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二十世纪十大经典战役·激战英伦——不列颠空战
28731500000042

第42章 英国空军显神威(6)

伦敦的许多建筑物在燃烧,整个夜空被大火照得如同白昼一般。据报告,当天晚上发生了2200次火灾。有7处最大的火灾每处都烧掉了方圆一英亩的许多建筑。火势最大时,伦敦大约有700英亩的地方在同时燃烧。

国会大厦、威斯敏斯特修道院、英国博物馆都遭到了轰炸。

一共有7颗烈性炸弹炸开了国会下院,楼上的走廊被炸塌,议员们坐的绿色皮面长凳和发言人座的椅子全部被烧毁。

一颗炸弹击中了议院塔上的钟楼,大木钟被烧黑,上面有许多斑痕。但是这座古老的大钟主体结构没有被破坏,那著名的钟声一响也没有漏掉。

在威斯敏斯特修道院里,位于这个建筑中心的天窗上的屋顶被燃烧弹烧着了,屋顶砸在唱诗台和礼拜堂上。威斯敏斯特大厅著名的橡木屋顶也被炸弹炸穿,曾经培养出琼森、德赖登、雷恩、本瑟姆和索锡的威斯敏斯特公学院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英国中世纪杰出的建筑样板——威斯敏斯特的主教宅邸也被摧毁。

英国博物馆的绝大多数珍藏已被转移,但是燃烧弹烧坏了图书收藏室,博物馆的埃及展厅也几乎全部被毁。

伦敦市中心区的所有教堂不是受到严重破坏就是被彻底摧毁。在河滨马路,伦敦最古老、最受人喜欢的一个教堂,圣克莱门特·戴恩斯教堂只剩下一片冒着细烟的废墟。那些多少年来一直响着一支古老儿歌的旋律的大铃铛——“桔子和柠檬说着圣克莱门特的铃铛”——在教堂垮掉时被摔碎了。

一共有5家医院被破坏,被破坏最严重的一所已经完全成了一片废墟。

有一个地铁站被火包围了,有人决定撤离那个地铁站,于是下面的人。绝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都跑到起火的地区来了。他们踉踉跄跄地跑过来,母亲或祖母们或抱着孩子,或拖着跟在身后尖叫着的儿童。大火的灼热使他们发出惊恐的喊叫。

根据最后的统计,在这次空袭中,有1436名伦敦人丧生,大约有1800人受重伤。在幸存者看来,这几乎已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他们看见心爱的首都被毁,四周都是瓦砾废墟、倒塌的建筑和烧焦的名胜,一种可怕的绝望油然而生。

在后来的许多天里,很多伦敦人走路时仍是一副半梦半醒的茫然样子,他们害怕还会有新的磨难。他们中的不少人恐怖地认为,这次大空袭将有可能是一场更猛烈空袭的开端。一位驻伦敦的美国记者,《芝加哥论坛报》的拉里·鲁说:“我第一次开始感到担心,我开始认识到5月10日的空袭给伦敦人的生活造成了多么深刻的震动和撞击。”

一位伦敦妇女在日记中写道:“刚听说威斯敏斯特大厅昨晚被炸,还有修道院和国会大厦。他们把屋顶救出来了一部分,但有一部分已经烧掉。修道院的天窗被毁。他们原以为大木钟也倒了。对这些灾难我说不出话来。我想我们一定是犯了什么严重的罪过才要我们做出这样的牺牲……肯定还会有破坏,听到敌人的珍贵东西也像这样被化为废墟我也不会得到什么满足。我不希望这样。”

另一位妇女写道:“我记得我的朋友玛丽跟我说,当她第一次被炸出她的房间,失去了所有的衣服和财产时——这是她第三次被炸出来了,她就对自己的东西完全不在乎了。灾难超出了一定的限度也就无所谓了,上帝会为被剃掉羊毛的羊羔挡住寒风,不幸也有好处。”

在5月10日以后的几周内,伦敦人没有受到新的轰炸。虽然丘吉尔和他的精英们通过“超级机密”已经知道德军不再向英国进行大规模空袭,但他们没有告诉英国人民。所以,伦敦市民们仍然整日生活在惶惶不安之中。

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然大规模入侵苏联。消息传来,许多英国人为苏联人感到难过。但也有许多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兴高采烈。伦敦《晚报新闻》的通栏大标题写道:“现在轮到莫斯科了。”伦敦人评论说:“现在我们要看看他们怎么办。”

对于多数英国人来说,并不是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态,他们所以兴高采烈是因为他们认为对英国的大规模轰炸结束了,德国从海上全面入侵英国几乎不可能了。

“我们胜利了!”英国人民奔走相告,语调里充满了骄傲,也有几分惊奇。

这胜利来之不易,他是用英国人民的勇气、智慧、毅力、苦难和鲜血凝成的!

在这胜利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英国皇家空军艰苦卓绝的战斗!

“在人类战争的领域里,从来没有过这么少的人(飞行员)对这么多的人(英国民众)作过这么大的员献!”

这是丘吉尔在下院的一次演讲中对皇家空军作出的高度评价。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空战结束了。德国发动战役的目的是彻底征服英国,为主宰整个欧洲扫除障碍,但它的目的没能实现,英国从此则成为欧洲抵抗运动和盟国反攻欧洲的基地。不列颠空战,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次失败的战役。

七、原始电子战

对于德国空军为何败在了英国皇家空军的手下,德国人贝克尔这样认为的:德国轰炸机在这次作战中显得太轻,太不结实,防御火力太弱,航程太短。载弹量太小。德国战斗机的数量太少,而且航程太短,担负不了为轰炸机护航和与敌机进行自由空战的双重任务;戈林和空军总司令部一次又一次地改变攻击目标,造成兵力分散,没有对重点目标实施连续不断的攻击;空袭,特别是夜间空袭的效果被大大地夸张了,使决策人不能正确判断敌人的真正实力。一再低估了皇家空军的力量,多次做出错误决策;英国雷达网遍布各地,可以事先知道德方的一切攻击活动,使德军的偷袭几乎无法成功;英国战斗机的损失率尽管较高,但由于大大加快了战斗机的生产(生产速度是德国的两倍以上),始终保持了较多的数量。

贝克尔所列举的这些原因,无疑都是客观的。但是,这些绝不是德军失败的全部原因。除了这些原因外,还有若干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德国发动侵略战争,失道寡助;英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皇家空军指挥有方,作战勇敢;等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英国在军事技术上所占有的巨大优势。对其夺取不列颠战役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恩格斯曾经指出:“军队的全部组织和作战方式以及与之有关的胜负,取决于物质的即经济的条件,取决于人和武器这两种材料。也就是取决于居民的质与量和取决于技术。”战争的历史一次再一次证明。军事技术的对抗,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重大影响。20世纪初,当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以坚船利炮敲开中国大门的时候,中国人痛尝了军事技术落后的苦果。在1940年不列颠战役打响的时候,几乎没有人否认它是人类战争史上科技界最先进的航空技术和航海技术,而且还有战争中运用了雷达技术、电子对抗技术和密码破译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而恰恰是在这些先进技术领域,英国人走在了德国人的前头。

不列颠战役开始后不久,一些德国飞行员遇到一种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当时德国飞机还没有独立的机载导航设备,主要靠地面无线电定向信标导航,在过去他们根据地面提供的无线电信号对目标进行轰炸,命中率是比较高的。可是后来,他们仍然是根据地面指令飞行和轰炸,绝大多数的炸弹却不能命中目标,而且多数投在了荒山旷野。这是什么原因呢?直到吃了很大的亏以后德国人才搞清楚。原来,英国研制出了一系列的“梅康”电台,用于截获德军电台发出的信号,然后加以放大再发射出去,把德国飞机引入歧途。实际上,这就是一种电子干扰,也是最原始的电子战。

找到原因后,德国对其无线电设备进行改进,又研究出一种新的无线电射束,能够相当准确地把轰炸机引向目标上空。英国通过先进的无线电侦测手段截获了德军的无线电波,并建立起一些干扰电台,利用“分裂射束”法干扰德军的无线电射束,使德军飞机投掷的炸弹纷纷偏离目标。同时,由于信号受到干扰,给德军飞行员造成很大错觉。他们不是提前,就是漫无边际地乱投炸弹。一名德国轰炸机飞行员在空中来回折腾了几圈,弄得晕头转向,竟误把英国的一个机场当作法国基地降落下来,稀里糊涂地当了英国人的俘虏。

在轰炸伦敦时,为了使飞机在夜间能够准确地投弹,德国研制了一种名叫“罗圈腿”的巧妙的无线电导航系统,安装在飞机上。有了这种系统,飞行员在飞机上可以从耳机里收到不断发出嗡嗡声的电波,这种声音是从法国沿岸的无线电发射塔发出的给飞行员导航的电波。如果飞机偏离了航线,飞行员就会听到一系列的短音和长音,从而使其可以根据这些声音修正航向。当飞机即将到达预定的目标时,另外一种频率不同的电波就会与第一种电波混在一起,使飞行员听到一种新的声音,此时飞行员便知道将要到达目标了。再过很短的一段时间后,飞机就会到达目标,飞行员便投下炸弹。这种“罗圈腿”系统的准确度在2.6平方公里之内。

当英国人得知德国的这种“罗圈腿”系统后,立即召集自己的科学专家研究对策。这些人组成了一个小组。名叫皇家空军第80号大队。研究工作全面展开了。一架架的飞机被派上天空去跟踪测定德国空军的电波系统,技术专家爬上英国南部沿岸100多米高的雷达塔上,在上面安装了临时的无线电接收器。监听“罗圈腿”系统的信号,确定电波的发射来源和频率。这些专家们犹如一个电子发明库,很快就研究出了能够有效对付德国人的手段,并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

首先使用的是能够发射高频电波的医用透热器。这些透热器安装在目标地区各处的警察局和流动车里,当皇家空军战斗机指挥部报告说有敌机飞来时,这些透热器就全部打开。它们所发出的信号声音压过了敌人的信号、使德国飞行员无法听到“罗圈腿”系统的电波声。

不久,英国人又找到了更成熟的办法去干扰“罗圈腿”电波。他们利用自己的某些无线电指向台可以在电波频率中加进长长短短的摩斯密码。冒充“罗圈腿”信号,从而骗过德军飞行员,使他们偏离原定目标。

英国胜敌一筹的电子干扰技术,在不列颠战役中取得了巨大效果。一名英国军官亲眼目睹的一件事情很能说明问题。在德国人开始对伦敦轰炸后不久,英国国防部的克劳斯顿少校把妻子和2个孩子送到乡下去。在一片旷野之地,发生了一连串巨大的爆炸,沙石和尘土被炸得漫天飞扬。他数了一下,地面上一共留下100多枚炸弹爆炸的大弹坑。令他感到十分惊讶的是,炸弹爆炸的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距离任何市镇和居民区都有15公里以上。他怎么也弄不明白德国人搞的是什么鬼花样。后来才知道,这是英国电子干扰的结果。

这些技术上的成果不仅减少了德国空军所造成的破坏,而且还大大鼓舞了英军的士气。德军主持无线电射束研究的马蒂尼战后承认,他没有及早觉察到一场高频率战争已经开始,也过低估计了英国进行电子对抗的能力。

除了电子干扰技术之外,英国先进的雷达技术和密码破译技术,都为皇家空军的战机增添了强大的助推力量,使他们在与德国空军对抗中处于优势的地位。

耐人寻味的是,德国当时并不是在所有的军事技术领域都比英国差,比如,他们的雷达技术完全可以同英国人媲美。事实上,德国人的雷达技术一开始是走在英国人前面的,只是由于他们对自己的这一新技术成果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才慢慢落后,并吃了大亏。这种状况曾使当时的英国空军帕克将军发过一番感慨。他说:“可真得感谢上帝,因为德国空军司令戈林对现代军事技术的运用并不娴熟。他并不真正懂得战争依赖于新的技术,并由此而引起的战术上的改变。这就大大束缚了他的手脚,使他在不列颠空战中依然沿袭陈旧的空中骑士的作战方式。否则,他们就不会失败得那么惨,而我们自然也不可能猎取那么大的战果。”

对于军事技术在战争中的作用,列宁曾经这样评价:“战术是由军事技术水平决定的——这一真理恩格斯曾向马克思主义者作了详尽的解释。现在军事技术已经不是19世纪50年代那样了。用人群来抵挡大炮,用手枪防守街垒是愚蠢的事情。”恩格斯也说过:“格里博瓦尔设计的较轻便的野炮架,它使野炮能以现在所要求的速度转移……如果没有这些进步,那么使用旧式武器是不能进行散兵战的。”

战争的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任何一位创造了战争新纪元的伟大将领,不是新的物质器材的发明者,便是以正确的方法运用他人以前所发明的新器材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