接工艺选择系统,分别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七五”攻关重大成果奖及省、部二、三等奖,并取得两项发明专利。曾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发表于国际著名杂志的28篇,国际会议邀请宣读5篇,国际杂志发表的被SCI和EI收录。代表作有《低温解理断裂机理研究》、《低温解理断裂机构的韧性研究》。并曾主编了《焊接卫生与安全》专著,编写的《焊接冶金及材料》

被作为焊接专业的全国统编教材。1994年,在第47届国际焊接年会主持过“新型材料焊接连接涂敷及表面改质国际讨论会”。主编过值班会议论文集《新型材料的焊接、连接涂敷及表面改质》。1995年10月,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和依阿华州立大学就个人研究成果讲学一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好评。

应中逸(1922~),浙江鄞县人。1940年毕业于上海美术学校。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

1937年在上海纺号绸厂、货行当学徒、记账。1940年入上海鼎焙书画研究社学画。

1947年在中国福利会从事儿童教育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妇女生产教养所(院)、上海市新艺工厂教师、干事、科长、所工会主席、副院长、副厂长。1958年随上海迁兰企业到甘肃白银市,历任白银市针织厂厂长、工交局副局长、手工业联社主任。1963年12月调甘肃省工业管理局任工艺美术处负责人、副处长。1972年1月后,历任甘肃省轻工业第二生产组、手管处工艺美术组、甘肃省工艺美术公司主任、副经理、总工艺美术师。兼任甘肃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民进甘肃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9年任民进甘肃省委员会主任委员。1979年11月至1997年12月任政协甘肃省委员会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委员,1984年3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1992年3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1993年1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是第七届、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常委,甘肃省书法协会名誉主席,甘肃省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

1983年去日本开展书画技艺交流活动。1988年举办《百梅诗图》展览。1995年去新加坡参加全球汉诗研讨会,1997年随全国政协代表团赴日本进行外事活动。

韩正卿(1934~),甘肃宕昌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49年9月参加革命,195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甘肃省岷县第六中心区(良恭区)政府干部,好梯乡副乡长,区工委青年干事,武都地委组织部干事、秘书,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干事、专职党支部副书记,中共武都县东江公社委员会书记。1972年8月起任中共民乐县委书记。1980年8月起,历任中共定西地委副书记、行政公署副专员,中共定西地委书记,定西军分区第一政委。1987年3月起任中共甘肃省委常委,甘肃省“两西”(河西、定西)农业建设指挥部总指挥,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党委书记。1993年1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并任党组成员。

1997年荣获第二届“全国十大扶贫状元”称号。

王平(1931~),陕西富平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49年8月起在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195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4月起,曾任中共宁夏省陶乐县委干事、秘书,中共宁夏省委组织部干事、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干事,1956年任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副处长。1971年任水电部第四工程局办公室副主任,兰州高原大气所办公室负责人,1978年任中共甘肃省委科技政治部组织处长。1979年起,任甘肃省人事局副局长、局长。1983年任甘肃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党组成员。1986年任中共甘肃省委政法委员会书记。1989年任甘肃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1993年1月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并任党组成员。

杜大仕(1935~),四川三台人。196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中国共产党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