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英才故事
28698000000096

第96章 富兰克林——14岁发表文章的小排字工

富兰克林(1706~1790),全名本杰明·富兰克林,美国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美国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在人类历史上,他第一次揭开了雷电之谜,发明了避雷针。幼时家境穷困,12岁去印刷厂做学徒。

科学巨匠富兰克林家境穷困,只读了两年书就失学了,12岁时到一家印刷厂当学徒。

被迫辍学并没有阻止富兰克林的求知欲望。他不满足于当一个机械式的排字工,不像其他人那样,只满足于检字排版,交差了事,而是把排字当作学习的好机会。他一边排,一边识字辩义,对所排的文稿内容也能初步领悟。

有一次,他在排一篇文稿时,发现里边有这么一句:“领受此类官的大官们……。”他觉得文理不通。他联系上下文思索,认为这个句子应改为:“领受此类爵位的大官们……”。他在原句边作了记号,并等作者校对时,提示作者注意并更正。作者看到提示后,非常感谢富兰克林的提示,并对在场的人说:“这位小排字工人能看出文稿的错误,的确难得,是个有心人。”

小富兰克林不但在排字中学习,而且不放过一点工余的时间,一有空,他就去找在书店当学徒的小伙伴,向他们借书读。为了按时把书还给人家,他有时通宵不睡,读到疲倦的时候,就用冷水洗洗脸,然后继续读,直到读完为止。他每次都按时把书还给朋友,朋友们见他守信,便非常乐意借书给他。他读了一本又一本,从不间断,所以伙伴们怀着敬佩的心情称他是“读书迷”。

读书多了,知识丰富了,小富兰克林萌发了写作的冲动。有一次,富兰克林看到一本刊物《旁观者》,发现里面的文章很好,就凑了点钱把它买下来。他自己在认为很好的段落下做上记号,逐段逐段地背诵。几天后,他模仿原文的风格写了一篇文章,然后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缺点后,再动手修改。

当时,富兰克林的哥哥办了一份报纸。他每天都阅读这份报纸,他对这份报纸的栏目、风格早已烂熟于心了,很想按这份报纸的要求写写文章,但他不想凭哥哥的关系拿去发表。

思来想去,他终于想出了办法。

一天早晨,富兰克林的哥哥在报社门口发现一篇文章,署名陌生。读了这篇文章后,他感觉不错,就在报上刊登出来。

隔了两天,同样在报社门口,他又发现与上次署名相同的文章,仍感到不错,又给发表了。

几次过后,这个署名陌生的人令富兰克林的哥哥很诧异:“他为什么要把文章偷偷放在报社门口呢?这里有什么难言之隐吗?”他决定弄个水落石出,他每天躲在附近等待投稿人出现。一个晴朗的早晨,他发现一个青年来到报社门口,放下了一个信封。他猛地从角落走出来,拉住那个放信封的人,然而四目相对时,他惊讶地叫起来:“弟弟,原来是你?”

富兰克林低下头说:“哥哥,请原谅我。我这样做是想检验一下自己的能力。”

“棒极了,我的好弟弟!”哥哥拍着富兰克林的肩膀高兴地说。

这一年,富兰克林才14岁。

此后,富兰克林便在哥哥的报纸上不断发表文章。在发表文章的同时,富兰克林还不断积累各方面的知识,为今后事业的发展铺垫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