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中国饮食文化概论
28737900000035

第35章 酒的历史与发展(3)

到了商代,饮酒更加普遍,酒的制造经验已很丰富。《尚书·商书·说命下》中说:“若作酒醴,尔惟麴蘖;若作和羹,尔为盐梅。”酒的广泛饮用也引起商统治者的高度重视。伊尹是商汤王的右相,助汤王掌政有功,德高望重。汤王逝世,太甲继位,为商朝长治久安而作《伊训》,力劝太甲认真继承祖业,不忘夏桀荒淫无度导致灭亡的教训。教育太甲,常舞则荒淫,乐酒则废德,因此,卿士有一于身则丧家,邦君有一于身则亡国。但是,奴隶制国家的统治者并不能都接受其教训,到了商纣王时,还是荒淫无度,酒色失常,暴虐无道,结果被周所灭。周武王讨伐商纣,师渡孟津,而作《泰誓》三篇,列举了商纣的罪状,决心动员将士,万众一心,消灭纣王,推翻商王朝。在《泰誓》中篇中说:“今商王受,力行无度,播弃犁老,昵比罪人,淫酗肆虐,臣下化之。”军至牧野,又作《牧誓》,一举将商纣灭掉,建立了周王朝。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作为经济和文化组成部分的酒,也在不断发展。

5.2.2春秋战国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为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加上“宗庙之牺,为畎田之勤”,把用做祭祀的牛放去耕地;西门豹治漳水开十二渠以灌邺田;蜀太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等水利的兴修;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早出暮归,强乎耕稼树艺”,使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物质财富大为增加。这就为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对酒的记载很多。

5.2.3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的分裂局面。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议,除秦记、医药、人筮、种植之书外皆烧之。酒的制造与使用属于医药书类,自然也就保存下来。

由于秦王朝的苛暴,只统治短短的十五年,就被农民起义军推翻。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汉王朝吸取秦失败的教训,采取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由于经济的繁荣,酿酒业自然也就兴旺起来。所以,汉代的典籍中对酒的记载很多。

《史记·孝文帝本纪》记述说:“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赐民爵一级……酒酺五日。”酒酺五日,就是会聚饮食五天,这说明孝文帝此时万分高兴。汉文帝是位节俭皇帝,当时汉律规定,三人以上无故群饮,罚金四两。后来,汉文帝看到农业连年遭灾而歉收,农民遍存疾疫之苦,号召大家生活要节俭,提倡戒酒,以减少五谷消耗。据《汉书·景帝本纪》载:“景帝中三年,夏旱,禁酤酒。”汉景帝也是有名的节俭皇帝,因夏遭大旱,因此禁止酿卖酒。

《本纪》又载:“后元年夏,大酺五日,民得酤酒。”因为后来连获丰收,大酺五日以示庆祝。又开酒禁,民间又可以酿卖酒了。

汉代除史书记载酒外,尚有其他典籍对酒的记述。东汉许慎在其所着《说文解字》中,不仅对酒字作了解释,而且对与酒有关的文字,也作了大量的简述。在《说文解字》中,与酉有关的字,共解释了75个。说明汉代时对酒的认识加宽了,运用广泛了,制作复杂了,分类具体了,事实也证明了酒的应用更广泛了。

东晋、南朝时,南方比北方相对安定,加之北方人民带着先进生产技术南迁,生产力发展较快。粮食产量大大提高,养蚕一年四五熟,手工业发展也较为迅速。北朝时,由于实行“屯田”、“均田”,生产力也有很大提高。反映在科学文化上,北魏贾思勰所着《齐民要术》10卷92篇,为我国最早的完整的农学着作,水平很高,影响甚大。该着除对种植、饲养作了大量论述外,还对酒的酿造作了详细记载。西晋哲学家、医药学家葛洪,一生着书甚多,谈酒者有《抱朴子·酒戒》、《肘后备急方》。葛洪所着各种药方,不少是配酒而服。葛洪主张戒酒,而治病又多用酒,主张用酒要适量,以度为宜。晋朝的文人借酒以作诗文的不少,刘伶的《酒德颂》就是典型的代表作。

5.2.4隋唐五代

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结束了二百七十余年南北分裂的局面。隋继行北魏均田制,经济发展极快。但到隋炀帝,因统治苛暴,激起农民反抗。618年,李渊建立了唐朝。

唐朝封建统治者,吸取隋短期就遭灭亡的教训,采取缓和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减轻赋税,实行均田和租、庸、调制度,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再加上兴修水利,改革生产工具,使农业、手工业发展非常迅速。唐郑启在其所着的《开天传信记》中描写:“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胜较。”由于物质财富的增加,粮食的储积,自然为酿酒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唐太宗贞观年间,政通人和,物资丰富,民心欢快。可从太宗赐酺,充分体现出来。赐酺即王德布于天下而合聚饮酒,唐朝赐酺的名目很多。贞观四年大赦,赐酺五日;贞观七年赐京城酺三日;贞观八年赐民酺三日;贞观十七年立皇太子,大赦,赐酺三日;高宗永徽六年,皇太子加元服,赐酺三日;天宝十年有事于南郊,大赦,赐民酺三日;等等。

上述内容,在各帝本纪中记载甚多,各大臣名人传记中尚有不少记载,其他与酒有关的着作也很多。《醉乡日异》的撰者为皇甫松,该着记述了“霹雳酒”。“霹雳酒,暑月雷霆时,收雨水淘米炊饭酿酒,名曰“霹雳酒”。唐代刘恂所着《岭表录异记》,记载博瞻,文字古雅。该着中记有“南中酒”。《投荒杂录》,唐代房千里所撰。在该着中记载一种新州酒。

他说:“新州多美酒,南方不用曲糵,杵米为粉,以众草叶胡蔓草汁溲,大如卵,置蓬蒿中阴蔽经月而成,用此合濡为酒。故剧饮之后,既醒犹头热涔涔。有毒草故也。”上述三篇,均系唐官员任职外地将,所见所闻撰辑而成,可见唐代的酒业遍及全国,而且种类繁多。

5.2.5宋辽金元

由于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结束,社会较为安定,北宋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出现了种无虚日,收无虚月,一岁所资,绵绵相继的繁荣局面。南宋时期,由于兴修水利,改良农田,也出现了“苏杭熟,天下足”的景象。文化和科学发展较快,为酿酒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酒对宋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物资,因而,在两宋的文献和各种文学作品中,反映酒的甚多。

例如:《酒经》、《东坡志林》、《北山酒经》、《续北山酒经》、《桂海酒志》、《酒名记》、《山家清供》、《新丰酒法》、《酒尔雅》、《酒谱》、《酒小史》、《酒边词》等。

辽代持续200余年,但经济发展不快。金代的农业、手工业有一些缓慢的发展。元代,虽经济、文化落后,但由于疆域扩大,经济发展较好。由于三个王朝先后统治时间较长,也有不少历史文献,如《真腊风土记》、《文献通考·论宋酒坊》、《饮膳正要·饮酒避记》、《安雅堂觥律》等。

5.2.6明清两代

明朝建立后,对发展农业生产十分重视,采取了与民休养的政策。由于采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政策,明初至中期,农业、手工业发展十分迅速。经济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与此同时,科学文化也有较大发展。上述条件,为酒的酿造业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因此,明代典籍中,对酒的记载很多。

谢肇淛在其所着《五杂俎》中,对酒作了大量论述。“酒以淡为上,苦冽次上,甘者最下。……京师有薏酒,用薏苡实酿之,淡而有风致,然不足快酒人之吸也。易州酒胜之,而淡愈甚。闽中酒无佳品”。

李时珍在其所着的《本草纲目》中对酒作了大量记述。他对烧酒另立一项,专作论述。

烧酒,又称火酒、阿剌吉酒。“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李时珍又在“附诸药酒方”中,详细记述了69种药酒方。如:女贞皮酒、天门冬酒、地黄酒、当归酒、菖蒲酒、人参酒、菊花酒、麻仁酒、虎骨酒、鹿茸酒、蝮蛇酒、五加皮酒、屠苏酒等。对上述各种药酒的功能、治法,记述颇详,可见酒在药物中的重要地位。

至清代,在农业方面,不但粮食产量有较大提高,而且桑茶、棉花、烟草等经济作物也有很大发展。手工业规模日渐扩大,商业在各省及大城市处处相通,粮食之运行不舍昼夜,酒业当然也是如此。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酿酒的起源与发展过程。我国有着十分古老悠久的酿酒历史,但由于古人缺乏科学知识,所以运用天才的想像力,把酒的发明归功于神明,并编写了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但是,这些传说毕竟缺乏有力的证据和科学的论证,不足以作为酒起源的结论。应该说,酒是自然界的一种天然产物,人类仅仅是发现了酒;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开始有意识地酿酒,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酒文化。酒作为一种独特的物质,其产生和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思考题

1.酒是怎样起源与发展的?

2.酿酒的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何特点?

3.中国酒可分为哪些种类?

4.酒的出现,对我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