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甘肃省志.政协志
28690900000007

第7章 概述(4)

(二)围绕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认真履行基本职能。六届的5年中,不仅每年对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进行认真的讨论协商,而且对计划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深入调查研究。1989年春,对全省8市2区19个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了调查,写出《国营大型老企业亟需政策上扶持》的调查报告,提出了搞好大中型企业的具体建议,受到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长亲自作了批示,并把有关情况报送中央。1990年对全省金融市场情况作了调查,提出了《关于我省金融系统应进一步加强管理,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建议案》,省政府据此提出了加强对信贷规模管理和信贷资金调度等10条措施,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管理,促进了经济的健康发展。1991年在全委会议和常委会议上多次讨论了甘肃省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草案)。1992年协商讨论了中共甘肃省委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步伐的意见》,召开了“关于贯彻中共十四大会议精神,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甘肃经济发展”座谈会。1988年以来,组织了16次对农业问题的专题调查和视察,提出了关于发展全省农业的宏观指导思想和具体意见、建议,得到了肯定和采纳。为了彻底改变全省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经过反复调查论证,提出到20世纪末或更长一些时间,全省水地和“三田”(梯田、沟坝地、压砂地)分别在1300万亩的基础上达到2000万亩,彻底解决甘肃粮食问题和改变农村贫困面貌的建议,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根据省政协的这一建议,制定和实施了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的“22274”工程,并正式纳入全省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

同时多次深入甘肃的高寒阴湿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调研。通过调研提出的长期奋斗、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扬干部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等建议,均为省政府采纳。针对甘肃省干旱缺水、水土资源不配套的实际,对全省水利建设提出了全局性的规划和建议,对全省最大的两项水利工程景泰二期电力提灌和引大入秦工程,多次进行视察、调查,协助和推动两项工程顺利建设。

(三)坚持两手抓的方针,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六届政协始终关注精神文明建设,1989年在6次常委会议上,副主席朱宣人、陈剑虹与46名常委联名提出了《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倡议各级领导干部从我做起,树立廉政清风。《建议》在《甘肃日报》刊出后,受到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赞扬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1990年对兰州地区七家大医院的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调查,提出了整顿医风医德的建议,省政府根据建议在全省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医风医德教育和竞赛活动。5年中对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学的德育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全省教育结构的改革,教师外流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座谈,对如何更具体地贯彻教育兴国方针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同时对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和使用,文艺事业的繁荣和文化市场的管理等提出了建议。这些建议都得到重视,促进了全省精神文明建设。

(四)组织委员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视察活动。5年共组织了800多人次的调查、视察活动,写出100多篇调查、视察报告,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每年召开全委会议前,根据两个文明建设和群众关心的重要问题,组织委员展开调查视察活动,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会议上进行协商讨论。六届四次全委会议前,各民主党派负责人也都进行了调查研究,在会上民革、民盟等6个民主党派和工商联首次以本党派的名义就河西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7个问题,提出了建议,经过会议讨论,以建议案的形式报送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多数建议被采纳。同时每次常委会议确定一个重点议题,会前组织认真的调查研究,会上作为中心议题进行协商讨论。各专门委员会把调查研究作为主要的工作任务,使之制度化、经常化。5年中各专委会提交的调查报告达80多篇。提案工作也特别注意把重点提案和调查研究结合起来,如在办理治理积石山县“三滩”(甘河滩、韩陕家夹滩、三二家滩)的提案时,进行了调查研究,最后确定为军民共建工程,取得了很大成效。

(五)为全省长治久安做好团结工作。六届政协把稳定高于一切作为重要任务,展开了各个方面的工作。各种例会多次讨论研究了维护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问题。广大政协委员发挥各自优势,做自己所联系团体和群众的工作,为稳定大局做了许多工作。甘肃是一个多民族多教派的地区,省政协始终把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作为稳定、团结的中心任务来抓,多次提出了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的建议。在划定省界、县界,解决草场纠纷,处理民族、宗教内部关系和抵制国外反动宗教势力渗透等工作和斗争中,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化解纠纷,反映群众的正当要求和愿望。在有关伤害民族团结的事件中,省政协少数民族副主席和委员挺身而出,耐心地进行宣传教育,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

(六)提案、文史、祖统联谊等方面工作深入开展。5年共收到提案1757件,全部办复。对提案工作如何适应新时期政协工作进行了探讨研究,制定了《提案审查意见》,编印《提案办理情况选编》。进行了现场办案、联合办案、走访办案单位、跟踪提案的探索,提高了办理效果。文史资料工作,共编辑出版《甘肃文史资料》8集和《西北回族与伊斯兰教》、《西北近代工业史料》等5本历史书籍。编辑出版了30万字的《甘肃四十年经济简史》,这本书是新中国成立后全省第一部经济史书。祖统联谊工作围绕促进“一国两制”的实施展开工作,六届之初,对有台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关系的政协委员进行了摸底和走访,建立了联席卡。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的联谊活动,积极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编印《台情参考》,组织观看台情资料录像,组织台湾情况报告会等。对台资企业进行了调查,提出了在引进台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省政府领导亲自作了批示。热情接待数十批“三胞”客人,与台湾甘肃同乡会建立了联系和交流,主办了西北五省区暨西安市政协首次祖统联谊工作研讨会,组成委员赴香港小组,宣传了甘肃,同甘肃海外(香港)联谊会建立了联系,达成了一些协议。

(七)不断加强政协的自身建设,推进履行职能的制度化。制定了《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暂行规定》、《政协甘肃省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政协甘肃省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会议制度的暂行规定》、《政协甘肃省第六届委员会专门委员会组织通则》、《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委员考察简则》、《省政协秘书长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秘书长联席会议的暂行规定》等,推动了政协各项工作朝着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加强了同全省各级政协组织的联系与指导,省政协召开的全委会议邀请全省各级政协组织的负责人参加,常委会议邀请州、市政协和地区政协工委的负责人参加。对各地政协组织的一些重大活动给予支持和帮助,对各地政协组织在人员、编制、办公条件等方面的困难,尽力帮助和解决。有力地促进了全省政协工作的深入发展。

政协甘肃省第七届委员会1993年1月召开了七届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七届省政协由31个界别503名委员组成。工作机构将原来的8个专门委员会调整合并为:提案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农业委员会、科教文卫体委员会、民族宗教和三胞联络委员会等7个委员会。同时设置了研究室。七届省政协自1993年1月成立至1998年1月结束,共召开5次全委会议、23次常委会议、62次主席会议、97次专题座谈会;组织委员视察、调查109次;向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报送建议案、建议和调查报告83份,提交提案2383件。七届政协任期的5年,是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深刻变革时期,政协工作是围绕着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九十年代甘肃省经济发展上新台阶的若干意见》以及“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展开工作的。主要工作:

(一)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七届省政协始终把组织和推动委员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中共中央全会精神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5次全委会议通过的常委会工作报告,都把学习列为重要任务,有5次常委会议分别学习了中共十四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共十五大会议精神,并通过了学习贯彻的政治决议。在第四次全委会议上,认真学习贯彻了江泽民总书记关于要讲政治的重要指示。省政协主席申效曾在讲话中突出强调了政协工作要讲政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并从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群众观点、批评与自我批评观点三个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系统的论述,在社会上和委员中引起了较大反响。5年中,还采取举办报告会、讨论会、辅导讲座和印发学习资料等形式,比较系统地学习了邓小平文选、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科技基础知识、法律知识和统一战线理论。坚持做到:在政协工作中,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统一战线的各个方面对国家的重大决策形成共识,从政治上,对全局工作提供有广泛民主基础的支持;政协工作的安排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为落实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服务,不论是建言献策还是民主监督,都坚持正确的原则和立场,有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问题、重要活动、重要建议,及时向中共甘肃省委报告请示,征求意见,主动争取和自觉接受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