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有把握的事可采取定性的许愿。如果你对情况很了解,估计许下的愿有把握实现,那么就干脆把话说“死”。这种许愿能给人不容置疑的印象,给对方先吃一颗“定心丸”。
(2)对把握性不大的事可采取弹性的许愿。如果你对情况把握不是很大,就应把话说灵活一点,使之有伸缩的余地。例如,使用“尽力而为”、“尽最大努力”、“尽可能”等有较大灵活性的字眼。这种许愿能给自己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但一般会给对方留下疑虑,取得对方信任的效果要差一些。
(3)对时间跨度较大的事情,可采取延缓性的许愿。有些事情,当时的情况认准了,可是由于时间长了,情况会发生变化。这时,你在许愿中可采用延缓时间的办法,即把实现许愿结果的时间说长一点,给自己留下为实现许愿创造条件的余地。比如有人要求老板给自己加薪,老板就可以这样说:“要是年终结算,厂里经济效益好,我可以给你晋升一级工资。”用“年终结算”一语表示实现许愿时间的延缓,显得既留有余地,又尽人情尽人理。
(4)对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应采取隐含前提条件的许愿。这即是说,如果你所作的承诺不能自己单独完成,还要谋求别人的帮助,那么你在许愿中可带一定的限制词语。
比如,你许诺帮助朋友办理家属落户的问题,这涉及公安部门和国家有关政策,你不妨这样说更恰当一点:“如果以后公安部门办理农转非户口,而且你的条件又符合有关政策,我一定帮忙。”这里就用“公安部门办理”和“符合有关政策”对你许愿的内容作了必要的限制,既见自己的诚意,又话语灵活,具有分寸,还向对方暗示了自己的难处,真是一石三鸟!
8.唯唯诺诺太窝囊
做人金典:一味地适应别人,必会迷失自己。
交际,顾名思义,即在相“交”之“际”,对相交际遇的参与。即便你的意见与对方一致,也不能只一味逢迎对方而说“是”、“对的”之类的话,否则,很容易给对方留下一个“懵懂不智”的迂儒形象。你应该亮出你的真正的“底牌”,适时适度地敞开胸怀,展示你的真诚,而不是无原则的唯唯诺诺,否则,你得到的将不是对方的喜爱,而是疏远、冷淡、不感兴趣,因为对方也同样地希望你能有可以供他汲取的源泉呀!明代能臣刘伯温说:“王者御王者之臣,贤士御贤士之仆,而贱者则御贱者之奴。”很明显,一个高明的主管或幕僚,不会对一个平庸的附和者特施青睐的。
许多社交指南方面的书籍和文章,无一例外地教导人们待人处世应态度谦恭、忍让大度,并且还要赞美别人,这些要求当然不错,但必须要在表现真实自我、能够自由选择的基础上去做,而不能一味地适应别人,不惜失去自我。
当你与别人交往时,你首先想到的是“我应该怎么表现,装出什么样子,才能让别人认可和满意”,还是“我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我就要真实自然地表现”?这两种不同的意识将决定你在人际交往中是否自由平等,是否具有个性魅力。
后一种选择能使你在人际交往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表现真实的自我毕竟比矫情、虚饰要容易,关键在于突破心理上的障碍。
首先,应立刻停止掩饰,不必藏拙,不必害怕露怯。当然,不必到处宣扬自己或自家人的缺点,只是不要竭力掩盖,以免使自己的心理受到压抑。
再者,不要为一些渺小而平凡的缺点过错而耿耿于怀,没有几个人会对你不够完美而大惊小怪或恶意中伤。因为他们自己也不是完美无缺,一切正确。每一个人,不论他是穷是富,是美是丑,是聪明还是愚笨,都是从同一种生物衍化而来的,都有独立自主的权利。懂得这个事实,一切困窘和羞辱也就不算什么,不必计较了。每个人都有他的难言之隐,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在这个世界上,你并不是最糟糕、最倒霉的人,别人也没有多少时间和兴趣去想你的难题。大家本来就彼此差不多,你何必要把自己“打入另类”呢?要知道,自我贬低和压抑,不敢表现真实的自我,这和肆无忌惮地盛气凌人、强加于人的霸道表现,同样有害于人际关系与交往,唯有真实自我地表现自然,才会有自由平等的人际交往与关系。
正在走过来的那个洋洋自得的“大款”,你深知他那名牌包装的躯壳里是多么空洞无物,你何必还要挤给他一个微笑?你知道你的上司有时也说得不对做得不妥,但你却从来不敢对他有丝毫不恭,即使他主观武断,指鹿为马,你仍要称颂他正确英明;再如,你和某个朋友有隔阂,你很清楚这回是他冒犯了你,而不是你的过错,你何必要为该不该去主动求和的问题弄得很苦恼?又如你看见同事的小女儿,虽然那孩子眼睛不大皮肤不白,你还是仔细考究其可赞赏之处,终于发现后赞叹道:“看,这孩子的眼睫毛多长呀!真跟假的一样!”结果呢?那个大款对你却是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情;上司可能会认为你没主见难成大器;朋友会觉得你胆小怕事太软弱;而那位同事会说:你算挑出了我孩子的唯一优点,我听了真比被人揭尽了短处更难堪……也许对方的回报和反应会比较平和,那你在人们的心目中也是形象平庸,没有个性。不亮出你的个性,哪里会有人格魅力呢?
在交友之际,唯唯诺诺的态度是最要不得的。你若越是表演得精彩自如,自以为忠于对方了,谁知却走向了反面:对方以为你有求于他,或心想这家伙是靠不住的。
其实在接触师长时,也绝不必唯唯诺诺。有位作家曾与一位知名教授谈论文章。作家曾请教授斧正拙稿,教授看到其中有一篇的出处有不对时,作家则坚持认为是对的。当时教授微露不悦,作家便找书印证自己的言论是对的。教授连说“后生可畏”。其实,这也难怪,谁叫他腹中与架上的书太多呢,自然有“一时糊涂”的“智者之虑”了。之后教授非但不计较这番“顶撞”,而且对笔者关怀备至。
自然,这并不是说交际中定要风风火火,飞扬跋扈,盛气凌人,这样更有悖于交际之道,因为交际是在所谓的公平原则中进行的呀,谁也不宜居高临下,颐指气使;那么,你还用唯唯诺诺来应对对方而使自己显得不左不右,何苦来呢!走出误区吧,说你该说的吧!即便说得不对或是显得很幼稚,也何尝不是你的真情的参与呢?!
9.做一回“恶”人也无妨
做人金典:做老虎远远比做病猫强,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必要时,你可以“恶”一回。
对于太窝囊的人,有人主张他们应当营造自己强势的一面,应用到待人处世中,就是要适当地“恶”一点儿来震慑对方,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一句话,就是要学会做“恶”人,来弥补自己软弱可欺的缺陷。
现实社会中,有人喜欢选择做好人,但同样也有人喜欢做“恶”人。做“恶”人同样也有对自己好的或不好的地方。做好人还是做“恶”人都不过是待人处世中做人的技巧而已。那么做“恶”人,对自己本身会有什么好处呢?
(1)“恶”人虽然令人讨厌,但却胜在有威势。一个经理或主管以恶人的形象出现,有令下属敬畏的作用。一般而言,一个主管“偏恶”会远比他“偏善”更能令下属为其效力办事,黑脸黑话不讲人情的主管当然不受下属爱戴,但却更能令下属不敢造次。这是做“恶”人的第一个好处。
(2)许多人不喜应酬,只想静静地做事,那么“恶”人的形象便会产生适当的阻吓作用,令你的应酬减到最低限度,赚得清静。也就是说,利用恶人的形象,你可以有选择性地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3)好人倾向于对人堆笑脸,以至巴结逢迎,“恶”人板着脸做人反而塑造出一个严肃、认真、令人肃然起敬的形象来,板着脸不但比堆笑脸威猛,也不那么委屈自己。
从上述三点做“恶”人的好处可以想见,许多恶人原就是性本恶,但也有“本来不恶”的人基于待人处世的需要,故意装出“恶”人的形象来与人相处。
在待人处世中,只要做恶人的好处盖过做恶人的坏处,做“恶”人便合算。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不同的或好或恶、好恶程度不一的形象。一个恶人的“恶”可能是他的真性,也可能只是个假象,和好人的“好”完全一样。不过,装恶人远比装好人难。恶人无论是真恶人或假恶人,首先要有一个“恶”的表象。如果你是个天生的开心果,或者是那种病态的白面书生模样,恐怕想恶也恶不出个样子来,即使这人是真的性本恶,最起码也欠缺了恶人表面上应有的那种威猛。
好人可以完全是个装出来的假象,但装恶人却总得真的有三分恶才能成功地装出所需要的形象。回想起来不少人也觉得自己在工作中吃了“形象不够恶”的亏,起码我们的手下不怕我们,如果你也有不够恶的问题,便不妨从明天起学会板起面孔来,重新以“恶”的形象出现于众人面前,相信你的感觉可能比做好人更爽!
10.别当老好人
做人金典: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很多人喜欢做个老好人,只讲动机,不讲效果,不计后果,结果好心不得好报,反而自食其果。
有一年的春节晚会上的一个小品讲一个职员在单位因为职位低而被人看不起,后来他发现无论职位多高的人在买火车票的问题上都很困难,所以大家认为能在别人买不到车票的情况下搞到票的人很有本事。这个职员本来在火车站没有熟人,为了表明自己有能力,他硬是对别人说在火车票售完后依然能搞到票,结果有很多同事请他帮忙,他是有求必应。答应了别人,而自己确实没有熟人,只好半夜三更去排队买票,结果托他买票的人越来越多,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有时他不得不自己贴钱买高价票,更别说抱着被子上火车站一待就是一夜的痛苦了。这就是没有考虑自己的能力,轻易地答应帮忙造成的后果。票买来了,大家认为你真了不起;买不来,别人就会认为,你既然能给别人买来,为什么不给我买,是看不起我吧!于是反而失去了信誉。这说明,如果你没有一定的能力,还是不要把事情往自己身上揽,有时候,老好人当不得。
在你不具备某种能力的情况下,夸下海口,大包大揽,结果只会耽误了事情,进而影响到自己的声誉,别人会觉得:其实你根本就不行!
美国有家大公司的总会计师,年仅35岁,才华横溢,收入丰厚,他是在拿到会计学硕士学位后干到了现在的职位。但是,他受到了极大的挫折,忧心忡忡,最后不得不接受心理咨询。在心理医生那儿,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在9岁和17岁时,有过两次成功的经历,一次是推销杂志,发展到有好几个小伙伴帮着他一起干;另一次是和别人组织建立了一家印刷厂,他干业务,攒下来的钱足以供他上学用了。两次都是成功的推销技能帮了他的忙。后来,由于他父亲的建议,他在大学开始学会计学,然后他又靠干推销和经营挣来的钱拿到了硕士学位。从学校毕业,他就被这家大公司录用,在企业里一直干到总会计师的位置。可是,他的工作经常为人指责,他碰到了越来越多的工作挫折,常常有人议论他的总会计师的工作,另一方面,他总是在一周结束时才感到高兴。结果,他的公司、同事对他的工作越来越不满,包括他自己也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心理医生帮助他解开了心结:他并没有能力从事总会计师的职位,因为虽然他获得了硕士学位,但他的兴趣不在此,所以作为公司的一名普通会计人员他还可以胜任,至于“总会计师”一职则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在咨询活动后,他终于想通了,他主动向公司请求辞去“总会计师”一职,转到销售部。这家公司失去了一个名不符实的总会计师,却得到了一个乐此不疲和富有成效的销售管理人员。当他谈到这件事情的时候,他说:“永远也不要干你自己无法胜任的事,那样做首先是害了你自己,你将变得不快乐并且忧心忡忡,因为你做的都是你所无法完成或最多也只能勉强完成的事;而且你也伤害了信任你、委托你办事的人,对工作更是一种损失。”
能力是你干成功一件事情的必要条件,在条件不具备的时候不要贸然行动,否则就会费力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