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
28691800000067

第67章 让学习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创建学习型市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六大从时代发展的要求出发,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任务。这是我们党面对当前加快发展的新形势,面对21世纪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新环境,面对入世后竞争日趋激烈的新挑战,作出的正确决择,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对于我们武威市来说,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从每一个基层组织和每一个人做起,把思想认识和具体行动统一到创建“学习型市”上来。

一、创建学习型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首先,创建学习型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意。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国民素质,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学习型城市,让学习覆盖全民贯穿全身,既是建设高度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同时又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创新动力,从而促进经济更快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开展创建学习型城市活动,广大市民就可以通过终身不间断地学习及时获得知识营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其次,创建学习型市是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最佳选择。学习型社会的提法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哈钦斯就提出了“学习型社会”的概念。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发出了“向学习化社会前进”的倡议。此后数十年间,各种创建活动此起彼伏、方兴未艾,影响较大的有新加坡创建的学习型政府,日本大贩建立的学习型城市,美国比尔·盖茨公司创建的学习型企业等等。纵观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息息相关。一般来说,国民受教育年限越长,其经济发展速度就越快,反之则越慢。有关专家指出,可以大体适应社会需要的学习年限是:农业经济时代,劳动力受教育年龄一般在14岁以下,相当于现在的初中水平;到了工业化时代,劳动力受教育年龄就必须达到22岁以上,相当于今天的大学水平;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力受教育的年龄就不能局限于青少年时期的学校教育,取而代之的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高度发达,一个劳动者在学校接受的知识,在青少年时期形成的技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只有不断地学习,终身去学习,才能获得新知,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由此可见,构建学习型市势在必行。

第三,创建学习型市是提高市民素质的必由之路。人的因素至关重要,一个市发展的快慢,文明程度的高低,与人民的基本素质有直接关系。应当看到,目前我们的市民整体素质还不高,劳动力受教育的时间还比较短。有关统计资料表明:2000年,武威市25—64岁的劳动力平均受教育时间只有7年,而同期的全国平均水平是7.97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英国为11.9年,日本为12.3年,美国为12.7年,德国为13.5年;我市的从业人员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25%,而同期韩国为60%,日本为75%,美国为86%。这一现实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极不适应。开展创建学习型市活动,就是要着力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平台,努力营造一个无人不学、无时不学、无地不学的良好学习氛围,尽快提高广大人民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进而为全市加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第四,创建学习型市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科学论断已经深入人心。当今时代,信息瞬息万变,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日益加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一个人要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只有靠不断地去学习和充实,因此,创建学习型市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就是营造一个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人人学习的良好氛围,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和技能,用正确的思想、科学的理论、优秀的文化和先进的技术武装市民,所以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创建学习型市要自始至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广大人民的学习教育同追求幸福自由和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实现人民的全面发展来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所以创建工作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创建学习型市的现实性和可能性

创建学习型市,作为新世纪“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最强音,有着坚实的支持基础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具体体现在:

第一,有良好的环境保障。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形成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为我们创建学习型市绘制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政策保障。经过建国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共同努力,我市基本解决了市民的温饱问题,开始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全市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发展,人们安居乐业,市民不再为吃饭穿衣等基本生活问题辛勤奔波。有更多的心思和充沛的精力用于学习。

第二,有一定的基础支撑。经过这些年来的建设发展,武威市教育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基本条件有了很大改观。武威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514所,教职员工20049人;已建成广播电视转播台站131个,广播人口覆盖率达85.1%,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1.68%,电话入户率达31.4%;拥有各类图书馆、阅览室、文化站130多个,初步形成了以各级各类学校为基础、以各种传输工具为载体。以各类文化阵地为补充的全民学习、终身教育的网络,为构建学习型市提供了便捷的场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有群众的参与推动。“人有知学,则有力矣”。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市民,迫切希望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尽快富裕起来。广大市民在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了知识的无穷力量,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只要我们创造条件,加强宣传,引势利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就会变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

第四,有成功的经验借鉴。进入新世纪后,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活动在全国各地逐步兴起,推出了一批先进典型。这些典型中有上海闸北区开展的争当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的“三争当”活动,有武汉桥口区实施的“十万市民进课堂工程”,有辽宁大连市开展的“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活动,举不胜举,各有特色,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创建学习型市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创建学习型市,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全民的工作。这一新生事物的健康成长,难免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需要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和参与呵护,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第一,统一思想认识,树立全新理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市的基本内涵和本质要求,而学习型组织是学习型城市的细胞和基础。要加强宣传力度,使广大市民认识到:所谓“终身学习”,就是要求每个市民的一生都要学习,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学习将伴随市民的整个生活历程并影响市民一生的发展,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变为一种生活方式,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所谓“全民学习”,是指学习的主体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些区域、某些单位和某些个人,而是要求一个城市、一个单位、一个社区、一个家庭成员,人人都要学习,大家都来学习。要走出那种认为“学习是领导的事”、“是年轻人的事”、“是学生的事”、“是在岗人员的事”、“是干部职工的事”等认识误区,树立学习是21世纪市民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求,是一种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的新理念;要摒弃那种“学好不如干好”、“学好不如玩好”、“学习妨碍工作”、“学习影响生活”等错误认识,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新理念,把学习的过程看作是工作的过程,把学习的过程看作是娱乐的过程,做到学习和工作、学习和生活不分离,两不误;要转变那种“学的用不上”、“用的学不上”、“学历就是能力”、“文凭就是水平”等错误观念,树立学以致用、终身受益的新理念。

第二,坚持分类指导,明确目标要求。创建学习型市要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推动全社会学习蔚然成风,创建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总体目标,以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为基础,坚持分类指导,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群体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要求。从我市的现实情况分析,创建学习型市可将各类基层组织分为机关、企业、社区、村组和家庭五大类。创建学习型机关要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高服务水平,增强创新发展能力为目标;创建学习型企业要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创建学习型社区要以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创建学习型村组要以提高农牧民致富本领,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为目标;创建学习型家庭要以提高生活质量,建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目标。总之,不论那种组织类型的创建,都要本着缺什么学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区分层次、区分目标、有的放矢、务求实效,制定创建规划,细化具体内容,完善目标体系,抓好工作落实。

第三,构建学习载体,优化学习环境。做好现有教育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工作,挖掘潜力,降低闲置,促使学校教育、在职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教育的有机结合,努力形成从幼教、小学、中学、大学到成人、老人教育一体的、贯穿人的一生的、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要开展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等各类创建活动,精心设计能够满足各个层面不同行业市民需要的学习载体,利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网络教育和文化阵地等各种形式,构建学习平台。机关单位重点放在定期举办各种讲座,开展学外语、学普通话、学计算机的“三学”活动;农村村组重点放在利用农闲时间搞好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结合送文化、卫生、科技、法律“四下乡”活动,实施“读一本书、学一门致富技术工程”;城市社区重点放在兴办各类阅报厅和阅览室,举办各种展示展览、开办老年学校及下岗人员培训班,开展学法律、学科技、比文明、比贡献的“双学双比”活动;全市企业重点放在定期举行主要技术工种练兵比武竞赛,开展学科技、练技能、比贡献的活动;居民家庭重点放在开展城乡市民进第二课堂、有线电视进普通农户、电脑网络进城市家庭的“三进”活动。

第四,创新学习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创建“学习型市”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主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确定思路,作出决定,着力推进。要成立创建学习型市指导协调小组,负责创建工作的具体规划、组织实施、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要加大对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的经费投入,各级财政部门要将创建经费列入预算,并随着经济发展逐年有所增加。要制定学习奖励制度,健全检查考核机制。建立干部职工学习档案,实行学习通报制度,逐步推行述职时“述学”、评议时“评学”、检查时“查学”、考核时“考学”的检查考核办法,并将“述、评、查、考”的结果与评选先进、年度考核、干部的选拔使用等挂起钩来,有效改变“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不良倾向。

如同人的终生学习、终生教育一样,创建学习型市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只要我们咬定青山、坚定信心、加强领导、积极推进,就一定能够迎来万紫千红的“学习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