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把握好厚黑的尺度与老实的分寸
28696800000031

第31章 这样做人不吃亏——把握好老实与心机的分寸(3)

因此,我们不能说墙上草就无可取之处,墙上草随风倒正是为了求存。试想,如果连自身都保不住,还要谈什么宏伟的理想,远大的志向,还创什么宏图大业。有这么一个传说:

有一个国王与北方的一个国家打仗,来到一条大河边,河水滔滔,波浪翻滚,湍流如箭,没有舟桥,无法过河。当时又值九月,离河水封冻尚早。国王在河边率兵马无计可施,军心浮动,士气不高。国王心急,便派一人去下游观看河水是否封冻,那人跑到河边一看,河水滚滚,毫无冻冰之象,便跑回来报:“回国王,河水毫无冰冻之迹象。”

国王听罢,大怒,一挥手:“拉下去,杀了!”

国王又派一人出去察看,那人来到河边。河水汹涌,依旧奔腾不息,浪花翻卷,哪里有半点封冻征兆,那人回来如实回报:“国王,河水的确没有冻冰的迹象。”

国王问也不问,拍案大喝:“推出去,杀!”

第二人又被斩头。

国王又派第三个人去探看,那人到河边观望,河水奔流如故,他并不比前两个人多看到什么,但他回来后没有如实报告,而是随机应变说:“河水已经封冻,冰层厚盈几尺,如钢浇铁铸,大兵即可渡河。”

国王大喜,说:“重重赏他,传令三军,今晚渡河。”

第三人非但活命,而且得了重赏。当夜晚间国王率兵踏水而过,顺利渡河。

我们且不去论故事本身是真是假,但其中的道理却让人深思。第一个人和第二个人都如实回答,遭到的却是灭顶之灾。第三个人随机应变,审时度势,却领了重赏。国王让看河水冻结与否的目的在于稳定军心,而绝非河水本身。前两个人,思想僵守,不懂应变,杀身之祸在劫难逃。第三人善于思变,巧妙回答,点中了国王的心事,得到了国王的赏识。

做人不要太死板,许多时候善意的谎言是必要的。任何事物都有其负面的影响。善意的谎言不是地地道道的欺骗,而是以使别人快乐为目的。任何“善意的谎言”都有润滑作用,使用借口的人用它来保护自己或避免伤害别人。

汉武帝时有个叫东方朔的大臣,他性格诙谐幽默,善于审时度势,相机而动。在一个三伏天,武帝给朝臣赏赐肉食。大家等了半天,负责分肉的官员却一直没来。东方朔不耐烦了,就对同僚说:“按照我朝先例,三伏天上朝可以早退,所以不好意思,我先领自己的那份肉去了。”说罢,他便拔出佩剑,切了一大块肉,扬长而去。负责分肉的官员知道后,气得不行,立刻向皇上告了东方朔一状。

第二天早朝,武帝果然厉声斥责,东方朔立刻摘下帽子,俯伏在地,听候处置,看他一下子这么听话,武帝便童心大起,想要捉弄他一番,于是说道:“你要是真心悔改,就当着大家骂自己一顿,嗓门放大点儿!”

东方朔恭敬地拜谢完毕,一本正经地站了起来,扯开嗓子大喊了起来:“东方朔呀东方朔,没等陛下分赏,就擅自拿走赐品,真是无礼之极!拔出佩剑,大块切肉,简直壮烈之至!那么多肉,只取小小一块,堪称寡欲的楷模!一口没吃,全部带给老婆,更是疼爱妻子的表率!”

话未说完,武帝已经捂着肚子笑得不行了,大臣们也笑倒了一大片:“真有你的!本想让你丢一回脸,没想到却看了场好戏!”笑够了,武帝特地赐了一石酒和一百斤肉给东方朔。

东方朔懂得审时度势,相机而动,才使自己不被治罪,还受到赏赐,值得我们学习。

8.要学会保护自己

做人金典:为了生活的平安,为了事业的顺利,你一定要多点防人之心。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固然有其狭隘的地方,会使人变得谨小慎微、毫无磊落气度,但这句话却也并非没有道理,待人处世中,有一点防人之心并不为过,但一定要有度,不可偏激。

某机关一位姓王的局长在这方面就曾有过沉痛的教训。大概是五年前,他们局分配来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大学生,王局长是个非常爱才的人,便对他另眼相看,那大学生也对王局长极尽奉承巴结和讨好。时间一长,两人几乎成了推心置腹的朋友。王局长什么事都不瞒他,甚至连自己和副局长之间的不和也和盘托出。

后来王局长渐渐感到,副局长与自己的矛盾日益加深,关系越来越僵,甚至时常当面出语顶撞,眼看两人实在无法共事,上级只好把二人调开完事。

本来,两个人的矛盾就是因工作而起,既然不在同一个部门工作了,矛盾自然就少了许多。日子一长,两人渐渐消除旧怨,重新搭话,王局长意外地发现副局长当初对他敌意陡增、态度突变,全是因为那个大学生在中间传话捣的鬼。他把局长批评副局长的话全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副局长,还附带说了许多批评王局长的话。

王局长如梦初醒,大呼上当,愤然去找那位大学生。谁知,大学生却说道:“我既没有造谣,也没有诽谤。我是人,总有表达我自己观点的权力吧?你可以想想,我在你面前是否说过副局长的坏话,如果没有,那就不是挑拨离间。”王局长哑然无语。

痛定思痛,王局长发现自己犯了无防人之心的做人大忌。同样,当你在领导岗位上时,别人对你总有几分敬畏。你说话时,别人常会诺诺应声,但千万不能据此认为别人和你的想法是一致的。尤其是不该让下属知道的事,即使关系相当好,也绝不透露半个字。

如果心中有什么怨气,宁可找一个不相干的朋友去诉说,也不要在下属面前吐露。在这方面存一点防人之心,是不算过分的。其实,又何止是当领导的需要有防人之心,任何人都不可失去防人之心。因为,在待人处世中,你需要打交道的很可能就是个精明者,毫无疑问,你需要防止被此类人所暗算。即使对方心计的修炼不如你高,或者根本就与你不在同一水平上,那么,也需要多点防人之心。否则,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对方“黑”一下。

三国时期,曹植与曹丕争为太子。曹植才华横溢,人们敬服,曹操也对他另眼相看,内心暗暗打算把王位传给曹植。当曹植封侯的时候,曹丕在军中还不过只混到郎官,比起曹植,太不起眼了。但精明的曹丕却知道如何去打败曹植。

曹操带兵出征,曹丕与曹植都到路边送行。曹植充分发挥其才能,称颂父王功德,出口成章,引人注目,曹操也大为高兴。曹丕则反其道而行,不能出口成章,就装得很含蓄,假惺惺地哭拜在地上,曹操及他左右的人,都很感动,认为曹植有的只是华丽的辞藻,只有曹丕才是真正的忠诚厚道,是真实的情感。在这种情况下,曹植继续其文人的作派,我行我素,不肯用心计,这样正中曹丕下怀。曹丕进一步行使手段,掩饰真情。于是王宫中的人及曹操身边的人都为他说话,终于被立为太子。曹植的日子,从此便一天天难过了。时间不长,不懂防人之道的曹植,终于被曹丕所害,送了性命。

此外,还有一些人内心虚伪,对别人的奉承拍马飘飘然,毫无防备地钻进了圈套,中了别人的算计。

清代的乾隆皇帝,应当说是一个比较有知识和修养的皇帝了,但他同样自恃清高、天赋不凡。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华,乾隆几下江南,遍游名山古刹,所到之处不是题字就是赋诗,然而他那些诗,没有一首是值得传之后世的。御用文人纪晓岚看透了他的这一弱点,便在主持编写《四库全书》时,故意在容易发现的地方留下一两处错漏之处,上呈御览,有心让乾隆过过“高人一筹”的瘾。乾隆当然很快便发现了这些错误,发下谕旨加以申斥,心里十分得意,他甚至还特意召见纪晓岚,当众指出他的错误,纪晓岚趁机对乾隆的“学识”大加称颂,此后他一直在乾隆手下官运亨通。

像纪晓岚这样圆滑的人物深深懂得,没有人喜欢别人比自己更高明,当一个人自以为处在居高临下的境地时,他的宽容心会来得更多,他的权力给人带来的私利也会更多。

在待人处世中,多点防人之心,可以避免遭遇不测,使自己处于大体不至于失败的地位。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被魏惠王请出山,按说该是他半生学业开花结果的时候。但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老同学庞涓会害他,以至于受到挖去两个膝盖骨的酷刑,差一点连小命都丢了。韩非的遭遇更坏,秦始皇读了他的书,恨不得立刻见到他,派人把韩非请到咸阳,一度交谈,相见恨晚,韩非的学业成功和将来的一番大事业似乎指日可待了。然而就在此时,韩非也断然没有想到,他的老同学李斯会在秦始皇面前进谗言,置他于死地。这两例,无论是孙膑髌足,还是韩非被害,对二人来说,都是防不胜防。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见出防范预谋之必要。

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毫无防备地说话做事,虽然说人们不一定非得虚伪不可,但绝对需要防人。因此,为了生活的平安,为了事业的顺利,一定要多点防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