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
28691800000026

第26章 旱地农业发展的经济学思考(3)

思考之三:确立系统的发展观,组装配套先进的实用技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系统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体现的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及其整体性的思想。现代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对系统工程、系统科学的研究和应用。从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看,世界第五次生产力发展高峰,就是通过技术的综合创新创造了高技术发展的新时代。其中日本科技发展的历程正是运用了系统思想,将三分欧洲技术和七分美国技术综合起来,创造了“不死鸟”腾飞的神话,并创立了“综合就是创造”的系统思想。多年来,我们在旱地农业发展上已经探索出了许多先进的适用技术,但是这些技术都缺乏系统化和综合化,要加快旱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必须走综合化、系统化道路,将已有的先进适用技术组装配套起来,发挥现代高新技术的综合优势。(1)把传统的蓄水保墒技术和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旱农地区的水利用率,着力解决农业发展受制于“旱”的问题。在土壤蓄水保墒技术上,大力推广深耕蓄墒、耙耱保墒、镇压提墒的“三墒”整墒技术。在水资源利用技术上,采取保住地表水、蓄住天上水、发掘地下水,三水齐抓,蓄引提并举,大中小结合,以大带小,以小补大,兴水到户,全面开花。做到秋水春用,以水抗旱和水资源综合利用,努力形成川水区渠系配套与大口井结合,塬区小电井与集雨水窖结合,山区集雨水窖和涝池塘坝结合的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实现普及节水灌溉和高效作物的微灌化。(3)把地膜种植技术和种植制度改革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农业生产“粗”的问题。大力推广膜侧播种、注水式播种、双垄沟种植、撮苗种植、日光节能温室、大棚栽培、果树全膜覆盖等技术,积极推广抗旱、抗倒伏、抗病虫、优质丰产的“三抗一优”新品种。(3)把兴修梯田、培肥地力、中低产田改造与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地力“薄”的问题。大力推广机耕机播、深耕深松、配方施肥、高茬收割、秸秆还田、微生物肥料应用等技术,做到用地养地并重和以水促根、以根调水,以水抗旱。把山地水平沟、蓄水沟和陇沟种植与地膜覆盖、挖窝埋肥、撮苗种植和川水地夏秋套种、粮经套种技术结合起来,努力提高综合技术效益。(4)把种养业技术和加工技术结合起来,着力建设旱地农业生产效益“低”的问题。在搞好种植业技术推广的同时,大力推广高效养殖技术和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技术支撑。

思考之四:以追求最佳效益为目标,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产业化在西方也称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就是按照工业化的思路,将种养加、产加销和贸工农各个生产经营环节联结起来,将每一个生产环节变为一个生产车间,形成一个统一的产业链条,让农民分享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利润。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的有效形式。长期以来,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受粮食短缺的压力,产业发展水平低、规模小、结构单一,产业链之间相互断裂,没有形成整合优势。为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以追求最大报酬率为目标,优化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按照市场需求,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这是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和前提。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要努力做到“两个顺应”:即顺应天时,顺应市场。顺应天时就是根据山川塬的不同情况和降雨的时空分布特点,按照季节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作物品种。总体上做到“五扩大”,即:扩大秋粮、经济作物、药材、杂粮和牧草。顺应市场,就是根据市场需求,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选择高产优质高效产品。围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这两大重点,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建设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从多年来的实践看,中东部干旱地区要重点搞好五大产业开发。(1)果业。陇东、天水等地要重点发展优质苹果和仁用杏,搞好高接换优和新产品开发,推广普及套袋技术,加快老果园和老品种的改造。以陇南为主的南部山区,重点发展特种经济林,搞好特色干鲜果品开发。(2)瓜菜业。中部干旱地区重点发展优质瓜,要在提高露地种植白兰瓜、黄河蜜和西瓜质量的同时,引进一批国内外优质高效新品种,加快发展日光温室生产的反季节西瓜、甜瓜。河谷川台地区要重点发展优质蔬菜,建设好百万亩夏菜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冷藏保鲜,积极开拓外埠市场。(3)肉业。陇东地区重点发展优质肉牛,中部地区重点发展优质肉羊,围绕规模养殖,突出搞好肉制品加工、保鲜和系列开发。(4)药业。以东南部地区为重点,突出搞好党参、当归、红芪等名优中药材的开发,以中草药、藏药和保健药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使现有的名牌产品尽快上规模、上当次,扩大市场占有量。积极引进技术和人才,重点发展保健品等中药材的深加工,尽快形成新型产业。(5)洋芋。定西、临夏、兰州、白银和天水、平凉北部地区要重点发展洋芋,搞好洋芋淀粉的精深加工,尽快形成淀粉产业化经营模式。围绕以上五大产业积极开展加工、保鲜、贮藏和运销,采取多种所有制形式,开发和建设龙头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户建立利益共同体。

思考之五:运用恩格斯两种生产的理论,充分开发人力资本潜力。劳动力是贫困地区最大的资源。近年来,随着城乡壁垒的突破和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业资本积累的程度,而且锻炼和提高了一大批农民队伍,使他们成为发展商品经济的主力军。但是,从总体上看,中东部干旱地区的劳动力素质比较低,平均受教育程度不足6年,比全国低2年多,严重影响了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根据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中阐述的生产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理论及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日益发展,血族关系对社会制度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小,人口生产规律及其对社会制度的作用是受生产劳动发展水平所制约的具体论点,在现实生活中,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培训,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专业劳动力,然后送到城市、二三产业和沿海发达地区,或兴办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直接开发劳动力资源,使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一潜在的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商品经济优势。

思考之六:正确处理人口与资源的矛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而来发展当代人的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追求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所谓代内公平,是指同时代的所有人之间的公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增加贫困人口的福利,制止各种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的行为;所谓代际公平,则是不同时代的所有人之间的公平,主要措施是保护资源与环境,制止各种以牺牲后人利益为代价的行动。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现实紧迫性看,应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1)建设基本农田保护区,努力实现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产量到靠提高耕地质量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提高质量的转变。结合贯彻落实“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指示,使15度以上的坡耕地逐步实现退耕还林还草,所有荒山要进行封山绿化,坚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保持水土流失,增强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2)全面落实天然林保护工程,努力提高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性。特别是要把一些河流源头的天然林当作干旱地区的生命之林坚决予以保护。(3)大力推广现代生态技术,实现由传统生态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的跃迁。所谓现代生态技术是指旨在保护资源生产潜力的技术,所谓传统生态技术则主要是挖潜资源生产潜力的技术,我们必须通过生态技术的升级,使他们具有现代生态农业的特征,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基础。(4)消除农村工业污染,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扫清障碍。要建立乡镇企业开发区,或将乡镇企业集中到小城镇,实行统一规划、连片发展。对一些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要坚决关停并转,建立绿色保护区和绿色发展长廊,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路子。

(发表在《发展》2000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