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个性极为复杂。
在他的整个一生中,他身体虚弱、健康不佳,但他却能够在工作中做出惊人的成绩。他喜欢在偏远的地方过安静的生活。尽管是一个炸药和武器方面的发明家和工业家,他却厌恶暴力与战争,并且是一名忠诚的和平之友。
他天性谦让温顺,可是在形势的逼使下,他也曾违心地卷进激烈的纠纷与对立之中。他表露出富于想像力的诗人和作家的很多品质,但同时又具有一个天生的商人那种清醒的预见力及筹划能力。他在日常生活中,一向对陌生人采取缄默和回避的做法,但他在当时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鼓舞和他在思想与工作中的结果,曾在全世界引起过共鸣。
作为一名机警的观察者,他甚至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对他所看到的一切时常表示不满与怀疑。这个世界包含着很多他所不能接受的事物:“现实曾无情地挫伤了我年轻时心中的理想。”
童年他多病的身体曾使他成为“他那个小世界里的一个陌生人,他的同伴幸福玩耍时的一个忧郁和沉思的小观众”。这个忧郁的孩子,变成了实验室里的一名害羞的思想家,对很多东西感到有兴趣,但对什么都不感到奇怪。
他没有继承他父亲那种洁白的肤色和强壮的体形,却继承了他那种自信和相当粗暴的性格。他年轻时的形象,同他母亲瘦小的脸庞一模一样。他像他妈妈那样长得又黑又瘦。但是,如果有人在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五十五岁那年看到他——当时他正处于鼎盛时期——那么,就会发现他是一位踏着短小而坚定的脚步,为了达到明确目标而匆忙奔走的人;一位略微驼背的活跃而又严肃的矮个子的人,他有着高大的脑门,蓄着整齐的短胡子,在他的脸上充满着紧张和忧虑的表情,但在浓眉下则有一双慈祥闪烁的蓝眼睛。当他的近视眼需要的时候,他就将系着一条黑带的夹鼻眼镜夹在高凸的鼻梁上。他的服装式样不是最新的,但却像他周围的一切东西那样,总是保持着简单、实用和高质量的传统。没有任何一件东西能够表现出他是一位大名鼎鼎或者非常有钱的人,乍一看来,很多陌生人还会把他当成一个迟钝、阴郁和无足轻重的人。
他几乎是倔强地回避大批吵嚷的人群,但当与可靠的朋友和同事们在一起时,他又完全是另外一个人,表情轻松,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对所有人都彬彬有礼。人们喜爱他,是因为他不摆架子,但却不能不注意到他是一束紧张的神经,人们必须通过约束自己的办法来防止触犯他。
他那略微粗鲁的声音,有时带着忧郁,有时带着讽刺的语调,而且无论谈到什么题目,他都要做出有趣的评论。他精通五种语言,在谈话时往往非常自在地从一种语言变换成另一种语言。当他提出一种反对意见的时候——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从他列举的论据中,可以看出他学识渊博、消息灵通,而且意见非常新颖。显然,他并不在乎会冲撞别人。有时他会带着闪亮的眼神,说出一些粗暴的话来,显然是想“敲打一下资产阶级”,并且为这些话的效果感到高兴。
那些通过访问或信件寻求开导的蒙昧的人将会受到他的欢迎。但对于那些来摆架子、吹牛皮的自负的人,或者来逢迎拍马的人,在客气地、但却坚决地请他滚蛋之前,他总要当场训斥他一顿。
他在各方面都是一位谦虚的人,他不时地参加知识分子和科学家们的友好聚会,但他却避免出头露面,并且从内心里厌恶社会活动。
诺贝尔天生谦虚,既不喜欢多谈自己,也不写一切私人的日记。他不爱接受记者采访,更厌恶在报纸上、杂志上炫耀自己。尽管他在世时早已赫赫有名,但知道他的人实在有限。诺贝尔爱工作,当病魔侵袭时就爱孤独。他厌恶一般社会生活,如应酬、接待等等。如果有机会,他乐意与有才智的人们往来,尤其是那些见识较广的人。诺贝尔曾这样写道:
“人生有一件不幸的事就是回避一切有教养的社会,忽视与善于思考的人交流思想,最后失去了这种活动的能力,牺牲了自己获得的他人的尊敬。”
为了这个原因,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从来不让他自己成为一个乏味的科学工作者。他具有理解人类一切的本能。
诺贝尔不慕虚荣的事情很多。有一次,一位编辑向他索取照片在他的杂志上刊登,他坚决拒绝,说:“在这煞费苦心和厚颜无耻大肆宣扬的年代里,只有那些具有特殊资格的人才让自己的照片在报纸上出现。”一位瑞典出版商要出版一本瑞典名人专集,同他接洽时,诺贝尔回答说:“我喜欢订阅这部有价值有趣味的书,但我请求不要把我的照片刊登在这个专集中。我不知我应否得此名望,我不喜欢谀辞。我天生的意愿是少给死者荣誉,他已没有感受,我们为死人建纪念碑不如帮助活着的人。”他最明确的一次发表他的论点是在有人提议法为国化学家和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举行纪念式的时候。他写道:
“我相信巴斯德自己会拒绝这种表彰的勾当,他厌恶任何用他的名义所做的标榜,因为他厌倦在事后登门拜访的人们。像这里所住的名人一样,他没有受到那些最厌恶的新闻记者们的烦扰。他们比臭虫还讨厌,如果有人发明一种药粉,消灭这两条腿的害人精,那真是再好没有的事。我相信巴斯德受到过新闻记者的注意,他们曾使他筋疲力竭,甚至宁愿抛弃科学院的荣誉。用他的名义建立一个基金会比一枚奖章更合他的意,他获得的勋章已经足够了。”
哥哥路德维希曾要求他写一个自传,他不肯从命:
“你为什么用写自传的事来折磨我呢?只有戏子和杀人犯的自传才有人看,特别是杀人犯的,不论他的‘丰功伟绩’是关着门在家里取得的还是在战场上取得的。”
由于他哥哥一再坚持,他就回信附了下面这篇传略给他:“诺贝尔呱呱坠地之际,一个仁慈的医生就该及早结束他多灾多难的生命。
主要优点:平素清白,从不牵累别人。
主要缺点:未娶、无家室、易发脾气、消化不佳。
惟一愿望:不要被人活埋。
最大罪过:不向财神顶礼膜拜。
一生重要事迹:无。”
这样说是不够还是多余呢?在我们这个时代,有哪些事情才能叫做“重要的事迹”呢?在我们这个被称为银河系的小小的宇宙漩涡中,大约运行着一百亿颗太阳,但太阳如果知道了整个银河系有多大,它肯定会因为自己的渺小无比而感到羞愧不如。
到晚年,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授予诺贝尔哲学博士学位,照惯例要写一份自传,这样他才写了惟一的一份朴实无华的自传:“本文作者生于1833年10月21日,他的学问来自家庭教师,从没进过高等学校。他特别致力于应用化学,生平所发现的炸药有猛炸药、无烟炸药——又称‘巴里斯梯’。1884年,选入瑞典的皇家科学院、伦敦的皇家学会和巴黎的土木工程学会。1880年获得极星勋章和法国大勋章。惟一的出版物是一篇英文作品。此外获得银牌一块。”
说到诺贝尔所获的勋章,固然不止这些。但他认为这些荣誉多与他研究的炸药无关,因而极为淡漠。诺贝尔曾风趣地说:“瑞典政府授予他极星勋章,那是由于他的厨师的烹调本领,受到一位名人的赏识;法国勋章是由于他结识了一位部长,而且过从甚密的结果;巴西的玫瑰勋章,是因为偶然认识了一位要人。”他越说越奇,最后竟说他之所以得到波立华勋章,是因为授勋人想模仿一个名剧中授勋时的情形。这些言谈当然不能作为他获奖的事实根据,但是它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出诺贝尔的谦虚精神。对于表彰他科学工作的奖章,他极为珍惜。他说:“我有瑞典科学院所赠的一枚金质奖章,我又是科学院的成员;我极重视这些奖品,在我看来,它的价值远在其他各种勋章(连波立华勋章在内)之上!”
现今诺贝尔基金会保存的他惟一的一张画像是在他去世后画的。诺贝尔生前拒绝为他画像摄影。有一次他的侄儿伊曼纽尔·诺贝尔要他坐下来让一个著名的俄国艺术家画一幅肖像,他几次回信解释为什么他的容貌不值得画下来保存的理由:“我已会见了画家马可夫斯基,我要告诉你,如果上帝他老人家能够大发慈悲让我年轻三十岁,使我的躯体值得花费画家的颜料和油布的话,我就会像一个听话的孩子那样坐着让马可夫斯基画像……我漫无目的在人生的海洋中四处漂流,没有值得自己欢欣鼓舞的回忆,对将来既没有令人愉快的幻想可以安慰自己,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填补自己的空虚。我没有家庭可供放置这惟一的遗物,没有朋友能使我的感情得到有益的发展,也没有因恶意而招来敌人。不过我却有自我批判的习惯,通过自我批判,一切无可洗刷的丑恶揭露无余,遮掩我的缺陷的面纱也撕得粉碎,因而使我深感痛苦,这样的一幅肖像挂在一个欢乐的家庭里是极不协调的,应该丢进纸篓里去。”
当有人为称颂他的业绩,而希望将其新造的轮船命名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时,他婉言拒绝了对方的要求,他的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