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甘肃省志.政协志
28690900000067

第67章 协商讨论(8)

1981年10月26日,应省人民政府的邀请,省政协部分党外常委出席了省政府工作座谈会。省长李登瀛首先向大家通报了是年3月24日座谈会上民主人士对省人民政府工作所提意见的落实情况。与会的省政协常委对此表示满意,并对省政府的这种工作作风给予赞扬。接着,省政协副主席、省民革主委卢忠良,省政协副主席、省民建、工商联主任委员严树棠,省政协副主席杨汉烈,省政协常委赵继游、张汉豪、王宜之、蒋云台,委员应中逸等作了发言。他们建议抓好兰州市交通管理,整顿秩序,防止事故,克服混乱现象;抓紧落实政策工作,不要拖拉,不要留尾巴;加强商业部门的经营管理,防止商品被挤烂,造成很大损失;加强4所师专的师资力量,为中小学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待业青年的就业要广开门路,不要都去开商店,把就业面搞的太窄;林业要全面规划,抓重点,加强后备资源建设,大力提倡社队和社员植树造林,发展农区林业。还建议抓好小型工业、手工业、半机械化工业、旅游业的发展。副省长葛士英、王秉祥、黄正清、王治邦、许飞青到会听取了大家的意见。李登瀛最后说,加强同各界人士的联系,经常听取大家对经济工作等方面的批评和建议,是党和政府的一项制度。省政府的全体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勤务员,要虚心地、老老实实地听取人民的批评和建议,采纳合理的意见。今后每年至少召开两次这样的座谈会。

讨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82年3月9日至16日,出席省政协四届十八次常委会议的全体常委列席了省人大五届十一次常委会议,听取和讨论了副省长吴俊扬作的甘肃省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和1982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在讨论中,常委们一致赞同吴俊扬所作的计划报告,对1981年计划执行情况表示满意。他们认为,1981年全省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全省各族人民和广大干部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在经济上实行进一步调整、在政治上实现进一步安定的方针的成果;1982年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是可行的,在实施中要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继续做好“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工作。会议还建议,要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的走私贩私、投机诈骗、贪污受贿、内外勾结,大量盗窃国家和集体财产的违法犯罪活动,保证国民经济顺利发展。如果让这种犯罪活动任其泛滥,就会严重地腐蚀干部队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毒化人们的思想,污染社会风气,破坏经济建设,影响安定团结,极大地危害社会主义事业。因此,必须狠狠地揭露和打击坏人,同时要帮助教育犯错误的干部,使他们洗手不干。省政协常委还表示,要积极协助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抓好植树造林、多种经营、科学种田,继续搞好安定团结和社会治安,促进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1982年的各项任务而奋斗。

§§§第六节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协商讨论重大问题

讨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

1983年11月17日至21日,省政协召开五届三次常委会议,传达了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和中共甘肃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讨论了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在讨论中,大家认为,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作出的整党决定,是中国在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宏伟目标和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和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大事,也是全国全省各族人民的大事。一致表示热烈拥护,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作出的整党决定。会议根据中共中央热忱欢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帮助共产党整党的精神和中共甘肃省委关于整党的安排,要求全省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和各界爱国人士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以肝胆相照,休戚相关的态度,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中共甘肃省委胜利完成整党任务。会议还认为,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反对和清除精神污染的重要决策,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成败的大事。精神污染的实质,就是散布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散布对社会主义和共产党领导的不信任情绪,助长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泛滥,怀疑和否定四项基本原则,不要党的领导。反对和清除精神污染,就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去批判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的思想影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定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会议要求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充分认识这场斗争的重要性,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抵制和清除精神污染,加强自我教育,为清除精神污染积极贡献力量。

讨论清除精神污染问题

1984年1月21日,省政协五届四次常委会议期间,常委们列席了省人大六届五次常委会议,听取了省上公安、文化、教育、广播电视4个厅关于清除精神污染的情况汇报,并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4个厅的汇报,反映了一些情况,提出了一些措施,但比较一般化,讲客观原因多,检查主观原因少,没有很好地检查自己的工作,有的重大案件得不到及时处理,有的传播不好的作品、节目,有的不了解本部门精神污染的情况,这对抵制和清除精神污染是不利的。常委们认为,清除精神污染是党在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有一些人同时代和人民对他们的要求背道而驰,用他们的不健康思想、不健康作品、不健康表演,来污染人们的灵魂,散布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腐朽没落的思想,散布对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和对共产党领导的不信任情绪,对社会危害极大。因此,清除精神污染十分重要而迫切,必须加强理论宣传工作,组织写有分析有说服力的文章,以理服人,而且要坚持下去,不能搞“一阵风”。要把家庭、学校教育和文艺、电影宣传结合起来,动员全社会各种力量来清除精神污染。有些常委还建议,清除精神污染,要按政策办事,划清人民美化生活同精神污染的界限,划清正常宗教信仰活动同精神污染的界限,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划框框,不定调子,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以防引起新的思想混乱和顾虑。要花大气力解决电视、电影内容单调,节目贫乏,没看头的问题,尽力丰富内容,增加正面的、健康向上的节目和可视性,以有效抵制精神污染。

讨论落实政协委员政策问题

落实中央对政协委员、统战人士及政协机关干部职工的政策,是省政协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84年1月24日,省政协副主席王世杰在省政协五届四次常委会议上传达了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召开的落实政策座谈会精神,并汇报了全省落实政协委员政策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当时全省各级政协委员有2675名,其中党外人士1666名,“文化大革命”及历次政治运动中作过定性处理的有616名,占党外委员人数的2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遵照中共中央政策和中共甘肃省委的规定进行了逐个复查,其中属于冤、假、错案而平反纠正的608人,占98%,属于部分纠正的1人,维持原处理的1人,尚未复查的6人,占12%。“文化大革命”中被查抄物资的561人,已清理退还财物838315元(包括现金,金、银、珠宝、玉器、首饰折价,存款等),退还文物、字画、图书3299件。尚未完全退还的还有82人。“文化大革命”中被挤占的房屋有143户的1200多间,已清退800多间。1983年9月23日全国政协调查组来甘检查落实政策,解决了78名委员的落实政策问题。但还存在该复查纠正而未复查纠正、该补发的工资未补发、原工资级别未恢复、复查结论普遍留“尾巴”、有的档案材料未清理销毁,查抄财物未彻底退赔、挤占私房未退还等问题。因此,会议建议,各级政协组织要认真传达贯彻全国政协和中共中央统战部召开的落实政策座谈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对落实政策重要性的认识;要把落实政策作为1984年政协工作的重要事情来抓,切实加强对落实政策工作的领导;把检查落实政协委员政策的问题列入省政协五届二次会议议题,并请各地政协负责人汇报交流所在地落实政协委员政策的情况和问题,以提高认识,促进工作;集中时间和精力继续深入开展检查督促工作,及时沟通情况。1984年3月14日,王世杰在省政协五届二次全体会议上向全体委员传达了全国政协和中共中央统战部召开的落实政策座谈会精神,汇报了全省落实政协委员政策的情况。委员们在讨论中,一致建议,坚决贯彻中央指示和座谈会精神,把落实各级政协委员政策的工作作为全省各级政协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抽调人员,组成专门班子,由负责人带队,对各地落实政协委员政策的情况逐个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争取早日圆满完成任务。

1985年5月7日,受常委会的委托,省政协副主席、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部长马祖灵在省政协五届三次全体会议上作了关于落实政策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中共中央和中共甘肃省委的正确领导下,落实各项统战政策,复查改正错划右派,复查原工商业者错处理案件,清退原工商业者“文化大革命”中查抄、冻结的存款、扣发的工资,区别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平反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冤、假、错案,复查纠正错判错处理的起义投诚人员案件,落实对台湾同胞和去台人员亲属政策,纠正少数民族和宗教界爱国人士错案,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平叛、反封建斗争历史遗留问题等,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起义投诚人员、去台人员亲属、台胞台属、原工商业者、少数民族和宗教界爱国人士中,发现需要落实政策的问题约13900余件,已经落实处理了13300余件,占957%。在甘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中提出要求解决落实政策的有126人,其中118人的问题得到解决,占936%;州、市政协委员提出要求解决落实政策问题的有169人,其中153人的问题得到解决,占90%;县、市、区政协委员提出要求解决落实政策问题的有1001人,其中931人的问题得到解决,占93%。经省政协检查团的检查督促,复查平反纠正了1500余人的冤、假、错案,重新复议修改了6273人的错划右派和政治历史问题复查结论尾巴;重新清理了11773人的档案材料;重新复议纠正了306人落实政策后安排使用和安置对待不当的问题;按政策规定妥善处理了1408人落实政策后补发工资、埋葬费、抚恤费和困难补助费问题;解决受株连失去城镇户口关系问题779件,恢复了3170人的城镇户口关系,内有少数民族359户、1608人;清理退还了“文化大革命”中查抄906人的1376件财物和文物字画,退还查抄财物变价款和补偿损失1212万余元;退还90余人“文化大革命”中被挤占的私房和“文化大革命”前错改的私房908间;处理“文化大革命”中占用民主党派、工商联办公用房问题6起,归还房屋600余间;清理退还了“文化大革命”中占用和以前国家经租的宗教团体房屋3000余间。总的看,落实政策取得很大成绩,但任务还未完成。据统计,各地发现尚需复查纠正的各种案件和需要处理的遗留问题还有580余件,其中各级政协委员的案件有90余件,起义投诚人员的案件有100余件,其他遗留问题400余件。此外,清退归还政协委员“文化大革命”中被查抄财物、挤占私房等问题还未结束。委员们在讨论中充分肯定了落实各项统战政策所取得的成绩。并建议,各级政协组织要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的有关政策,克服“左”的思想影响,善始善终地抓好落实政策工作。继续加强领导,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层层落实责任制,加强检查督促,保证落实政策任务的完成。

讨论“两西”建设问题

1984年3月19日,省政协在兰常委列席省人大六届六次常委会议,听取和讨论了省人民政府关于“两西”地区农业建设工作情况的汇报。1982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听取了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关于加快甘肃省河西商品粮基地和中部干旱地区农业建设问题的汇报。会议经过讨论,原则同意国家计委、国家经委提出的“两西”地方建设方针,并决定,国务院拟每年拨款两亿元,作为建设甘肃河西走廊和改变定西、宁夏西海固一片贫困地区面貌的专项基金存入建设银行,当年使用不完,可以转为下年使用,连续拨10年。还决定成立国务院“三西”地区建设领导小组,由林乎加、李瑞山负责,甘肃省和国家计委、经委、农牧渔业部、林业部、水电部等有关部门参加,负责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制定建设规划,把专项资金使用好。1983年,甘肃“两西”农业建设工程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