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大愿说药师法门(下册)
28710500000061

第61章 第十三讲(7)

我们之所以有这些喜怒忧悲恐种种的情绪变化,是因为什么?是由于心有挂碍,心有执著,因此佛陀告诉我们,放下就是我们所要追寻的。“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凡夫众生看不破、放不下的原因是什么?都是因为执著于万事万物是实有的,因为错认为万法实有,所以就执著了。

放不下是由于凡夫活在错觉的无明系统里面,误认为一切都是实有的,因此而生起了人我执、法我执,也就是对自我的执著和对环境的执著,对境遇、境缘的执著。有了禅就能够破除无明实执,将负面情绪连根拔起。

阻碍人的身心健康、抑制人类创造潜能发挥的根本的障碍,不在于外部的环境,而在于人的内心,在于人的思维方式一开始就迷失在人我执和法我执里。其实,我们的生命本来就是有无限的自由、绝对的平等,但是因为我们凡夫的思维方式一开始就迷失了,我们的心迷路了,所以才会一直去攀缘外境,凡夫执著于万事万物实有的,但当代物理学的“弦论”其实已经证明了“缘起性空”。

2009年8月18日,著名的科学家、《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的作者霍金,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做了一个演讲,题目就是《宇宙的起源》,基础的理论就是当代自然科学理论,物理学的前沿理论——弦论。

我们都知道,19世纪末的时候,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认为物质是唯一真正的实在,所以事实上从经典物理学奠定以后,唯物论无论在东西方都占据了主流。然而,到了20世纪的时候,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就开始揭示了物质实体观的错误。

我们都知道相对论:E(能量)=me2(能量=质量×光速的平方),证明质量和能量可以互相转化。比如太阳的能量用的就是核能,烧掉一点点质量,换取的是浩瀚的能量。知道原子弹的人当然都能够相信质量可以转化成能量,由于能量并非是实体,因此物质也就不能再被看做是实体,那当然就能够破掉我们的法我执,不用执著于万法万物是实有。

能量也能够转化为质量。我们想象一个人在推一辆没有任何阻力的小板车,假设没有任何阻力,只要持续地推它,速度就会越来越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质量也就会越来越大。起初好像车上堆满了木柴,然后就好像车上装满了钢铁,最后好像装了一个地球。当那辆小板车达到光速的时候,好像整个宇宙都装在它的上面了,它的质量达到无穷大了,这个时候无论你再施加多大的力量,它也不能够运动得再快一点,物质运动的极限就是接近光速了。所以物体运动接近光速的时候,不断地对物体施加的能量,但是物体速度的增加会越来越困难,那么那些施加的能量到哪去了呢?当然就是转化为质量了。

事实上佛教里面弥勒菩萨有一部《大乘经庄严论》,上面也有讲到一个“解脱相对论”。我们如何成就解脱?不是说你天天腿子盘起来,眼睛闭起来打坐,突然一天就开悟了,然后就成佛了,不是这样的,它当然也有它的客观规律存在。

这个“解脱相对论”其实也就是说,如来藏的开显等于瑜伽行乘以中观见。我们如果套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E(能量)=me2,E是如来藏的开显,如来藏事实上是般若波罗蜜多的证果;m就是瑜伽行派,是般若波罗蜜多的修行;c就是中观派,是般若波罗蜜多的体性。事实上就是指见、行、果,这样大乘佛法之中原来存在的那些争论就能够消除。

有些人说:“唯识宗最究竟”。有些人说:“不对,中观宗最究竟。”有些人说:“不对,如来藏的思想最究竟。”包括《大佛顶首楞严经》、《大乘起信论》这都是如来藏的思想。但事实上我们如果明白弥勒菩萨的“解脱相对论”就知道,原来其实她们是一体的,是互相之间并不矛盾的构成一个完整的修证体系的。

回过头来,与此同时,科学家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也是迅速地深入发展。在上个世纪30年代以前,经典物理学家都认为,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组成物质最小的颗粒。但是1932年的时候,科学家又证实,原子也不是最小的颗粒,它由电子、中子和质子组成的。1964年的时候,美国物理学家马雷?盖尔曼提出一个新的理论,就是质子和中子也并非是最基本的颗粒,它们由更微小的夸克构成。虽然一些实验能够证明夸克的存在,但是单个的夸克至今未能找到,因为夸克是极不稳定的、寿命极短、刹那生灭的粒子。

更进一步,20世纪的后期,物理学的前沿理论——弦论,这是理论物理学的一个高峰,就可以用来描述引力和所有基本粒子,比如说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看起来好像是基本粒子,但实质上都是很小很小的一维弦上的不同的振动模式,他们把这个称之为宇宙弦,每一条宇宙弦的典型尺度是普朗克长度,也就是10负33(次方)厘米。

如果把宇宙看作是由宇宙弦组成的大海,那么基本粒子就像是水中的泡沫,它们不断地产生,不断地消失,我们现实的物质世界其实就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壮丽的交响乐。

那这个弦论对我们的启发有哪一些呢?如果跟禅的智慧、跟佛陀的智慧相印证的话,能够给我们哪一些启示呢?起码可以有四点启示:

启示之一,能够破除我们对物质世界实有的执著,使我们能够认识到物质实有不过是一种错觉。

有些人还是没有想清楚,他就会反驳说:“就算是最前沿的弦论说的宇宙弦,无论这个宇宙弦是多么多么的小,无论我们的实验能不能看见它,人们能否观察到它呢?但是宇宙弦总归是客观的存在,它们是组成物质世界最基本的单元,因此物质世界也还应该是客观实在的。”

其实这种说法不对,为什么?因为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是宇宙弦不同的振动状态,那些中微子、夸克等等是宇宙弦不同的振动状态,而不是宇宙弦本身,就好像组成交响乐的基本单元是乐器上发出的每一个音符而不是乐器本身一样。

这样我们就能够明白,可见物质实有确实不过是我们凡夫的一种错觉,我们一直以来认假为真,我们错觉以为这个就是实有的。现在理论物理学的弦论已经能够证明了万象森罗、绚丽多姿的物质世界其实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壮丽的交响乐,并没有实体可得,刹那刹那都在生灭。

启示之二,物质世界的本质就是缘起性空,自性本空。过去经典物理学的时候,我们认为基本粒子构成了客观世界,现在我们明白了,基本粒子其实都是宇宙弦上的各种音符。

万象森罗的物质世界真的就正如《金刚经》所描述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藤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确实就是如梦幻泡影,没有实体可得。现在当代的理论物理学的前沿到此就进入到了这种自性本空的境界了,跟我们禅的智慧、两千多年以前释迦牟尼佛的智慧所实证的境界就相通了。

启示之三,弦论能够消除唯心论、唯物论的争论,开辟一个新的途径,使我们能够容易理解“心物一元”,能够理解意识和物质的统一。我们都知道贝多芬的交响乐,可以用钢琴把它们演奏出来,但是钢琴本身并不是交响乐。同样的道理,意识也是大脑演奏的交响乐,其实是心物一元的。

启示之四,基本粒子是宇宙弦的不同的振动状态。有些人会很有智慧,会更深一步追问:“这些基本粒子是从哪里来的呢?怎么产生的呢?产生不同的振动状态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其实佛陀早就有证悟,我们学习内观禅,内观禅上面就有讲过了,佛陀开示,产生这些基本粒子、产生这些宇宙弦不同的振动状态,原因是四个,也就是业、心、时、食。

第一个因是业力。就是我们过去所造的一切身语意的业行,它会不断地产生次原子微粒,形成心之流、物之流,凡夫就错觉执著于就是我,就是我的身心,其实不过是心物之流了。

第二个因是心。就是心所生极微。在六祖寺禅堂参加过禅修的人,稍微静一下就能够感觉到我们心窝附近有一个心肌,在一个静定状态之下,你的小手指稍微动一下,你就觉察心肌这个地方一刹那之中同时产生很多的次原子微粒,很多很多的极微。

第三个因是时。时间的时,也就是时空环境所产生的次原子微粒。

第四个因是食。因为食物而产生的次原子微粒。如果我们懂得药师法门,当然就能够懂得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要吃不同的食物。

我们人有九种体质,依照九种体质来判断自己属于哪种体质,要吃哪一类食物,就能够让我们的身心和谐。这个时候我们就明白了,没有牛顿所说的第一推动力。

牛顿晚年没有什么成就,他陷入到神学里面去,一直在研究第一推动力是什么,想来想去想不明白,他就认为归结于上帝了,认为最初的力量,第一推动力来自于上帝。

我们如果明白禅的智慧就知道,万事万物没有第一因,虽然万法显现,但没有作者和受者,这个时候我们就成就了七清净里面的度疑清净,也就成就了十六阶智里面的第二阶智——把握因缘智。这个时候我们心之中对于世界、对于万事万物、对于人生任何的疑惑都冰消瓦解了,对于人生从何来、死往何去都豁然大悟了。

在小乘来说,小乘的禅法是要讲七清净和十六阶智,其实与大乘祥法是相通的,一切都是缘起性空的,无论是心还是物,没有任何可以执著的。因此当科学家、物理学家千辛万苦爬到了山顶比量地来欣赏自性的无限的本地风光的时候,我们的佛学大师早就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了,他早就已经证悟得缘起性空了,而且不像物理学家只是比量的能够理解缘起性空,他是实证地证到“缘起性空”。

北宋时候的苏轼,他是喜欢参悟禅理的,他写过一首富有哲理的《琴诗》来阐述缘起性空: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于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觉得这首诗非常有趣味,很有哲理。其实他要揭示的就是缘起性空,我们虽然是凡夫,没有证悟得缘起性空,但是通过这个“弦论”其实也能够比量地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缘起性空。

禅是人类智慧开发到登峰造极的自由自在、快乐无忧、平等独立的状态。你看每一位禅师都是气宇如王,他这种自信心从哪来?就从他对于自心的禅的智慧的开显而来。所以我们要透过心来修心,一颗彻底打开,能够包容宇宙实相的心,这是人类所能够达到的最高层次的净化,那是什么?开悟的圣者的状态,佛陀的状态,这是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的净化的状态,最高层次的净化。

所以禅师说:“生命要投资在你不会后悔的地方,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而我们投资在哪呢?追逐世间的财色名食睡吗?无常的了,最后是两手空空,还要造很多恶业,继续去恶道之中受苦,所以就应该是倾尽全力来领悟禅的智慧。

我们其实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完美,不过是因为凡夫的错觉、我执的介入,让我们看不到自己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生灭,能生万法。”这样才是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

禅者的生活是超越一切而又能够安详地活在当下。正如怀深禅师所说的:

万事无如退步人,孤云野鹤自由身。

松风十里时来往,笑揖峰头月一轮。

任何时候他都是潇洒自在的,任何时空他都是能够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有了禅的智慧就能够超越生老病死的束缚,能够成就生命的究竟的解脱,所以禅是心灵的绝对自由。

我们不自由,并不是说我们有牢狱之灾,也不是说我们受到某一个人控制,而是指我们的心受制于凡夫的贪念和执著,而禅师呢?什么是禅师?禅师就是能够告诉我们内心本质,并且也知道解决心灵问题最好方法的人。能够让我们渐次地悟入、领悟掸的智慧,根器好能够一超直入如来地,顿悟成佛。

所以人身是个小宇宙,其实它是隐藏着很多无量的神秘的信号。佛教认为对身体语言的无知造成了我们的疾病,任何疾病要来之前,如果你有禅的智慧都会有预兆,你都能够觉知到。我们一直以有限的目光来看待身体这个无限的宇宙,甚至于忘记了身体的智慧。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面向全世界发表了“健康四大基石”,我想很多人都会知道,也就是合理的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中国古老的《黄帝内经》只用一句话也就揭示了同样的养生法则,《黄帝内经》上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知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里养生的理论、方法、结果都在其中了,养生的理论就是“知道”,真正地知道养生的大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这些其实在药师法门之中有更深入的揭示。药师法门说有外时轮、内时轮、别时轮。外时轮当然是天体运行的规律;内时轮是身心运作的规律;别时轮是扭转时空、生死自在的规律和方法,返老还童、超凡入圣的方法都在这个别时轮之中。

养生的方法是三大健康之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养生的功效是: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可见,养生之道的关键其实是心理平衡,改善生活习惯。而禅是最究竟的、最彻底的保持心理平衡的智慧。

并且中医认为中国人有九种体质。一种体质是平和质,是健康状态,会占到人群的32.75%。其他八种都是有偏颇的体质,占到人群的67.25%,是属于一种亚健康状态,它分别就是:气虚质、气郁质、湿热质、血瘀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特禀质等。

比如说有些人觉得很容易疲劳,总是觉得没劲,很疲乏、很困倦,经常容易感冒,而且感冒以后很难好,拖很久。也容易呼吸比较短促,说话没劲,经常容易出虚汗,这种体质其实就是气虚质。这种体质的人如果说是:“我是不是太疲劳了呢?多睡一下觉会不会好呢?”不会的,你多睡觉,放宽心调理也没有什么大的起色了,因为体质是气虚质。

为什么形成气虚质呢?那其实是因为生活习惯不当,长时间酷爱冷饮,经常喜欢吃冷的食物伤到脾了,那就形成气虚体质了,脾的气虚以后都会导致五脏的气虚,而且将来也容易得胃下垂,女众容易得子宫下垂等等。

改变气虚质简单的方法:一个是改善生活习惯,再一个多按摩一下足三里穴,如果容易感冒的话,适当地平时吃一点玉屏风散,玉屏风散颗粒早晚各冲一小包来预防都会有一些作用。

又比如说阳虚质的人怕冷,阴虚质的人容易失眠,容易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痰湿质的人每天上午8-9点是最困乏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想睡个回笼觉,其实他是痰湿质。湿热质的人脸上容易生痘痘,三四十岁了脸上长满了痘,好像青春痘一样的,而且生得很深,其实这是湿热质。血瘀质的人脸上容易长斑,尤其是女众经期不调等等,脸上容易有那个蝴蝶斑。其实往往都是血瘀质。而且也容易患肿瘤和冠心病,女众也容易有痛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