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甘肃省志.政协志
28690900000072

第72章 协商讨论(13)

1993年4月26日至29日,省政协七届二次常委会议审议了省政协和兰州市政协联合视察团《关于兰州内陆开放城市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听取了兰州市市长柯茂盛《关于兰州对外开放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了讨论。常委们认为,兰州市建设内陆开放城市的起步良好,整体开放的大环境初步形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快,外经外贸工作出现了新的转机,经济开发区建设进展顺利。为把兰州市建设成为真正的内陆开放城市,常委们建议,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开放意识;加快开发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开放层次和水平;改善投资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大胆吸引和利用外资;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用足用好中央对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加强对开发区建设的领导和统筹规划,提高建设的标准和质量。

常委们还强烈建议,要加快市区煤气管道和二热供暖管网建设,解决兰州大气污染问题,创造对外开放的优美环境,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省政协主席会议根据常委们的建议,于1993年7月12日召开第七次主席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切实防治兰州市大气污染的建议案》,提交省人民政府,所提建议得到逐步落实。

讨论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

1993年9月22日至25日,省政协七届三次常委会议讨论了发展全省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为了给这次会议讨论做好准备,会前,省政协曾派出两个视察组,分别对张掖、武威地区和平凉、庆阳地区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情况,向本次常委会议提交了视察报告;会上,听取了副省长崔正华关于全省经济工作情况的通报和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省政协副主席黎中在会上作了《积极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促进我省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的报告。会议围绕发展农村市场经济这一主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6点意见和建议:一是继续强化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树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念。按照中共十四大确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把广大农民推向市场,把农村经济导入市场经济轨道,加快发展,增加效益,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顺应市场要求,转变观念,深化改革,遵循市场规律和价值法则,处理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前发展。二是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不断拓宽全省农业发展的路子。按照市场需求,发展高产、优质、高效(两高一优)农业,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三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在县城和交通沿线重镇建立综合性市场、批发市场及专业市场,促进工农业产品交换,带动城乡经济发展;以地区为依托,建立生产资料、金融、技术、劳务、信息等要素市场,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四是积极发展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围绕区域性支柱产业,建龙头、抓基地、带农户,逐步形成种养加一条龙体系,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体系,全方位系列化服务体系。五是认真贯彻《农业法》,对农业进行政策保护与扶持,建立农业投入保障制度,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制定主要农产品价格风险基金制度和保护价制度,防止谷贱伤农;建立重要农产品储备制度,增强政府的吞吐调节功能;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六是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对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领导,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保证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向前发展。会议还要求各级政协要发挥人才优势,围绕宏观的、重大的、深层次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为促进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讨论加强农业问题

1994年1月上旬,省政协召集部分农林界委员,就农业的基础地位,科技兴农、农业结构调整、水利设施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座谈讨论,畅谈了看法和意见。委员们提出,近年来农业投入有减无增,粮食增产不增收,农产品买难卖难。假化肥假农药、打白条和隐形负担等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农业发展;省农业科研单位事业费短缺,课题费越来越少,医疗费严重超支,住房十分紧张,靠创收难以养科研和改善装备条件。甘肃农业大学教学经费逐年下降,教师差旅费无着落,学术交流因无经费不能去参加,学生的实验课也因药品昂贵无法做;水利设施普遍老化,带病运行比较严重;大量占用耕地和水地现象突出,“占一赔三”的政策规定不够落实。针对这些问题,委员们建议:1要从根本上解决对农业的认识问题,依法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认真贯彻执行党对农业的各项政策,把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结合起来,把全面开发和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结合起来,把区域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产品优势结合起来。2要加强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对县、乡两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宜过早提出与财政“断奶”问题,否则,可能出现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网破、线断、人散的情况。要切实贯彻中央提出的科研单位“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精神,扩大科研单位在机构、职务评聘、经费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给农业科研单位提供低息、无息贷款和参加商品粮基地建设、区域开发等更多的优惠政策。要大力宣传和运用《农业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增加农业技术教育投入。3在粮食生产上,要走规范化、机械化道路,建立优良品种基地,推广模式栽培,简化栽培种植技术。4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省上分管农业的领导和农业部门负责人参加了这次座谈会,听取了委员的意见和建议。

讨论扶贫开发问题

1994年1月26日,省政协召集长期在党政部门工作过的老同志和从事农业科研的专家、教授座谈了扶贫开发问题。参加座谈会的有20多人。大家认为,“两西”建设10多年来,甘肃中部地区群众温饱问题初步得到解决。但全省还有400多万人口年人均收入在300元以下,处于贫困状态。为了加快改变这些地区的贫困面貌必须走扶贫开发的路子,帮助贫困地区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冲破“唯粮是农”的传统观念,改变种植业结构单一的格局,扩大油料、豆类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淘汰劣质农作物品种,发展畜牧业,兴办小果园、小药园、小桑园、小茶园、小菜园等,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对特困地区实行特殊政策,加大资金投入,特别是加大无偿资金的投入,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基础设施;要放开手脚,大力发展私营和个体经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加快繁荣农村市场经济。省政协主席申效曾表示,为把全省扶贫攻坚战打好,省政协将在这次座谈会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为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1994年7月26日至29日,省政协七届七次常委会议,集中讨论了农业和扶贫开发问题。为了给这次会议讨论做好准备,会前,省政协派出两个视察组,分别对定西、天水两地(市)扶贫开发和靖会电力提灌工程进行了视察,并向这次常委会议提交了视察报告;会上,听取了省长助理小苏关于全省农业和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汇报,会议结束时,副主席黎中作了支持和协助政府打好“四七”扶贫攻坚战的讲话。在讨论中,常委们就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打好“四七”扶贫攻坚战,加快农业建设步伐,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等问题,提出了4方面的建议: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对打好扶贫攻坚战重大意义的认识,全面落实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制定的全省“四七”扶贫攻坚战计划,力争用七年时间,到20世纪末,基本解决全省400多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如期实现这个任务,是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提前实现国民经济翻两番的迫切需要,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全省各级领导和干部要带领广大群众奋发努力,保证扶贫攻坚目标的实现。二是要树立夺取扶贫攻坚全胜的信心和决心。全省的扶贫工作已经有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有10多年扶贫工作的基础和经验,有一定的扶贫资金,有一支好的扶贫队伍,只要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扎实工作,埋头苦干,就一定能够夺取扶贫攻坚战的胜利。三是要认真抓好扶贫攻坚计划的落实。各地县都应根据省上的计划制定具体的规划和目标,确定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提出明确的措施办法,落实具体的发展项目。扶贫资金要逐年增加,专款专用,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截留、挪用,保证资金足额到位;认真研究解决扶贫优惠政策的落实,强化市场经济条件下扶贫开发的保护政策,对农用物资实行最高限价,对异地开发给予更多优惠政策,对有条件办工业的贫困县给予倾斜照顾政策。四是要抓好科技扶贫工作。保证扶贫资金的5%用于智力投资,切实抓好技术培训,抓好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抓好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稳定农业科技队伍,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会议还要求各级政协组织要全力支持政府打好“四七”扶贫攻坚战,充分发挥政协优势,开展调查研究,为扶贫攻坚办实事、做贡献。

讨论甘肃教育发展问题

1993年6月,省政协组织教育界的委员和省教育部门的负责人,对甘肃省贯彻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行了4次座谈讨论,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和建议:1要办好重点大学。

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国家将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办好100所左右重点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使教育质量、科学研究和管理达到世界较高水平。这为甘肃高教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省上应采取重大措施,争取甘肃有一至二所高校进入“211工程”计划。2省上应扩大高校办学的自主权,使高校建立起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3要进一步深化中等教育改革,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素质教育。加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大力搞好民族教育。4优化校园环境,从严治校、治教、治学,建立起良好的教育教学新秩序,形成一个学习风气浓厚、精神风貌蓬勃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1995年2月20日至22日,省政协七届九次常委会议,专题讨论了教育问题。会议开始时,听取了副省长陈绮玲作的关于甘肃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结束时,省政协主席申效曾就抓好基础教育等问题作了讲话。会议期间,常委们分组进行了讨论,有12名常委作了大会发言。大家一致认为,甘肃教育战线的形势是好的,特别是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发布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常委们针对当时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5点建议:一是切实抓好基础教育。省上20世纪90年代教育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要求,是符合甘肃实际的,要抓紧实施。特别要抓好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九年义务教育。二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急需人才。要把农村350万知识青年作为一个巨大的人才资源进行开发,通过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使他们掌握农业实用技术,成为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力军。三是高校要面向经济建设,合理调整专业结构。根据全省自然资源、产业结构的特点,加快工科院校和学科专业的建设,增设新型技术专业,特别是要建立能源、交通、通讯材料、石油化工等方面的专业,为甘肃发展支柱产业、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培养人才。四是要切实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全面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和毒害,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五是各级领导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教育、重视教育,为教育办实事。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大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重视民办教师的待遇,争取六、七年内,使全省54万民办教师得到转正。

讨论制定甘肃省“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意见

1995年10月16日至18日,省政协七届十三次常委会议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听取了中共甘肃省委书记阎海旺关于省委贯彻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制定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意见,并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