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大愿说药师法门(下册)
28710500000020

第20章 第五讲(4)

比如说我知道自己是第四种类型浪漫主义者,那怎么样?那我总会习惯于看到事物缺失的部分,他的心理创伤是因为他儿童时期感觉到自己被抛弃了,所以怎么样?他总是会关注没有得到的那一部分,对于得到了的他很轻视,这样我已经明白我的弱点了,我明白自己总是习惯于看到事物缺失的部分,多愁善感,这样浪漫主义者他总是觉得失去了的或者没有得到的才是最美好的,因此他总是去追求强烈的情感和可靠的人际关系来弥补内心的缺失感。因此他就会常常陷入到忧郁或者悲伤的情绪漩涡之中去难以自拔,一个人感情很强烈、情执很重的人,往往是这种浪漫主义者,他自己陷在那个里面难以自拔,还不知道自己的弱点。

当我们通过念无忧最胜吉祥如来名号,就学会了自我觉察。我们学会了自我觉察就越来越有能力从负面情绪之中解脱出来,所以我们念南无无忧最胜吉祥如来,就是每天在自己的身心上来体验,真实地去体验,这种体验能够帮助我们看到自己的盲点,然后穿透一切无明习气。

无明习气你不用害怕它,也不用逃避它,也不用抗拒它,你只要照亮它,穿透它,穿透它以后,你一定会有很好的体验。这种体验就能够使我们生起真正的智慧,而不是知识,就能够让我们融入到本觉的智慧大海之中去,所以经文上说称念佛名就能“所有忧悲,及诸苦恼,悉皆消灭”。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造诸恶业,生在无间黑暗之处大地狱中,受诸苦恼,由彼前身,闻我名字,我于尔时身出光明照受苦者,由是力故,彼见光时,所有业障悉皆消灭,解脱众苦,生人天中,随意受乐乃至菩提。】

这一节是讲第二大愿见光人天生。可以分为两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无忧最胜吉祥如来因地发第二大愿说,愿我未来世成佛时,如果有众生因为无明的缘故,造作了种种的恶业,生在无间地狱黑暗之处,受众苦逼恼,由于他前生得人身时曾经听闻过我的佛号,这时候我就身放大智慧光明,照耀加护受苦者,由于佛力加被的缘故,能够使他见到光明,所有的业障悉皆消灭,所有的痛苦悉皆解脱,生于人间天上,随其意愿享受种种的快乐,直到他将来也能圆成佛道。

第二个要点,这尊无忧最胜吉祥如来因地四大愿可以含摄六百卷《大般若经》的修法精华,就这么四大愿,但是已经把六百卷《大般若经》的修法都含摄在其中了。

众生因为无明,就陷入到大脑思维的分别念之中,所以内心之中常生烦恼,这就是本经上所说的“生在无间黑暗之处”,念佛名号,觉照当下的身心,由体验而生智慧,就是佛身出光明照受苦者。

我们内心有执著,这种内心深处的执著,自己平时都察觉不到的盲点,那就是什么?就是无间黑暗之处。我们现在通过无忧最胜吉祥如来的教诲,我们念他的名号就是能够向内觉照,这种体验能够生起智慧来,就是如来的智慧光明照耀我们。

般若无相无不相,在一切境界之中不住不著、不取不舍,这样真正做到恰到好处,也就是安心于般若上而尽其应尽的责任,就是即事而显般若,就是不坏真俗,恰合中道。不坏真谛俗谛而恰合中道,所以能够业障消除,“解脱众苦,生人天中,随意受乐,乃至菩提。”

正如《维摩诘经-不思议品第六》所说:“法名寂灭,法名无染,法无行处,法无取舍,法无处所,法名无相,法不可住,若住于法,是则住法,非求法也。”此《不思议品第六》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求法,这就是大般若,就是佛身出光明。法不可住,这是告诉我们一个修行的窍诀,你修任何法有任何的境界都不可以住,不可以停留在那个层面,不可以执著那种境界。

比如说我们修天台宗的六妙门:数、随、止、观、还、净,这也是药师法、药师定的基础,这个六妙门,就是六个步骤。首先就是我们要能够怎么样?就要能够知时知量。我们一直先修数息,从一数到十这样循环。数息我们数到妄念不起的时候,就要怎么样?就要法不可住,就要知时知量,就要修随息。修随息修到了心息相依,就也不要停留在这个境界,接下来就要修止,成就止以后就要修观,更进一步修还、净,所以不要停留在任何一个境界。

所以我们要有实修的体验,要知道,那些都只是手段,不管有任何的境界,不管数、随、止、观、还、净,这些都只是手段,所以要不住不著,无所求、无所住、无所得,这才是真正的大般若。因为般若怎么样?般若就是无所求、无所住、无所得,真正的大般若见地就到了,真正的见地透脱了,刹那之问就可以开悟,所以说这个就是经文上所说的见佛身出光明,业障消灭。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造诸恶业杀盗邪淫,于其现身受刀杖苦当堕恶趣,设得人身,短寿多病生贫贱家,衣服、饮食悉皆乏少,常受寒热饥渴等苦,身无光色,所感眷属皆不贤良,若闻我名至心称念,由是力故,随所愿求,饮食、衣服悉皆充足,如彼诸天,身光可爱,得善眷属乃至菩提。】

这是第三大愿转得善眷属。可以分为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无忧最胜吉祥如来因地发第三大愿说,愿我未来世成佛时如果有众生造作杀生、偷盗、邪淫等种种恶业,在当生之中就会招感不如意的士用果,现身受刀砍杖打之苦,当来感异熟果堕到三恶道之中去受报,从三恶道之中出来得人身时还要受不如意的等流果,短寿多病,生于贫苦之家,还要感受不如意的增上果,衣服饮食都感缺乏,经常受寒冷、炎热、饥饿、干渴等等众苦折磨,身体没有光泽,所遇到的眷属都不善良不贤惠。

如果能够听闻我当来成佛的名号,并且至心称念南无无忧最胜吉祥如来,那么仗佛威神力加持,能够令众生所求如意,饮食衣服悉皆丰足,得到像天神一样光泽可爱的身体,得到善良贤惠的眷属,直到证得无上佛果。

第二个要点,第二愿佛身出光明,是侧重于引导众生证得法身清净面,第三愿就是我们人人念佛名号都能够如彼诸天身光可爱,我们身都有光明,好像天神一样的光明身,光泽可爱的身,这其实就是侧重于由法身起用。

说一则公案好了,有一位禅师读《妙法莲华经》,读到“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他不懂得一佛乘的妙旨,他就去请教他的师父,他的师父也没有开悟,也不能够跟他解说,所以他就立志到外面去参学。后来在外面行脚的时候,他听到黄莺鸟在柳树上面鸣叫而豁然大悟,就说了一个偈子:“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春到百花香,黄莺啼柳上。”

“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是证得法身的清净面。清净面就是光明,就是真心的光明相。不可以言宣的是什么?如果你用凡夫的心智模式来听,你所认为的那个其实是错的,因为它已经不在凡夫大脑思维的次元上,还要由这个体相来起妙用,后两句“春到百花香,黄莺啼柳上”,这两句就是法身起用。

法身起用就是生生不已的生命活力,大家一定要知道,我们一直在说生活力、生命力,一直在强调要唤醒我们生生不已的生命活力,这个生命活力是指什么?是指如来法身功德,是指的法身起用,不是说你张三有张三的生命活力,李四有李四的生命活力,不是这个样子的。生命活力是指尽虚空遍法界的,我们勉强来说就是物理学家所说的宇宙弦论。万事万物都是同一种能量的不同的振动状态。譬如四川成都文殊院有一首对联,你一进去就可以看到了:“见了就作,作了就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本是无生。”这就写得非常妙。生生本是无生,生生无生,无生生生。无生生生,生佛净土;生生无生,顿悟成佛。

因此一个真正懂得药师法门,开发了生命活力的人就能够像维摩诘居士一样,每一天都过着繁华热闹的生活,而一切贪瞋痴不能染污其心。这就是真正地会念无忧最胜吉祥如来名号,就能够转得善眷属所求皆如意。

第三个要点就是经文上说“如彼诸天,身光可爱”,这也是说修行的境界。身光如天,我们这个天空是湛蓝湛蓝的颜色,就是琉璃光色,真正开悟的时候气入中脉,心气自在的修行者,他就能体验内在的中脉,它是琉璃光色,更进一步它也能够显现琉璃光色,入药师定显现琉璃光色。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众生,常为药叉诸恶鬼神之所娆乱,夺其精气受诸苦恼,若闻我名至心称念,由是力故,诸药叉等悉皆退散,各起慈心,解脱众苦乃至菩提。】

这一节是讲第四大愿药叉起慈心。可以分为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无忧最胜吉祥如来因地发第四大愿说,愿我未来世成佛时,如果有众生常被药叉等各种鬼神干扰,夺取众生精气,使众生受痛苦烦恼折磨,如果听闻到我的佛名,至心虔诚称念,仗佛功德力,能够使药叉鬼神等悉皆退散,不能干扰,并且药叉等众各各生起慈悲之心,解脱众生的苦难,直到成佛。

第二个要点就是我们要说一下这个药叉鬼神。我们如何正确去理解和认识呢?在《地藏经》也有说,睡觉的时候,会被那些啖精气鬼王来夺人精气,有些人很害怕说:“哎呀,怎么办?是不是我家里风水不好啊?”这其实都是没有懂得经里面说什么,你要知道,经中所说的这些药叉鬼神,他是指行星的能量对人体的影响。

第三个要点就是“药叉起慈心”是什么意思呢?

无忧最胜吉祥如来这个四大愿是非常殊胜,虽然很短,但是可以含摄全部六百卷《大般若经》的修法。《大般若经》教导我们要超越知识的层面,开显真心本觉的智慧,真心的体相用就是空、明、觉。

无忧最胜吉祥如来第一愿就是教导众生开显真心的体——空,所以能够破一切执著,灭尽忧悲苦恼。

第二愿是开显真心的相——光明,也就是法身清净面,也就是佛身出光明,照受苦者,随意受乐,是我们人人本具的法身清净面焕发出来,就是佛身出光明,照受苦者了。

第三愿就是开显真心的妙用——觉悟,就是不断地提高我们内在的觉察力,这个就是真心的妙用,真正开启出来我们就能够怎么样?就能够身光如天、得善眷属。

前面三愿就是分别让我们开显真心的体、相、用,《大般若经》说六百卷也就是说真心的体相用如何开显出来,所以说能够容括《大般若》,不是一句虚话。

第四愿是讲没有开悟的时候,会受到时空的局限,所以经文上中说为药叉鬼神干扰。而一旦能够明心见性,就能够“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就能够成就十种自在。虽在六尘中,六尘不能染,虽在生死中,生死不能拘,成就大自在境界,万物为我所用,所以才说药叉各起慈心。念佛名号就会药叉起慈心,它的力量就能为我所用,当然不会伤害我,伤害我就是起恶心,为我所用就是起慈心,这是比喻的说法。

【曼殊室利,是为彼佛如来、应、正等觉,所发四种微妙大愿。若有众生闻彼佛名,昼夜六时称名礼敬至心供养,于众生处起慈悲心,业障消灭解脱忧苦,无病长寿得宿命智,于诸佛土莲华化生,常为诸天之所卫护。曼殊室利,称彼佛名能生如是无量福业,而彼佛土愿力庄严殊胜功德,声闻、独觉所不能知,唯除如来、应、正等觉。】

这一节有三个内容,首先是总结无忧最胜吉祥如来四大愿;其次是说称彼佛名的不可思议功德;第三就是说彼佛国土愿力功德是佛果地境界,唯佛与佛乃能知之。这一节可以分为两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是释迦佛开示说,曼殊室利啊,以上所说就是无忧最胜吉祥如来因地所发的四种不可思议的大愿力。

如果有众生能听闻无忧最胜吉祥如来名号,昼三时夜三时诚心称念佛名,恭敬礼拜供养,对一切众生起慈悲心,就能业障消除,解脱忧愁痛苦,无病长寿,得到宿命通的智慧,临命终时能够生到无忧最胜吉祥如来的无忧世界,连花化生,此人常得到众多天神的守卫保护。

释迦牟尼佛开示说,曼殊室利啊,持诵这尊佛的名号能够生如此不可思议的无量福德,而这尊佛以殊胜的愿力,庄严的佛国净土,具有无比殊胜的功德,这些愿力,这些佛土的殊胜功德都是声闻缘觉所难以彻知的,所不能知道的,我们凡夫的这种妄心思维,更加是不在那个次元里面,不过是凭凡夫的想象而已,是不能知道的,何况是凡夫呢?所以可见愿力不可思议,国土功德不可思议,唯佛与佛乃能知之,乃能究竟。

第二个要点就是,《药师七佛经》,还有讲过的一佛药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都是佛的果地经,同《大方广佛华严经》、《妙法莲华经》、《大般若经》都是一样,都是说如来果地上的事情。

《华严经》是说果中境,是成佛以后万德庄严的境界;《法华经》是说果中果,是说佛的见地,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这是佛出世的大事因缘;《大般若》是说修行的次笫,是说如何依境起行证果。《大般若经》六百卷分为十六会,我们讲《金刚经》已经讲过了,所以此地就不再重复。而《药师七佛经》能够含摄诸多大经的修法。

第一尊药师佛善名称吉祥王如来因地八大愿是说如来禅的修法,成就禅定,所以经中说“常以定力,成就众生,供养诸佛,严净佛土,菩萨眷属,悉皆圆满”。

第二尊药师佛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因地八大愿就是说观,说即事而真,由此起观,侧重于说色法和心法。宝月是色法,智严是心法;光音是色法,自在是心法;王是色法,如来是心法。所以你看这个名号里面就已经是色法心法平等双运。

笫三尊药师佛是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困地四大愿能够含摄《维摩诘经》的修法,《维摩经》是弹偏斥小、叹大褒圆,可以说她的究竟见地就是大圆满见、大手印见。

第四尊药师佛无忧最胜吉祥如来因地四大愿,可以岔搬六百卷的《大般若经》的修法,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境界般若、眷属般若,五大般若都含摄在其中。

第五尊药师佛法海雷音如来因地四大愿就含摄了《大集经》、《宝积经》的修法,也含摄了唐密胎减界的修法。

第六尊药师佛法海胜慧游戏神通如来因地四大愿就是含摄了《妙法莲华经》和《华严经》的修法,也含摄了唐密金刚界的修法。

第七尊药师佛药师琉璃光如来因地十二大愿就含摄了前六尊药师佛的所有修法。

所以经中说“声闻独觉所不能知,唯除如来应正等觉”,所以可见我们这个《药师经》是不可思议,整个大藏经都融摄在其中,可见我们这个药师法门不可思议,是诸佛的甚深行处。

好,愿大家精进地增长自己的觉察力,愿法界众生皆得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