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
28691800000043

第43章 深化农村改革加速两个转变(3)

1.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造全方位开放开发的良好氛围。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我省与东部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存在极大差异,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东部地区很快摆脱了姓“社”还是姓“资”的困惑,抓住经济发展的各种机遇,用足用活了国家的政策,特别是在发展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而我省虽也有重大进步和开拓创新,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干部和农民群众内陆意识浓厚,缺乏大农业、大市场、大开放、大流通、大开发的思想观念,没有从传统的农业经济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开拓创新意识不够,或者说缺乏敢闯敢冒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和劲头。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思想被财政困难、欠发工资、农业脆弱、条件差、灾害多、农民困难、扶贫攻坚任务艰巨这样一些难题所困扰,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下功夫不够。有必要在全省广大农村乃至全社会重新学习江泽民同志在河南的讲话,进一步统一认识,解放思想。

2.重新审视省情,调整发展思路和战略。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表现出整体上的传统性与个别地方已走上产业化发展轨道并存;自然条件的严酷性与资源的富足性并存;产品的自给性与低水平的卖难并存;经济增长的粗放性与拥有大批高科技单位和国营大企业并存。针对这一基本省情,我们不仅要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同时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通过实施科学的开发战略,实现甘肃农村经济超常规、跳跃式发展。我们经过考察学习认为,目前我省确定的“三大块”战略,只是从地域上进行分类指导,在如何加速发展农村经济上缺乏总体性和系统性。为此,建议省委、省政府组织力量进行认真研究,进一步理清和调整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审时度势,加速发展。我们初步考虑,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上要加速实施产业化经营战略,即:立足我省资源优势,在发展支柱产业和10条龙建设的基础上,选择和确定一批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建立商品基地,支持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走种养加、农工贸、农科教相结合之路,以此组织起大规模的商品生产,提高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在农业开发上建议实施“在旱作农业区和戈壁沙漠上再造一个甘肃”的战略。即:集中财力和物力,在中部旱作农业区大力推广集雨灌溉,每年发展集雨灌溉农田50万亩,“九五”期间走出旱作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新路子。在河西地区大力发展产业化和“三高”农业。提高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总体水平和综合效益,保障社会对粮食和农产品的需求,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3.建立农村改革试验示范和推广机制,研究制定加速发展的政策措施。我们在4省学习考察期间,体会最深的是东部沿海地区都能自觉的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论是领导权力,还是部门力量、资金政策等都能形成合力,一切为经济建设开绿灯。我们应认真学习他们的做法,一是建立农村改革试验示范和推广机制,可否选2个地市中的4—6个县,为农村综合改革试验示范点,省上和确定为试点的地县,由财政列出一定的专项资金,对土地开发制度、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水利改革、产业化经营等分项进行改革试验,实行项目管理,取得经验后在全省推广。二是下决心改革部门分割、利益垄断的管理体制,成立一个有权威、有合力的农业协调领导小组,定期对农业资金、项目进行统筹协调,集中财力、物力办一些重大的事情,如支持调整产业结构、兴建产业化大型龙头企业、大面积推广集雨灌溉等重大农业项目。三是实行在党委领导下的四大班子通力合作制度,让人大、政协的一些同志具体负责某一重大项目的实施和建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如张家港人大介绍他们和党委同心,和政府同向,和经济发展同步的经验就值得借鉴。四是研究制定和出台一批吸引筹措资金、加大开放力度、放手启用人才、干部激励约束等方面的重大政策,及时对中央政策、信息进行专门研究。特别应强调党和政府的权威性,对制定出台的政策要坚决贯彻执行,决不能半途而废,执行中走样。

4.培育和放大典型、积极推广典型。我们在学习考察过程中看到,江浙赣鲁4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各省都通过不断总结、完善、放大和推广这些典型,培植了当地经济发展的生长点。而我省虽然也有一些典型,但却是“星星之火”,很难形成燎原之势。所以,我们必须把培育典型,放大典型和推广典型做为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加以重视。一是省地县第一把手要亲自抓典型、抓示范、抓推广,要学习江浙经验建立领导指挥田和丰产示范方,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和高科技的综合配套投入,为全省科学种田树立样板。二是对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一批高大新乡镇企业、规模化的养殖场、高科技、高效益的节水田及大型的龙头市场等,一方面要扶持、完善和提高。一方面要组织干部群众参观学习,进行放大推广。三是各级领导都要亲自抓一批高大新的乡镇企业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集雨灌溉项目、千万亩水地亩产达千斤工程,一杆子插到底,亲自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建成一批龙头支柱产业,成为带动地方经济的领头雁。

5.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全社会支农的投入机制。一是省地县财政要严格执行《农业法》规定,农业投入增长的比率要确实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比率。二是要大幅度增加农业信贷投入,重点扶持产业化经营的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三是建立各项农业专项基金。除目前省财政建立的农业发展基金和风险基金外,要学习江浙经验,建立水利建设专项基金、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和抗旱防灾保安基金等。资金筹措渠道可考虑从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的经营环节、电费涨价、饮食和住宿服务行业以及非农建项目新征耕地和除农村特困人口外,无论城乡人民、大小工商企业和乡镇企业,“人人头上摸一把,个个都要挤点奶”的办法来筹措,省上和地州市应成立专门班子研究筹措渠道和办法,立法建规,干出实效。四是管好用好集体积累,积累较少的地方采取村有乡管和建立合作基金会的办法,积累较多的地方成立集体资产经营公司,滚动发展,逐步壮大。

6.做好建市场、兴科教两篇大文章,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步伐。在市场体系建设上要走好两步棋:一是对现有的产品市场要完善提高,扩大知名度和吞吐量。如对现已形成规模的兰州五里铺批发市场应响亮地打出“中国西北轻工业品城”、对秦安的小商品市场打出“西北小商城”的牌子,以此扩大市场知名度,吸引国内外客商来进行商品交易,提高市场的容量和辐射力。对张家川和临夏的皮毛市场,兰州、张掖和武山的蔬菜市场,天水、平庆的果品市场,陇西的药材市场等,都应在提高档次、扩大规模、完善服务上动脑筋。二是要积极培育和发展资金、劳力、技术等要素市场。在科教兴农上要突出以下五点:一是突出科技推广,要按照发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的要求,大力推广以保护地栽培为主的农业适用技术,努力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二是突出搞好“种子工程”建设,培育和推广优质高产良种,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选择一批名、优、特、新农产品和乡镇企业优质产品,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对外宣传,尽快形成一批甘肃农业名牌产品。四是突出乡镇企业技术改造和人才的引进,要改变村村点火、处处冒烟、以劳动密集为主的粗放性格局,建设一批现代化的以农副产品加工增值和资源开发为主的乡镇企业。五是要学习山东经验,筹集一定资金,搞好服务体系“四化”建设。同时,根据农民自愿的原则,组建农民自己的流通合作组织,联合起来进入市场,以减少流通环节的损失,增加农民收入。

7.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借鉴张家港、威海、绍兴等地的做法和经验,把加快经济发展同重视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觉悟结合起来。把城镇建设和农村住宅建设同环境卫生建设结合起来;把繁荣社会同民主法制建设结合起来;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移风易俗、坚决取缔一切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结合起来,创造一种文明富裕的良好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同时,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强化统一服务,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真正把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火车头。这次考察团的全体同志在考察结束后普遍感到有几个意想不到:一是过去认为东西差距大,是由于环境、基础、地理等方面的因素而造成的,而实地看了以后感到差距大,主要还是在于思想观念、政策运用、办事效率、发展思路等方面。二是过去认为南方只重视工业不重视农业,而实地却看到南方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很快,党政一把手都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抓在手上,全社会关心,全社会支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已形成共识和合力,实现了工农协调发展。三是过去认为南方的乡镇企业经营都很粗放,以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为主,而实地看到南方已大踏步地向两个根本性转变迈进,千方百计引进人才、技术和先进设备,大规模地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了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四是过去认为南方只重视赚钱,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而实地看到南方不仅物质文明建设搞的好,而且精神文明建设也搞的好,创造了文明富裕的良好秩序。考察团的同志们一致建议,省上高层领导同志应该有目的的走出去看一看,学一学,农业部门的同志更应该带着专题,有目的、有重点地考察一些先进典型,以便开拓思路,统一认识,借它山之石攻甘肃经济实现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